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分析——边缘性人格
边缘型人格障碍——访谈记录
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19-09-03访谈地点:医生办公室访谈对象:患者访谈过程:患者男,19岁,因“情绪不稳伴自残、自杀未遂5年,加重半年”于2019-08-21入院。
目前诊断:边缘型人格障碍。
患者因受分离症状影响,反复有自残、冲动行为,今行个体访谈。
医师:你这次住院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患者:希望把身体里的两个人消除掉。
医师:两个人?怎么解释把两个人消除掉?患者:在我很早以前开始,当其中一个人出来的时候,另一个人很大部分记忆就不在了。
我们两个通过本子进行聊天,现在有1万多条聊天记录了。
医师:你现在带有这个记录吗?患者:没在我身上,但是我这次住院期间,我朋友陪我回家的时候看到了那本记录。
医师:你做了记录?患者:我说一句话,另外一个人就会在本子上面说一句话。
医师:那个人是你吗?患者:是另外一个我。
医师:你知道那是另外一个自己吧?患者:我知道。
医师:我以前遇到过得更多的情况是变成小孩子或者是一些不一样的形象。
那你有没有不是你自己?还是你自己能够意识到这些?患者:每次发生之后,没有太多的东西能够记住。
医师:是那种发作性的吗?患者:是的。
医师:你的发作像我们的专业术语中的分离症状。
患者:确实有点儿。
医师:分离症状就是自我意识的范围和自我整合发生变化。
患者:这次在住院期间发作过两次。
有一次在河边喝酒,后来跳河了。
后面我只知道11点我从东方红大桥走回医院,到医院时已经是早上6点。
前面那段记忆都没有了。
医师:那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听到一些声音呢?患者:没有,那时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
医师:你能形容一下另外一个人是什么样子吗?患者:两个极端。
一个是为了别人而活,一个是为了自己而活。
一个特别自信,一个特别自私,自负,做事情绝对做到最坏的极致。
医师:坏到什么程度呢?患者:我不知道,就是两个人格,我可能也会做自残那些行为。
医师:那有没有杀人的想法呢?患者:有过,就想拿钢管将他人的头打爆。
医师:还有就是自杀和跳河吗?患者:对,他可以自杀,而我只能自残。
结合案例谈谈边缘性
结合案例谈谈边缘性魏老师(化名)是一所中学的政治老师和班主任。
29岁的他在学生和同事眼中是一名有思想、有激情、爱创新的老师,也是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大量工作的“工作狂”,因此收获了别人无法比拟的荣誉,学校早已把他视为先进教师的典型。
然而,他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让人捉摸不透。
他不善于与人交流,与同办公室的同事几天都不说一句话,但却下笔千言,毫不费劲就写出上万字的博客日志,还与一名女教师产生了一份特别的情愫,尽管未曾越轨。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他到了夜里竟然经常嫖妓!结婚3年,他有一个女儿,因为妻子对“红颜知己”的不满,经常引发夫妻口角。
最后在今年7月25日,他留下一封长信给学校领导后,便失踪了。
法律专家称,嫖娼虽然不算犯罪,但也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患有精神心理问题者如果去嫖娼,同样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在现行司法实践中,还鲜见嫖娼者因心理疾病免责的案例。
我恨你,但我又离不开你在离家出走前,魏老师每天躲在一个无人的办公室里拼命打字,给妻子,给宝宝,给领导写了很长的信。
他竟给妻子留了100多页A4纸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信,长达数十万字,详细记录了他们今年以来每一天的生活感受,记录妻子的每一次微笑与生气的时间和原因。
在信中,他表达了对妻子的爱与责怪,但始终认为妻子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从6月份开始他严重失眠,每天仅睡2个小时,还在带初三毕业班,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给妻子写信。
他责备妻子不理解自己,反复表示他与那个女教师之间没有她想象的那样。
妻子从中看到他们之间发生的很多误会,回想起6月份他离家出走之前,每天极少吃饭,导致人急剧消瘦,面色难看。
她大为不解:生活中的小误会,明明可以用语言说明,为什么不做解释,却详细地写下来呢?他在给领导的信中说,我要让我的老婆做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要为她写完一辈子,现在不给她看,到时候给她一个惊喜和感动。
可是,妻子接到信后却说:“我很怕看他的东西,很累。
”假如你和一位边缘性人格障碍者有亲密的关系,例如是他的知己好友、女朋友或妻子,他会把你想象成完美的偶像,但是很快又将你否定,贬低得一钱不值,切齿痛恨。
边缘性人格障碍(徐四清)
临床表现
3.紊乱的自我身份感:自我意象不满意。 4.对真正的或想象的被抛弃的恐惧
这种恐惧感是BPD一切症状的根源。对分离、 被拒绝、即将失去的外部支持表现出应激性反应,并采取 极端行为来加以制止。 5. 冲动、自伤自残、自杀行为
患者耐受挫折、控制情感的能力极差,导致不计后 果的行为。其原因在于慢性积累的愤怒突然爆发。
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2.母亲对婴儿需要的误解及作出不恰当的反应。
母亲只有正确理解婴儿言语和行为的意义,并为 婴儿提供稳定的、充满爱的环境,婴儿才能发展 内在的自我,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客体关系理论的解释
在分离—独立期,婴儿在独立过程中会出现分 离焦虑,同时对母亲产生依恋。婴儿分离后,受到 挫折,母亲及时提供支持鼓励,就能较好地社会化。 否则,会产生人际关系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同 时,婴儿对母亲产生“坏客体”印象,并伴有愤怒情 绪,但因无力改变,采用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将 “坏客体”或创伤性事件内化,并压抑到潜意识中, 这样,“坏客体”就不存在了。
5 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自伤行为
DSM—IV:边缘型人格障碍
6 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而情绪不稳定,例如,心境恶
劣强烈发作、激惹、焦虑、持续数小时,很少超过 几天
7 长期的空虚感
8 不合适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的发怒
9 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
CCMD—3: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MD—3:冲动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4. 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不能坚持任何没 有即刻奖励的行为.
