莆田市区雷暴活动特征分析
福建省雷暴活动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2) 地形作用:我省属丘陵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武夷山横亘于我省北部地区,鹫峰山和戴云山横贯于 我省中部地区并与海岸线平行。以鹫峰山和戴云山为界,年平均雷暴日数分为沿海小于 60 天和内陆大于 70 天。
1月3日 (87 年) 1 月 11 日 (51 年) 1月7日 (89 年) 1 月 13 日 (64 年)
12 月 30 日 (71 年)
12 月 30 日 (74 年)
12 月 7 日 (97 年) 12 月 29 日 (81 年)
最长年雷 暴活动日
319 天 (81 年) 325 天 (72 年) 273 天 (66 年) 303 天 (81 年)
个月,且年平均雷暴日数高值区与年平均雷暴初终日间隔日数的高值区是比较吻合的。
图 3 1960~1999 年福建省年平均终雷日期
4 年平均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
图 4 福州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折线图 雷暴日折线(单位 X 轴:年度 Y 轴:日)
──────────────────────────────────────────────
4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46 号 100081
Phone/Fax:010-68409661 root@
中国防雷信息网
《中国雷电与防护》网络版 2005 No. 3
四地区的雷暴活动统计参数见表 1。
47 年年平 均雷暴日
1 雷暴活动的空间分布
根据福建省四十九年雷电观测资料(图 1),雷暴活动从地域分布上,沿海少于山区,并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递 增。
1111热带气旋“南玛都”影响莆田造成特大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随着 也北抬 , 田强降水 减弱 结 束 。 莆
持提 供 了动 力 条件 。 () 面 东 南 与 西 南 风 的辐 合 线 , 发 形 成 2地 触 了一 条南 北 走 向的 中尺度 对 流 回 波 带 , 波 带上 回 强 单体 核 的列 车效应 造 成莆 田特 大暴 雨 。
气象学 报 ,9 5 6() 3 1 3 4 19 , 3 :7 — 7 . [] 俞小鼎 , 3 姚秀萍 , 熊廷 南,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 理与业务应 等.
用 [ . 京 : 象 出版 社 ,0 6 M]北 气 20.
在 闽南 一带 停 滞 少动 的环 流背 景 下 产 生 , 压 环 低
43 回波 参数 与降 水强度 特征 .
在 1日 0 1时 7个 小 时里 , 41 东圳 水 库 和 林 桥 回波 组合 反 射 率 为 4 一 0d Z 以 4 — 5d Z O 6 B , 5 5 B 居 多 ;回波 顶 高 1 m~ 2k 4 B 0k 1 m,0d Z以上 的强 回波 顶 高均在 6k 以下 , 当天 0 m ℃层 高 度 为 53 . k 附近 , 以为暖 云 降水 ; 态含 水 量 1~ 5k / m 所 液 5 2 g m2 个 别 3 gm 。 回波 顶 高度 、 , 0k/ z 强 液态 含 水量 均 比该 季节 雷雨 回波 的 明显低 。
第 1 期
陈孝腔等: 电探测仪 的检修步骤介绍 雷
3 结 语 由于 设 备 结 构 和 设 计 缺 陷 以 及 沿 海 地 区环
述 雷 电探 测 仪 的常 规检 修 流 程 , 供 给 相 关技 术 提 保 障 人 员 参 考 ,并 继 续 在 实 践操 作 中 丰 富 和 提
莆田市易燃易爆场所雷击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莆田市易燃易爆场所雷击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福建省莆田市属于雷击高发区,每年的雷暴日达40多天。
每年都因雷击灾害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建筑物环境和其自身特点的差异性,不同区域的雷电灾害易损性差异也很大,我市雷击灾害风险评估这项工作发展相对较慢,因此需要在发达地区防雷风险评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参考我国有关行业的经验,开展自己的雷击风险的工程评估和研究,尤其是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场所更要尽快全面推行能够反映自身特点的雷击风险评估。
标签:雷击易燃易爆风险评估1引言雷电是一种极其壮观的自然现象,它具有极大地破坏力,它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根据雷电及其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对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程度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计算,为建设工程项目选址和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与防雷措施确定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
