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科版必修三《内环境与稳态》word教案

合集下载

2.1《内环境与稳态》教案(浙科版必修3)

2.1《内环境与稳态》教案(浙科版必修3)

2.1《内环境与稳态》教案(浙科版必修3)一、教材分析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关键在于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本节内容包含内环境与稳态两个重要的概念。

教材先介绍了内环境及其与动物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对内环境稳定的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说明只有经过细致的协调过程,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引出稳态的概念,并阐明稳态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确动物体内的各种变化都是趋于稳态的过程,这是一种可变的却又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总之,这部分知识是对学生已有的关于人和动物体知识的一个总结和提高。

其中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的内容与本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内容、第三章的特异性反应、第四章的种群的数量波动及其调节、第六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有重要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内环境与稳态这部分知识是比较抽象,微观的、生理的,学生缺少相应的感性知识。

但作为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看图比较与分析问题能力,以及材料分析和创新能力。

因此无论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还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务必要结合实际,使抽象,微观的、生理的知识感性化、宏观化、可分析讨论化,使学生不断地在分析讨论和应用中,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在愉快中建构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同时提高各方面相应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②说明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③概述稳态及其调节2.能力目标①通过比较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阅图能力。

②通过对内环境各种成分的联系的分析,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③培养学生回忆、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温故而知新的自学能力。

3.德育目标①通过稳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

②通过内环境中温度的调节,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姓名:卢海锋学校:湖州二中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一节。

主要讲述了动物内环境的组成、作用及稳态的概念、生理意义等相关知识。

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

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中“内环境的组”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都比较抽象,而这些内容涉及一些初中知识,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就相对容易;初中还学习了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就不会太难。

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排出代谢废物。

此外,和必修1中“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有密切联系。

总而言之,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本节的学习应该不会困难。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本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与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本堂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首先本节课所运用的教学手段有播放视频、flash、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特安排学生上台做练习(看图画出内环境各个成分之间的练习),以及讨论“稳态失调”等现象。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异同点。

2)说出内环境的含义、组成、成分、及作用;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描述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4)举例说明稳态破外所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技能目标: 1)分析比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的异同点,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浙科版必修3

内环境与稳态1.细胞外液是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

2.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了机体的内环境。

3.不属于内环境的一些液体:尿液、消化液、汗液、泪液等。

4.机体通过自我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维持机体内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指一种可变的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5.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的。

对应学生用书P111.细胞外液与内环境[填图]上图中的细胞外液是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身体的内部环境,称为内环境。

2. 机体内不同体细胞与其所处的具体内环境[连线]3. 内环境三部分之间、内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4.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1)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2)组织液又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3)血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再通过胃、肠、肾、肺、皮肤等器官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 胃液、泪液属于内环境中的液体吗?提示:都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液体,内环境中的液体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吗?为什么?提示: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因此血浆中的血浆蛋白是内环境中的成分。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 内环境中哪些成分能相互交换?提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换。

1.体液、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界定人体的体液指人体内的液体,约占体重的65%,体液大部分(约2/3)存在于细胞内称细胞内液,少部分(约1/3)存在于细胞外称细胞外液,人体的这些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

即: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存在于细胞外约占2.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

内环境与稳态的教学案

内环境与稳态的教学案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基础知识回顾重点难点透析一、正确区分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内环境与外界环境1、体液、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2、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的异同点比较(1)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除蛋白质含量外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2)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的参与。

组织细胞既依赖于内环境,又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具体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

(2)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不同的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

45、组织水肿的原因 组织水肿俗称浮肿、虚胖。

其可能原因有:(1)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细胞内蛋白质减少,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如长期饥饿、大头娃娃现象等(2)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释放到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3)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蛋白尿) (4)淋巴结发炎或淋巴结切除:导致淋巴回流受阻细胞内液体液 血浆细胞外液 组织液(内环境) 淋巴(5)过敏反应: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大,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液【例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C【例2】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对于组织细胞来说,a、b、c过程同等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参与组织pH的调控;组织液中的物质浓度和pH等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组织液回流受阻或毛细淋巴管受阻,都会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3 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3 浙科版必修3

内环境与稳态教学目的1.内环境的知识(C:理解)。

2.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C:理解)。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教学难点稳态的概念。