5. 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 6. 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
和不确定。 7. 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
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
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 是一种临床诊断,主要特征包括情绪不稳定、自我形象问题、关系困扰和冲动行为。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案例:
小明是一个20岁的大学生,他有着极度不稳定的情绪和自我形象。
在个人关系方面,小明经常陷入强烈的崇拜与轻视之间的快速交替。
他的朋友们也经常被他的情感波动和忽然的冲动行为困扰。
当小明与他的朋友相处时,他可能会完全投入的崇拜某人,直到过后突然将其彻底轻视,认为这个朋友不值得同他相处。
这种快速转变给他和他的朋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导致他与他的朋友之间的关系频繁破裂。
此外,小明经常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无缘由的愤怒、焦虑或悲伤。
这些情绪波动往往导致他的自我形象受到冲击。
有时他会觉得自己是无用的、不被人关心的,而在另一时间,他可能过度自大、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小明的冲动行为也常常给他带来问题。
他常常参与危险的活动,比如追求夜间驾驶、过度饮酒或参与偷窃行为。
这种行为容易给他带来后果,也让他的家人和朋友非常担心。
小明的例子是一个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案例,揭示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见
的情绪不稳定、自我形象问题、关系困扰和冲动行为。
这些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
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模糊、人际关系困难等特征。
下面列举了10个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1. 小明(化名)是一名25岁的女性,她经常表现出情绪波动剧烈的特征。
她经常在一分钟内从极度愤怒转变为极度伤心,这给她的家人和朋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 张先生(化名)是一名40岁的男性,他总是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
他在不同的场合中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个性,有时是一个开朗自信的人,有时又变成一个沮丧自卑的人。
3. 李女士(化名)是一名30岁的女性,她有着强烈的恐惧被遗弃的情绪。
她害怕失去亲密的关系,因此经常采取控制和依赖的行为来确保她不会被抛弃。
4. 王先生(化名)是一名35岁的男性,他对自己的身体形象非常不满意。
他经常进行极端的节食和运动,以期达到他心目中的完美身材。
当他感到身体不满意时,他会陷入严重的抑郁情绪中。
5. 小红(化名)是一名20岁的女性,她在人际关系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她经常感到被他人忽视或拒绝,并因此产生强烈的愤怒和恐惧情绪。
她经常对他人采取攻击性的行为,以保护自己。
6. 张女士(化名)是一名28岁的女性,她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中都缺乏稳定性。
她经常跳槽,无法长期保持一份工作,同时她也无法建立持久的亲密关系。
7. 李先生(化名)是一名33岁的男性,他经常表现出自残行为。
他会刻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以缓解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8. 小芳(化名)是一名22岁的女性,她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非常缺乏。
她经常因为一些细微的事情而陷入极度的愤怒或沮丧中,无法自我平复。
9. 王女士(化名)是一名27岁的女性,她经常陷入自我怀疑和自责的情绪中。
她认为自己是无能、无价值的,经常对自己进行负面评价。
10. 张先生(化名)是一名30岁的男性,他经常感到内心空虚和孤独。
边缘型人格
边缘型人格许多人经常感觉人际关系紧张,总幻想自己被亲人抛弃,被朋友背叛,于是选择逃避。
这种心理上的孤独感会在事实上造成自己的孤立。
其实,这些人是患上了“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有关调查显示,中国有大约1%~2%的人患有这种心理障碍。
王婷离职前是一名医生,换过好几家医院,平均在每家工作的时间都不到半年。
“每次我都想有个好的开始,我努力融入新环境,但最后总是失望。
”她无奈地说。
无论什么时候,她与周围的人都是一副很亲密的样子,可一听到否定意见就立即情绪失控。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屡次被迫离职?答案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zhlzw.com中华勵志网“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已经无声无息地潜入大众生活。
有调查显示,中国大约有1%~2%的人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
北京阿尼玛心理分析研究与咨询室心理专家赵晨滨表示,通常,统计学数据显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女性居多。
但由于男性暴力破坏性较强,BPD男性患者多被误诊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zhlzw.com中华勵志网比如焦虑时寻衅更壮硕的男子、打架斗殴导致被拘留这种逃避抛弃和自毁行为,常常不被认为是BPD的表现。
天堂与地狱一墙之隔“我被抛弃了,到底该怎么办?”停职让一直纠缠王婷的“被抛弃”成了“事实”。
zhlzw.com中华勵志网无人交流的痛苦使难以忍耐的空虚感不断涌上心头,她只能不停地给以前的同事打电话,即使是在凌晨时分。
