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师)

合集下载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教学设计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题: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科目:历史(必修三)课型:新授课课时:2 课时教师: 张玮时间:2019年10月9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1.知道但丁、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指导1.结合时代背景和艺术作品特色,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区别。

3.掌握“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等概念的内涵,理解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了解欧洲封建社会时期(中世纪)思想文化背景;14、15世纪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16世纪文艺复兴向欧洲的扩展;宗教改革时期的时代背景。

2.史料实证:文献史料3.历史解释:文艺复兴的含义及实质;人文精神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马丁·路德及《九十五条论纲》;新教。

4.家国情怀:(1)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有关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的重要性。

(2)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 难点: 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史料研读、图片情境、对比归纳等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主题:承前启后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一.走进一个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二.了解一群“巨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三.感受一种精神——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及影响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素养达成新课导入走进一个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认识了一批古希腊优秀先哲,感受到了与中国古代不同的思想文化,其核心就是人文主义,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今天让我们沿着人文主义发展的轨迹,来领略文艺复兴运动,感受人文主义思想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简单介绍罗马帝国发展历史,引出“中世纪”概念,介绍中世纪时期流行的思想观念,包括“原罪说”、“赎罪说”、“来世说”讲述“卡诺莎之辱”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卡诺莎之辱”说明了什么?展示史料,引导学生讨论作答“纱幕”又指什么?教师总结点拨:可以看出,在中世纪的欧洲,思想遭到了神学的严重禁锢,阻碍了欧洲的进步和发展,但压抑久了总会有冲破枷锁的时候,在14、15世纪的意大利,一场思想运动正在酝酿,接下来我们通过材料,找出这场运动在意大利率先爆发的原因。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生背景、核心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生背景、核心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

(2)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如《蒙娜丽莎》、《的晚餐》等,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2.文艺复兴(1)讲述文艺复兴的背景,包括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原因。

(2)介绍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分析其内涵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

(4)讨论文艺复兴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意义。

3.宗教改革(1)讲述宗教改革的背景,包括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

(2)介绍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信仰得救,分析其与天主教的区别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展示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如马丁·路德、加尔文等。

(4)讨论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意义。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5.课后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深入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核心思想。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表现,评价其参与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第六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公开课课件

第六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公开课课件

80%
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印刷技术使得知识和文化的传播 变得更加便捷,加速了文艺复兴 的进程。
起源与发展
01
02
03
04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萌芽
佛罗伦萨作为工商业发达的城 市,率先掀起了文艺复兴的浪 潮。
扩展至全欧洲
文艺复兴的影响逐渐扩大,从 意大利传至法国、德国、英国 等国家。
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等艺术家在绘画、雕塑和建筑 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神学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现代神学思想产生了影响, 促进了神学与科学的对话和融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第六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公 开课课件
CONTENCT

• 文艺复兴的背景与起源 • 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 •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现代意义
01
文艺复兴的背景与起源
历史背景
中世纪后期经济复苏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欧洲经济逐渐复苏,为 文艺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
改革的原因与动力
01
02
03
对天主教会的反叛
天主教会内部的腐败和教 义僵化引发了众多信徒和 知识分子的反叛,他们呼 吁宗教改革,重振教会。
新思想的传播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为宗 教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 强调人的自由、理性和个 人价值。
国家主权的增强
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情绪高 涨,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对教皇的控制产生抵触情 绪。
01
02
03
04
思想解放
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思想垄 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自由。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共70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共70张PPT)
的著名学者
D.有研究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
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共70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共70张PPT)
感受文艺复兴
“文学三杰”
但丁 《神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共70张PPT)
薄伽丘 《十日谈》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共70张PPT)
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共70张PPT)
但丁
但丁犹如一颗光 明美丽的星,在那半 灰半红的东方天上闪 烁着。看见他的人, 有的说他是长夜最后 之光,有的说他是太 阳的先驱。
促进
资产阶级兴起
借助
文艺复兴
丰厚的古典文化 遗存、众多人才