教学过程【板书】内环境内环境与稳态稳态的概念稳态的生理意义【注解】一、内环境(一)组成(二)应用1.发生过敏反应时三者含量变化过敏→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间隙→组织液水势降低→组织液吸水含量↑(出现水肿)→血浆含量有所下降、淋巴含量有所上升2.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增加时三者含量变化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水势降低→组织液吸水含量↑(出现水肿)→血浆含量有所下降、淋巴含量有所上升3.一些细胞的具体内环境(1)组织细胞:组织液(通常)(2)红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组织液(外侧)、血浆(内侧)(4)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组织液(外侧)、淋巴(内侧)【例析】.血浆中的水可能来自(B)A.组织液、细胞内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组织液、淋巴 D.血浆、消化道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一)过程图(二)过程1.消化吸收(1)消化(化学性消化)①口腔:唾液(唾液腺分泌,含唾液淀粉酶)②胃:胃液(胃腺分泌,含胃蛋白酶)胆汁(肝脏分泌、胆囊暂储、排入小肠;不含消化酶)③小肠胰液(胰腺外分泌部分泌、排入小肠;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肠液(肠腺分泌,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2)吸收①胃:吸收少量水和酒精②小肠:主要的吸收部位大部分营养物质由小肠腔→小肠绒毛壁上皮细胞→绒毛内组织液→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血浆……→组织细胞小部分营养物质(如甘油、脂肪酸)由小肠腔→小肠绒毛壁上皮细胞→绒毛内组织液→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血浆(少)……→组织细胞↑毛细淋巴管壁上皮细胞→淋巴(多)③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三)结论: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例析】.淀粉的初步消化产物是麦芽糖,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代谢终产物是CO2和H2O。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名师教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名师教案

《内环境与稳态》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能够说出内环境的具体成分。

(2)通过师生交流、图像分析,能够画出体内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图。

(3)通过对比分析,能够说出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4)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能够举出1-2个实例说明保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学科素养(1)基本思想(能够利用“体内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图”解释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构建体内细胞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交换图理解多细胞生物是以内环境为媒介和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来提高提取信息,观察分析及理性思考的能力)(2)基本活动经验(通过稳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学习,形成新陈代谢与内环境稳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观点。

通过学习稳态的意义及稳态失调所引起的疾病,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与习惯,并能够向他人传递健康生活方式)。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介绍了动物内环境的含义及保持内环境的意义,稳态的含义等相关知识。

其中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进行深入介绍,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

该节内容是学生理解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知识的基础,对学好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章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在初中科学课程中涉及较少,其中仅仅就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等做出了简要的介绍,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印象也不是很深刻。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回忆并利用初中阶段已学习到的人体几大系统功能的知识来学习,这样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是特别难。

而内环境的稳态紊乱会出现一些疾病,这些事例和生活息息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2.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五、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共有两条教学主线,其中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浙科版内环境与稳态教案(浙江专用).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浙科版内环境与稳态教案(浙江专用).doc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实例 ) 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等的消化水解过程。
5.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基本途径
(1)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进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神经 —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调节中涉及三种信息分子,其来源及靶细胞或作用部位不同

调节方 式
信息分子
来源
靶细胞或作用部位
神经调 节
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释放
突触后膜
体液调 节
激素
内分泌腺细胞
相应靶细胞
免疫调
抗体
浆细胞
抗原
节 白细胞介素 -2 辅助性 T细胞 致敏 B淋巴细胞
6.几种稳态失调实例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症状
a.管状结构:看有无盲端,有盲端的为毛细淋巴管,无盲端的为毛细血管 。
b.细胞:看所在的位置,在毛细血管内的为血细胞 (一般为红细胞 ),在毛 细血管外的为组织细胞;在毛细淋巴管内的通常为淋巴细胞,在毛细淋巴管外 的为组织细胞。
c.液体:看所在的位置,毛细血管内的为血浆,毛细淋巴管内的为淋巴, 组织细胞间隙的为组织液,在细胞内的为细胞内液。
②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这是因为多种多样的酶促反应需要合适的温度、 pH等。
2.稳态
(1)定义: 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2)



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可变的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3)

高中生物教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教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o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重要性。

o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衡的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内环境稳态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调节机制。

•难点: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其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内环境稳态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内环境的组成、稳态调节机制等。

