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常见的动物》
2024年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
![2024年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c3aa1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3.png)
2024年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4章《常见的动物》。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类群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分类特征;详细内容涉及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以及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代表性动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认识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并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动物形态结构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物分类原则及各类群动物的特征。
难点:理解并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图片、模型、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常见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讲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3. 新课讲解:a. 无脊椎动物:以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为例,讲解其特征。
b. 脊椎动物:分别介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特征。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分析其特征,并确定其分类。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动物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动物分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动物分类a.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b.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并举例说明。
2. 答案: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主要是体内有无脊椎。
例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对某些动物类群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第4节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4节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1f49b6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5.png)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种类,如猫、狗、鱼、鸟等。
2. 了解动物的习性、特征和生活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图片,描述动物的特征,并尝试总结动物的分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动物的特征与生活环境相联系,并尝试诠释动物分类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类动物的图片和相关介绍,包括猫、狗、鱼、鸟、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2. 准备一些动物的实物或模型。
3. 准备一些与动物相关的趣味性问题,供教室讨论。
4. 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供课后作业和反思。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动物视频,猜一猜都是哪些动物?2. 老师出示部分动物的图片,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3. 引出课题:《常见的动物》4. 学生齐读课题(二)探究新知1. 常见动物的特征(1)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图片,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动物的特征。
要求:用“有的……也有的……”来描述。
(教师板书:头、身体、尾巴、腿)(2)小组活动:选取一种动物进行观察,了解其特征,并用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要求:A. 要认真观察动物,不能凭想象描述。
B. 可以根据记录表,完成统计工作。
(3)集体交流反馈,师生共同小结常见动物的特征。
常见动物的共同特征:体表覆盖毛皮,用肺呼吸,心脏和血液里有丰富的养料和氧气。
有的有足,有的无足;有的有脊椎骨,有的无脊椎骨;有的生活在水里,有的生活在陆地上。
它们能走、跑、跳、游、爬等。
通过描述、观察,学生学会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
并能简单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环境。
2. 常见动物的种类及特点(1)讨论常见动物的种类,老师小结出主要的几大类。
并简要介绍无脊椎动物的特点:生在身体内支持身体的骨架是外壳膜或变成的外骨骼,作用是珍爱和防止水分蒸发。
为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有脑、心脏、血管等。
(PPT出示并放大展示不同动物骨骼和内部器官图。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优质教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de32b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2.png)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动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4章“常见动物”。
具体内容包括对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主要特征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实例分析各类动物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解各类常见动物主要特征及其分类;2. 掌握动物分类基本方法,能够对动物进行正确分类;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物分类方法和各类动物主要特征;2. 教学重点: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特征及其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挂图、模型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动物名称,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各类动物分类依据,让学生解动物分类方法。
a. 哺乳动物:具有毛发、哺乳、胎生、体温恒定等特征;b. 鸟类:具有羽毛、前肢演变成翼、体温恒定、卵生等特征;c.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吸、用鳍游泳等特征;d.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以在水和陆地上生活、用肺吸等特征;e. 爬行类:体表覆盖鳞片或甲、卵生、体温不恒定等特征。
3. 实践情景引入:发放各类动物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对动物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动物分类例题,让学生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动物分类:哺乳动物:毛发、哺乳、胎生、体温恒定鸟类:羽毛、翼、体温恒定、卵生鱼类:水中生活、鳃吸、鳍游泳两栖类:水陆生活、肺吸爬行类:鳞片、甲、卵生、体温不恒定七、作业设计a. 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b. 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填空;2. 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思考哪些环节需要改进,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常见的动物》(共25张PPT)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常见的动物》(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70bfa714791711cd791716.png)
青蛙的一生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大鲵
蟾蜍
蝾螈
牛蛙
疣螈
2、两栖类的特征
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上或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
呼吸) 卵生,水中产卵、水中(体外)受精 体温不恒定(冬眠习性) 幼体有尾无四肢,成体有四肢无尾(变态发育
)
爬行类:
鳄鱼
壁虎
变色龙
巨蜥
眼镜蛇
龟
鸟类:
丹顶鹤
猫头鹰
企鹅
天鹅
鹦鹉
鸵鸟
1、鸟的身体结构中哪些是与飞行相适应的?
