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查找资料,联系上下句,读懂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掌握学习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积累思乡的诗词,学习融叙事与写景为一体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抓住“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千帐灯"、“聒碎”等富含画面感的词语感受作者征途之艰辛与思乡之苦闷;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融情想象描绘诗人故园的景象,进一步走进作者内心,理解诗人舍家为国的高尚情怀,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无奈之情;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读懂诗词大意,进一步学习品味有画面感的词语体会诗人情感的阅读方法,丰富阅读诗词的经验,积累和发展语言。

学习诗人融写景和抒情为一体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融情想象描绘诗人故园的景象,进一步走进作者内心,理解诗人舍家为国的高尚情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中央电视台有一个电视节目叫中国诗词大会,里面有个环节特别精彩,叫看图猜诗词,想不想玩一玩?我们来试试看。

2.出示三首诗:望庐山瀑布、绝句、清平乐村居【设计意图】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的知识,奠定本文学习的整体感情基调。

二、初读诗词,分享感受1.学生自由读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词的节奏。

2.指名读词,全班正音。

3.教师引导预设:多音字“风一更"的“更”,了解“风一更"中更的意思,请同学说出所熟悉的成语或者古诗当中有含更这个字,表示的也是跟时间有关的4.想象“风一更,雪一更”的景象。

5.更这个读音是后鼻音,在这首词当中,请同学观察后鼻音的字,感受这首词读起来押韵,有押韵美。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朗读、理解《长相思》这首古诗词。

(2)能够简单地解释古诗词中的一些词语和诗句。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理解诗词,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

(2)通过与同伴交流、讨论,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3)通过模仿诗词的格律,练习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到古诗词的美与魅力。

(2)有个人情感的体验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一些生僻词汇和诗句。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想法。

(3)通过讲解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抽象的情感表达。

(2)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个人思想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本《长相思》(2)黑板、粉笔(3)多媒体教学设备(4)课件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播放一段关于古诗词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让学生朗读《长相思》这首古诗词,并询问学生对于这首诗的看法和感受。

2. 导入古诗词(1)展示《长相思》的全文(2)解释其中的一些词汇(3)分段解释古诗词中的意思3. 感受古诗词(1)听歌曲《长相思》,让学生通过音乐更深刻地感受古诗词的情感表达。

(2)让学生自己复述《长相思》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让学生通过自由表达、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练习写作(1)让学生模仿古诗词的格律,自己创作若干句子。

(2)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自己创作的句子,提高写作的水平。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优美文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由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长相思》。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将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韵律以及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对家乡情感的体验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长相思》,能够理解和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能够通过诗歌学习,提升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同时增强对家乡的情感体验。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包括词语、句子、段落的基本结构,以及简单的修辞手法。

此外,他们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背诵和欣赏一些简单的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情感和意境。

2. 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五年级的学生对诗歌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诗歌来感受美和表达情感。

在学习能力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喜欢互动和参与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和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长相思》这首诗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的理解和掌握,二是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三是将诗歌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克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长相思》这首诗的背景、作者、诗意和情感。

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出自《长相思》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长相思》。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长相思》。

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新课,知作者1.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同学们还记得吗?(引导学生背诵)2.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由发言)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思乡的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板书课题:长相思)4.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代满族词人。

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局面,他的词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婉约清新,郑振铎称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

二、抓字眼,明诗意1.自由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

3.课件出示出自《长相思》的生字,指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4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

(1)教师提示:山一程,水一程:指的是将士们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涉过一条又一条河,风一更,雪一更:指的是风吹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交加,天气恶劣。

(2)指名学生说词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1.读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1)“山一程,水一程”,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远离故乡,跋山涉水,行军非常艰难。

)(2)(课件出示从北京到山海关的地图)同学们请看地图,从北京到山海关,即使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行驶,也要三个多小时。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将士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该是多么艰难。

(3)从词中,我们可以得知词人身在哪里?(词人身在征途。

)(4)为什么要强调“身”在征途呢?(词人身在征途,心却在家乡,身心分离。

)(5)“千帐灯”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行军队伍庞大。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长相思》是被誉为“清初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写的一首词。

