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的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讨论与启示
( 一) 自由游戏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一般 频率和持续时间
研究表明, 在 30 分钟的室内外自由游戏活动 中, 4 岁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频率要远高于 3 岁幼 儿, 其与同伴互动的持续时间也远比 3 岁幼儿长, 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频率逐渐 增多, 交往时间也逐渐延长。大量相关研究也证明, 学前期儿童与同伴相互作用的频率进一步增加, 互 动的质量逐步提高。这可能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有关。[4]
42
7.74
22
52
7.49
19
52
2.85
1.57 11.45
4.45
1.58 17.90
4.12
1.57 17.90
2( 年 龄 ) ×2( 性 别 ) MANOVA 分 析 发 现 ( 见 表 1) : 幼儿同伴交往总次数和总时间年龄主效应都极 其显著( F( 1, 52) =10.930, P<0.01;F( 1, 52) =12.663, P=0.001) , 性别主效应和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均 不显著。
— 35 —
方回应为一回合) 就记 1 次; 与每次交往相对应的 持续时间就是交往时间( 以分钟为单位) 。抽取 4 个 被试各 5 个编码单位的儿童行为, 利用评分者一致 性对编码信度进行估计, 两编码者间的一致性信度 为 89%- 98%。对编码中意见不一致的行为, 通过反 复讨论确定。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三) 幼儿与同伴交往各维度上的情况比较 1.交往性别。 3 岁幼儿同性交往次数与 4 岁幼儿之间存在 极 显 著 差 异 ( t( 54) =- 4.396, P<0.01) , 而 异 性 交 往 次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3 岁幼儿同性交往和异 性交往次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4 岁幼儿同性交 往和异性交往次数之间却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001) 。这表明在自由游戏活动中选择玩伴时, 3 岁 幼儿, 无论男孩女孩, 选择同性和异性玩伴的情况 相似, 而 4 岁的男孩、女孩均比 3 岁幼儿更多选择 同性而非异性作为玩伴。 2.交往主动性。 3 岁幼儿主动交往与 4 岁幼儿之间存在极显 著差异( t( 54) =- 2.808, P<0.001) , 而 两 组 幼 儿 间 的 被动交往不存在显著差异; 3 岁幼儿主动交往和被 动交往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而 4 岁幼儿主动交往 和被动交往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t( 27) =2.910, P< 0.001) 。这表明在自由游戏活动中, 4 岁幼儿主动交 往比 3 岁幼儿多, 而 3 岁幼儿则主动、被动交往随 机出现。 3.交往方式。 3 岁幼儿的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均与 4 岁 幼儿 之 间 存 在 极 显 著 差 异 ( t( 54) =- 4.931, t( 54) = 2.990, Ps<0.001) 。3 岁幼儿的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 往两种方式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而 4 岁幼儿这两种 方 式 之 间 差 异 极 其 显 著 ( t( 27) =6.153, P<0.001) 。 这说明在自由游戏活动中, 4 岁幼儿比 3 岁幼儿更 多使用语言进行交往, 而 3 岁幼儿比 4 岁幼儿更多 使用非语言交往。 在语言交往次数方面, 女孩与男孩之间不存在 显著差异, 而在非语言交往次数方面, 女孩 ( M= 9.89) 和男孩( M=14.18) 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t( 54) =- 2.775, P<0.001) ; 女孩的语言交往次数极显著多 于非语言交往次数( t( 27) =4.307, P<0.001) , 而男孩 在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男孩比女孩更多采 用非语言交往方式, 而女孩更喜欢用语言方式。 4.交往性质。 4 岁幼儿的积极交往和中性交往次数都显著 多于 3 岁幼儿( t( 54) =1.969, P=0.05; t( 54) =3.031,
( 一) 幼儿与同伴交往在总次数和总时间上的 比较 表 1 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的总次数