2项目研究目的易燃易爆场所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目的是在项目建设的研讨及初始设计阶段,对项目所在位置的大气雷电环境、项目可能存在的雷击风险及其大小进行评估,对项目建设防雷措施的可行性做出判定,为详细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在莆田,我们目前针对加油站和化工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场所风险评估研究及报告制作的具体环节还不是很清晰,因此本项目把加油站和化工品仓库的风险评估做细,让其拥有针对其特点的一套评估计算方法并与其他一般性建筑区别开来十分必要。
3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3.1研究方法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对莆田市各拟建的易燃易爆场所所在位置进行现场全方位勘察,并其周围气候环境、自然地理地貌、人文环境、土壤状况等环境综合分析,得到该建筑所在位置土壤电阻率;结合其设计中所采用的防雷措施及易燃易爆场所自身特点,并根据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安全措施得出建筑物的特性数据,如建筑物防雷类别、位置因子、火灾风险等级、特殊危险等级、线路屏蔽情况、安装SPD等级等对建筑物进行分区,分为建筑物入口处、站房以及棚区,分别对各个区域进行评估,计算出建筑物截收面积A、年预计雷击次数N,最终计算出人员伤亡损失量值R1和公众服务损失风险量值R2。
莆田市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
莆田市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
林永强;蒋荣复;蔡建春
【期刊名称】《自动化应用》
【年(卷),期】2014(0)10
【摘要】利用莆田市2005-2011年闪电资料和2000-2011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结合莆田市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提出闪电密度、雷灾频度、经济易损模数、生命易损模数、经济损失模数、生命伤亡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度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雷电灾害易损度评估模型,对莆田市各乡镇的雷电灾害易损度进行了综合评估;利用聚类分析法对综合评估值进行更合理科学的分级,形成莆田市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
【总页数】3页(P86-88)
【作者】林永强;蒋荣复;蔡建春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气象局,福建莆田351100;福建省莆田市气象局,福建莆田351100;福建省莆田市气象局,福建莆田351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汨罗市雷电灾害生命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 [J], 聂武夫;万运金;钟平;毛伟;刘擎;陈世文
2.唐山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易损度区划 [J], 王爱军;柴瑞;苗国荣
3.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及易损度区划——以宁波为例 [J], 石湘波;张其林;邵程远;王焕邦;郑玲
4.广州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评估和易损度区划 [J], 张春燕;钟博宏;张宇飞
5.延安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易损度区划 [J], 马远飞;王文波;雷崇典;马远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雷暴天气是指在大气不稳定的条件下,形成云层并伴随着雷电、暴风雨等天气现象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暴天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很大的威胁,在雷暴天气出现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雷暴天气的特征是雷电频繁。
雷电是指大气中产生的由云与云或云与地之间的放电现象。
雷电现象的特点是持续时间短暂,但能量巨大。
在雷暴天气出现时,人们应尽量避免在室外活动,尤其是不要在高处或开阔地区停留,避免成为雷电的击中目标。
雷暴天气还伴随着暴风雨。
暴风雨是指风速较大,降水量较多的天气现象。
在暴风雨中,往往伴随着强雷电、大风、暴雨和冰雹等天气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应及时关好门窗,避免被风吹开或雨水泼进室内。
如果在室外遇到暴风雨,应尽量寻找安全的避雨地点,避免被大风吹倒或冰雹击中。
雷暴天气还可能引发火灾。
由于雷电能够点燃易燃物质,雷暴天气容易引发火灾。
为预防火灾的发生,人们应尽量不要在野外露天用火,避免火花引燃干燥易燃物。
如果在雷暴天气中遇到火灾,应迅速报警并采取灭火措施,如用灭火器或水进行灭火。
雷暴天气还可能造成电力设施的故障。
雷击电力设施会导致断电以及电线、变压器等设备的受损。
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应将重要的电器设备与电源拔掉,以防止设备受损。