词是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是诗的别体,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又称“曲子词”或“长短句"等。

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有固定的格式,有句数、字数及平仄限制,但没有律诗绝句那么严格。

“词"的不同风格的标识是“词牌”。

词和诗一样,都具有强烈的感彩,通过联想或想象等多种手法创造生动鲜明的意象,营造深远的意境。

语言精炼、含蓄、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诗的大意是:将士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入夜,风雪交加,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是没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的。

词的上阙主要表现征途的遥远和艰难,“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

“夜深千帐灯”,点明军帐之多,队伍之庞大。

“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变化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

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们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词的上下两阙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

有连绵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

作者于清丽自然中又不乏边塞雄奇风情的描写,细腻地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更加的深长。

【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结合注释读懂诗词大意,继续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进一步学习通过品味有画面感的词句体会诗人情感的阅读方法,学习诗人情境交融的表达方法。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认识“榆、畔"等生字,会读并理解“聒、更”2个生字,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 通过看注释,看插图,边读边想象,感知《长相思》地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3. 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会心系“故园”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希沃软件小游戏制作。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看图猜古诗词。

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图猜古诗词,引出课题《长相思》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出相思的绵长、缓慢而深沉。

通过游戏的方式,认识词牌名。

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生朗读。

师评价: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雪一更的“更"字是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是更(加)。

解释“更”的意思,板书出拼音和组词。

“聒"也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她都读准了,大家知道“聒”是什么意思?没错,“聒"是声音嘈杂的意思,而在这首词中是指风雪声,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呢?引出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重要工具。

谁再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仔细听,留心她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出了节奏。

生朗读,师评价:这位同学读得有板有眼,细心的你们有没有发现她在哪些地方有停顿?生答:他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了。

指导书写“榆"畔”字,认识榆关及山海关。

师问:谁还有补充?生答:他在“夜深"的后面停顿了。

那让我们按着节奏来齐读这首词。

其实古诗词不仅可以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大家可以和老师一起跟着伴奏来唱一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中的重点词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中的重点词语;2.难点:感悟、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音乐等;2.教材:准备《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的原文;3.的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三首诗的作者和背景。

2.呈现(15分钟)教师分别呈现《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的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重点词语。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2. 能借助注释,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3.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 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2. 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看图猜诗词师: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叫诗词大会,看过的请举手。

其间有一个环节特别精彩——看图猜诗词,想不想玩一玩,让我们一起来猜图。

师:出示《望庐山瀑布》的图片,生背古诗。

师:生活中经常把掌声送给别人的也能得到别人的掌声。

师:出示《绝句》的相关图片,生背古诗。

师:同学们不仅熟悉,而且背得有滋有味。

接下来要增加难度了,睁大眼睛,这是什么?出示《清平乐村居》的相关图片,这是四年级学的一首词,大家一起背。

一、初读感知,正音识词1、揭示新课,自读诗词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长相思》,打开课本到93页,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次。

(生自读诗词)2、指生读师:读得非常流利,特别是文中标注出来的这四个读音,很准,再请一名同学来读,我们认真听。

3、朗读正音,感知词韵。

师:“更"是一个多音字,古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你熟悉的哪些成语或者古诗当中含“更”这个字?表示的也是跟时间有关的吗?生:半夜三更。

师:那在这里,“风一更,雪一更"说明什么呢?生:风越来越大,雪也越来越大。

师:“更”是后鼻音。

在这首词当中,后鼻音的字还有哪些?生:程、灯、成、声。

师:词中的这些字押了同样的韵,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

(齐读)二、走进作者,掌控背景师:这首词的作者是——生:纳兰性德。

师:对他有了解吗?生:从小出身有钱人家。

师:他的父亲是大学士纳兰明珠,老师也搜集整理了关于他的资料,自己读一读,了解一下。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上21《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过程】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至少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求在读通顺读流利的基础上争取读出节奏来。

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师:自由朗读《长相思》,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长相思》。