身体呈流线型,骨骼轻且较长,骨中 空,用肺呼吸,且气囊可协助呼吸, 无牙齿,无膀胱等。
河马
猪
哺乳类
豹 猩猩
斑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极熊
金丝猴
蝙蝠
大熊猫
5、哺乳类的特征
(分布最广,最完善的高等动物)
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 分布广泛 全身被毛,牙齿分化 用肺呼吸 胎生,用母乳哺育幼儿(提高存活率) 体温恒定
天使鱼
蝴蝶鱼
草鱼
我国四大淡水鱼
学科网
青 鱼
鲢 鱼
鳙鱼
1、鱼类的特征:
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无四肢,用鳍游泳 身体表面湿润、有鳞片 卵生,水中产卵、水中(体外)受精 体温不恒定
鳃是鱼类呼吸的器官
鳍是鱼类游泳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侧线是鱼的感觉器官,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 流的作用
低级
高级
水中
有鳍 无四肢 有鳞片
幼体:水中 成体:陆上
成体皮 肤湿润 有四肢
陆上
表皮干燥 有角质鳞片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优质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08e31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1.png)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4 常见动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常见动物》。
具体内容包括动物分类、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我们将重点学习第24节,通过对几种常见动物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观察,让学生解动物界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动物分类特征。
2. 使学生解各种动物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物分类特征、生活习性及适应环境能力。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动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蜗牛、鱼、青蛙等)、显微镜。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蜗牛、鱼、青蛙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详细讲解动物分类、特征以及生活习性,让学生对常见动物有更深入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动物分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动物分类2. 常见动物特征及生活习性3. 动物适应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本节课所学三种动物,描述它们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谈谈你对动物适应环境理解。
2. 答案:(1)蜗牛:属于软体动物,有硬壳保护,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鱼:属于鱼类,有鳞片保护,生活在水中,用鳃吸。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用肺吸。
(2)动物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改变,以适应不同生活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常见动物分类和特征有更深入解,但在讨论动物适应环境问题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动物,解它们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能力,以加深对动物界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1. 这些动物外形有哪些特点?2. 它们生活在什样环境中?3. 你认为这些特点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生活环境?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从外观和生活习性两个方面去观察和思考,为后续知识讲解打下基础。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动物》PPT说课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动物》PPT说课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ab45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6.png)
分类等级 人
长臂猿 猫
蝗虫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 节肢动物
门
门
门
门
纲
哺乳纲 哺乳纲 哺乳纲 昆虫纲
目
灵长目 灵长目 食肉目 直翅目
科①②③随着分类人等科级的由大长(臂高猿)科到小猫(科低),生亲蝗物缘科的关共 种系
属同越类特来越征越来近 越少来人越属多
长臂猿属 猫属
仔细观察下面4类动物的骨骼,他们有什 么明显的相同特点吗?
