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第四章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第一节 课程实施
第二节 课程评价

第一节 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

二、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
三、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四、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
1.两种主要观点: (1)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2)课程实施就是教学。
(一)决策性评价、研究性评价和工作性评价
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同: 1.决策性评价。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召集人员或委托专门机构 来开展评价,目的是通过对正在使用中的课程的价值和合理 性做出判断,为调整有关课程的法律法规和重大决定提供信 息。 2.研究性评价。一般是课程理论工作者为新课程的开发或为获 得和积累改进现行课程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而对现行课程所 进行的评价。 3.工作性评价。一般是课程实施主体之一的教师为课程是否对 学生的影响达到了既定目的而进行的判断。
二、课程评价的类型
(四)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评价方法不同: 1. 定量评价是指搜集数据资料,采用教育测量与统 计、模糊数学等方法,用精确数字进行描述从而对 评价对象做出结论的评价。 2. 定性评价是指搜集资料和现象,采用系统分析、 哲学分析等方法,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从而对评价 对象做出结论的评价。
二、课程评价的类型
(三)教科书评价
1.
课文内容材料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之间的一 致性评价。
课文内容材料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评价。 课文内容的继承性与时代性评价。 课文内容材料与发展学生迁移能力的关系的评价。 课文内容组织的合理性评价。
(1)课文组织结构的合理性。 (2)课文内容材料呈现时的概念密度。 (3)课文内容材料呈现时的连贯性和前后相关性。
课程评价的核心阶段。
(四)处理、分析资料
(五)做出判断、报告结果
四、课程评价的对象
从课程编制全程这一角度看,课程评价的 对象包括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各阶段的各种 因素。
(一)课程计划评价
1. 课程编制的指导思想评价 2. 课程目标评价 3. 课程设置评价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中各类课程的开设及顺序与学时 安排。 4. 课程基础建设评价 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是课程基础建设评价的关键。
2. 3. 4. 5.
6. 课文内容材料及组织形式对学生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宜性评价。
五、几种西方课程评价模式简介
课程评价模式是由课程评价所经历的程序 等组成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 (二)CIPP课程评价模式 (三)CSE评价模式 (四)目标游离模式 (五)应答模式
本章小节
本章主要探讨了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问题。 基本要点是:
(五)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
第二节 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功能
二、课程评价的类型


三、课程评价的过程和阶段
四、课程评价的对象

五、几种西方课程评价模式简介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功能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
1.西方的三种主要观点 (1)泰勒: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达到教 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2)美国学者克龙巴赫和斯塔弗尔比姆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 育决策。 (3)把评价定义为“确定某事物的价值。它包括获取信息以用 于某一方案、产品、程序或目标的价值,或者旨在达到指定 目标的备择方法的潜在效用。” 2.我国的观点 课程评价就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教育目 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 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编制过程、课程计划和课程效果做 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课程实施的适应取向

把课程实施视为一个连续的动态发展过程,是课程设计者和 课程实施者互动协调的过程。 局部适应、相互适应、修正型改革。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
3.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教师和学生具有创造性,课程专家的预定课程计 划只是一个火种,它能点燃课程实施者——师生创生 新课程经验的精神之火,实施过程中师生亲自开发和 体验到的经验、氛围对学生有重要影响。
(2)课程实施与课程采用
课程采用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反馈 课程评价 诊断修正 新一轮课程改革 图 4-2 课程改革流程图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
(二)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的本质的 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1.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
完全信任课程专家的学术权威,认同课程计划的重要性 和有效性,无条件地接受方案,不假思索地忠实执行方案。
(五)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评价对象和任务不同: 1. 单项评价是以课程编制过程中某个环节中的 某个因素或现象为评价对象和任务的评价。 2. 综合评价则是以课程编制全程或某个过程的 所有因素为评价对象和任务的评价。
三、课程评价的过程和阶段
(一)确定评价目的与对象 (二)分解评价目标、确定评价准则和指标 (三)搜集评价资料
四、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课程的特性包括: 1.实用性,即与流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以及使用它们时的方便程度。 2.明确性,即课程目标与手段的明确性。 3.相对优越性,即相对于原有课程而言,新课程计划拥有自己 的长处。
(二)课程变革的民主化程度
(三)教师培训
(四)评价的配套改革
1. 2. 3.
4.
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把新的课程 计划付诸实践的操作、执行和开发过程。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忠 实取向、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等不同方式。 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具体评价技术和手段, 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编制活动、 课程计划和课程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课程评价以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为基本对象,有 目标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等多种不同的评价模式。
四、课程评价的对象
(二)教学大纲评价

1.学科教学目标的评价 学科教学目标与课程计划的一致性。 学科目标与学科性质的一致性。 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现有水平的关系。 2.学科内容的评价 所选内容与学科目标的一致性。 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内容与学生需要和年龄特征的关系。

四、课程评价的对象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功能
(二)课程评价的功能
(1)导向规范功能 通过评价能进一步明确课程开发的原则,了解课 程的价值,澄清对课程的模糊认识,纠正课程实施中 的不恰当做法,指导课程开发和使用的方向与过程。
(2)诊断鉴定功能 课程评价是检查课程和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
(3)激励改进功能
二、课程评价的类型
三、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教学与课程是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其研究内容的两个不 同的领域,两者通过课程实施发生实质性的关联。教学在课 程实施中占有核心和主导地位,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一)这是由教学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决定的。 (二)这是由课程实施的目的和学生发展的复杂性决定的。 (三)这是由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和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 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新课程计划的实施必须通过教师备课时的选择和过滤。 新课程计划实施最终要通过学生上课时的理解和体验。
二、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
(二)课程实施模式
1.领导—障碍过程模式 认为教师对新课程计划的抵制是课程实施的主要 障碍,主张采取措施消除这些障碍。 2.研究—开发—传播模式 课程变革的四个阶段:研究、开发、推广、采用。 3.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 实施变革的主要障碍来自学校的组织动力和人们 的习惯做法,因而必须在实施阶段给学校加入一些鼓 励变革的组织变量。
4.课程实施的得过且过取向
对新课程计划持消极态度。
二、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
(一)课程实施的策略
1.自上而下策略 以国家行政意志为中心,以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 为课程变革的发起人,利用法定的权利和权威,通过 法律和政策的形式推行新课程。 2.自下而上策略 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遇到或关心的问题为起点发 动变革,教师是课程变革的发起人。 3.自中而上策略 以学校为发动变革的机构。
二、课程评价的类型
(二)自评价与他评价
评价主体不同。
(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
2. 3.
评价功能不同: 诊断性评价。在课程实施之前,为预测学习者已有的认知、 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准备程度而做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中,对课程设计各阶 段草案或计划原型及实施过程所做的判断。 总结性评价。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结束后,为了确定工作成 果而进行的评价。
2.本书观点:课程实施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 的执行、开发和维护的动态过程。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
3.区分两对概念 (1)课程实施与课程编制、课程设计
课程编制 课程设计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确定课程目标
选择组织课程内容
图4-1 课程编制、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关系图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
改革现有课程 课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