)师:你们已经认认真真地读完了四遍。

(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

)好的,谁来读一读这首词?好,这位孩子你请。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读准了。

生:(朗读《长相思》)。

师:读得不错!孩子,放下书,请你看着大屏幕,把词的题目和作者也读进去。

再来读一遍。

生: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朗读《长相思》)。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这个“更”是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她都念准了。

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好的,这个孩子,你请。

生:(朗读《长相思》)。

师:真好!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词的每一个字的读音都咬得清清楚楚。

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来读这首词。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生:(齐读《长相思》)O师: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词句的中间时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pptx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pptx

师述:是的,还有千千万万个将士的思乡之情,所以这首词才会让人觉得壮美而浓烈,读来荡气回肠。
(四)再读《长相思》
1、师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读到现在为止 ,老师有一个疑问:纳兰性德既然这么想家,那他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相机补充资料。
(二)、学习下阙 师述:大漠孤烟,长沙落日,途中纵有无数壮观美景,更多的却是风餐露宿中的煎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词的 下阙。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风、雪) 1、更指的是时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风一更,雪一更“”单单是一更吗(一是虚词,意思是一更又一更,) 这样猛烈的暴风雪,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暴风雪配乐图片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一 读? 2、面对如此猛烈的风雪,纳兰性德安然入梦了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聒碎乡心梦不成) 当他从梦中惊醒之后,心情怎样?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聒碎。聒是什么意思?碎是什么意思?乡心指的是 什么?
一路行军,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指名说。(悬崖峭壁、险滩急流) 我们感受到这是( )的征途。(漫长、艰辛) 2.千帐灯(板书:千帐灯):从“千帐灯”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帐篷多,队伍大)
师: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征途,谁来读一读? 3、指导朗读上阙
(读得慢点、长点,读出征途的不易,画面的壮观。) 师述:太棒了,大家不仅读出了路途的遥远与艰辛,还读出了这千万大军征程中的壮观之美。
3、听着这一更又一更的风雪声,作者想到了他的 (板书:心:故园)故园就是什么?(故乡)此声就是什么?(风雪交加的声音) 4、假如你就是作者,想象一下,故园有什么?
故园如此美好,在这里,此时此刻,作者能感受到吗? (三)指导朗读上阙

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赵芝芹一、教学目标1.认识“榆”等4个生字,掌握“畔”和多音字“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想象、诵读体验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的意境。

教学难点:从文字中读出画面,实现诗情画意的融合。

三、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初著名词人,为康熙朝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康熙十五年。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便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

(二)检查预习1.你发现《长相思》与本课前两首古诗有哪些区别呢?教师:和四年级学的《清平乐村居》一样是一首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2.“长相思”是词牌名,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词牌名,你想读出怎样的情感呢?试着读一读。

3.检查朗读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

老师再指名朗读。

老师出示标出节奏的词,全班齐读这首词。

4.结合注释学习生字。

师补充小常识:榆关是现在的山海关。

山海关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最东端的关隘,故而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修筑现有关隘,山海关成为地理分界,该关口以东区域被称为“关外”。

(三)初步感知诗词1.默读词,读完后同桌互读,读通读熟。

2.师: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但这还不够,还要读得有情有味才可以,这就需要我们读懂词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诗歌朗读和情感体验等活动,体验诗歌的解读方法。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长相思》的诗意和背景。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诗歌的解读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审美鉴赏素养:通过品读、赏析《长相思》,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
2.文化传承素养:通过学习《长相思》,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古诗词鉴赏书籍:推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古诗词鉴赏书籍,让学生在家中阅读,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经典诗词朗诵视频:提供一些经典的诗词朗诵视频,如《长相思》的朗诵版本,让学生聆听专业朗诵者的声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古代文化知识资料:提供一些关于古代文化、诗人的生活背景等方面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例题4:
题目:《长相思》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
答案:作者通过描绘家乡的美丽景色和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例题5:
题目:《长相思》中,作者的思念之情有怎样的变化?
答案:作者的思念之情从开始的淡淡的思念,逐渐加深,最后达到无法承受的地步,表现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离别和思乡的故事,引出《长相思》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五上语文《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五上语文《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读准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借助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二)通过想象,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并背诵。