矛盾
人为中心 人权自由 现世享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共70张PPT)
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共70张PPT)
C.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共70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共70张PPT)
课堂检测
3.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商业、手工业发达,拥有雄厚的财力
B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
(3)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该部分可由学生阅读,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吗?(2)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3)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实质。
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它具备了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教师对其物质环境和人才环境作简要的补充说明。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对人文主义核心思想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其实质。可由学生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分析。
教师进行总结: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最好列表由学生填写。也可以由学生先阅读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然后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其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说明: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本段教材主要指出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兴起及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突出表现。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回放】中关于《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从内容、提出的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3)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上课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上课课件(共24张PPT)

“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便永远无法捕 捉她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容若隐 若现,源于人们的目光不断转移。若 要临摹《蒙娜丽莎》,描绘口部时便 要望着别处。
旋转90度后从镜中看蒙娜丽莎抿着的 笑唇,恰好是一个背部线条分明的结 实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
画蒙娜丽莎时嘴部涂画40层颜料才画 成的,科学家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 他还在已干的颜色上添加了近乎透明 的淡色,后者的厚度大概只有1到2微 米,而所有颜料涂层的厚度加起来也 不超过40微米。科学家们认为,正是 采用了这些诀窍,画作才产生了朦胧 的效果,同时也使人物变得更加立体。
太 19:24 我又告诉你们, 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 神的国还容易呢! 太 19:29 凡为我的名撇下 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 亲、母亲、(有古卷添“妻 子”)儿女、田地的,必要 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 ——《圣经》
•冒着双重的风险,就能 得到双倍的收获。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 人》
生苦短,若虚度年华, 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往往短于内衣。,女子常 常披一件长及脚踩的斗篷, 头上往往戴着长及膝盖的 面纱或包着头巾,由头上 下垂的面纱把全身都包裹 隐藏起来,形成僵硬封闭 的外观和超世的神秘感觉
中世纪中后期,, 尊重女性、 赞美女性成为男子的一种修 养和美德。异性对自己的追 求和宠爱,客观上却刺激了女 性修饰自己的动机,
如柯特哈蒂(cole- hardi)是
神秘的微笑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 究竟艺术家运用了怎样的技法,才将 她的神态表现得如此完美? 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 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 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 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 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 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 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 的愤怒, 我们观察的角度和色彩亮度的变化会 而形成不同的画面,不同的观者或在 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 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 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 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教学设计8: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设计8: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重点和难点】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或原著教学均可,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高二历史教材(必修Ⅲ)人教版》、《历史地图册(必修Ⅲ)湖北版》、多媒体器材等。

【导入新课】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

教师讲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

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统治。

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

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教材地位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六课,教材围绕14-17世纪欧洲人文精神发展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这两大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突出表现,其影响至今不衰,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首先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这个单元的主线,所以我把教材的第一目——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放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讲,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意在告诉学生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经济原因是一切社会文化的根本原因,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因为这部分是文化史的内容,若按照教材的体例来,较容易割裂授课内容,学生不容易把握。

在文艺复兴这部分,要讲清楚文艺复兴的几大背景,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核心,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及文艺复兴的扩展及影响。

其次是讲宗教改革,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先讲清楚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关系,即这两个社会运动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关系,而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是宗教改革的背景。

理清了两者的关系后重点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导火索,代表人物及主张,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07人教课标][教案1].doc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07人教课标][教案1].doc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目标要求了解14、15世纪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知道“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能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知道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能够从教材中分析出宗教改革发生在德意志地区的原因;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学习,能够加深对人文主义概念的准确理解。

重点问题分析关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才是现实世界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开始渗入西方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文精神最终在西方形成。

教学难点突破关于宗教改革:从思想、政治、经济三个方面了解宗教改革的大背景,进一步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延续。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雅典社会出现了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主题的学派。

古代先哲们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不断强调人性,是欧洲人文主义精神的最早体现。

然而,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一千多年间,欧洲陷入了封建割据的状态中,导致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停滞。