二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一条脊柱,脊柱由 许多脊椎骨组成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 等的动物,可分为鱼类、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哺乳类。
请根据是否有“脊柱”把下列动 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狗、蜘蛛、草鱼、蝴蝶、水母、鸽子、 青蛙、鳄鱼、蜗牛、蚯蚓。
活动:比较五大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类别 生活环 境
鱼 类 水中、
鳍游泳
体 表
鳞片
呼吸器官
鳃
生殖 方式
卵生
体温变 典型代表 化
鳙鱼、鲢鱼 不恒定 青鱼、草鱼等
卵生 两栖 皮肤 幼体水中
类 成体陆上或水中
幼体用鳃
成体用肺、皮肤
不恒定
青蛙、蝾螈 、 大鲵(娃娃鱼)
爬行 陆上爬 鳞片、
类行
甲
肺
鸟类
卵生
不恒定 龟、蛇、 鳄鱼、蜥蜴等
蝙蝠
白
鳍
猴
豚
鲸 鱼
斑 马
穿山甲
哺乳类特点:
1)全身_被__毛___; 2)胎生,哺乳
3)用肺呼吸 4)体温恒定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9f533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f.png)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分类及代表动物;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动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区分不同类群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代表动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对动物分类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各类群动物的代表动物。
难点:动物分类的理解和应用,动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物世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第一环节:无脊椎动物(1)教师讲解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展示相关图片。
(3)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特征,判断给定动物属于哪个类群。
3. 第二环节:脊椎动物(1)教师讲解脊椎动物的特征,展示相关图片。
(3)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特征,判断给定动物属于哪个类群。
4. 第三环节:实践与探究(1)分组实验:观察蚯蚓、鲫鱼、家鸽等动物的结构特点,探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小组讨论:分析动物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1.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2.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5种无脊椎动物和5种脊椎动物,并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2. 答案示例:无脊椎动物:(1)环节动物:如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节组成,有刚毛辅助运动。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精品教案2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精品教案2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9a959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0.png)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动物》精品教案2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动物》一章节内容。
具体包括:认识和理解各类常见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探讨动物分类依据;研究动物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常见动物分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关爱自然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见动物分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动物分类依据及各类动物主要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动物标本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美丽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解常见动物分类和特征,进行自主学习。
3. 讲解与示范:教师详细讲解各类动物分类、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实物模型、挂图等进行示范。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常见动物分类2. 各类动物特征3. 动物生活习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所熟悉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并简要描述它们特征。
(2)举例说明动物分类依据。
2. 答案:(1)哺乳动物:如狗、猫、老鼠等,特征:有毛发、恒温、哺乳等。
鸟类:如麻雀、乌鸦、燕子等,特征:有羽毛、飞行、产卵等。
爬行动物:如蛇、蜥蜴、乌龟等,特征:有鳞片、爬行、变温等。
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等,特征:有皮肤吸、两栖生活等。
鱼类:如鲫鱼、鲤鱼、鲨鱼等,特征:有鳞、水生、用鳃吸等。
(2)动物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遗传关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常见动物分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上.3常见的动物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上.3常见的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d939e9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e.png)
阅读课本66页,思考:
无
脊 1.身体由多个还是单个细胞构成?
椎 动
2.摄食、排泄分几个口?
物 分
3.身体是否是辐射对称?
类 4.体型是否长或薄?
的 根
5.体表有无贝壳?
据 6.身体、足是否分节?
无脊椎动物逐级分类?
身体多细胞
2
无脊椎动物 1
摄食和排泄 同一个开口
3
摄食和排泄 分两个开口
4
身体单细胞
1.无脊椎动物是指 A.低等动物 C.无脊椎骨的动物
( C) B.水生动物
D.节肢动物
2.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是___哺__乳____动物,最低等的 动物是____原__生____动物。
3.蜜蜂是益虫,属节肢动物,它的身体可分为哪几部 分?有几对足、几对翅?
蜜蜂是典型的节肢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有三对分节的足,两对翅。
1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蜻蜓点水”的 现象,蜻蜓点水实际上是指 ( A )
A.蜻蜓在水中产卵 B.蜻蜓在清洗身体 C.蜻蜓从水中取食 D.蜻蜓在喝水
16.棉蚜是棉的重要害虫,个体比芝麻还小,数量 又多。如果在每平方米棉田里放进3~5只七星瓢虫, 就能取得明显妒治蚜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里,七_星__瓢__虫___是益虫,棉__蚜______是害虫。 (2)“以虫治虫”对环境有什么好处?