和总时间
年龄组 M(平均数) SD(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交往 3 岁 总次 4 岁
数 总体
交往 3 岁 总时 4 岁
间 总体
28.50 34.64 31.57 5.90 9.50 7.70
5.89
19
5.交往控制性。 4 岁幼儿的中性交往次数显著多于 3 岁幼儿 ( t( 54) =2.397, P<0.05) , 而两组幼儿之间的支配性 和顺从性交往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即该年龄段幼儿 还未学会以完全控制或顺从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根据幼儿与同伴在各维度上交往时间获得的 研究结果与上述根据交往次数获得的研究结果基 本一致。不过, 在交往性别、交往方式和交往性质方 面也发现: 4 岁女孩同性交往时间和异性交往时间 之间显著不差异, 4 岁男孩同性交往时间( M=6.09) 和异性交往时间( M=3.06) 之间也只在临界值上存 在差异( t( 13) =2.065, P=0.05) ; 女 孩 和 男 孩 的 非 语 言交往时间之间差异不显著, 男孩语言交往时间却 显著高于非语言 交 往 时 间 ( t( 27) =2.122, P<0.05) 。 这与上面根据同伴交往次数得到的结论正好相反; 4 岁幼儿消极交往时间显著少于 3 岁幼儿 ( t( 54) =- 2.367, P<0.05) , 同时, 在消极交往时间方面也没 发现显著性别差异。这表明, 同伴交往次数和同伴 交往时间有时能比较一致地反映幼儿交往的实际 情况, 但有时则恰恰相反。
( 二) 自由游戏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交往各方面 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在交往性别上, 3 岁幼儿 ( 无论男孩女孩) , 选 择同性和异性玩伴的情况都是相对随机的, 而 4 岁 幼儿则比 3 岁幼儿更多有意识地把同性而非异性 作为自己的玩伴, 说明 3 岁幼儿还没有明显的性别 意识, 4 岁幼儿已开始具备一定的性别意识。这与 已有相关结论一致。 这 [6][7][8] 表明随年龄增长, 幼 儿 会更多选择同性伙伴,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 “幼儿的 社 会 性 易 于 被 同 性 玩 伴 所 引 发 。 ”[9]同 性 玩 伴 和 异 性玩伴对幼儿的游戏会产生不同影响。观察发现, 同性玩伴一起游戏时, 较多地玩与自己性别相符的 玩具和游戏, 并更多地使用熟悉的物体。当异性玩 伴一起游戏时, 他们玩的玩具和游戏是中性的, 较 多出现与自己性别不符的游戏, 更多地探索新异 物。人格理论家沙利文认为, 在青少年早期, 儿童 开始形成“密友”关系, 一种与同性别同伴亲近的、 密切的相互关系。这是儿童的第一种真正以相互性 为基础并且平等交换的人际经验。
同时, 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存在 很大的个体差异, 在 30 分钟自由游戏活动期间, 3~ 4 岁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次数从 19 到 52 次, 交往持 续时间从 1.57 到 17.90 分钟不等。由于“儿童的交 往 质 量 受 性 格 特 征 、行 为 方 式 、对 同 伴 的 态 度 和 一
[ 关键词] 幼儿; 同伴交往; 自由游戏
一、问题提出
自由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也最符合其身心特 点的一种活动。同伴交往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形式, [1]缺乏同伴互动经验的儿童发展状况欠佳, 具有近 期和长期的适应问题。[2]同伴交往历来是儿童社会 化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但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 背景的差异, 有关同伴交往特点的已有结论存在一 些不一致, 同时对于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的特 点缺乏系统研究。近年来, 发展心理学特别注重用 生态学方法研究儿童, 强调只有在自然环境中观察 行为才能更好的理解行为。[3]可见, 探讨自由游戏 活动中的同伴交往既符合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取 向, 也能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 36 —
P<0.001) , 两组幼儿之间的消极交往则不存在显著 差异, 表明 4 岁幼儿比 3 岁幼儿表现出更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极 和中性交往行为。
