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及实验技术修.doc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概述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崭新的学科,涉及医学各个领域,并与理工农各学科相互渗透。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也是医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之一。

目前免疫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现代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

它与分子生物学一样是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不可缺的工具。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作为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实践技能、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医学免疫学实验目的与要求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不仅使学生验证部分理论知识和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基础性实验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常用的经典免疫学实验方法和现代免疫学实验技术,使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2.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往往由多种实验手段、技术和层次的实验内容所组成。

通过综合性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力。

3.设计性实验是在完成基础性试验和综合性试验的基础上,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所提供的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自选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试验,最后以论文形式写出实验报告。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医学免疫学实验室规则1.学生在上实验课前,应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熟悉所要使用的仪器、药品的性质和注意事项,预测实验结果。

2.注意保持科学实验的严肃性、严格性和严密性。

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实验免疫学实验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探究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各种分子、细胞和组织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免疫学实验和它们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和免疫细胞亚群的鉴定。

该技术利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待测细胞进行结合,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的快速单细胞分析和排序。

通过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并且能够得到高度纯化的特定亚群细胞。

这种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例如在研究癌症、感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敏感、特异、定量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样本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将待测物质与固相或液相检测试剂结合,然后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染色等方法来定量检测。

ELISA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例如用于检测HIV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等。

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研究组织或细胞中特定分子的表达和定位的免疫学实验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的抗体与待测物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通过染色或荧光探针等方法来可视化该分子在组织或细胞中的位置和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在癌症研究、器官发育和免疫细胞分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细胞毒性实验是用于评估某种物质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

通过将待测物质与靶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增殖能力、凋亡率等指标,从而评估待测物质对细胞的毒性水平。

细胞毒性实验在药物筛选、环境污染评估和基础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免疫学实验和它们的应用。

这些实验方法在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我们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不断改进和发展这些实验方法,我们将能够更加全面、精确地揭示免疫系统的奥秘,进一步推动免疫学科的发展。

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设计

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设计

04
实验技术在教学中的意义
0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0 2 培 养 学 生 的科学素养 和创新能力
03
帮助学生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 概念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 计能力
04
0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 力
实验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免疫学实验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等 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实验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推动了免 疫学研究的深入
教师姓名:李明 教学经验:10年 教学成果: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多项教学奖项 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特色:注重实验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免疫学实验技术概述
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目标与内容
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
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评价与反馈
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资源与平台 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师资队伍与建

01
免疫学实验技术概述
实验技术定义与分类
实验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趋势明 显,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实验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 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实验技术的绿色化、环保化趋势,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02
免疫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添加 标题
掌握免疫学实验的数据分析和结果 解释
01
免疫学实验技术:研究免疫反应和 免疫机制的实验方法
03
细胞免疫学实验技术:研究细胞免 疫反应的实验方法,如细胞培养、 细胞融合等
05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第一章:免疫学概述1.1 免疫学的定义1.2 免疫系统的组成1.3 免疫反应的类型1.4 免疫学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抗原与抗体2.1 抗原的概念与分类2.2 抗原的性质与检测方法2.3 抗体的概念与结构2.4 抗体的性质与检测方法第三章:细胞免疫3.1 淋巴细胞的概念与分类3.2 细胞免疫反应的过程3.3 细胞免疫的应用3.4 细胞免疫与疾病的关系第四章:体液免疫4.1 体液免疫反应的过程4.2 主要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与检测方法4.3 体液免疫的应用4.4 体液免疫与疾病的关系第五章:病原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5.1 病原生物学的定义与意义5.2 病原体的分类与特点5.3 病原体的检测方法5.4 病原生物学在疾病诊断与控制中的应用第六章:免疫学实验技术6.1 免疫学实验技术概述6.2 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技术6.3 细胞分离与检测技术6.4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技术第七章:临床免疫学应用7.1 血清学诊断7.2 免疫接种与免疫预防7.3 免疫治疗与生物制品7.4 免疫学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实例第八章:病原生物学实验技术8.1 病原体分离与培养8.2 病原体鉴定与分类8.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生物学中的应用8.4 病原生物学的实验室安全第九章:病原生物学与公共卫生9.1 病原体与传染病的传播9.2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9.3 感染控制与公共卫生实践9.4 病原生物学在公共卫生研究中的应用第十章: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10.1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10.2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0.4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的实践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重点关注抗原的性质与检测方法,以及抗体的性质与检测方法。