二、教学准备课件,《枉凝眉》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课件出示《长相思》)这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

“长相思”是词牌名。

(齐读词牌名)(二)初读《长相思》,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

(读准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通句子并注意词句间的停顿)2.初读反馈。

(1)读准字音。

(指名读,齐读)评议交流,强调“更”和“聒”的读音。

(2)读出节奏。

(指名读,齐读)评议交流,相机划分节奏。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3)齐读整首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3.借助注释,了解内容。

(1)自学。

(借助旁边的注释,读一读词句,想一想这首词写了些什么)(2)同桌交流。

预设一:走过了很多山,涉过了很多河,刮风下雪,思念家乡……预设二:他们走过那么多山,涉过那么多河,这是要去哪儿呢?(适时板书:身向榆关)(3)小结,介绍背景。

同学们借助注释了解了这首词的大意。

这首词写的是康熙二十一年的二月,纳兰性德随从康熙皇帝从京城出发,前往榆关(也就是山海关)祭拜祖先。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纳兰性德有感而发,之后就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他对故园的思念。

(三)研读《长相思》,读景悟情1.过渡。

纳兰性德的思念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呢?这个单元着重关注景物对抒发作者情感的作用,那么,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他写到了哪些景?2.自由读词,圈圈景物。

(1)学生圈一圈,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圈出了山、水、风、雪、灯)(2)点拨追问。

这都是纳兰性德眼里的景!谁能找到不一样的景?(引导找词人心中的景——故园)在纳兰性德的词里,有他眼里、心里的景,那么他借助这些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3.引导提炼,感悟景语。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概述本文档主要是针对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这一课文,设计的优质课教案。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能够听、说《古诗词三首》。

•能够读、写《古诗词三首》。

•能够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文化内涵,品味其中的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古诗词三首》的含义,学会吟诵并感悟其中的意境。

•难点: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古代词汇和表达方式理解的难度。

教学准备•教材: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

•教具:课件、录音设备等。

•学生:提前让学生背诵《古诗词三首》。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声音等形式,引入古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词(15分钟)•分别学习三首古诗词,解释其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并背诵。

3. 分组阅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解读古诗词,讨论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4. 吟诵比赛(15分钟)•组织吟诵比赛,每组派出一位学生进行吟诵并讲解其理解的意境。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美感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多阅读古诗词,提高文学修养。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并背诵《古诗词三首》,并写一篇心得体会,体现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希望学生继续热爱文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上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一篇略读课文《月迹》,习作“______即景”。

《长相思》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它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词。

作者纳兰性德用质朴的语言描写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本课的前两首诗为《山居秋暝》《枫桥夜泊》,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首词侧重“由景悟情”,引导学生抓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从而品味动静结合,为接下来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奠定基础。

《长相思》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道:“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纳兰性德创作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表达了词人羁旅怀乡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诗、词、文言文都已经学习过,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外资料等方法学习古诗词。

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作为老师,在教学时要有导有放、放扶兼施。

教学目标1.会认“榆、畔、聒"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背诵诗词。

3.借助注释,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4.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试着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2.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起:入我相思门(课前板书课题及作者)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思念都是人们说不尽的话题。

在李白的笔下,思念是一轮皎洁的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王安石的笔下思念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古诗词三首》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领略古人优美的诗词和文化内涵。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和赏析三首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与理解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朗读并理解《古诗词三首》;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古诗词三首》的诗意表达和赏析。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古诗词中含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诗词氛围,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

2. 学习诗词(15分钟)逐句解读三首诗词,深入讨论诗句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3. 听读朗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朗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词的情感与意境。

4. 集体赏析(15分钟)共同欣赏诗词,展示学生的朗诵成果,讨论诗词的意义和情感。

5. 情感表达(10分钟)学生就诗词内容进行情感表达,写下诗词赏析或个人感悟。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进行总结,展望下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古诗词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课后完成《古诗词三首》的朗读作业;2.完成诗词的赏析心得。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朗读表现和理解程度;3.诗词赏析心得的深度和表达。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课堂互动和情感表达方面还有待加强。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感。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长相思》,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默写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长相思》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纳兰性德及其创作风格。