(D )
A.草履虫是原生动物 B.蚊子是节肢动物
C.蜗牛是软体动物
D.老鼠是爬行动物
11.身体呈辐射对称的动物是指
(B )
A.扁形动物 B.腔肠动物
C.节肢动物 D.环节动物
12.下列有关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浙教版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49cb5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0.png)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第七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三节《常见的动物》。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分类特征;掌握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研究动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特征,掌握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能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研究动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动物分类的依据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显微镜等。
学具:观察盒、镊子、放大镜、白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呈现各种动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2. 讲解新课:(1)环节动物:以蚯蚓为例,讲解环节动物的特征,如身体分节、体表有刚毛等。
(2)节肢动物:以蝗虫为例,讲解节肢动物的特征,如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
(3)软体动物:以河蚌为例,讲解软体动物的特征,如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贝壳等。
3. 实践活动:分组观察实物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对动物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动物分类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动物分类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常见动物的分类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刚毛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贝壳2. 动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七、作业设计(1)蚯蚓(2)蝗虫(3)河蚌(4)蝴蝶(5)鱼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兴趣浓厚,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7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7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dd67b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a.png)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7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科学上册第7章《常见的动物》,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3节中的动物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
具体章节为:1.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2.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别动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习性;3. 增强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培养环保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物分类及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及其具体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视频资料;2. 学具:笔记本、笔、动物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点?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2. 讲解:分别介绍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特点,举例说明各类动物的特征。
a.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b.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 实践:发放动物观察记录表,组织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挂图,填写记录表。
4. 例题讲解:讲解动物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动物分类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无脊椎动物a. 环节动物b. 软体动物c. 节肢动物2. 脊椎动物a. 鱼类b. 两栖类c. 爬行类d. 鸟类e. 哺乳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种无脊椎动物和三种脊椎动物,并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b. 举例说明动物分类的依据。
2. 答案:a. 无脊椎动物:蚯蚓、蜗牛、蝴蝶;脊椎动物:鲫鱼、青蛙、家鸽。
b. 动物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遗传关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动物分类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具、学具的使用效果。
2. 拓展延伸:a. 邀请生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分类的知识;b.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类别的动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4.1 常见的动物(23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4.1 常见的动物(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92bf3791eb91a37f1115c7a.png)
人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灵长目
猫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蝗虫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直翅目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食肉目
猫科 猫属 猫
人科
人属 智人
蝗科
飞蝗属
东亚飞蝗
分类等级
界
门
人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猫
动物界
脊索动物们
蝗虫
动物界
节肢动物们
纲
目 科
哺乳纲
灵长目 人科
哺乳纲
食肉目 猫科
昆虫纲
可以根据它的体温分为 恒温
----------------------------------。
和 变温
。