在雷暴天气中应避免触摸裸露的电线和电器设备,以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雷暴天气具有雷电频繁、暴风雨等特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防灾减灾,人们应在雷暴天气出现时尽量避免室外活动,及时关好门窗,避免成为雷电的击中目标。
还应预防火灾的发生,防止电力设施的故障。
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0年春季莆田市一次暴雨成因初探
·51·
HAI XIA KE XUE
海峡科学
2021 年第 6 期
由福建省雷达拼图可知,21 日 08 时 - 24 日 08 时 福建的强降水基本是混合性回波降水,且此次强降水 在 12∶ 00 - 17∶ 00 相对较强。 分析此时加强的原因,在 13 时有 A、B 两个单体往莆田市移动( 图 6a) ,移动过程 中略有加强, 在 13 ∶ 54 组合反射率达 40dBz ( 图 6b) 。 15∶ 00,A 单体移出莆田市,B 单体在东移的过程中与北
家模式降水预报进行检验,探讨暴雨的发生机制,加深 对当地暴雨过程的认识。 1. 1 实况分析
5 月 21 日 08 时至 22 日 08 时,福建省出现大范围 强降水天气,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天气,共有 55 个县市、528 个自动站达到暴雨标准(50. 0 ~ 99. 9mm) , 3 个 县 市, 3 个 自 动 站 达 到 大 暴 雨 标 准 ( 100. 0 ~ 249. 9mm) ,其中平潭白青乡白青小学达到了 116. 8mm ( 为最大) ,沿海出现 9 ~ 10 级东北大风。 21 日白天暴 雨出现在中北部,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夜间开始,强降 水有所减弱,仅龙岩东部出现暴雨( 图略) 。 21 日 08 时 至 22 日 08 时,莆田市共有 37 个站出现暴雨,占全市 32. 5% 。 其中秀屿区埭头镇大蚶山 75. 1mm 为最大,降 水主要集中在 21 日白天( 图 1) ,有 20 个站出现暴雨, 以稳定性降水为主。 1. 2 主客观预报质量检验对比
莆田市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大楼雷击风险评估
表 2 建筑物 Z 区域 ( 普通办公 区 ) 整体特征参数
面较远处 为已开工建台、综合气 象监测平 台、公共气 象服务平 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警信息发布平 台、高性能计 算机平台和数值预报分析 中心 、防雷监测 中心 、计算机 网络 中
其 中建 筑 物 区域 线 路 包 含 有 :由 区域 变 电站 引 1 0 k V电源 , 铠装 电缆埋地引入 的两路高压供 电线路 ;引 自市有线 电视 网穿 钢管敷设埋地引入 的一路有线 电视线路 ;引 白市政 网、各气象 观测 台站 内网等穿钢管敷设埋地引人 的一路通讯线路 。各分 区 的线路按 中表 A . 一A B . ~B C . 1~C . 参数取值 以及
境和气候等 资料进行采 集分析 ,对项 目所在 区域的雷电活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评价 ,结合项 目内部设备设施 的特 点和使 用性质 ,对
可能雷击导致的人 员伤 亡、财产损 失程度 与危 害范围等方面进行 综合评估计算 ,为该工程项 目 的功 能分 区布局 、防雷类 别与 防雷措 施 确定等提 出建设性意见 ,评估技 术方 法也对莆田市开展 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气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参数 注释 符号 数值
表6 市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大楼 雷击人 身伤亡风险分量
4雷 击 风 险分 析
通过 现有 防雷装置 风险值计 算 ,人身 伤亡损失 风险值 R ( 2 . 1 9 ×1 0 ) 大于可 承受风 险 R T ( 1 X 1 0 ),不满 足风险控 制的要求 ,需进一步加强防雷措施。将项 目工程大楼各 相关 风 险值在 R 。 中所 占 列于表 7 中,可以看出,风险值 R R 、R , 是造成项 目工程大楼的人身伤亡损失风险超过可容许风险值 的主要原 因 需对其进行调节。根据表 7 结合本项 目的具体情 况 ,项 目建 筑物 的尺 寸确定 ,要调节 R 、R R 的值 ,可 以
莆田市雷电流幅值分析
点形成 了一个椭 圆形 分布 , 这其 中闪 电分布 最密集 的在莆 田地 区 的西南 部 。 形成 这种椭 圆形 分布 的原
因可能就 是和莆 田地 区三 面环 山的地貌有关 , 从海 面上过来 的暖湿气流遇 山形成 降水 、 电。山 的迎 闪 风 坡一面往 往 比背风坡 一面 闪电要 多很多 。
福 建 气 象
第 3期
20 0 5年 国 际 I E E E工 作 组 和 C G R推 荐 使 IE 用 的雷 电流幅值 累积 概率 表达 式 [] 别 为 2分
采用 () 和 () 对 负 闪进 行 拟合 , 别得 1式 2式 分
到 () () 5 、6 。从 图 6 b可 以看 出, 照 I E 按 E E推 荐 公
\ \ |、 旦
|t
f l
t 1 { . 2
上 图 中可 以很 明显 的看 出来 , 个 6月 、 整 7月初 莆
田地 区 的闪 电幅 值变 化 大 , 年 中的最 大 值 和最 全 小值 均 出现在 这 个 时 间段 , 这 段 时 间 内 的闪 电 且 电流 的平 均幅 值 也 是全 年 最大 的 , 是 这 个 时 间 但 段 内的闪 电频 次却 较少 。而 闪 电频 次 最大 的 7 8 ,
醉
酶 望 .
【
. .