•相关的内环境稳态失衡案例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细胞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o引入内环境的概念,强调内环境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2.新课讲解o讲解内环境的组成,包括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细胞内液。

o阐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即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o介绍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包括维持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等。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o讲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

o分析不同调节机制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内环境稳态失衡案例分析o展示内环境稳态失衡的案例,如酸碱平衡失调、血糖调节失衡等。

o学生根据案例资料,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后果。

5.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其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6.总结与提升o总结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调节机制。

o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内环境稳态,以及内环境稳态失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7.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内环境稳态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021年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师教案

2021年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师教案
系统中的光、声、
物理信息
温度、湿度、磁力等 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
物理过程
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
化学信息
中,自身产生的可以
信息素
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行为信息
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 能够通过其特殊行为
传递的信息
植物或动物的异常表 现及行为
营养信息
以食物或养分传递的 信息
食物或养分
作用:1、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吞噬细胞的处理,进入细胞内 部形成靶细胞 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形成效 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 触发挥免疫效应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 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 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 亡
体液免疫 T 细胞和 B 细胞 吞噬细胞的处理,T 细胞呈递 或者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 B 细胞受到刺激形成效应 B 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 B 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与相应抗原结合进行免疫反 应 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细胞 的粘附,使病菌或者病毒失去 感染性,形成细胞沉淀或细胞 团
知识点二、稳态 意义:为细胞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条件 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知识点三、实验 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 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不同于蒸馏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 因而能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突触的结构 兴奋在神经元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传递方向: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知识点一、种群 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

高中生物浙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1课《内环境与稳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浙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1课《内环境与稳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浙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1课《内环境与稳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理解内环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解释和说明其意义;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并且能够解析一些实例。

能力目标
图形辨析能力、图形和文字的信息转换能力;
基本的绘图能力;
一定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善待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志品质;
建立起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及相互联系的观点。

2学情分析
虽然这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但是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图像分析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再联系必修1已经学过的物质出入细胞的众多方式以及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等知识点,再加上初中已有的建立的人体系统的相关知识,从生活现象入手还是可以把学生带入新情景的教学中来的。

3重点难点
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引入】
PPT呈现单细胞原生生物草履虫,引导学生回答草履虫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与多细胞的动物体相比,如人体内的细胞能否像单细胞生物那样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2.1 教学设计 《内环境与稳态》(浙科)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2.1 教学设计 《内环境与稳态》(浙科)

《内环境与稳态》庄浪县第二中学 王永生本节学习内容选自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习之后,进一步学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节先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学起。

是章学习的序曲,学生可通过自身思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好的展开学习活动。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内环境的知识。

2、理解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是通过内环境而实现的。

3、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综合运用、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关注健康爱惜生命。

【教学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细胞壁 细胞质 代表生物【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件及挂图2、学生准备:教材。

【导入新课】教师:人体内的代谢活动都是通过酶促反应来完成的,那么,酶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学生:思考回答,温度和pH等。

教师:可见,一个生命活动正常的人,他体内的温度和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都是处在相对稳定状态的。

这堂课学习的课题是《内环境的稳态》。

【讲授新课】一、内环境概念教师:什么是内环境呢?教师:体内有许多液体,它们是内环境的基础。

人体内含有的大量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是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

学生:理解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

二、内环境的成分教师:展示内环境的图片。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内环境的成分,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屏幕上的动态图(图中依次出现血管及其中的血细胞、血浆、淋巴、组织细胞、组织液。

图中血液在不断流动,图中出现的箭头表示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

教师:请大家用箭头表示内环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标注。

教师:修正学生的答案。

教师:展示内环境的成分并分析给学生听。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案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案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态是指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物理性和化学性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系统的稳定不是完全静态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缓慢地发生着变化,维持着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

稳态的调节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因素相互作用,使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保持比较平稳的状态。

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物种群数量、种群结构和生长繁殖等因素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素1.生物因素: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之间的竞争和协同关系等因素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质量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灾害、人类活动、进化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态类型生态系统的稳态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物理稳态: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物理因素基本保持不变。

2.循环稳态: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维持其稳定状态,例如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3.生态平衡稳态: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因素之间的数量、种类和相互作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调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为了维持生态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平衡,需要对其进行调节。

生态平衡的调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生物调节:例如通过增加种群数量、改善物种之间的关系、人工引入物种等方式调节生态系统的稳态。

2.生态区划调节:将生态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通过相互作用和互相补充的方式维持其相对稳定的状态。

