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过秦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
我收获!
第十课过秦论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
结合句子成分,准确翻译字词和理解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感受本文广用对比、对偶,极力渲染铺陈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语感;
积累常用的实虚词意义
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学习重点】
准确翻译字词和掌握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语言现象。
积累常用的实虚词意义
【学习难点】
感受本文广用对比、对偶,极力渲染铺陈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语感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议论的节奏、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
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
结合句子成分,准确翻译字词和理解活用、通假。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文学常识
1、走进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著
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
超众著称。20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
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
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
死时仅33岁。
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酣畅淋漓,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_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所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与他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_》。
2、解题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所谓的“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体。《过秦论》是贾谊议论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文章不仅总结了秦灭亡的原因,而且也肯定了秦亡之前的成就。贾谊认为,秦之过,在于“仁义不施”,不知“攻守之势异”,以此为当政者提供政治上的借鉴,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鲁迅曾称赞本文为“西汉鸿文”。
概括:过秦,就是言秦之过,论是一种文体,古文中所谓的“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体,本文写作的目的是:_为当政者提供政治上的借鉴,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发
展学生个性,追求教育品质!
高一语文
3、创作背景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五百多年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借说秦之过劝汉文帝“安民”。
通过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推知本文的写作手法是:借古讽今 二、通读全文,根据课下注释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翻译全文
请在课本原文上标注出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并将重要的文言实词及常见的文言虚词的含义及用法标注在语文书上,课前小组长做好督促及检查工作。
此步骤是我们课堂学习环节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非常重要,请各位同学务必认真完成。请各位组长据此给每位组员的预习工作确定分数。
三、文章框架结构预知
(一)
(二)灭亡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第5段
四、课文基础知识梳理
1、查阅课文下注释及字典,确认以下字词的字音
崤.函(xiáo) 窥.探(kuī) 膏腴..(ɡāo yú) 肥饶.(ráo) 逡.巡(qūn) 遗镞.(zú) 漂橹.(lǔ) 鞭笞.(chī) 藩.篱(fān) 焚.烧(fén) 黔.首(qián) 隳.名城(huī) 锋镝.(dí) 劲弩.(nǔ) 瓮牖..(wèn ɡ yǒu) 蹑.足(niè) 赢.粮(yín ɡ) 钩戟.
(jǐ) 长铩.(shā) 谪戍.(shù) 絜.
大(xié) 2、梳理文章中的通假字 ,并解释含义
①约从离衡.
(衡,通“横”) ②合从.缔交(从,通“纵”) ③制其弊.(弊,通“敝”) ④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 ⑤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⑥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⑦百有.
余年(有,通“又”) 3、梳理文章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序.
八州而朝同列(名词作动词,排列座次)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作动词,用瓮做;用绳系) ③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名词作动词,做帝王,当帝王) ④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⑤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⑥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⑦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⑧内.立法度(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对内) ⑨外.连衡而斗诸侯(名词作状语,在国外,对外) ⑩追亡.
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 ⑪外连衡而斗.诸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⑫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⑬却.
匈奴七百余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春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我收获!
⑭序八州而朝.同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补充: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地形)
4、梳理文章中的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
①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
..桂林、象郡
古义:_介词“以”与动词“为”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把……作为”
今义:认为。
③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义:山东省。
④宽厚而爱人
..
古义:__爱护人民_
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⑤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古义:不吝惜
⑥隳名城
..,杀豪杰
古义:高大的城墙__
⑦然后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古义:在这以后_
5、梳理文章中的特殊句式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判断句)
③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
④聚之咸阳(省略句)
⑤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状语后置句)
⑥余威震于殊俗(状语后置句)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鉴赏课文第一段
翻译以下句子,特别注意加粗字体的词语的解释: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问题探究:
秦国的地理优势是什么?本段中秦国在位的国君是谁?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共四问,请注意层次)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秦孝公
对内,任用商鞅,厉行法治,发展生产,扩充军备;对外,实行“连衡”策略,离间诸侯各国的关系,以便各个击破。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