此外,统治欧洲的基督教会主张人们“禁欲”,严格限制人们的思想自由,要求人们按照上帝的旨意刻苦修行,使古希腊罗马出现的人文精神受到压抑。

后人把这个经济文化发展全面停滞时期称为黑暗时代。

从14世纪开始,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冲破宗教的樊篱,要求获得个性解放。

这段历史就是我们本课的内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内容一、文艺复兴问题1:意大利为什么能开欧洲文艺复兴的先河?1、背景前提: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物质:意大利的经济繁荣人才优势:汇聚众多人才文化环境:古罗马建筑遗址和文化典籍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原因1、经济:各城市国家鼓励发展工商业2、政治:工商业阶层掌权3、位置:地中海航运中心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思想变革问题2:文艺复兴真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吗?2、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3、核心:人文主义提倡追求自由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他们批评教会的腐败,但并不反对宗教。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教案设计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教案设计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
介绍14-16世纪欧洲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宗教改 革的起源和主要人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意义
阐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讲授新课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
介绍文艺复兴的起源、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 基罗等。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注意力集中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专注 于课堂内容,减少分心
的行为。
小组合作
在小组活动中,评价学 生的合作态度和贡献度

笔记与记录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有效 地记录课堂重点和学习
内容。
作业评价Biblioteka 010203
04
完成度
评估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 以及完成的完整程度。
理解深度
通过作业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判断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
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反馈意见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改 进后续的教学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教案教案设计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
目录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的背景、过程和 影响。
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时期的重要人物 和事件。
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对欧洲社会、政 治、文化和宗教的影 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艺复兴和宗 教改革的本质和意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本节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个历史事件,是欧洲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主要知识点: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些前置知识,如对欧洲历史的基本了解,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一些初步认识。然而,他们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深层次影响理解不深;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缺乏认识;对于历史人物的思想和作品缺乏足够的了解。此外,由于本节课内容涉及的历史时期较为久远,学生可能难以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影响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首先,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两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其次,讲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如人文主义,通过引用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涵。
3.接着,阐述宗教改革的起因和影响,通过路德和加尔文的主张,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进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进行评价;
(3)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和说课稿文库.docx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和说课稿文库.docx

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资本主义的萌芽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的资产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追求财富和现世亨乐,与教会(腐化)产生矛盾。

3、意大利汇聚了众多人才,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4、14世纪,欧洲黑死病蔓延。

二、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群星争艳、人才济济的光辉时代。

恩格斯称之为“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基督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希腊成为欧洲人文荟萃的中心。

核心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成就“文学三杰"“美术三杰"传播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性质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影响①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促使了宗教改革的出现。

③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思想条件。

④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文薄伽丘文学家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个性。