幼儿在积极交往和中性交往方面均不存在显 著性别差异, 在消极交往方面则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 t( 54) =2.028, P<0.05) , 男孩比 女 孩 更 多 采 用 消 极 方式交往。
系列社交技能的影响”, [5]因而在与同伴交往时表现 各异, 影响了其与同伴的互动频率和交往质量。
幼儿在教室内与同伴的交往频率和持续时间 要远远多于室外, 表明同伴交往更多发生在室内。 该结果启示教师, 要关注幼儿自由游戏活动中的同 伴交往, 尤其是要了解幼儿在不同游戏活动情境中 的同伴交往情况, 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
2008 年第 05 期 ( 总第 161 期)
学前教育研究
Studies in Pr eschool Education
No.05, 2008 Ser ial No.161
幼儿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的特点 *
武建芬 ** ( 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杭州 310036)
[ 摘 要] 本研究以 48 名 3~4 岁幼儿为被试, 采用录像观察法考察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同 伴交往的基本特点。结果发现, 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总次数和交往总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在相同时间 内, 幼儿在室内与同伴的交往次数和交往时间显著多于室外; 幼儿与同伴在交往性别、交往主动性、交 往方式、交往性质及交往控制性上存在一定年龄和性别差异; 同伴交往次数与交往时间基本能比较一 致地反映同伴交往的质量, 但两者有时会出现不一致, 引入交往时间考察幼儿同伴交往质量很有必要。
在 30 分钟 自 由 游 戏 活 动 时 间 内 , 3 岁 幼 儿 与 同伴交往的总次数平均为 28.50 次 ( 19~42 次) , 4 岁幼儿则增为 34.64 次 ( 22~52 次) ; 3 岁幼儿同伴 交 往 的 总 时 间 在 1.57~11.45 分 钟 之 间 , 平 均 为 5.90 分钟 ( 占总时间的 19.67%) , 4 岁幼儿同伴交 往总时间则在 1.58~17.90 分钟之间, 平均为 9.50 分钟( 占总时间的 31.67%) 。这表明随幼儿年龄增 长, 其与同伴交往次数逐渐增多, 交往时间逐渐延 长, 同时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和交往时间也存在 很大的个体差异。
内有积木、图书等, 室外有小毛驴玩具、滑梯等。幼 儿对环境都很熟悉, 无陌生感。
借鉴发展心理学家 K.Rubin 教授 1989 年编制 的《儿童游戏观察量表》和幼儿园有关教师建议, 并 根据前期预观察, 研究者制定了幼儿同伴交往行为 自然观察表, 主要有 5 个指标: 交往性别( 同性/异 性 ) 、交 往 主 动 性 ( 主 动/被 动 ) 、交 往 方 式 ( 语 言/非 语 言 ) 、交 往 性 质 ( 积 极/中 性/消 极 ) 及 交 往 控 制 性 ( 控制/中性/顺从) , 各指标都有操作性定义。录像 开始前, 采用习惯化技术消除儿童的好奇心和焦 虑。正式录像过程中, 除非发生意外, 要求教师不 要干预儿童自由活动。若发现目标儿童对录像产生 某种反应, 如注视录像或表现不自然, 或无故停止 正在进行的活动, 则立即停止录像, 所缺录像改时 补足。按此程序和要求采用时间取样法对幼儿在室 内、外两个自由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交往各录像 15 分钟, 每个被试共录 30 分钟。资料收集均在 3 周内 完成。
根据操作定义对幼儿同伴交往的 5 个指标分 别进行交往次数和交往时间的编码。由研究者本人 与一位心理学研究生共同完成。其中, 交往次数方 面, 目标幼儿与同伴之间每出现一个交往回合( 该 儿童和其他幼儿从交往的发起开始到能够得到对
收稿日期: 2007- 11- 29 * 本研究得到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基金( 2007XSM08) 资助 ** 通讯作者: 武建芬, E- Mail: ppwu70@126.com
( 二) 幼儿在室内、外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 情况比较
图 1 显示, 幼儿在室内的同伴交往次数和交往 时间均显著高于室外( t( 55) =6.132, t( 55) =5.301, Ps<0.01) , 表明在 15 分钟的自由游戏活动中, 幼儿 在室内与同伴的交往频率和交往时间要远远多于 室外, 即幼儿的同伴交往更多地发生在室内。
二、研究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幼儿园 60 名幼儿作为被试, 其 中有效被试 48 人, 3、4 岁幼儿各半, 男女各半。3 岁 幼儿平均年龄为 3 岁 5 个月, 4 岁幼儿平均年龄为 4 岁 8 个月。被试均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智力正常。
在自然条件下对儿童行为进行录像观察。录像 安排在被试所在幼儿园上午教室内、外两个自由游 戏活动时间。拍摄期间, 幼儿身边有很多玩具, 如室