抗原的性质包括抗原的种类、结构、性质以及抗原表位等。

抗原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

抗体的性质包括抗体的种类、结构、功能以及抗体的制备方法等。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第一章:免疫学简介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反应的科学。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血清、抗原物质、酶标板等。

2. 仪器:酶标仪、显微镜、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血清。

2. 制备酶标板,分别加入小鼠血清和抗原物质。

3. 观察和记录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酶标板上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免疫反应的特点。

2. 结合实验原理,解释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二章:细胞免疫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细胞免疫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细胞免疫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细胞免疫是机体通过T细胞对抗原物质的免疫反应。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细胞免疫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脾细胞、抗原物质、细胞培养基等。

2. 仪器:细胞培养箱、流式细胞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脾细胞。

2. 将小鼠脾细胞与抗原物质共同培养。

3. 观察和记录细胞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细胞培养后的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分析细胞免疫反应的特点。

2. 结合实验原理,解释细胞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三章:体液免疫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体液免疫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体液免疫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体液免疫是机体通过B细胞产生抗体对抗原物质的免疫反应。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体液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体液免疫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血清、抗原物质、酶标板等。

2. 仪器:酶标仪、显微镜、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血清。

2. 制备酶标板,分别加入小鼠血清和抗原物质。

3. 观察和记录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酶标板上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体液免疫反应的特点。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2024新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2024新版

感染)及其机制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03
简要介绍病毒的分类原则、命名方法及常见类群
其他微生物简介
01
02
03
真菌学基础
简要介绍真菌的形态、结 构、生理特性及与人类的 关系
寄生虫学基础
概述寄生虫的生活史、传 播方式、致病机制及防治 原则
其他原核生物简介
简要介绍放线菌、立克次 体、支原体等原核生物的 特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的生理与代谢
阐述细菌的营养类型、生长繁殖条件、代谢产物及其 意义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简要介绍细菌的分类原则、命名方法及常见类群
病毒学基础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01
描述病毒的基本形态(球形、杆状、砖形等)和结构(核酸芯
髓、蛋白质外壳、包膜)
病毒的增殖与感染
02
阐述病毒的复制周期、感染类型(急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
如何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请举例说明其在临床诊断和
03
治疗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讨论环节
请分析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 其类型,并举例说明其在临床
上的表现和治疗原则。
请简述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 制及其应对策略。
如何理解微生物组学在医学领 域的重要性?请举例说明其在 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讨论环节
实验项目设计思路及步骤
实验项目设计思路及步骤
设计步骤 确定实验目的和假设; 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和材料;
实验项目设计思路及步骤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 实验方法、操作步骤 、数据处理等;
完善实验方案,进行 正式实验。
进行预实验,检验实 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可 靠性;
实验项目成果展示和评价标准
成果展示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制作PPT、口头 汇报等方式展示实验成果,包括实验 数据、结果分析、结论等。

医学免疫学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

第一章免疫学概要1.免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并通过面已经打排除抗原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2.免疫防御: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这是机体不受外来物质干扰,保持物种纯洁的生理机制。

3.免疫自稳: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是机体维持正常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理机制。

4.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异常突变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借以监视和抑制恶性肿瘤在体内生长。

5.TCR:TCR即T细胞抗原受体,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

6.SIg:即B细胞表面的膜免疫球蛋白,为B细胞的抗原受体,是B细胞特异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

7.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有关的各类细胞,主要有免疫活性细胞、嗜酸性粒细和嗜碱性粒细胞及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等。

8.CD:CD即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和记过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抗原标志。

9.APC:APC即抗原呈递细胞,也称为免疫辅佐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从而使T细胞活化。

主要有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两大类。

10.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1.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的产生、增值和分化成熟的场所,对外周淋巴器官发育和全身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

12.ADCC:ADCC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当IgG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可通过其IgGd Fc段与NK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定向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填空题:1.免疫功能主要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2.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疫苗是E.Jenner发明的牛痘苗,可预防天花。

3.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实验指导(含实验报告)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实验指导(含实验报告)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实验指导(含实
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病原体研究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以及对传染病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重要文档。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背景、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总结等内容。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安全,遵守医学实验室安全规定,并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操作。