这种异常行为更使同事们对王婷敬而远之。
DSM-IV-TR(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显示,BPD患者的人际关系紧张,因为他们对别人的期望总是很高,而后又极度失望。
他们的世界中充斥着“全好”和“全坏”,当假想的依赖对象无法满足要求时,便产生厌恶感和抵触情绪。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通常选择逃避现实的解决方式。
34岁的王婷开始工作时,觉得每个同事都是善良单纯的。
当发现没有人接受她午夜的电话倾诉、手拉手地上卫生间的亲密后,立刻觉得办公室变成了“把天使堕落成魔鬼的地狱”,嫌恶和批评每天都搅得她心神不宁,情绪会忽然亢奋,忽然又抑郁。
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
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引言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模糊、人际关系困难等特征。
本文将通过典型案例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成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案例介绍小明,一个25岁的年轻人,最近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因为他感觉自己无法控制情绪,经常产生自杀念头,并对自己产生强烈的自我厌恶感。
他还描述了一些焦虑症状,例如经常担心被他人抛弃,害怕独处,以及对他人的过度依赖。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不稳定•患者常常经历强烈的情绪起伏,从激动不安到沮丧绝望,难以预测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2. 自我认同模糊•患者常常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自我形象,缺乏稳定而连贯的自我认同。
3. 自残和自杀行为•患者倾向于使用自残或自杀来宣泄内心的痛苦和情绪压力。
4. 人际关系困难•患者对他人过度依赖,害怕被抛弃,并常常经历人际关系的不稳定和冲突。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因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物学、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1. 遗传因素•有研究显示,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能与遗传有关,家族研究发现患有该障碍的患者的亲属中也存在较高比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
2. 神经化学因素•某些神经化学物质的失衡可能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有关,例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
3. 童年创伤经历•有研究发现,在童年时期经历过身体、性别和情绪虐待等创伤的人更容易出现边缘型人格障碍。
4.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冲突可能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患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风险。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诊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标准主要包括DSM-5(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和ICD-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的诊断标准。
边缘性人格障碍案例
边缘性人格障碍案例篇一:强迫性人格障碍案例强迫型人格障碍案例一张某,男,十九岁,待业。
自己来心理门诊,自述情形如下:“我家在农村落,父母均为农夫。
在家我排行老大,下有一弟一妹。
从小我就很懂事,理解父母很辛劳,对自己要求极为严厉,一点儿时光也不许自己挥霍,造诣一直名列班上前几名,初一后还任班干部,深得老师喜欢。
初一后半学期,父亲节约开支给我买了块表,作为奖励。
初二上半学期,我进行惧怕将表弄丢了,结果果真在一次早操中将表丢了,我深知父母挣钱不简单,内心极度内疚,常常有意识地到寝室和马路边绝力寻找,希望能够发现,但始终没找到,也不敢告知父母,造诣也进行下降。
”说到此处,他有些颓丧。
这是强迫型人格障碍初始阶段表示出的特性,如在此阶段能及时发现注重自我调整,是能够得到改正的,但是他没能意识到也不知详细怎么做。
“后来我家添置了沙发,平时我喜欢坐在沙发上望书。
一次母亲说别坐坏了,以后不准坐在沙发上望书。
从此我果真再也不敢坐沙发,后来发铺到望见椅子也惧怕了。
初中我勉强读完,其后一直待业在家,成天为望病四处奔波,父母为此花去了不少钱,我更觉得不好受。
我最苦恼的,仍是小便失禁,老想去厕所,但又自觉不该去。
越想把握则想去厕所的念头说强烈。
尤其是吃饭之后想去厕所,拼命抑制自己不去,结果吃了饭就吐,按胃病治了良久也未奏效。
如斯症状连续了3年,什么事也做不了,真是苦不堪言。
近段时光以来,我老是想着自己是否渴了也许饿了,椅子该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是目前洗仍是过一会儿洗,见到点灯就要反复检讨点灯开关,出了门要反复望是否关好锁好等等。
与他人交去时,我总惧怕别人笑话我,以为别人的眼睛都在望自己。
后来在医生的指点下,服用一段时光的氯丙咪嗪等药,饭后不再呕吐,能抑制一点自己惧怕的设法主意和行为,但停服不久则症状再次呈现。
医生,我的病还能治吗?”末了,他显示出一种急于理解结果的紧张感。
强迫型人格障碍案例二担心细菌染身的大夫患者,男,22岁,某医科大学本科生。
边缘人格治好案例
边缘人格治好案例《边缘人格治好案例:重见希望之光》我有一个朋友叫阿强,他呀,曾经深受边缘人格的折磨,就像一只受了伤在黑暗角落里独自舔舐伤口的小兽。
那时候,阿强的情绪就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
前一秒还能和大家有说有笑,下一秒就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把周围的人吓得够呛。