L Il ; . i ^ l I
I I
, ∞
吣
0L l—
正闲 。 L( ) 2虚 煎闲
-
Il _。 丌 II W - L _
1
1 唧 。 ’ 『
_
『
| \ l }
L 2
幅值 统计特 征 。 P (I = / 1 +>P l[+ ) … … … () 3
2015年上半年福建省雷电活动特征
2 0 1 5年 9月
福 建 气 象 F u j i a n Me t e o r o l o g y
2 0 1 5
NO . 3
S e p t e mb e r 2 0 1 5
2 0 1 5年上半年福建 省雷 电活动特征
梅 机 朱 彪
( 福建省防雷中心, 福州 3 5 0 0 0 1 )
摘 要: 2 0 1 5 年上半年福建省雷闪活动频繁, 雷闪 日为 1 2 8 天,为近 1 2 年 同期监测 数据的最 大值 , 大部分地市初雷 闪 日比往年偏早 ; 雷 闪总次数达 1 9万多次, 为有监测数 据 以来 的 同期 第二 大值 , 仅次于 2 0 1 4年 。雷 闪高发 期在 4 — 6月 , 其 中 6月份 雷 闪次数 最 多; 雷闪高峰时段 出现在 1 7 : 0 0 ~ 1 8 : 0 0 , 0 8 : 0 0 1 1 : 0 0 雷闪活动最弱 。雷闪活动主要 集中在 福州东北部 沿海、 莆田中部和泉州中北部 , 但各月集中区又有所差异 , 呈现 自西向东的扩 展趋势, 其中莆田、 福州的雷闪密度最高。雷闪强度分布呈单峰特征 , 负闪集中在 2 — 1 4 k A 之 间, 正 闪集中在 4 — 4 0 k A之间。上半年共发生雷电灾害事件 4 7 起, 导致 5 人死亡, 5 人 受伤 , 造成 2 5 2件 家用设 备 和公 共设 备 等 不 同程度 损 坏 。 关键 词 : 雷 闪 日; 雷 闪次数 ; 时空分 布; 雷 闪强度 ; 雷 电 灾害
天数 为 l 8天 。 初 雷 闪 日于 1月 3日发 生 在 南 平 ,与 近 l 0 年初 雷 闪 日中位数 相 比略 早 。大 部分 地市 初 雷 闪
莆田市年雷暴日时间序列的小波分析
莆田市年雷暴日时间序列的小波分析林永强;陈乙东;许荣华;蔡振和【摘要】利用莆田市气象局1960-2012年的年雷暴日数作为观测资料,采用Morlet函数作为小波函数,分析了莆田市年雷暴日数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莆田市区的年雷暴日数存在着18~32年、8~l7年以及4~7年的周期变化;30a的时间尺度震荡最强,为莆田市雷暴日变化的第一主周期;22a时间尺度次之,为第二主周期.莆田市年雷暴日总趋势在局部轻微下降的前提下,在未来3~5年内将处于一个偏多期.【期刊名称】《海峡科学》【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23-25)【关键词】雷暴日数;时间序列;小波分析;Morlet小波【作者】林永强;陈乙东;许荣华;蔡振和【作者单位】莆田市气象局;莆田市气象局;莆田市气象局;莆田市气象局【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雷暴灾害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防雷减灾越来越成为各界关注的课题。
研究雷暴活动规律,自然成为防雷减灾的需要。
近年来,小波分析在对研究雷暴日的规律性变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例如尹恒等[1]利用Mexico hat小波分析方法对鄂西北雷暴日的小波变化特征进了分析,刘正源等[2]利用Morlet小波函数对呼和浩特市雷暴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本文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莆田市53年雷暴日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时间尺度的雷暴日结构和异常变化规律,以及雷暴突变特征,预测莆田市年雷暴日的变化趋势。
1.1 资料来源本研究选用莆田市气象局1960—2012年雷暴日数观测资料。
1.2 小波分析方法对于函数ÎL2(R),以为基本小波或母小波的连续小波变化函数可表示为和的内积:采用复Morlet小波进行分析:复Morlet小波比实数形式的小波具有更多优点,由于实部与虚部相位相差π/2,消除了实数形式小波在变换过程中系数模的振荡,且从其小波系数中可分离出模和位相。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雷暴天气是大气中的电荷运动体现,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和暴发性。
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 频繁的闪电活动:雷暴天气常常伴随着强烈的电荷分布和释放,表现为频繁的闪电活动。
2. 强风暴和暴雨:雷暴天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交替的短暂强风和暴雨,带来很强的风雨洪涝等灾害。
3. 大气环境不稳定:雷暴天气的形成需要大气中存在不稳定的气团或气流,以供热能传递形成上升气流,进而形成雷暴。
针对雷暴天气带来的影响和灾害,需要采取以下的防灾减灾措施:
1. 加强观测预警:要对雷暴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机制进行加强,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避免人员和设备损害。
2. 合理规划和建设:在城市、乡村和工业区等地,应该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避免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对雷电产生过多的吸引力。
3. 增强建筑物的防雷能力:对于在雷暴活动频繁的地区,需要对建筑物、通信电力设施等进行防雷设施的安装和维护。
4. 培训公众防雷意识:要加强社会公众对于雷暴天气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帮助人们在遭遇灾害时能够科学有效地应对。