在此基础上,可以运用各种分析仪器和技术,如荧光显微镜、免疫组化、超微结构技术等,更加深入地分析病原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物特征,从而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机理和免疫机制。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实验是传染病研究的基础,它们提供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发生机制,为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报告中可以清楚地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总结等内容,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传染病的发生机理,为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免疫学实验抗血清制备及抗体效价检测 华中农业大学免疫学基础及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实验抗血清制备及抗体效价检测 华中农业大学免疫学基础及免疫学技术

v 10月14日 2.0ml 耳静脉
v 10月25日 2.5mL 耳静脉
一、采血
(一)心脏抽血
v 家兔固定(仰卧)---准确找到心脏部位---剪毛(心 脏部位)---消毒---进针(50ml注射器接带硅胶管的 12号针头)抽血,抽至50ml,从硅胶管接头处取下注 射器,拔针头,将血液注入100ml无菌空三角瓶,再 重复上述操作继续抽血,直至抽完。
v 将双扩实验结果用铅笔绘图并分析判断: (1)待测Ag中至少有几种组分? (2)待测Ag各组分相对应的Ab的效价?
如:待测抗原组分一相对应的抗体的效价为1:X。
v 注意沉淀线的数量、部位、走向、粗细、 清晰度等。
★结果分析
v 1、本实验采用的是什么Ag、Ab?
v 2、 Ag、Ab为什么要设置一系列的 浓度 (方阵排列) ? “效价”是指Ag的、 还是Ab的?与Ag、Ab的浓度有何关 系?
本次实验目的
1、分析待测抗原的组分数量; 2、测定各组分相应抗血清的效价。
以出现沉淀线抗体的最高稀释倍数为该抗 体效价。
1、融化凝胶、倒胶制备凝胶板(每人1板)。 2、Ag、Ab稀释(见图、4人1套)。 3、打孔、点样(加Ag、Ab,每孔8ul)。 4、37℃保温保湿扩散1d,结果观察。
记号:学号
四、免疫途径
五、免疫时间间隔
v 羊、马、鸡、猴、豚鼠、兔都是常用的免疫动物, 在实验中,选择动物时应考虑抗原与动物的种属 关系、抗原性质与动物种类、免疫血清的需要量、 免疫血清的要求以及动物个体等因素。
v 免疫用动物应选适龄、健壮.最好为雄性。
v 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家兔,一般选择选择年龄在 6个月以上当年繁殖的♂性,体重2 ~3公斤,健 康家兔三只,免疫前用金属编号牌固定兔耳,或 用染料涂沫在动物的背部,作出明确的标记。

免疫学实验技术设计

免疫学实验技术设计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组织切片中的抗原结合,通过显色反应显示抗原在组织中的分 布和定位,适用于病理诊断和科研研究。
原位杂交技术
将标记有特异性探针的核酸序列与组织切片中的靶序列结合,通过显色或荧光反 应显示靶序列在组织中的位置和表达情况,用于基因表达和调控研究。
04 免疫学实验技术设计步骤
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举例
免疫细胞研究
利用免疫学实验技术研究免疫细胞的种类、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揭示免疫应答的细胞基础。
免疫分子研究
通过免疫学实验技术,研究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的结构、功 能和调控机制。
免疫遗传学研究
运用免疫学实验技术,研究免疫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对免疫功 能的影响。
农业领域的应用举例
生物医学应用
免疫学实验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疫苗研发 、抗体药物筛选、免疫诊断等。
02 免疫学实验技术设计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抗原识别
01
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通过特定的抗原受体与免疫细胞结合。
抗体产生
02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活化、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特
异性抗体。
抗原抗体结合
Western blot
将蛋白质样品通过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 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学检测,可实现对蛋白质的表达、 修饰和相互作用研究。
免疫共沉淀(Co-IP)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靶蛋白结合,通过沉淀反应将与之相互作 用的蛋白质一同沉淀下来,用于研究蛋白质复合物或蛋白质 相互作用。
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学实验技术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19
目录
• 免疫学实验技术概述 • 免疫学实验技术设计原理 • 免疫学实验技术类型及特点 • 免疫学实验技术设计步骤 • 免疫学实验技术操作规范与注意事

免疫体液免疫实验报告

免疫体液免疫实验报告

免疫体液免疫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免疫体液免疫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免疫体液免疫是指通过注射病原体抗原,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实现对某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 人工合成抗原或从宿主体提取抗原。