他跟家人的关系也是糟糕透顶。
有一次,家里人只是关心他为什么晚上回来得晚,他就像被点燃的炸药包一样,对着父母大喊大叫:“你们别管我,整天就知道问东问西,真烦死了!”他爸气得直哆嗦,他妈在一旁默默流泪,一家人在这个边缘人格的阴霾下,仿佛掉进了痛苦的深渊。
可是,转机终于来了。
阿强遇到了一位非常厉害的心理医生。
这个心理医生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试图照亮阿强那混乱不堪的内心世界。
心理医生对阿强说:“你知道吗,你的心就像一个迷宫,有很多条混乱的道路,但我们可以慢慢地把它梳理清楚。
”他还说:“你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失去方向的船,我们要一起找到那正确的航向。
”阿强刚开始的时候非常抗拒,心想:“我都这样了,还能变好吗?”就像溺水者不相信自己能获救一样。
但是医生很有耐心,不断地跟他聊天,挖掘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慢慢地,阿强开始敞开心扉。
互诉衷肠的时候,他对医生说:“我觉得我就像个被世界抛弃的垃圾。
”医生则安慰他:“你不是垃圾,你是一颗还没被打磨好的钻石。
”在医生的帮助下,阿强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开始去理解家人的爱,就像重新学习一种从未接触过的语言一样困难。
他试着在情绪要爆发的时候,先在心里默数几个数,再深呼吸。
一次,他又感觉快要控制不住对家人发火时,他照着医生教的方法做了,然后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能忍住了。
他笑着对家人说:“爸妈,我之前对你们太不好了,我现在想重新好好跟你们相处。
”他爸妈激动得热泪盈眶,抱住了阿强,家庭的温暖又重新回来了。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阿强真的变了很多。
他现在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情绪稳定,和朋友相处也很融洽。
他重新找到了工作,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中美班第十二个督导案例:一例男性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访谈
中美班第十二个督导案例:一例男性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访谈【病史记录】姓名0824 籍贯XXX 性别男性住址XXX 年龄23 岁宗教信仰无民族汉族文化程度大学婚姻未婚病史提供者本人及其父亲职业学生联系电话XXX 工作单位:无病史可靠性可靠主诉:我有抑郁症,然后社交恐惧,还有拖延症,感觉痛苦。
现病史:来访者10年前开始出现情绪高高低低变化,常在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易怒、烦躁或者突然出现情绪低落,做事提不起兴趣,持续几个小时到半天恢复正常。
没有自残行为,但常有强烈的自杀想法。
这种想法在情绪正常或者不稳定时都会出现。
6年前上高一时因为和老师及同学关系差受到孤立,间断出现幻觉,经常耳鸣,能听见爆破音、哨音及一、两次短暂的人语声。
偶尔离家出走,后因此而转学。
来访者学习成绩一直突出,高考以该校文科状元考入某985高校,大一担任团支书和班长并申报成功两项科研项目。
三年前,来访者认为自己情绪开始处于低谷期,情绪差、做事没兴趣、经常焦虑,内心特别恐惧,感觉有东西压迫过来。
同时出现怕和别人交往,交往时感觉浑身不舒服,严重时连父母和女友都不敢见,无明确的担心和害怕的内容。
自己一个人在家比较自在,但是担心自己不和人交往会影响将来的学业、工作等。
两年前开始在家修养,休养期间翻译一本英文专著并出版。
去年到A医院诊治,诊断为抑郁症,并服用舍曲林和丙戊酸镁,情绪有改善,后停用舍曲林。
现在申请课程免听计划,在家自学只参加考试。
目前仍存在情绪低落、焦虑、与人交往时恐惧,同时睡眠差,服用枸橼酸坦度螺酮,10毫克/日。
既往史:体健。
个人史:足月顺产,独生子,幼年发育正常。
上学后成绩优秀,母亲对其要求严格,按“神童”培养。
经常对其发脾气打骂。
严重时用凳子砸他并导致骨折。
母子之间从小存在激烈冲突。
病前性格开朗,人际关系不良,朋友少,没有长期保持关系的朋友。
家族史:其外公外婆、母亲极端性格、缺乏宽容,母亲尤其脾气暴躁,人际关系不好。
父亲温和宽容。
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篇一:边缘型人格障碍】我是在英国被psychiatrist确诊的bpd(英国医生管这个叫emotionally unstable personality disorder),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想到哪说到哪,可能不成体系,见谅。
如果吓到谁也请见谅,毕竟这些都是人格中的阴暗面。
1,感情极端波动。
和bipolar disorder不同的是,bipolar的波动周期持续时间长,bpd可以上一分钟还在大笑下一分钟眼泪就掉下来,情绪转换极快而且持续时间较bipolar短。
并且bipolar是mental disorder,可以通过长期服药得到很好的控制;bpd是personality disorder,没有药可以用,顶多在严重发作时吃一点情绪稳定或者抗抑郁、抗狂躁之类的药临时缓解。
2,不合常理的愤怒等极端情绪。
尤其是在遭到拒绝或否定的时候,别人可能对此略觉尴尬呵呵一笑就过去了,bpd会歇斯底里大发作,而且自己控制不住,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特别常见。
这个是特别特别重要的判断是否bpd的一条依据。
我不到三岁的时候我妈就在育儿日记里记录我“优点是非常聪明,理解能力好,反应快,语言能力强,缺点是自尊心太强,一点也听不得别人批评,总喜欢发脾气”。
我记得在哪看过说bpd就好像全身都是三度烧伤,碰到哪里都痛彻心扉。
为了发泄怒气可以自残,也会表现为冲动消费,暴饮暴食等等。
每次因为情绪失控干了过分的事,事后都会非常后悔自责,陷入深深的罪恶感中。
然而下次再有这种情况发生还是一样忍不住。
3,有的bpd会因为情绪问题表现出攻击性和破坏性,比如打人,摔东西,我都干过,我甚至在被父母家暴最惨的时候考虑过雇人把我妈先奸后杀,当时一边想一边觉得全身都燃烧起来了,只能狠狠咬住被角,那种极端的情绪要把自己烤死了,觉得自己的脑浆都在沸腾。
去年我跟我爸打架,一口咬掉他手上一块肉,他不得不跑去医院包扎。
但是更多时候bpd的攻击破坏会转化成inwards的自残自伤甚至自杀。
人格障碍案例分析doc(一)2024