( 一) 自由游戏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一般 频率和持续时间
研究表明, 在 30 分钟的室内外自由游戏活动 中, 4 岁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频率要远高于 3 岁幼 儿, 其与同伴互动的持续时间也远比 3 岁幼儿长, 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频率逐渐 增多, 交往时间也逐渐延长。大量相关研究也证明, 学前期儿童与同伴相互作用的频率进一步增加, 互 动的质量逐步提高。这可能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有关。[4]
42
7.74
22
52
7.49
19
52
2.85
1.57 11.45
4.45
1.58 17.90
4.12
1.57 17.90
2( 年 龄 ) ×2( 性 别 ) MANOVA 分 析 发 现 ( 见 表 1) : 幼儿同伴交往总次数和总时间年龄主效应都极 其显著( F( 1, 52) =10.930, P<0.01;F( 1, 52) =12.663, P=0.001) , 性别主效应和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均 不显著。
— 35 —
方回应为一回合) 就记 1 次; 与每次交往相对应的 持续时间就是交往时间( 以分钟为单位) 。抽取 4 个 被试各 5 个编码单位的儿童行为, 利用评分者一致 性对编码信度进行估计, 两编码者间的一致性信度 为 89%- 98%。对编码中意见不一致的行为, 通过反 复讨论确定。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三) 幼儿与同伴交往各维度上的情况比较 1.交往性别。 3 岁幼儿同性交往次数与 4 岁幼儿之间存在 极 显 著 差 异 ( t( 54) =- 4.396, P<0.01) , 而 异 性 交 往 次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3 岁幼儿同性交往和异 性交往次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4 岁幼儿同性交 往和异性交往次数之间却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001) 。这表明在自由游戏活动中选择玩伴时, 3 岁 幼儿, 无论男孩女孩, 选择同性和异性玩伴的情况 相似, 而 4 岁的男孩、女孩均比 3 岁幼儿更多选择 同性而非异性作为玩伴。 2.交往主动性。 3 岁幼儿主动交往与 4 岁幼儿之间存在极显 著差异( t( 54) =- 2.808, P<0.001) , 而 两 组 幼 儿 间 的 被动交往不存在显著差异; 3 岁幼儿主动交往和被 动交往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而 4 岁幼儿主动交往 和被动交往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t( 27) =2.910, P< 0.001) 。这表明在自由游戏活动中, 4 岁幼儿主动交 往比 3 岁幼儿多, 而 3 岁幼儿则主动、被动交往随 机出现。 3.交往方式。 3 岁幼儿的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均与 4 岁 幼儿 之 间 存 在 极 显 著 差 异 ( t( 54) =- 4.931, t( 54) = 2.990, Ps<0.001) 。3 岁幼儿的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 往两种方式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而 4 岁幼儿这两种 方 式 之 间 差 异 极 其 显 著 ( t( 27) =6.153, P<0.001) 。 这说明在自由游戏活动中, 4 岁幼儿比 3 岁幼儿更 多使用语言进行交往, 而 3 岁幼儿比 4 岁幼儿更多 使用非语言交往。 在语言交往次数方面, 女孩与男孩之间不存在 显著差异, 而在非语言交往次数方面, 女孩 ( M= 9.89) 和男孩( M=14.18) 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t( 54) =- 2.775, P<0.001) ; 女孩的语言交往次数极显著多 于非语言交往次数( t( 27) =4.307, P<0.001) , 而男孩 在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男孩比女孩更多采 用非语言交往方式, 而女孩更喜欢用语言方式。 4.交往性质。 4 岁幼儿的积极交往和中性交往次数都显著 多于 3 岁幼儿( t( 54) =1.969, P=0.05; t( 54) =3.031,
( 一) 幼儿与同伴交往在总次数和总时间上的 比较 表 1 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的总次数
和总时间