- 获得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兔子。

- 注射抗原给实验动物,诱发机体生成特异性抗体。

2. 免疫动物制备- 将实验动物注射抗原剂量,观察实验动物产生的免疫反应。

- 采集实验动物产生的抗体,如小鼠产生的抗体可以通过小鼠尾静脉血采集。

3. 发酵抗体产生- 将采集到的抗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

- 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法分离抗体。

4. 抗体纯化- 使用离心、凝胶过滤或质谱等技术纯化抗体。

实验结果:- 实验动物注射抗原后,观察到动物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 通过分离和纯化,得到高质量的抗体。

实验结论:通过免疫体液免疫实验,成功地从实验动物的血液中获得了特异性抗体,实现了对特定病原体的治疗和预防。

这证明了免疫体液免疫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免疫体液免疫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免疫体液免疫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技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而实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实验过程中,我更加熟悉了抗原的选择、免疫动物制备和抗体的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

同时,我也意识到抗体的质量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验中需要谨慎操作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提高了实验技术水平,还了解了免疫体液免疫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免疫体液免疫提供了基础和动力。

医学实验教案细胞免疫实验与技术

医学实验教案细胞免疫实验与技术

环保处理
02
03
减少废弃物产生
废弃物需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 化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健 康造成影响。
合理规划实验步骤和试剂用量,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废弃物产生 。
个人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
实验人员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采 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应急处理
02
应用细胞免疫技术开发特异性高、灵敏度好的免疫检测试剂盒
,用于临床诊断和科研。
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转化
03
将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转化为临床应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
展。
05
细胞免疫实验注意事 项及安全规范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01
02
03
04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流程,检查实验器材 和试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 保实验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实验步骤与操作规范
细胞培养
将所需的免疫细胞在适宜条件 下进行培养,保持细胞状态良 好。
细胞处理
在特定时间点收集细胞,进行 相应的处理,如, 如培养基、抗体、细胞株、显 微镜、离心机等。
免疫刺激
向培养体系中加入特定的抗原 或抗体,模拟免疫应答过程。
结果观察
02
细胞免疫实验技术与 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基本概念
细胞培养是指将细胞从机体中取 出,在人工模拟体内环境的条件 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
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细胞培养类型
包括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 、细胞株与细胞系培养等。
培养条件与方法
包括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培养环 境的控制(温度、湿度、pH值等) 、细胞传代与冻存等。

(完整版)兽医免疫学

(完整版)兽医免疫学
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体液中具有免疫功能的一大类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 球蛋白。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Ig的基本结构
Ig结构示意图
五种Ig结构示意图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其区别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功能
兽医免疫学
兽医免 疫 学
绪论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免疫系统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二篇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章 免疫学技术概述 第五章 凝聚性反应 第六章 标记技术 第七章 单克隆抗体技术
第三篇 临床免疫
第八章 变态反应 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绪论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简史和进展
第三节 免疫调节
要点: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 相互作用、调节等关系。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一、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二、组成 组织器官: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
脾脏、淋巴结等。 细胞: 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抗体。
三、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不感染)性;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无再次反应; 作用快范围广。
分子结构.环状 立体( 三级) 结构
4.物理状态: 吸附于颗粒物质( 多糖类或氢氧化铝)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一节 抗原
一、概念 二、抗原的性质 三、基团) 抗原价: 单、多价及功能价 性质: 化学基团.旋光性.构象.顺序 数量: 多价.单价; 功能价.非功能价 大小: 5-7个氨基酸, 5-6个糖基, 5-8个核苷酸

免疫学实验技术

免疫学实验技术

实验须知一.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免疫学实验课的目的是加强和巩固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和体会,学习和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为上好免疫学实验课,要求同学做到如下各点:1.课前务必做好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2.在实验进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指导所列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坚持实验的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3.真实记录实验结果,对错误的结果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得出结论。