人格障碍案例分析doc(一)引言概述:本文将对人格障碍的一系列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人格障碍是指一种长期存在的、稳定的、表现为个人社交和职业适应问题的心理障碍。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格障碍的表现形式、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对生活的影响。
正文内容:1. 案例1:孤独性人格障碍(APD)患者- 避开社交活动和人群,喜欢独处- 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困难- 缺乏亲密关系和支持系统- 情感麻木和冷漠的态度- 感受到的社会压力和孤独感2. 案例2: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 极度情绪化和不稳定的情绪- 恐怖的空虚感和持续的不安- 自杀倾向和自我伤害行为- 强烈的恐惧被遗弃和被拒绝- 难以维持稳定的关系和工作3. 案例3:躁狂型人格障碍(HPD)患者- 过度关注自身形象和吸引力- 与人交往时过于表演和外向- 渴望被赞美和关注- 情绪波动和易激动- 强烈追求刺激和冒险4. 案例4: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SPD)患者- 忽视他人的权利和需要- 缺乏责任感和对社会规范的遵守- 常常违法和违背道德原则- 欺骗、操纵和憎恨他人- 无法建立亲密关系和持久的工作5. 案例5:依赖型人格障碍(DPD)患者- 过度依赖和寄生他人- 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担心与他人产生矛盾和失去支持- 缺乏自信和自尊- 不愿意承担责任和面对挑战总结:通过对上述不同类型人格障碍患者案例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人格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此外,人格障碍对患者的社交、职业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加强对人格障碍的认识和研究,进一步提高人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心理案例分析——边缘性人格
DSM-Ⅳ
• (l)发狂似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或想象的被抛弃。注:不包括第5项
所指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 (2)人际关系的不稳定和紧张,交替地变动于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 低之间;
• (3)身份障碍:自我意象或自我感觉持久地和显著地不稳定;
• (4)至少在二个领域方面出现冲动性,有潜在的自我毁灭可能性, 例如,挥霍、性、药物滥用、鲁莽驾驶、暴食。注:不包括第5项的 自杀或自伤行为; • (5)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有自残行为;
爱她,她就这样不断重复。当事情真的变得很糟糕的时候,她
会指控我们计划从她背后伤害她9。” 很明显,珍妮在极力地 抑制她的情感。当珍妮反复无常地爆发愤怒,指控他人,以及 体验到遭背叛时,一开始平静优雅的举止会跑得无影无踪,珍 妮的言行和愤怒很难让人把握6。
案例1
• 珍妮是心理治疗的常客,据其继母反应,珍妮在她十来岁 的时候住过一次院,并且接受过两次治疗,每次大约有一 年的时间。珍妮有一次短暂的物质滥用史,包括大麻、酒、
案例1
• 珍妮有时候暴怒,不问青红皂白8,她刚从医院出来,因 为她在和男朋友在去音乐会的路上,从男友的吉普车上跳 了下来(以前她也这样做过)4,内脏受了一些轻伤。她
声称,当时她和男朋友在争论一些问题,她认为自己是对
的,并想离开他。她把男友描述万为一个“恶魔”。她显 然很蔑视她的继母,在访谈的时候多次称继母为“恶毒的 巫婆”。
致谢
• @刘昭《漫谈边缘性人格障碍》 • 松塔,教育咨询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案例1
• 母亲的死和与父亲的疏远使她感觉自己内心是“中空”的
7。她说,“有时候生活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我像一个
观察者,从外面麻木地看着发生的一切9。” 有时她会用 锋利的刀片划自己,“这样会很痛,但是我会从这种感觉
人格障碍案例
人格障碍案例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它会对患者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人格障碍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心理问题。
小明,23岁,大学生。
小明的家庭条件优越,但他在大学期间却表现出了一些异常的行为。
他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对待老师和同学的态度也十分恶劣。
他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团队合作中,他总是试图控制一切,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导致团队合作经常陷入僵局。
在家庭中,小明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人格障碍症状。
他对父母的要求总是不屑一顾,经常与父母发生激烈的争吵。
他的情绪波动很大,有时会变得极度暴躁,有时又会陷入深深的抑郁中。
在家庭聚会或者社交场合,他总是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他人的言行举止指手画脚,给人一种傲慢自大的感觉。
在情感方面,小明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他对待感情的态度极端,有时会对女友呵护备至,有时又会对她发脾气或者冷漠对待。
他的情绪波动不仅给自己带来困扰,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具有明显的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自我中心、冲动和对人际关系的困扰。
这种人格障碍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也会对周围的人造成影响。
针对小明的病情,心理医生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