年龄组 M(平均数) SD(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交往 3 岁 总次 4 岁
数 总体
交往 3 岁 总时 4 岁
间 总体
28.50 34.64 31.57 5.90 9.50 7.70
5.89
19
5.交往控制性。 4 岁幼儿的中性交往次数显著多于 3 岁幼儿 ( t( 54) =2.397, P<0.05) , 而两组幼儿之间的支配性 和顺从性交往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即该年龄段幼儿 还未学会以完全控制或顺从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根据幼儿与同伴在各维度上交往时间获得的 研究结果与上述根据交往次数获得的研究结果基 本一致。不过, 在交往性别、交往方式和交往性质方 面也发现: 4 岁女孩同性交往时间和异性交往时间 之间显著不差异, 4 岁男孩同性交往时间( M=6.09) 和异性交往时间( M=3.06) 之间也只在临界值上存 在差异( t( 13) =2.065, P=0.05) ; 女 孩 和 男 孩 的 非 语 言交往时间之间差异不显著, 男孩语言交往时间却 显著高于非语言 交 往 时 间 ( t( 27) =2.122, P<0.05) 。 这与上面根据同伴交往次数得到的结论正好相反; 4 岁幼儿消极交往时间显著少于 3 岁幼儿 ( t( 54) =- 2.367, P<0.05) , 同时, 在消极交往时间方面也没 发现显著性别差异。这表明, 同伴交往次数和同伴 交往时间有时能比较一致地反映幼儿交往的实际 情况, 但有时则恰恰相反。
( 二) 自由游戏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交往各方面 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在交往性别上, 3 岁幼儿 ( 无论男孩女孩) , 选 择同性和异性玩伴的情况都是相对随机的, 而 4 岁 幼儿则比 3 岁幼儿更多有意识地把同性而非异性 作为自己的玩伴, 说明 3 岁幼儿还没有明显的性别 意识, 4 岁幼儿已开始具备一定的性别意识。这与 已有相关结论一致。 这 [6][7][8] 表明随年龄增长, 幼 儿 会更多选择同性伙伴,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 “幼儿的 社 会 性 易 于 被 同 性 玩 伴 所 引 发 。 ”[9]同 性 玩 伴 和 异 性玩伴对幼儿的游戏会产生不同影响。观察发现, 同性玩伴一起游戏时, 较多地玩与自己性别相符的 玩具和游戏, 并更多地使用熟悉的物体。当异性玩 伴一起游戏时, 他们玩的玩具和游戏是中性的, 较 多出现与自己性别不符的游戏, 更多地探索新异 物。人格理论家沙利文认为, 在青少年早期, 儿童 开始形成“密友”关系, 一种与同性别同伴亲近的、 密切的相互关系。这是儿童的第一种真正以相互性 为基础并且平等交换的人际经验。
同时, 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存在 很大的个体差异, 在 30 分钟自由游戏活动期间, 3~ 4 岁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次数从 19 到 52 次, 交往持 续时间从 1.57 到 17.90 分钟不等。由于“儿童的交 往 质 量 受 性 格 特 征 、行 为 方 式 、对 同 伴 的 态 度 和 一
[ 关键词] 幼儿; 同伴交往; 自由游戏
一、问题提出
自由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也最符合其身心特 点的一种活动。同伴交往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形式, [1]缺乏同伴互动经验的儿童发展状况欠佳, 具有近 期和长期的适应问题。[2]同伴交往历来是儿童社会 化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但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 背景的差异, 有关同伴交往特点的已有结论存在一 些不一致, 同时对于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的特 点缺乏系统研究。近年来, 发展心理学特别注重用 生态学方法研究儿童, 强调只有在自然环境中观察 行为才能更好的理解行为。[3]可见, 探讨自由游戏 活动中的同伴交往既符合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取 向, 也能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 36 —
P<0.001) , 两组幼儿之间的消极交往则不存在显著 差异, 表明 4 岁幼儿比 3 岁幼儿表现出更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极 和中性交往行为。
幼儿在积极交往和中性交往方面均不存在显 著性别差异, 在消极交往方面则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 t( 54) =2.028, P<0.05) , 男孩比 女 孩 更 多 采 用 消 极 方式交往。
