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对《比赛场次》课堂教学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赛场次》课堂教学的思考

《比赛场次》是北师大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体育”里第一课时的内容。其中设计了一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用画图、列表等方法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执教本内容前,做以下思考:

一.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每个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我理解为在设计课的时候能调动每一个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能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有所收获,设法让每个学生有成功的感受。本节课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联想到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所以我的备课落脚点就放在“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设法打开学生思路。

二.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只一个例题:“8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举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虽然这道例题很贴近生活,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熟悉体育比赛里的排兵布阵,所以相对来说此情景可操作性不强。我把P44的练习题一改编成例题,且改为六1班学生握手的问题,因为握手情景可以在课堂现场操作以验证学生的想法和算法,增加其深刻性。为了消除学生的为难情绪,我用一道比较轻松的计算题导入新课,且训练点正好符合“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思维规律。导入题与例题在思维方式上有类比关系,暗修思维迁移通道。

三.对教法的思考

本课时实际上为思维训练课,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一定的难度。我用轻松的计算开头,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思维暗示提示下进入新课,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自己探究,之后以可行性的实践让学生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印象深刻。练习题的设计我采取题组式,同时给学生四道不同样式的题但实际思维方式是一样的,只让学生选一道,通过这一选择,虽然学生只完成了一道但对四道题的

思维有了潜意识的思维方式的类比,思维的视野更加宽广一些了。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意图

1.计算情景:1+2+3……+99+100+99+……+3+2+1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题想起能解决此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途径)

2.例题改编:六1班10名同学,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解决例题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小结”的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数学精神。

3.题组练习。四选一,让学生感受到虽然题目不同但思维方式是一样的,甚至连答案都是一样的,体会“鱼”和“渔”的关系。

4.提高练习。P44题2。鼓励学生理解题意,自主解决问题,理解思维过程。5.拓展练习。自行设计题。让学生“跳一跳”,体会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后记:

课上完了,学生的表现让我满意,基本上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在我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例题的研究花了将近二十分钟时间,在备课时没预留这么多时间的。私下里感受到:不能为上课而上课,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机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上实在的课,上学生有收获的课。

例题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要给学生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抛出问题后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从学生呈现出的思维方式中,图示法、例举法、计算法等方法预期产生。出乎意料的是李妍洁用了纯文字描述的方式“第1个人9次,第2个人8次,……”通俗易懂,把她的方式与算式结合起来理解,学生容易接受。在学生有了初步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拔高引导学生想像100人甚至1000人的握手问题学生的思路都能跟上且反应清晰。

在例题研究部分可以节省点时间让学生能当堂完成适量的课堂作业,课显得更加完整,效果会好一些。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