首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咨询,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学会控制情绪,改善人际关系。
其次,医生还建议小明进行药物治疗,以缓解他的情绪波动和焦虑情绪。
同时,医生还鼓励小明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增强其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病情有所好转。
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
他在学业和社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逐渐走出了心理困境。
通过小明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心理干预,患者是有可能得到改善和康复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人格障碍的认识和理解,尊重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你“边缘”了吗:不可不知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你“边缘”了吗:不可不知的边缘性人格障碍01人格是什么?人格是什么?很多人都觉得,人格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虚无飘渺,难以理解。
我们来打个比方,你可能就容易理解了:有一个玩具叫俄罗斯套娃。
这个套娃里面有不同的小人,外面的最大,越到里面越小。
我们的人格就像套娃,最大的部分是我们外在与我们年龄相配的适应社会的那部分。
但我们到了父母面前就会退缩,退缩成小孩,躺在那里恨不得吃的喝的都要父母给你做好拿过来。
人格就是主观体验和行为模式的动态整合。
就是我们今天看这个人是这样的,明天看他还是这样的,是一贯的行为。
还有就是潜意识的行为模式。
包括一个人的气质、客体关系(就是人际关系是什么样子)、性格特点(是外向还是内向的)、身份、能力、还有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智力上面。
人格障碍的人,就是在成人的外壳下装了一个婴幼儿的内核。
02什么叫防御机制?在心理医生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如同生物学上的免疫机制。
艾滋病可怕,因为免疫功能都坏了。
我们的心灵也有像免疫系统一样的保护机制,就叫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最健康的防御是什么?就是利他、幽默感、升华。
但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全球,有很多很幽默但患了抑郁症的人。
只有5%是健康的,我们95%的人都在亚健康里,这个程度就是大家用的是神经症水平的防御。
神经症水平的防御,有一个就是压抑。
我有愤怒,但经历了一个压抑的过程,不是现场就爆发。
如果我现在恼你,你马上用行政手段对付我,我要吃更大的亏。
我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得把这个愤怒压抑下来,我的自我功能帮助自己利益最大化,这就是导致向现实妥协。
诸如此类的一些防御,就是我们的神经症的防御。
它是利益的问题,能够保护我们去适应现实生活。
我们之所以说一个人是病态,是因为他的心理防御机制非常原始。
比如说,一个人他去医院看医生,他觉得医生就应该把他的病看好,这种防御就是原始的理想化。
我们每个人都会去理想化些什么。
但最原始的理想化,是他认为你是医生,你是最大的专家,我什么都不说,你就应该知道我是什么问题。
人格障碍案例分析doc(二)2024
人格障碍案例分析doc(二)引言概述:本文将对人格障碍的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该疾病的特点和表现。
通过分析不同的案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人格障碍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以期对临床实践和研究有所帮助。
正文内容:一、人格障碍案例一:边缘型人格障碍1. 案例描述:患者A表现出极度情绪不稳定,常常有自杀倾向。
他的人际关系紧张,情绪容易失控,并且经常经历失去或恢复个人身份的强烈感受。
2. 症状分析:该患者常常体验到强烈的情绪波动,对他人持怀疑和敌意的态度。
同时,他经常感到孤独和空虚,出现强烈的焦虑和恐惧。
3. 原因探讨:这种人格障碍常常与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有关,比如被虐待、被忽视或失去亲密的关系。
4. 治疗方法: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可能包括个人或团体疗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善情绪调节和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二、人格障碍案例二:孤独型人格障碍1. 案例描述:患者B表现出对社交活动的极度回避,他总是选择独自行动并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2. 症状分析:该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不受欢迎,而且害怕批评和否定。
他缺乏自信,很少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3. 原因探讨:这种人格障碍可能与童年时期的社交不适有关,或者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
4. 治疗方法:治疗应着重于帮助患者建立社交技能和增强自尊心,例如通过认知重构、曝光治疗和行为实验来改变对社交互动的负面看法。
三、人格障碍案例三:强迫型人格障碍1. 案例描述:患者C表现出过度关注细节和完美主义,自己对工作和日常生活的要求非常苛刻。
2. 症状分析:该患者经常体验到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一旦无法按照自己的规定行事,会出现明显的痛苦和不适。
3. 原因探讨:强迫型人格障碍可能与童年时期的过度约束和严格的家庭环境有关。
4. 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强迫行为和刻板习惯,减轻症状。
四、人格障碍案例四:妄想型人格障碍1. 案例描述:患者D表现出与现实世界相脱离的妄想和幻觉,他相信自己有特殊的能力或地位。