实验完成后,写出实验报告及时交给老师批改。

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防止各种事故发生。

二.实验室规则免疫学实验材料,有些是病原微生物,在实验中稍一不慎和防护上的不善,便有发生人身感染的可能。

所以要求同学认真遵守下列各点:1.进入实验室先把个人书包放到指定地点,穿好白大衣,实验台上只放实验指导、记录本和文具。

2.实验室内必须肃静、整洁,不得高声谈笑和随便走动。

3.禁止吸烟、饮食,不能用手抚摩头面,以防感染。

4.实验中如发生割破皮肤及实验材料破损事故,应立即报告教师,进行紧急处理。

皮肤破伤可用2%红汞或2%碘酒消毒。

污染桌面、地面和物品可用3%来苏儿来消毒。

5.用过的有菌器材和培养物放于指定地点,经过菌液的吸管放在装有消毒液的桶内,用过的载片,用后立即放到消毒缸内,不得弃置桌上。

6.注意节约实验药品,爱护实验器材,如有损失和破损,立即报告教师,等候处理。

7.易燃物品(酒精、二甲苯等)不准接近火源,如遇火险,先关掉电源,再用湿布和沙土覆盖灭火。

8.实验结束。

将实验台收拾整齐,擦净桌面,然后脱下白大衣反叠好放入衣柜内,再洗手消毒后离去。

9.值日生扫好室内卫生,并检查水电、煤气等开关是否关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实验一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形态的观察目的要求:观察与免疫相关的几种细胞的形态,了解它们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显微镜血液涂片(瑞氏染色)结缔组织切片方法:油镜观察一.血涂片的观察(A)红细胞: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血球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免疫荧光技术 ( I FA ) 、 免 疫
印迹技术 (Western
blot)等
注意事项:避 免非特异性反 应,保证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
免疫细胞分离与培养技术
免疫细胞分离 技术:包括磁 珠分选法、流 式细胞仪分选
法等
免疫细胞培养 技术:包括T细
胞、B细胞、 NK细胞等细胞
的培养方法
免疫细胞功能 检测:包括细 胞增殖、细胞 因子分泌、细 胞凋亡等检测
实验技术发展历程
19世纪末:免 疫学实验技术的 萌芽阶段
20世纪初:免 疫学实验技术的 初步发展
20世纪中叶: 免疫学实验技术 的快速发展
21世纪初:免 疫学实验技术的 现代化和智能化
3
医学免疫学实验常用技术
抗原抗体反应技术Leabharlann 原理:抗原与 抗体特异性结

应用:检测抗 原、抗体或免
疫复合物
方法: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 (ELISA)、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添加目录项标题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概述 医学免疫学实验常用技术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应用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1
添加目录项标题
2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医学免疫学实验 技术:通过实验 方法研究免疫系 统、免疫反应和 免疫性疾病的科
5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实验技术的局限性
实验方法:部分实验方法存在局限性,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设备:部分实验设备性能有限,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部分实验材料质量不稳定,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人员:部分实验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学实验报告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和疾病的科学。

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免疫学实验是免疫学教学和研究的基础。

在这篇实验报告中,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免疫学实验。

ELISA实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它利用酶偶联物将抗原或抗体与微孔板上的特定抗体相结合,然后通过荧光或颜色反应检测物质的数量。

这种实验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例如艾滋病、乙肝和结核病等。

实验步骤:1. 预处理和制备样品2. 用微孔板包被抗体,洗涤板子3. 加入样品4. 加入检测抗体5. 再加入酶偶联物6. 加入底物(颜色或荧光染料)7. 洗涤平板8. 读取光密度(或荧光)测量检测物质的数量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检测和分离单个细胞的技术。

它通过标记细胞表面的抗原,然后使用激光逐个检测单个标记的细胞。

这个技术可以分离出一种特定的细胞类型、计量特定的细胞数量、定量分析生物标志物和研究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等。