1960~2007年福建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早,终雷日出现晚,造成全年雷暴活动时间比沿海长,两者相差近一个月。[结论]该研究为重大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提供科学依
据,为防雷减灾提供天气气候方面的理论依据,也对进一步研究福建雷暴的形成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雷暴;时空特征;趋势系数;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晒17—6611(2011)19—11787—03 Fujian Province during 1960一2007 al(Fujian Climate Center,Fuzhou,Fujian 350001) Abstract 『Obiective]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limate rule of thunderstorm in Fujian Province.[Method} Based on tlle daily thunderstorm data in 67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f Fujian Province during 1960一2007.t11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undemtorm in Fuji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climate tendency rate。the trend coefficient and so on.1 Reset 1他e distribution of thunderstorm days showed the noahe∞t.southwest direction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the coast to tIle irLland in Fujian Province duffng 1960—200r7.The high value zone was in Longyan.and tlle thunderstorm days in山e coastal islands were fewest.The thunderstorm days had
莆田市台风尾流暴雨的路径特征及天气形势特点
莆田市台风尾流暴雨的路径特征及天气形势特点作者:陈艳真何宇晖余佳佳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11期本文选取1961-2012年共52a台风资料,归纳莆田市台风尾流暴雨的气候统计特征及路径特点,深入分析台风尾流暴雨的成因和天气形势特点,探讨尾流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结果表明:莆田台风出现尾流暴雨的比例为11%;尾流暴雨主要出现在7月6候-8月2候,8月5候-9月1候;21世纪以来,尾流暴雨台风频数明显多于前40a。
莆田市台风尾流暴雨的路径主要有闽中北登陆深入江西(第1型)、闽南二次登陆(第2型)和登闽入粤(第3型)3种型式,其天气形势主要表现为莆田上空200hPa辐散、500hPa前倾槽或负变温、850hPa强西南风急流或有暖式切变维持在莆田至宁德之间. 闽南二次登陆型气旋中心垂直结构南倾,登闽入粤型长江口至莆田大的比湿梯度、500百帕以下干线以及冷空气从海上渗入莆田可作为短期预报的主要着眼点。
尾流暴雨;路径特征;垂直结构P333.2 A 10.11974/nyyjs.201606310561 前言莆田市地处台湾海峡中部,是福建省受台风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2011年9月1日受第11号热带气旋“南玛都”尾流影响,莆田市出现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天气[1-2],24h累计雨量高达492mm,1h降水量峰值为99mm·h-1,造成莆田市严重洪涝,并引发山洪、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3]。
此前的1999年第14号台风引起的特大暴雨也给莆田市造成惨重损失[4]。
这种由热带气旋引发的极端强降水天气预报难度大[5],隐蔽性和突发性突出,灾害也尤为严重,加强对此类台风路径特征、气候统计规律及天气形势特点的分析和总结,可为今后对此类天气的预报服务提供一些有益的依据,有效提高类似极端天气的预报服务水平,更好地指导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及时果断地采取防灾减灾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2 资料2.1 定义台风尾流暴雨:在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生成的强度达热带风暴以上的热带气旋中心靠近(包括登陆)莆田并离开莆田以后莆田或仙游站出现暴雨,莆田处台风环流的外围,暴雨的出现与台风环流有关,称这场暴雨为台风尾流暴雨。
2009年福建地区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密切。 福建省 闪电密度 空间分布具有 明显的区域性, 受地形的影响强烈 , 山区和水体 附 在
近 都有 不 同程度 的分 布 。 关键词: 闪电活 动 ; 空分布 ; 时 分析
摘
要: 通过福建省雷电监测网的监测资料 , 2 0 年 的闪电 日 、 对 09 数 闪电频次、 闪电
日 变化等进行 了详细分析 , 进一步揭示福建省 闪电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 明: 福建省每 年 闪电发生季节主要 出现在 4月 ~9 其中最高值 出现在 8月, 月, 次高值 出现在 7 时 月。
等 方 面 进行 统 计分 析 , 以揭 示 福 建 省辖 区 内闪 电
活 动特 征 。
3 闪 电活 动特征 分析
31 闪 电概 况 .