挣扎中的两极灵魂——《觉醒》中艾德娜的边缘型人格障碍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挣扎中的两极灵魂——《觉醒》中艾德娜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翟敏 山东建筑大学摘 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作品《觉醒》中的女主人公艾德娜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以及其背后主要的成因。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边缘型人格障碍最主要的体现是极不稳定的情绪,害怕被抛弃,在压力下容易自伤或自杀等。
艾德娜的原生家庭和婚后压力是她的人格缺陷最主要的罪魁祸首,也间接导致了她最终的自杀悲剧。
关键词:《觉醒》;边缘型人格;原生家庭;自杀作者简介:翟敏(1982.6-),女,陕西省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山东建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114-02《觉醒》是美国19世纪女性主义作家的先驱凯特·肖邦创作的一部具有争议的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已婚妇人艾德娜爱上情人,抛弃家庭,搬出去独居,最后却以自杀为结局的故事。
自1899年出版以来,舆论中更多的是批判的声音。
圣路易共和报称它为“不适合年轻人”,“令人不安,不得体。
”[1]公众舆论报评论:“当蓬德里耶太太走向大海的时候,我们就放心了。
”[2]很长一段时期内,这部小说还被禁止发行,直到她去世后多年才慢慢为人们所接受和重视。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艾德娜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以及背后的成因。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介绍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也称为情绪不稳定人格障碍,是以情绪不稳定和情感问题处理困难为特征的一种障碍。
[3]不但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且其本人也深受其害或遭受痛苦。
精神科医生曾经使用“边缘”一词描述那些认识事物片面,生活混乱,总是心烦意乱的人。
[4]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列出其诊断标准,包括极度起伏的情绪,摇摆不定的人际关系,害怕被抛弃,感到空虚,时常有冲动行为,严重的甚至自残或自杀等。
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边缘性综合征)1、概念:边缘性人格障碍在精神疾病诊断中是一个新的疾病类型。
今天,这种障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
它在发达国家的认识过程也是近三十年来的事情,在中国的历史更为短暂。
这类人格障碍以愤怒、乖僻和自我毁灭性的行为以及严重的人际关系障碍为临床特征。
(自我毁灭性行为包括性乱、药物和毒品依赖、性倒错、自杀和自残等行为。
)研究者们相信,这类综合征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会呈上升趋势。
有些研究者甚至认为这种障碍是“我们不稳固社会的一种象征”。
在病因学方面,边缘性人格障碍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观念是生命的第一年心理发育的阻滞。
至今为止,最大量的在病因学上的理论建树和治疗方法是基于精神分析师们对这类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治疗经验。
因而, 目前在国内外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界,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认识是遵循的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1)一般的认识:最早的精神病学文献报道,边缘状态是指患者行为在正常和疯狂之间。
克雷丕林(krapelin) 称这种“心理病理状态”是在病理状态和古怪人格的边缘。
弗洛伊德(Freud)将神经症区分为移情性神经症和自恋性神经症。
前者适合分析治疗,后者因缺乏对人的移情关系故不能被分析。
但后来发现一大批的处于边缘状态的病人,他们似乎也处于可被分析的边缘。
所以称这些为边缘的案例。
在精神分析的文献中可见这样的描述:边缘状态一方面是处于精神病与神经症之间,另一方面是在正常心理和心理病理之间。
Knight强调这类型病人常常过渡地显现一些神经症的症状。
这些神经症的症状表现出一种表面“不再继续恶化”的现象。
遮掩一些严重的退行和脆弱的自我功能。
比如现实计划维持客体关系,抵制原始的冲动。
最早的“边缘”概念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在文献中可以见到诸如:隐性精神分裂症可变的精神分裂症假性神经症性精神分裂症或前精神分裂症这样一些混乱的概念直到DSM—Ⅲ试行方案中才将其与边缘状态这个概念区分开。
在DSM—Ⅲ中将边缘性精神分裂症命名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中美班第23个访谈案例——一例边缘型人格障碍共病强迫障碍的临床访谈
中美班第23个访谈案例——一例边缘型人格障碍共病强迫障碍的临床访谈美国华人精神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
美中心理文化学会(CAAPC)创始人,在线精神健康大学校长。
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精神医学系,现就职于芝加哥退伍军人医学中心,是美国极少数获得ABPN(美国精神、神经病学院文凭)并从事EAP、SAP和心理咨询的华人精神科医生,获美国精神医学会促进少数族裔精神健康奖,《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主译,版权引进中国。
诊治逾三万中美咨客,督导数万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兼任多个世界100强企业的咨询顾问。
一例边缘型人格障碍共病强迫障碍的临床访谈备注:访谈案例为真实案例,经来访者知情同意用于教学督导和发布。