2. 熟读并理解《长相思》的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3. 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感受诗词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读并理解《长相思》的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2.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感受诗词的美。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简介《长相思》的背景知识,作者纳兰性德及其创作风格。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长相思》,理解诗文内容。

2. 学生通过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词的美。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长相思》,体会诗的韵律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理解,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进行默写练习,巩固对诗文的记忆。

2.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长相思》2. 作者:纳兰性德3. 意象、韵律、修辞手法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长相思》。

2. 分析《长相思》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长相思》的诗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掌握了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难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流程】导入:同学们,在李白笔下,乡思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魂牵梦萦;在杜甫笔下,乡思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辗转反侧;在王安石笔下,乡思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朝思暮想;在纳兰性德的笔下,乡思又是什么呢?任务一:读准读通读出节奏美、韵律美活动一:自由朗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节奏感、韵律美。

1.读正确。

指名读,正音解义。

更读一声,古代计时单位,整夜分为五更,每两小时为一更。

聒,表示舌头发出的嘈杂声入耳使人厌烦。

2.读出节奏感,指名读。

出示节奏,齐读、师生合作读。

3.读好韵字。

《长相思》词由三、七、五句式组成,每句用韵,你发现了什么?都押(eng)韵,“eng"韵传递出一种低沉、郁结的情绪。

指名读、师生对读、齐读。

任务二: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情感美活动二:轻声读词,思考:你想象到了什么画面画面一:1.学生交流。

预设:我看到了将士们跨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河,向着榆关行进的画面。

……2.让我们走得再近一些,看的更细致一些。

你又看到了什么?3.补充资料:1682年,云南平定,纳兰作为一等侍卫随康熙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这一路随行人员达到7万人,队伍绵延20多里,途径3个省,往返80多天,塞上风雪凄迷,苦寒不已。

4.交流、讨论。

预设:我看到了将士们坚毅的目光,他们坚定着向着山海关行进着。

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我看到了将士们冻僵的表情和那干裂的嘴唇……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是啊,山水一程又一程,程程艰辛、程程不易、程程难行,你把这些画面可以凝练成这样的词:出示:千里迢迢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这是千里迢迢的程程艰辛,读:山一程,水一程,……这是长途跋涉的程程不易,读:山一程,水一程,……这是翻山越岭的程程难行,读:山一程,水一程,……板书:身在征途画面二:白天的行军让我们感受到征途的不易,夜晚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夜深千帐灯。

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长相思》教学设计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的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之词,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从“夜深千帐灯"到“故园无此声”,写出了身在异乡、梦回故园的意境。

全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描写了词人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是第三次接触词这种文体了,可以说对词并不陌生。

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多层次读,让想象还原,通过意境氤氲,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游戏激趣,看图猜诗词师:大家都看过《诗词大会》吧,里面有一个环节特别精彩——看图猜诗词,请做好准备一起来看图:静夜思[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和《清平乐·村居》一样,也是一首词,它就是《长相思》。

2.切题导入,出示题目导入:中秋的圆月,含情的杨柳,展翅的鸿雁,幽夜的孤灯,聊不完诗人词人的悠情离愁,诉不尽文人墨客的怀乡惆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榆、畔”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及理解“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奠定情感。

1.学生回忆关于思乡的诗句,全班交流。

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件中的思乡诗句。

出示课件: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教师板书课题(板书:长相思),指导通过对比朗读,读出题目的韵味。

设计意图:
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的知识,奠定本文学习的整体感情基调。

二、初读诗词,分享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词的节奏。

2.指名读词,全班正音。

教师引导,预设:
“风一更”中的多音字“更”,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风一更”中“更”的意思,想象“风一更,雪一更”的景象。

3.学生自由练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4.初步分享读诗后的体会。

预设:诗人出兵打仗去了,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这也是一首思乡的诗。

学生初读诗词,读准字音,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

三、学习诗句。

(一)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