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 谁对生物分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 对生物的科学分类是怎么分的? 林耐(1707~1778)是瑞典的分类学家、博 物学家。对生物分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坚持使用和推广了“双名制”,即对一物 种的命名都包括该物种的属名和种名。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C ) A.界 B.门 C.种 D.纲 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B ) A、水生还是陆生 B、有无脊椎骨 C、有无翅膀 D、体型大小 3. 分类单位的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 和种类数量之间的关系是--------------------( A ) A.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多 B.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少 C.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少 D.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多
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3.分类的等级越低,共同特征越 多 ,但是种类 却越 少 ;分类的等级越高,共同特征越 少 , 但种类却越 多 。 4.动物的分类 (1)脊椎动物: 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 组成的动物。 (2)无脊椎动物: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精品教案7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精品教案7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72e07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4.png)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动物》精品教案7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动物》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和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类及特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基本特点,以及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动物分类基本方法,认识各类动物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动物特征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物分类依据理解,各类动物特征记忆。
2. 教学重点: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基本特征,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图片、动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熟悉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分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解动物分类基本原则,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3. 讲解新课:a. 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特征。
b. 分析各类动物特点,如鱼类鳃吸、两栖类变态发育、爬行类肺吸等。
c. 结合动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解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特征。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动物特点,进行分类。
5.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容易混淆部分,进行典型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动物分类选择题和填空题,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脊椎动物:a. 鱼类:鳃吸、用鳍游泳b. 两栖类:幼体蝌蚪、变态发育c. 爬行类:肺吸、卵生d. 鸟类:羽毛、飞行e. 哺乳类:哺乳、胎生2. 无脊椎动物:a.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有体腔b. 软体动物:软体、有壳c. 节肢动物:身体分节、外骨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五种脊椎动物,分别说明它们特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f7948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01.png)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十章《常见的动物》。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各类常见的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探讨各种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常见动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
2. 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见动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
难点: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类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各类动物的图片和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常见动物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教师结合PPT,讲解各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让学生对常见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环境中的动物,探讨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4. 例题讲解:针对各类动物的特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例题相似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常见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昆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2. 动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哺乳动物:胎生、哺乳、体表被毛等鸟类:羽毛、翅膀、喙等昆虫: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外骨骼等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等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等3. 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5种哺乳动物,并说明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简述鸟类与昆虫的主要区别。
(3)分析一种动物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2. 答案:(1)哺乳动物如猫、狗、老鼠、猴子、熊猫等,特征包括胎生、哺乳、体表被毛等,生活习性各异。
(2)鸟类与昆虫的主要区别在于:鸟类有羽毛、翅膀、喙等特征;昆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外骨骼等。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上.1常见的动物(课件)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上.1常见的动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69263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d.png)
纲 哺乳纲 哺乳纲 哺乳纲 昆虫纲
目 灵长目 灵长目 食肉目 直翅目
科
人科
人科
猫科
蝗科
属
人属 黑猩猩属 猫属
飞蝗属
种
智人 倭黑猩猩 波斯猫 东亚飞蝗
1.如1.果与人国类家似新点药最研多究的是中_倭心__黑研__猩_究_猩_出_,一两种者属新于药同,科_要__知,不道同它_属_的_; 药效与、人亲毒缘副关作系用最等远,的需是先_蝗_在_虫_实__;验动物上进行实验。就研