实验步骤:1. 收集细胞样本并处理成单个单元。

2. 加入荧光素标记,使单元表面上的特定抗原能够被识别。

3. 加入流动介质,并通过细胞传递。

4. 流式细胞术仪器通过激光逐个检测每个单元,并用荧光探测器测量荧光信号。

5. 得到具有荧光标记的单元数量和荧光强度,可以用于特定标记的细胞分析和定量分析。

西伯利亚血清学实验西伯利亚血清学实验是一种检测抗中毒素效价的技术。

它根据抗中毒素与毒素之间的反应来测量中毒素的浓度。

这种实验被广泛应用于检测狂犬病、肉毒病、天花病等。

实验步骤:1. 洗涤载玻片,准备供试血清和供比较血清。

2. 将血清稀释,将其缩小。

3. 将血清和毒素混合,观察混合物效果。

4. 根据混合物效果,测量抗体对毒素的浓度。

总结免疫学实验的应用远远不止于此,但以上三种实验是比较典型的。

ELISA能检测到各种抗原和抗体,是临床检验和学术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流式细胞术因其高精度、快速和敏感性而广泛应用于细胞学研究和诊断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基础及实验技术修免疫学基础及实验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姚丽君专业针灸推拿学年级2002年研究生实验室免疫试验室时间2003年1月12日教师李永念老师免疫学教研室人血清I 的提取及鉴定一.主要原理(一)离子交换层析提取人血清I gG离子交换剂采用DEAE-纤维素,是表面交联有二乙基乙胺基团的纤维素,本身带有真电荷,能吸附阴离子。

DEAE-纤维素悬浮在PH高于6.5,克分子浓度低的缓冲液内,置备成层析柱。

人血清经过PH7.4磷酸缓冲液透析平衡后,其中的IgG 不带电荷或仅带少量电荷,其他的蛋白质则主要带负电荷,这样的血清样品通过相同缓冲液平衡好的DEAE-纤维素柱,除IgG以外的血清蛋白都吸附在柱上,仅IgG最易形成吸附-解离-再吸附-再解离的状态,因此能随洗脱液一起最早从柱中流出,收集洗脱液获得IgG。

(二)血清I鉴定以收集的洗脱液为抗原,与兔抗人IgG 做琼脂双扩散实验,可根据沉淀线的形成确定IgG抗原性。

用免疫电泳法使血清中各种蛋白的分子大小以及电荷状态、电荷量均有差异,因而它们的泳动速率也不相同,根据在凹槽中加入免抗人血清,上下两孔加入用蔗糖包埋法进行浓缩后的浓缩液和正常人血清,经一段时间后出现沉淀弧,根据沉淀弧的情况来检测所获的IgG的纯度。

用754型分光光度计于280nm紫外光源测定洗脱液光密度值,根据IgG的E1cm114.3OD公式,可计算出收获的IgG 含量,并推算出所获得IgG的百分率。

二.主要材料1.0.5N NaOH、0.5N HCL 、0.85NaCL 按常规配制2.DEAE-纤维素健康人全血3.PH7.4 0.01M 磷酸缓冲液4.20三氯醋酸水溶液按W/V比例配制5.蔗糖(研成细粉状)6.PH8.6 0.025MBA巴比妥纳-巴比妥缓冲液,2M NaCL水溶液7.1.5琼脂凝胶8.布氏漏斗、抽滤瓶、水泵、试管,烧杯,玻璃棒,滤纸试纸、蝴蝶铁架、透析袋、离心机,746-电泳仪、754型分光光度计三、操作步骤(一)DEAE-纤维素预处理1、称取DEAE-纤维素12克,均匀撒在事先盛有150ml 0.5NNaOH的烧杯中,人其自由沉降,放置40-50分钟,不时地用玻璃棒轻轻搅动。

2、将湖状物移入垫有滤纸的布氏漏斗中,连接漏斗抽滤瓶,并用水泵抽干糊状物。

立即将DEAE-纤维素移入烧杯中,加蒸馏水,浸泡20-30min并不时搅拌,再移入漏斗抽干,如此重复,至洗出的PH值等于8即可。

3、将交换剂移入150ml 0.5N HCL中放置40-50min,不时轻轻搅动,移入布氏漏斗抽滤,再依同法用0.5N NaOH 处理一次,时间不超过50min。