【入院记录】姓名L0710 籍贯XX性别女住址XX年龄40 岁宗教信仰无民族汉族文化程度本科婚姻离异病史提供者本人职业经商联系电话XX工作单位XX 病史可靠性:可靠入院日期XX记录日期XX主诉:与亲近的人相处时特别容易发火,我该怎么办? 现病史:这是一位40岁的中年女性,情绪不稳定,易激惹,与人相处容易发火,尤其是与自己亲近的人相处时更明显。
来访者主动开启对话,诉说最近两周心情好转,情绪基本稳定,认为是由于搬新家和养小动物的原因。
来访者诉说6月份发作过一次,是因为朋友打电话安慰她时说话冒犯到她了,当时正好母亲也打电话来,态度很强势,就觉得自己崩溃了。
来访者诉2年前因工作变动和夫妻感情不和,明显出现情绪差,消沉、颓废,严重时不想出门、交往和工作。
一年前在A院诊断为抑郁障碍,担心药物副作用和病耻感而没有服药。
到B医院先后诊断为抑郁状态、双相情感障碍,目前服用来士普10mg/日,德巴金1g/日,奥沙西泮片7.5mgQn,佐匹克隆7.5mg Qn,曾间断停药,情绪时好时坏。
来访者在2年前觉得很嗨,想去蹦极、飙车,感觉脱离现实了,觉得自己什么事儿都能做,包括出国这样的事,有点像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不切实际,觉得自己有点狂,但无明显脱离现实的夸张行为和情绪高涨等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2
• 某天晚上,该女生正趴在桌子下的地面上 嚎啕大哭,嘴里一 直重复喊着“不要,不 要…”。值班老师在宿舍同学的帮助下将 其拉到椅子上坐下,其情绪更加激动,难 以控制,双手抱头,头发凌乱,似乎见到 男老师更加的严重。
案例2
• 在老师离开她宿舍大概10分钟时间后,李 某就冲出了宿舍,同 宿舍的同学拉都没拉 住。多名值班老师赶到时,发现她已经在 一湖桥 与饭堂之间的甬路上,依然是嚎啕 大哭,似乎有些失去理智,嘴里一 直重复 喊“不要抓我,坏人”。
DSM-Ⅳ
• (l)发狂似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或想象的被抛弃。注:不包括第5项
所指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 (2)人际关系的不稳定和紧张,交替地变动于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 低之间;
• (3)身份障碍:自我意象或自我感觉持久地和显著地不稳定;
• (4)至少在二个领域方面出现冲动性,有潜在的自我毁灭可能性, 例如,挥霍、性、药物滥用、鲁莽驾驶、暴食。注:不包括第5项的 自杀或自伤行为; • (5)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有自残行为;
爱她,她就这样不断重复。当事情真的变得很糟糕的时候,她
会指控我们计划从她背后伤害她9。” 很明显,珍妮在极力地 抑制她的情感。当珍妮反复无常地爆发愤怒,指控他人,以及 体验到遭背叛时,一开始平静优雅的举止会跑得无影无踪,珍 妮的言行和愤怒很难让人把握6。
案例1
• 珍妮是心理治疗的常客,据其继母反应,珍妮在她十来岁 的时候住过一次院,并且接受过两次治疗,每次大约有一 年的时间。珍妮有一次短暂的物质滥用史,包括大麻、酒、
案例
• 珍妮有时候暴怒,不问青红皂白8,她刚从医院出来,因 为她在和男朋友在去音乐会的路上,从男友的吉普车上跳 了下来(以前她也这样做过)4,内脏受了一些轻伤。她
声称,当时她和男朋友在争论一些问题,她认为自己是对
的,并想离开他。她把男友描述万为一个“恶魔”。她显 然很蔑视她的继母,在访谈的时候多次称继母为“恶毒的 巫婆”。
案例2
• 在老师离开她宿舍大概10分钟时间后,李 某就冲出了宿舍,同 宿舍的同学拉都没拉 住。多名值班老师赶到时,发现她已经在 一湖桥 与饭堂之间的甬路上,依然是嚎啕 大哭,似乎有些失去理智,嘴里一直重复 喊“不要抓我,坏人”。
• 边缘性格的人自己是痛苦,可是有一些也 有很强的创造力,又精彩又有趣,也是这 个世界的一道风景吧。芸芸众生有几个不 苦呢。冰火的作者马丁大爷,应该也是个 边缘性格的人,你看他总是写出特别有主 角范的人物来,然后一点预警都没有,就 突然给咔嚓了。然后大爷还一脸无辜坏 笑……
DSM-Ⅳ
• (6)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而情绪不稳定(例如,心境恶劣强烈发作, 激惹或焦虑持续数小时,很少会超过几天); • (7)长期的空虚感; • (8)不适当的强烈愤怒,或愤怒难以控制(例如:常发脾气、发怒、 殴斗);
• (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
案例1
• 珍妮,25岁,由继母维拉带来做评估。“有时候她看起来很敬 重我,但有时候又恨我入骨2,”维拉迷惑地说,“她知道我们
致谢
• @刘昭《漫谈边缘性人格障碍》 • 松塔,教育咨询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案例1
• 母亲的死和与父亲的疏远使她感觉自己内心是“中空”的
7。她说,“有时候生活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我像一个
观察者,从外面麻木地看着发生的一切9。” 有时她会用 锋利的刀片划自己,“这样会很痛,但是我会从这种感觉
中走出来。它会震动我的内心,把我带回现实。”
案例2
• 李某,09级女生,家庭经济贫困,和家人 关系不和,和父亲 的关系特别糟糕,家庭 早期经济状况较好,后因父亲好赌,家里 状况日下。因欲割腕自杀未遂而休学一年, 后复学回来,心理状况不稳定。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定义与诊断
•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一种复杂和严重的精神 障碍,其特征为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困难 以及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象不稳定。 • DSM-Ⅳ的描述:一种人际关系,自我意象 和情绪或情感的不稳定,并带有明显冲动 性的普遍模式。这种情况从成年早期开始, 产生的背景不一。以下5项。
安非他明、摇头丸、LSD,前不久她还使用了可卡因。她
以前的性活动很活跃,12岁时和她的表哥发生了第一次性 交,并憎恨没有男朋友4。她的母亲在她9岁的时候,因肺 癌去世。两年后,父亲和继母维拉结婚。珍妮的哥哥一开 始就和继母的两个儿子相处得很好。
案例1
• 珍妮对母亲的死和父亲的再婚反应复杂,退缩、愤怒和不 断增加的极端行为。在一次试图自杀之后,珍妮离家出走, 并因私带毒品而被捕5。家人认为她难以管教,在她14岁 的时候,将她送往一所管教严格的寄宿学校住读。然后, 她还是一次次地威胁要自杀,而且看上去没有生活目标和 真正的价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