系列社交技能的影响”, [5]因而在与同伴交往时表现 各异, 影响了其与同伴的互动频率和交往质量。
幼儿在教室内与同伴的交往频率和持续时间 要远远多于室外, 表明同伴交往更多发生在室内。 该结果启示教师, 要关注幼儿自由游戏活动中的同 伴交往, 尤其是要了解幼儿在不同游戏活动情境中 的同伴交往情况, 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
2008 年第 05 期 ( 总第 161 期)
学前教育研究
Studies in Pr eschool Education
No.05, 2008 Ser ial No.161
幼儿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的特点 *
武建芬 ** ( 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杭州 310036)
[ 摘 要] 本研究以 48 名 3~4 岁幼儿为被试, 采用录像观察法考察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同 伴交往的基本特点。结果发现, 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总次数和交往总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在相同时间 内, 幼儿在室内与同伴的交往次数和交往时间显著多于室外; 幼儿与同伴在交往性别、交往主动性、交 往方式、交往性质及交往控制性上存在一定年龄和性别差异; 同伴交往次数与交往时间基本能比较一 致地反映同伴交往的质量, 但两者有时会出现不一致, 引入交往时间考察幼儿同伴交往质量很有必要。
在 30 分钟 自 由 游 戏 活 动 时 间 内 , 3 岁 幼 儿 与 同伴交往的总次数平均为 28.50 次 ( 19~42 次) , 4 岁幼儿则增为 34.64 次 ( 22~52 次) ; 3 岁幼儿同伴 交 往 的 总 时 间 在 1.57~11.45 分 钟 之 间 , 平 均 为 5.90 分钟 ( 占总时间的 19.67%) , 4 岁幼儿同伴交 往总时间则在 1.58~17.90 分钟之间, 平均为 9.50 分钟( 占总时间的 31.67%) 。这表明随幼儿年龄增 长, 其与同伴交往次数逐渐增多, 交往时间逐渐延 长, 同时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和交往时间也存在 很大的个体差异。
内有积木、图书等, 室外有小毛驴玩具、滑梯等。幼 儿对环境都很熟悉, 无陌生感。
借鉴发展心理学家 K.Rubin 教授 1989 年编制 的《儿童游戏观察量表》和幼儿园有关教师建议, 并 根据前期预观察, 研究者制定了幼儿同伴交往行为 自然观察表, 主要有 5 个指标: 交往性别( 同性/异 性 ) 、交 往 主 动 性 ( 主 动/被 动 ) 、交 往 方 式 ( 语 言/非 语 言 ) 、交 往 性 质 ( 积 极/中 性/消 极 ) 及 交 往 控 制 性 ( 控制/中性/顺从) , 各指标都有操作性定义。录像 开始前, 采用习惯化技术消除儿童的好奇心和焦 虑。正式录像过程中, 除非发生意外, 要求教师不 要干预儿童自由活动。若发现目标儿童对录像产生 某种反应, 如注视录像或表现不自然, 或无故停止 正在进行的活动, 则立即停止录像, 所缺录像改时 补足。按此程序和要求采用时间取样法对幼儿在室 内、外两个自由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交往各录像 15 分钟, 每个被试共录 30 分钟。资料收集均在 3 周内 完成。
根据操作定义对幼儿同伴交往的 5 个指标分 别进行交往次数和交往时间的编码。由研究者本人 与一位心理学研究生共同完成。其中, 交往次数方 面, 目标幼儿与同伴之间每出现一个交往回合( 该 儿童和其他幼儿从交往的发起开始到能够得到对
收稿日期: 2007- 11- 29 * 本研究得到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基金( 2007XSM08) 资助 ** 通讯作者: 武建芬, E- Mail: ppwu70@126.com
( 二) 幼儿在室内、外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 情况比较
图 1 显示, 幼儿在室内的同伴交往次数和交往 时间均显著高于室外( t( 55) =6.132, t( 55) =5.301, Ps<0.01) , 表明在 15 分钟的自由游戏活动中, 幼儿 在室内与同伴的交往频率和交往时间要远远多于 室外, 即幼儿的同伴交往更多地发生在室内。
二、研究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幼儿园 60 名幼儿作为被试, 其 中有效被试 48 人, 3、4 岁幼儿各半, 男女各半。3 岁 幼儿平均年龄为 3 岁 5 个月, 4 岁幼儿平均年龄为 4 岁 8 个月。被试均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智力正常。
在自然条件下对儿童行为进行录像观察。录像 安排在被试所在幼儿园上午教室内、外两个自由游 戏活动时间。拍摄期间, 幼儿身边有很多玩具, 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