学杰但丁诗人《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美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术米开朗琪罗大卫塑像杰拉斐尔《商斯廷圣母》《睢典学四》三、文艺复兴的扩展:欧洲其他国家国家人物作品内容英国莎士比亚《奧赛罗》《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反映英国社会现实,发掘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法国拉伯雷《巨人传》提倡个性解放德意志伊拉斯谟《愚人颂》揭露教士的愚昧和教皇贵族的贪婪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讽刺骑士制度,揭示教会专横、社会黑暗四、宗教改革①历史原因:文艺复兴使人质疑宗教权威,批评教会腐败。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教案设计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教案设计
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情况。
提高作业
深入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 主义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 响。
研究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政 治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其对现 代世界的影响。
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的社会变革和历史意义。
拓展作业
对比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 期的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本质和意义。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 维,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 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到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重要 贡献,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
,探讨其异同点。
结合现实生活,思考文艺复兴和 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
撰写一篇短文或报告。
探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 重要人物、事件和思想,制作一
份手抄报或PPT展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讲授新课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系统讲解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全面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特点、 代表人物和作品,以及它们对欧洲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对比分析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通过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加深 学生对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题和观点。
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的基本概念、特点
和影响的掌握情况。
思维能力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教案设计ppt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教案设计ppt
批改作业时,查看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 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测试成绩
通过测试成绩分析,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 握程度。
改进措施的反思
针对教学内容的反思,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资料的收集 和整理,确保知识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针对教学方法的反思,需要不断尝试新 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在线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学习 资源、作业和测试,方便学生
自主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04
CATALOGUE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讲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 尔等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 和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家的故事 ,引起学生的兴趣。
历史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 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 会和文化环境。
马丁·路德
主张“因信称义”,强调 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 反对教会的权威。
约翰·加尔文
提出“预定论”,认为人 的命运由上帝预定,个人 需通过勤奋工作和节俭生 活来获得上帝的认可。
英国国教
主张政教分离,强调国家 的主权和民族文化的独立 性。
03
CATALOGUE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第6课文艺复兴 和宗教改革教案 教案设计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01
CATALOGUE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的背景、主要内 容和影响。
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对欧洲社会、文 化和宗教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
2.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主张。
-重点探讨如但丁、达·芬奇、马丁·路德等人物的思想成就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理解这些人物及其作品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3.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别和比较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如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历史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3.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文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尊重多元文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通过分析具体文艺复兴艺术家及其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艺复兴精神。
-小组合作探讨宗教改革对欧洲各国宗教政策的影响,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感知。
-展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成就。
3.结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对比分析报告。(字数要求:600字左右,可附图片)
4.围绕人文主义思想,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5.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选取一个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的事件或人物,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高学习的现实意义。
4.引入历史人物的故事,如达·芬奇、马丁·路德等,通过讲述他们的生平和贡献,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探究欲望。
5.设置课后研究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查找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2.教学难点:
-宗教改革中不同教派的主张及其影响,容易混淆。
-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观点评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需要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主要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认知水平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概念;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历史事件特别是具有转折性、影响力的事件感兴趣;学习习惯方面,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学习习惯,如课堂听讲、做笔记,但还需进一步培养其自主学习、批判性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板书主要内容将包括: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成就;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主张及其影响。风格上,我将使用清晰的字体,以不同颜色区分不同部分,使用图表和关键词强化信息点。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准备详细的板书设计草图,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板书的速度和条理性。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遵循由浅入深的顺序,逐步呈现知识点。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接着,我会详细讲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成就,以及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主张。在此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如通过分析达·芬奇的绘画技巧,让学生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发展。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帮助他们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这样的逐步呈现,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考点要求】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其历史影响。

【考点落实】
一、文艺复兴
1.时间、地点:14—17世纪(意大利——欧洲其它国家)
2.兴起原因:
(1)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

(3)文化:意大利人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3、概况:
⑴实质:资产阶级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在意识形态上展开的反封建斗争,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⑵核心: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4.意义:
①把人从教会神学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发展。

②促进自然科学产生和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③有利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二、宗教改革
1、时间、地点:16—17世纪(德意志——欧洲其它国家)
2.背景
(1)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天主教内部酝
酿出变革思潮。

(3)主要原因: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3.概况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除路德派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4.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5.实质:是一场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6.影响:
(1)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2)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重难点突破】
1.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学说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⑴马丁·路德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让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和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

⑵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
(1)都处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时期。

(2)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对抗天主教权威,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
(1)对人的认识: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的伟大,肯定人的价值及尊严;宗教改革强调神的伟大,一切以神为中心。

(2)借助的形式:文艺复兴借助了文学艺术的形式,而宗教改革借助了宗教的形式。

(3)表现领域: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的上层;宗教改革更多地表
现为一场政治运动,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4)对待宗教态度:文艺复兴运动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宗教改革直接否定教皇权威。

【史料研读】意大利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

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它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

它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按某些方面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除雷奥纳都及其他几个人而外,都不尊重科学——尊重科学那是十七世纪以来大多数重要革新人物的特色……不过他们用古代人的威信替代教会的威信。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

文艺复兴不是民众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还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的多。

历史学家贵查第尼在1529年写道:“再没有谁比我更憎恶祭司的野心、贪婪和放荡了,……尽管如此,我在已任教皇教廷中的位置,迫使我只得为了切身利益希求他们伟大。

但是,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缘故,我早已像爱自己一样爱马丁·路德了。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四为什么一百三十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德国人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而葡萄牙人则发现了去印度的航线。

……从此,尼德兰取代意大利,成为东西贸易的必经之路。

1517年,马丁·路德……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烽火,并最终导致教会的分裂。

……对于意大利来说,教会分裂意味着财源的枯竭。

——[德]迪特里希·施万尼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对于科学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人的威信”指什么?其“替代教会的威信”有何作用?
(3)据材料三,分析造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的原因及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4)据材料四,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衰落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