3.技术调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方式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法律调节:通过立法、政策、行政强制等方式对生态系统进行调节和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态调节案例生态保护区的调节生态保护区是为保护生态系统而设置的特定区域,其目的是保护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生态过程和遗传资源。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教案:内环境与稳态教案目标:1.理解内环境的概念以及其对生物体的重要性;2.了解稳态的含义及其在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中的作用;3.掌握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概念及其对生物体的重要性;2.稳态的含义及其在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中的作用;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

教学难点:1.掌握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图片、生物学实验室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只独木舟在湖面上稳定地行驶着。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独木舟可以稳定地行驶在湖面上?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这是因为独木舟在行驶时保持着船体的稳态,而稳态的维持是通过船体内的环境保持平衡来实现的。

Step 2:概念解释(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头反思独木舟的例子,并提出生物体也需要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教师解释内环境是指生物体体内外环境之间的边界,是生物体细胞所处的环境。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生物体内部各种生理参数(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教师解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它保证了生物体中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运行。

Step 3:稳态的机制(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提出了负反馈调节的概念。

教师解释负反馈调节是一种生物体通过感知内外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反应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机制。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负反馈调节的基本原理,即负反馈控制机制包括感知部位、集成中枢和执行器三个组成部分。

Step 4:实验展示(2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以进一步了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实验内容可以设置为:测量学生体温的变化。

教师将一组学生的体温进行监测,并观察体温的变化。

然后,教师向学生解释实验过程中体温有所变化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产生体温变化的因素以及维持体温稳态的机制。

Step 5: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内环境?为什么内环境的稳态对生物体很重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必修三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必修三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葡萄糖才能够正常分解提供能量?在何种情况下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______稳态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题:
例1.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A.氧浓度较低
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 H2CO3 H++ 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组织液吸水会导致组织水肿: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必修3 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

必修3 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

必修3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姓名班级一、知识内容1、体液: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液体。

3、细胞外液:存体内且在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4、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5、组织液: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又叫组织间隙液。

6、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7、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8、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9、渗透压: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0、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主要是HCO3- ,HPO4 2-。

11、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度左右。

1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1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1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浙科版必修三《内环境与稳态》word教案
[教学目的]明白得内环境的知识;明白得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是通过内环境而实现的;明白得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难点:稳态的概念。

[教学过程]
1、内环境
(1)内环境的概念
(2)内环境的组成和关系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体内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能够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能够通过毛细血管壁又回到血浆中,小部分组织液可透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中。

2、稳态的概念
(1)缓冲物质
概念
组成
作用
(2)稳态概念
(3)意义
[疑难辨析]
一、体内细胞的气体交换
(一)单细胞动物的气体交换直截了当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二)多细胞动物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系统和内环境而实现的。

包括:1、外呼吸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
二、体内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与新陈代谢直截了当有关的四个系统是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

但其他各种器官、系统与新陈代谢也都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内分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调剂作用。

三.尿液的形成:
⑴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将血液过滤,形成原尿(每日约150----180升); ⑵肾小管的重吸取作用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吸取回血液,剩余物为尿液(含尿素、水和部分无机盐), 排尿不仅是排出废物,而且对调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使内环境成分保持相对稳固起重要作用。

四.排泄和泌尿的区别: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代谢终产物是指含氮废物(如尿素、尿酸等)、二氧化碳、代谢中产生的余外的水分和无机盐。

排泄有三条途径: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同时也排出了少量的水分;出汗也是一种排泄方式,可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同时出汗还具有调剂体温的作用。

由此可知泌尿是一种排泄途径,但排泄的概念远比泌尿为大。

此外,粪便的要紧成分是食物残渣,故排粪不能称作为排泄,而称作排遗
[练习]
1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淋巴液
2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液和组织液
B.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血液
D.血浆
3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和组织液
4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细胞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组织液
D.血浆、消化道
5脂类物质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取后,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通过的内环境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①② D。

②③①②
6下列各项中,是血液中一对缓冲物质的是()
A.H2CO3/NaHCO3
B.NaHCO3/Na2CO3
C.HCl/NaOH
D.HNO3/NaNO3
7图是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指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
(2)组成内环境成分的是图中标号 .
8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9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等物质,同时进入血液,但血液中的PH值始终在7.35-7.45之间,请分析缘故。

[教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