可通 过 数据 服 务 网络 或 设置 多个 图形显 示 终 端 , 以便 多个 部 门共享 雷 电的信 息资 源 。福 建 省在龙 岩 、 门、 潭 、 州 、 鼎 、 夷 山 、 平 、 厦 平 福 福 武 南 宁化 、
1 前
言
德化 安装 了9个 站 点进行 监测 。
利 用 福 建 省 雷 电监 测 网的 监 测 资 料 对 2 0 09 年 的 闪 电 日数 、 电 月变化 、 电频 次 、 电 日变 闪 闪 闪 化 等 进 行 分 析 ,分 时 段 考 虑 地 闪 的空 间 分 布 特 征 , 且 立 足 于 闪 电的 时 间分 布 , 并 分析 峰 值 时 段 地 闪活 动 的密 度 分 布 , 同时 参 考 地 形 分 析 , 示 揭 雷暴 及 闪 电活动 与地 形 的相关 性特 点 。
莆田市雷电特征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和显示 , 形象直观地揭示雷 电规律 。
关键词 : 雷 电特征 , E x c e l , V B A, 可视化 , 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 : T P 3 1 1 . 5 1 文献标识码 : A
De s i g n a n d Re a l i z a t i o n o f Vi s u a l S y s t e m f o r Li g h t e n i n g
n u mb e r o f t h u n d e r s t o r m d a y s f o r t h e 4 2 . 9 , i s a mi n e f i e l d . T o me e t t h e e v o l v i n g n e e d s o f mi n e o p e r a t i o n s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n P J [ , u U t i a n
L I N Yo n g - q i n a g , Z ENG Hu a , CAI J i a n - c h u n, C HEN Mi n
( P u t / a n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B u r e a u o f ∞, P u t i a n 3 5 1 1 0 0 , C h i n a )
福建中南部沿海不同强对流天气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福建中南部沿海不同强对流天气闪电活动特征分析福建中南部沿海不同强对流天气闪电活动特征分析近年来,福建中南部沿海地区的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其中,闪电活动的特征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针对福建中南部沿海地区不同强对流天气情况下闪电活动的特征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将从福建中南部沿海地区不同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原因入手。
在夏季,这一地区常受到锋面和低压系统的影响,加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孟加拉湾低压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一种湿热环流气候。
这种气候环境对强对流天气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促使闪电活动的频繁发生。
其次,我们将对福建中南部沿海地区不同强对流天气下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
通过对大量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强对流天气条件下,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尤其是福州、厦门和漳州等城市附近地区。
而在时段上,闪电活动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集中分布在下午和晚上,尤其是傍晚到凌晨时段。
这与地表温度的变化、低层气流的活动以及太阳辐射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不同强对流天气下闪电活动的频次和强度特征。
通过分析多年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福建中南部沿海地区的闪电活动频次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最为频繁,秋季和冬季次之,而春季最少。
而在强度上,闪电活动主要以云地闪为主,占总闪电次数的绝大部分。
此外,云间闪和云对地闪也有一定的实例出现,但相对较少。
这些特征的存在与本地区降水、云系发展及热带和副热带气旋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最后,我们将讨论福建中南部沿海地区不同强对流天气下闪电活动与气象条件的联系。
通过研究发现,在强对流天气形成过程中,地表温度、湿度和稳定度等气象条件对闪电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闪电活动较为活跃的时段,地表温度和湿度较高,热力不稳定度较大,有利于对流云的形成。
同时,垂直风切和大尺度上升运动等条件的存在也为闪电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动力。
综上所述,福建中南部沿海地区不同强对流天气下闪电活动具有一定的特征。
福建省2次强雷暴天气的环境参数成因分析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8)福建省2次强雷暴天气的环境参数成因分析庞 波1,2,阴蜀城1,3,朱 彪1,2*,许 军41.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 350028;2.福建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福建福州 350028;3.福建省泉州市气象局,福建泉州 362000;4.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07摘要 针对福建省2022年7月22日和25日2次雷暴天气过程发展与成因,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0.25°×0.25°)和对应研究时段的福建省16个闪电定位仪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层次(500、700、850 hPa)的高空环境背景场和动力热力场等。
结果表明:2次雷暴天气均以动力抬升雷暴和热力抬升雷暴2种情形为主导;7月25日福建省北部地区强对流主要受热力因素影响,南风携带南海水汽在中部受东风气流影响辐合与垂直直上的暖湿气流在福建省中南部引发对流运动,其次中部地区处于明显切变线中,热力与动力结构相结合,加强了对流发展强度。
关键词 雷暴;闪电活动;环流背景;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8–0175-03雷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福建省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