4、重第2项操作,至抽滤液PH值等于8即可,最后PH7.4 0.01MPB液浸泡交换剂,抽干,再重复一次,然后将交换剂用相同PB调成糊状,保留至装柱。

(二)装柱、平衡1、固定层析柱在蝴蝶铁架上,垂直。

柱上方放置PH7.4 0.01MPB液的洗脱瓶,以乳胶管相连,柱底部有细胶管,装止水夹,调节流速。

2、将上糊状物倾入柱中,打开柱底流出口,用烧杯接流出液,注意不能断层,纤维素中不允许进空气,柱上表面要平,上部要留有约3cm高空间。

(三)上样和洗脱1、将人血置离心机以2000rpm,10min离心,取出并用毛细吸管吸取10 ml人血清装入透析袋,于烧杯内浸入40倍于血清体积的起始缓冲液中,置4℃冰箱内透析过夜,中途更换两次缓冲液; 2、打开柱上端塞子,用带有橡皮乳头的毛细吸管吸出交换剂表面的缓冲液,至仍2mm厚的液面,以免空气进入; 3、用清洁细吸管将已平衡好的血清样本原柱管内壁缓缓加在纤维素柱表面,调节流速,使样品进入交换柱内,约3ml/10min; 4、待液面还约2mm厚的样品时,用少量起始PB冲洗柱内壁,到PB进入交换剂仍留有2mm后液面时,再冲洗二次,保持柱面平整; 5、最后加适量起始缓冲液,连接洗脱瓶,流速调至30-40ml/cm2/h ; 6、收集洗脱液与试管中,每管5ml,共收集12管。

并从各管中取1-2滴,加20三氯醋酸1-2滴检测。

(四)洗脱液抗原性鉴定1、用1.5琼脂凝胶制版,根据下图用打孔器打孔2、加样中心孔加入兔抗人IgG,从收集的12管洗脱液中用毛细吸管吸取洗脱液分别加入周围六孔,每孔所加样品的量以液面与孔测平齐为准;3、将琼脂板置湿盒内37℃温箱孵育24小时,观察结果。

(五)IgG纯度鉴定1、琼脂板制作用1. 5琼脂凝胶加热融化后倾注在载玻片上,玻片上放一条细玻棒,等凝胶凝固后在玻棒上下两侧打孔,制成如图所示2、洗脱液的处理将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法收集的12管洗脱液,用754型分光光度计测各管洗脱液在波长280nm的光密度值,第一个蛋白峰为IgG,收集有IgG活性的三管洗脱液,混合后装于透析袋内,用蔗糖粉末将其包埋使其浓缩;3、加样如图示上孔加入浓缩的IgG提取液,下孔加入正常人血清,将加样后的琼脂板置于746-电泳仪上,用四层纱布条做桥,连接凝胶板与电极缓冲液。

该桥搭在凝胶上部分约5mm,尽量拉直,与胶面间不能有气泡;4、连接电源,调节指示电压至100V(端压约为5V/cm),电泳槽加盖后,电泳至血清蛋白迁移至距正极段边缘1cm处,关闭电源;5、凝胶板与桌面,取出玻条,凝胶中部既成一长槽,加兔抗人全血清加入槽内与胶面水平;6、置凝胶板与湿盒内,于37℃或室温中孵育,12小时观察沉淀弧出现的情况。

7、计算回收率取透析袋内浓缩的提取液,用754型分光光度计测波长280的光密度值,如果超出测定范围,稀释后再测,按浓缩后IgGmg/mlOD2801.43回收体积,正常人血清IgG12mg/ml 收集的血清体积,回收率浓缩IgG/正常人血清IgG,计算回收率。

四、实验结果1、DEAE-纤维素洗脱,收集洗脱液12管,均为略带黄色的液体,取样添加20三氯醋酸,各管中仅第4、5管出现浑浊,表明试管洗脱液中含蛋白质。

其余管未见明显反应。

2、745型分光光度计测出12管洗脱液的光密度(OD)值如下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280 0.024 0.032 2.85 3.04 2.65 0.66 0.192 0.155 0.133 0.113 0.110 0.110 做A280光密度值峰值曲线图如下A280 (试管数) a 经过蔗糖粉末包埋后,收集到浓缩的IgG为3.5ml,测其OD值为3.52,此值已经超出光密度计测定范围,取0。

5ml浓缩液加2.5ml生理盐水稀释5倍后测OD值为2.52。

b 按下列方法计算IgG回收率浓缩后IgGCmg/mlOD2801.43体积(3. 55)正常人血清IgG12mg/ml 体积8ml 回收率浓缩IgG/正常人血清IgG 2.521.433.55/12865.69 3、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如下图,有白色成沉淀线出现,彼此相互融合相连。

4、疫电泳(纯度鉴定)如下图,有沉淀弧出现,提取液与抗人全血清之间只出现一条沉淀弧,并靠近凝胶板负极端,说明所提取IgG为纯品。

人血清与抗人血清之间由于存在多抗原抗体成分,所以出现多条沉淀弧。

五、分析与讨论IgG是一种具有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其具有一般蛋白质的通性,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Ig。

Ig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浆细胞合成,含量高(在血清中含量最高),分布广,它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在体内介导多种生理和病理效应。