生物分类往往要用到亚门、亚纲等分类单位, 则应将它们放在以下的哪一位置?
亚亚 门纲
思考:在分类等级
里,
各等级所包含的生物:
➢ 种类数目怎么变?
➢ 生物间的类似程度怎么变?
➢ 亲缘关系怎么变?
大等级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食肉目 猫科 猫属
动物 类似 亲缘 种类 程度 关系
变变 变 少多近
同比小种如等生:级短物所毛的有猫亲的种缘马关,系无最论近什,么共颜亲同色特缘,征都关也属系最于最多同近。一的个是物?种。
由于猫和虎都属于猫科动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 级小,具有的共同特征多,与虎的亲缘关系近,其 它三种动物与虎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大,具有的共 同特征少,与虎的亲缘关系远,猫可以继承虎大王 的遗产。此判决为终审判决。
2023年10月12日
小结:
1、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类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 不同的等级。 2、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是否有脊柱
是否会飞 (有羽毛) 是否水生
亲缘关系远近
大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食肉目
猫科 猫属 小 短毛猫种
科学上对生物分类有了统一的规定 ,即用7个等级将生物逐级分类。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动物》PPT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动物》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bb90a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f.png)
地球上的爬行动物( re
毒蛇及被毒蛇咬伤后的应急处理
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分在于有没有毒牙和毒腺。外形上虽然两者没有明 显的区别,但是,头部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骤然变细的蛇常常是 毒蛇。
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当它们感觉到“威胁”时,才会咬人。因 此,不要随意去捉弄它们。在野外行走时,也可用“打草惊蛇"的办法赶走 毒蛇。人一旦被蛇咬伤,要立即根据齿痕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如果 被毒蛇咬伤,要立刻进行应急处理,先在靠近心脏一端(如下肢的上方), 离伤口2~10厘来处用布条等扎紧,然后割开伤处皮肤放血排毒,再用清 水、盐水或0.5%的高錳酸钾溶液反复清洗伤口。应急处理完毕后,尽快到 医院求医。在送医院的途中,每隔20分钟左右要放松一下布条,以免受 伤肢体因血液循环受阻而坏死。如果蛇已经被打死,死蛇也要带到医院, 以便医生诊治,对症下药。
最早的鸟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 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 中空,脑比较发达。这些身体特征都适应飞翔。家鸽、鸡、鸭、 鹅、鹦鹉等都属于鸟类( bir
最早的哺乳动物( mammal )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目前它 们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它们生活在陆 地上、空中、水中、树上和地洞里。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 温恒定,胎生,哺乳。哺乳动物有四腔心脏、专用的齿、特 化的肢和发达的脑。
如果我们在大自然中见到不认识的生物,往往很 想知道它属于哪一类生物,叫什么名称。这往往要 通过生物鉴定才能知道。生物学上常使用检索表来 鉴定生物的种类。
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 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 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 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蝾螈
树蛙
大鲵(娃娃鱼)
蟾蜍
3.爬行类
爬行类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 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 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常见的 爬行类动物有:蛇、鳄鱼、龟、 变色龙、鳖等。
恐龙
爬行类代表 变色龙、蛇、鳄鱼、蜥蜴、龟、鳖
动物
恐龙等
爬行蜥类蜴特点:
皮肤表面有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卵生,
陆生生活,体温不恒定。
等的动物,可分为鱼类、
爬行动物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哺乳类。
鸟类
哺乳动物
1.鱼类
鱼类已经出现了4.5亿年,是脊椎动 物的鼻祖,目前有鱼类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万种。
讨论:鱼类有哪些共同特征?
鱼类动物的特征: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用鳍游泳; •身体表面有鳞片; •心脏分为一心房一心室; •体温不恒定(变温动物); •卵生(体外受精)。
变
色
龙
竹 叶 青
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分:
名称 头部 尾 牙齿 毒蛇 三角形 骤细 有毒牙、有毒腺 无毒 椭圆形 渐细 无毒牙和毒腺 蛇
4.鸟类 出现于1.5亿年前 东 方 瑰 宝 朱 鹮
——
鸟类的特征
• 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变成了翼、体表 长有羽毛。
• 卵生,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 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
思考:鱼的鳃和鳍有什么功能? 鳞片有什
么作用?侧线有什么作用?
•鱼的鳃是用来呼吸的器官 •鱼的鳍是运动器官。 •鳞片是保护鱼体的,保持鱼体表湿润。 •侧线是用来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
常见的鱼类有: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鲫 鱼、鲤鱼、金鱼、黄鱼、带鱼、鲨鱼、石斑鱼等。
青鱼 鳙鱼
鲢鱼
草鱼
大多能够飞翔。
代表动物:鸟、鸡、 鸭、鹅、丹顶鹤、 孔雀、朱鹮等
是不是所有 的鸟都能飞 呢?
会飞的都 是鸟吗?
5.哺乳类
哺乳类特点: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 哺乳,用肺呼吸。
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
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6.根据会不会飞行,分为会飞行动物和不会飞行 动物。
7.根据有没有鳞片,分为有鳞片动物和没有鳞片 的动物。
按是否有脊椎骨可 分为:
动物
脊椎动物(4.7万种) 无脊椎动物(120万种)
讨论:列举你知道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
物。摸摸你的后背,人是脊椎动物吗?
脊椎动物的分类:
鱼类
脊椎 动物
两栖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
青鱼、草鱼、 鲢鱼、鳙鱼被 称为四大家鱼
鲤鱼
鲫鱼
2.两栖类 (出现于3.5亿年前)
幼体:水中 成体:水陆
青蛙的一生: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两栖类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
吸,用尾游泳,无四肢;成体生活在陆地 或水中,无尾有四肢,用肺兼皮肤呼吸, 卵生,体温不恒定。
两栖类代表动物: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常见的动物》
2020/9/22
这些动物你会分类吗?
1.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
2.根据有没有羽毛,分为有羽毛动物和没有羽毛 的动物。
3.根据有没有脚,分为有脚动物和没有脚的动物。
4.根据有没有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5.根据是胎生还是卵生,分为胎生动物和卵生动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