福建省地形独特,雷暴初生对流条件复杂,在活动过程中,其结构和形状会受到天气环境参数的影响;不同的对流指数环境中,雷暴过程的适应性和活跃程度也不一致,雷暴密集区通常给建筑物、供电设施、电子电气设施、人畜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
因此,有必要分析不同环境参数下强雷暴的成因和活动,为气象部门加强强对流天气预警、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 5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0.25°×0.25°)和对应研究时段的福建省16个闪电定位仪监测数据,选取福建省2022年7月22日和25日2次雷暴天气过程分析其发展与成因,以期为预报员预报雷暴等强对流天气提供有效参考。
莆田市雷暴特征及天气形势类型分析
莆田市雷暴特征及天气形势类型分析
陈春忠;武锦霖;陈艺芳;王瑞国
【期刊名称】《福建气象》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本文根据莆田市1961~2009年的雷暴观测历史记录,统计分析莆田市
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并针对2003~2006年156个雷暴天气样本对应的环流形势,做进一步的分析,总结出莆田市雷暴灾害的天气类型及其雷暴出现的机率,为雷暴预报服务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23-27,39)
【作者】陈春忠;武锦霖;陈艺芳;王瑞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5.55
【相关文献】
1.莆田市台风尾流暴雨的路径特征及天气形势特点
2.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近3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及天气形势概况
3.岑溪市雷暴天气形势特征及预报
4.吉林省大范
围雷暴天气形势分析及物理量特征5.呼伦贝尔市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类型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年7月22日福建一次雷暴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2022年7月22日福建一次雷暴天气过程成因分析作者:杨忠英温桂芳崔汗青祝玉如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02期摘要: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22年7月22日福建一次雷暴天氣过程成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天气主要集中在闽中、闽东一带。
在雷暴天气发生过程中,福建省上空主要受副高压脊影响,闽中一带受反气旋式环流影响,产生了一个闭合小高压;受垂直北风气流的影响,高压内逐渐产生了一个很显著的温度脊,在脊前东南气流的作用下,西太平洋暖湿空气持续朝着福建省福州东北一带传输,然后其同脊后西南气流共同产生显著切变,促使冷、暖气流积聚,为此次雷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次天气期间,700 hPa水汽在闽中以及闽东北部雷雨落区,相对湿度为95%;850 hPa形势场,水汽条件较稳定,福建整体相对湿度都处于60%~80%之间。
偏东气流将西太平洋的水汽持续向闽中南一带输送,之后在垂直南风气流的作用下,来自南海的水汽不断向福建降水落区输送,偏东气流和南风气流的积聚在闽中一带产生辐合作用,为此次雷暴天气的形成以及发展给予了较好的条件。
此次天气期间,闽中、闽东一带均属于K指数较大,闽东一带对流有效位能CAPE 值较大,具备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大气不稳定能量条件。
关键词:福建;雷暴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3雷暴是常见的强对流天气类型[1]。
雷暴天气发生时,经常会出现闪电、大风、强降水等现象、导致房屋受到冲击,庄稼树木受到损毁,电信交通瘫痪,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人员伤亡事故等。
短时间内造成特别强大的破坏性,且对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十分严重的威胁[2-3]。
因此,加强对局部地区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分析和预报十分有必要。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气象学家对各个地区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开展了研究,加强大众对流天气形成机制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市区雷暴活动特征分析
利用莆田市区1961~2012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等方法,分析莆田市区52a来的雷暴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得到:莆田市区年雷暴日数42.9天,属多雷区,年际变化较大,且呈现减少趋势,夏季雷暴日集中出现,汛期期间雷暴日占年雷暴日的95%以上,一天中14~21时是雷暴多发时段,统计莆田市区雷暴初终日,最早出现在1月2日,终日最晚出现在12 月29日,一年持续最长时间有333d,最短为138 d。
标签:雷暴特征分析
0引言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北部多为山地丘陵,海拔较高,属南亚热带气候。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暧、极端天气频发现象的影响,雷电灾害已成为莆田市严重气象灾害之一。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雷暴所带来的灾害及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此,笔者通过研究莆田市区52年雷暴记录资料,浅析雷暴日数的分布特征,为雷电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雷暴日数资料,取自位于莆田市区的荔城区气象局1961~2012年期间连续5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其中1981~1997年为雷暴24小时连续观测记录,其他年份为白天守班雷暴观测记录,夜间只记录雷暴符号不记录生消时间。
雷暴日为在一天内只要听到雷声(一次或一次以上)不论其持续时间长短,统计为一个雷暴日,单位为天。
气象记录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若某一次雷暴跨越20时,按2个雷暴日计算。