本次试验是利用离子交换剂的特性,血清中IgG不带电荷或仅带少量电荷,其它的蛋白质则主要带负电荷,使人血清通过带阳离子DEAE-纤维素制成的交换剂,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与阳离子交换剂结合,而不带电荷的IgG处于游离状态,用PH7.4的磷酸缓冲液通过层析柱,未结合的IgG随洗脱液一起流出,试管收集,这样使血清样品通过DEAE-纤维柱而得以分离出IgG。

收集的洗脱液颜色略带黄色,可能是收集血清时吸入了破碎的红细胞。

在加入三氯醋酸后4、5管出现沉淀,说明从第4管开始有大量的IgG存在,IgG峰值集中在3、4、5三管,并峰值上升和下降很快,未见馒头峰,证明洗脱较好。

本次试验已成功地收集了IgG。

从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结果看,中间孔抗人IgG与周围孔的提取液IgG之间的凝胶出现一条白色沉淀线,3、4、5孔之间形成的沉淀线相互吻合,这说明IgG与抗体抗人IgG 浓度相当,提取液为单一抗原,即IgG。

通过免疫电泳结果看在滴加浓缩提取液的一测出现一条沉淀弧,说明浓缩提取液中只有一种抗原物质,而在滴加正常人血清的一测出现多条沉淀弧,说明正常人血清中存在多种抗原物质。

所以,通过以上两个试验证明经分离提取的为纯IgG。

根据回收率看本实验的提取及回收比较有效,亦可根据公式计算IgG的浓度为18.018mg/ml。

实验七抗体形成细胞的检测一、脾细胞介导的羊红细胞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法(QHS)二、主要原理将经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脏制成细胞悬液,与一定量的绵羊红细胞在试管内混合,加入适量补体,在水浴中孵育一定时间,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抗体形成细胞周围的绵羊红细胞溶解,而且溶血的程度与脾细胞中的抗体形成细胞总数有一定的关系,与抗体形成细胞所分泌的抗体量有关,但不能反映单个抗体分泌细胞的数量。

因抗体形成细胞上有抗绵羊红细胞抗体,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在补体的激活下,绵羊红细胞溶解,故抗SRBC抗体又称溶血素。

通过一定量SRBC完全溶解的最高血清稀释度得到溶血素的效价。

QHS法可用于检测药物对SRBC诱导抗体产生过程是否有刺激作用和抑制作用。

三、主要材料1、SRBC保存液,预先洗三次,配置为0.5、1浓度的SRBC 2、Balb/c小鼠(体重25左右,雌雄随机),免疫与未免疫小鼠各6只3、0.01M PH7.2 PBS(含Ca2,Mg2),生理盐水4、补体(预先制备好的,需稀释成130),荧光标记的免疫小鼠IgG 5、其他水浴箱、离心机、试管、玻片、毛细吸管、组织研磨器等四、操作步骤1、先摘除免疫小鼠的眼球,收集血液于清洁干燥试管内,待血液凝固后,置恒温箱37℃内30min,血清析出,并收集与小管保存,以备测溶血素;2、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暴露腹腔,用PBS清洗,用组织研磨器研磨置备单细胞悬浮液(每个脾脏加5mlNS),然后离心(2000转/分)10min,弃上清夜,再加生理盐水离心,如此重复3次,各管最后留下的沉淀分别加生理盐水至8ml备用;3、取6个试管,设1、2、5号为免疫后的小鼠,3号为未免疫小鼠,4、6号不装入脾细胞,然后按如下操作,混匀,置37℃水浴箱30min,目测结果如下单位(ml)编号脾细胞(5106)/ml SRBC (0.5)补体(130)PBC 目测结果1-2 1(免疫鼠)1 1 清3 1(未免疫鼠)1 1 混浊 4 1 1 1 混浊5 1(免疫鼠) 1 1 混浊 6 1 2 混浊4、溶血素效价的测定1 取前血清制备测血清,离心; 2 取前制备免疫小鼠,取0.1ml于第一试管中,再加入0.9NS 1ml,混匀从中取0.5ml 加入第二个试管中,再加0.5mlNS,混匀,取0.5ml加入第三管中,继续如此加至第9管,稀释后取出0.5ml丢弃,最后一管只加NS,然后再于各管中加入0.5ml补体(130)和0.5ml 1SRBC,摇匀,于37℃水浴30min,取出后看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