根据莆田市区的气候特点,本文定义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
采用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等方法使用EXCEL对莆田市区雷暴日数及初、终雷日等进行雷暴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雷暴日数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
1961~2012年莆田市区共出现2273个雷暴日,52年间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2.9天,属多雷区。
按年代统计,1961~1970年出现雷暴435天、1971~1980年出现雷暴427天、1981~1990年出现雷暴475天、1991~2000年出现雷暴445天、2001~2010年出现雷暴387天,呈60~70年代出现雷暴较平稳,80年代以后有逐年代减少趋势。
从图1雷暴日数逐年变化趋势可见,莆田市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很大,最多年份出现在1997年,为66天,最少年份出现在2011年,为21天,两者相差45天。
莆田市区52年间年雷暴日数超过48天的年份有12年,不足35天的年份有8年。
对年雷暴日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取线性拟合趋势,莆田市区雷暴日的年际变化曲线具有下降趋势,其趋势变化可用一次线性方程y=-0.1458x+332.41来表示,即莆田市雷暴日数自61年以来约以1.5d/10a的倾向率减少,但趋势不显著,没有通过0.1的显著性检验。
这一结论与我国整体雷暴日数波动趋势相一致。
2.2雷暴日数的季节变化
由图2可见,莆田市区的雷暴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从图中可以看出莆田市区在春季雷电活动已经很活跃,这一季节出现的雷暴占全年的32.0%。
夏季的雷暴活动处于鼎盛时期,占全年的52.8%,主要是因为处于盛夏西南季风处于鼎盛时期,水汽和热量输送充足,同时地面气温明显升高有利雷电的发生发展。
秋季雷暴活动出现了明显的减弱,只占全年的13.1%,尽管这一时期冷空气的活动趋于频繁,但水汽和热量供应不足,湿度明显少于夏季和春季。
冬季是全年最不活跃期,只占全年的2.1%(基本没有雷电活动),主要是上空盛行东北季风,空气十分干燥,地面的气温也低,不利于雷电的发生发展。
2.3雷暴日数的月份变化
莆田市区每月都可能发生雷暴但分布很不均匀,从图3可以看出,雷暴日的月变化呈峰型分布特征,主峰在8和6月份,一年中汛期3~9月为雷暴活动最为频繁的月份,占全年的95.4%。
从3月开始雷暴逐月增多,8月达到最高值,之后减少。
其中8月雷暴最多,为465天,占雷暴总日数的20.5%,6月次之,有380天,占雷暴总日数的16.7%。
冬季是莆田市区雷暴的少发期,12月雷暴日数最少,52年仅出现6天。
2.4雷暴日数的日变化
为揭示莆田市区雷暴发生高概率时段的分布规律,对1981~1997年逐时雷暴发生次数进行统计,以1h为间隔,如有1次雷暴过程连续跨几个小时,则在出现的几个小时中每个时次都计为1次,如21时表示2001~2100时间段内有出现过雷暴。
如图4所示,其中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次,发现雷暴活动在各时次分布极其不均匀,上午出现雷暴的概率相对较低,14~21时是雷暴多发时段(占全天雷暴时次的61.9%),高值出现在16时,次高值出现在17时,第三高值出现在18时,这说明16~18时是莆田市区雷暴发生高概率时段,该时段属于明显的下午多发型雷暴活动,其主要原因是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增强,午后热对流旺盛,极易产生强对流天气,从而激发雷暴的发生发展。
根据雷暴不同时段的寡多情况,分为二个时间段,14:00~21:00为雷暴活跃期,总次数为1511次,22:00~13:00为雷暴平淡期,占52年总次数的38.1%。
2.5雷暴生成和消散的方位特征分析
本文以1981~1997年共出现1826个雷暴系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雷暴生成方位和消散方位玫瑰图5。
由图可知,在莆田市区的8个方位和天顶都可能出现雷暴和消散,以SW、NW和W方向出现雷暴最多,占总数的56.7%,以天顶最少,占总数的1%,以SE方向雷暴消散比出现突增,说明莆田市区雷暴是从西向东南发展的。
2.6雷暴初、终日及初终间日数的特征分析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雷暴的初、终日期挑选,以当年(1月1日~12月31日)最早出现的日期为初日,最晚出现的日期为终日。
统计莆田市区雷暴初终日观测记录,结果可以看出:莆田市区52a雷暴初日平均日期为3月1日,最早日期为1987年1月2日,最晚日期为2011年4月17日;雷暴终日平均日期为10月9日,最早日期为2001年8月29日,最晚日期为1981年12 月29日,雷暴初终间日数平均为226d,最长为1972和1992年的333d,最短为2011年的138d。
从雷暴初、终日各年分布看,呈现一个波动变化态,无明显变化规律。
以经验频率公式Pm=m/(n+1)×100%来计算雷暴初(终)日保证率,m为雷暴初(终)日由后(前)向前(后)排列的序号,n为样本,Pm为保证率。
由表1可知,莆田市区80%保证率雷暴初日出现在2月上旬,80%保证率雷暴终日出现在11月上旬,说明莆田市区11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出现雷暴的概率较少;5%保证率的初终日出现为4月上旬和9月上旬,说明4~8月是莆田市区雷暴高发时期。
3结论
(1)1961~2012年莆田市区年平均雷暴日为42.9天,最多年份为66天,最少年份为21天。
50多年雷暴日数线性以1.5d/10a的倾向率减少。
(2)莆田市区各月均有雷暴出现,夏季雷暴日集中出现,占年总量的52.8%,汛期期间雷暴日占年雷暴日的95.4%,12月雷暴日数最少,52年仅出现6天。
(3)莆田市区一天中14~21时是雷暴多发时段,其中16~18时出现雷暴次数最多,是雷暴发生高概率时段。
(4)莆田市区的8个方位和天顶都可能出现雷暴和消散,以SW、NW和W方向出现雷暴最多,SE方向雷暴消散比出现突增,说明莆田市区雷暴是从西向东南发展的。
(5)莆田市区雷暴初日最早出现在1月2日,终日最晚出现在12 月29日,一年最长时间有333d,最短为138d。
计算雷暴初(终)日保证率,表明11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出现雷暴的概率较少,4~8月是莆田市区雷暴高发时期。
参考文献
[1]郑育群,符晓虹. 文昌市雷暴气候统计特征[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
29(2):72-73.
[2] 欧阳兆云,周冬梅,欧阳小娟,等.1959-2008年田阳雷暴气候统计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5):61-63.
[3] 段炼,陈章.近42年成都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4):59-64.
[4]李洪彪.天柱县雷暴气候特征初步分析[J].贵州气象,2009,(3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