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DT早期液体复苏

合集下载

液体复苏6

液体复苏6

低血容量的评估
低血容量指的是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主要是 指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它分为绝对和相对血容 量不足,前者指细胞外液的实际丢失量,后者指体 液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低血 容量的评估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 有创和无创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早期诊断
传统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

胶体缺点

• 晶体缺点
– 大量才能满足扩容效 果 – 导致组织、器官水肿
•天 然 胶 体
全血(浓缩RBC) 新鲜冻干血浆
选择
•人 工 胶 体
明胶 右旋糖酐 羟乙基淀粉
人白蛋白溶液

白蛋白:

缺点
不能确保不发生血源性传染病 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 价格昂贵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病理状况下,白蛋白可渗漏到 组织中去,引起组织水肿和灌注下降,加重组织氧 供需失衡
多数医生




目前观点

⒈围手术期达标输液 goal directed fluid administration,GDFA

用液体和正性肌力药



心排血指数(CI) 每搏量(SV) 氧输送量(DO2) 氧消耗量(VO2)
⒉严重感染早期目标性治疗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EGDT)
接受白蛋白治疗的都是极度衰弱的病人,不能排除 其本身有更高的死亡率 低白蛋白血症是危重病人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 Dr.Vincent干预试验
– 100个低白蛋白血症,随机分为接受和不接受白蛋白 – 接受白蛋白组,器官功能评分显著改善
启示

液体复苏可用晶体或胶体液,但孰优孰劣尚无循 证医学资料支持

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应用论文

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应用论文

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picc0监测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2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收治我科,其中11例行常规参照中心静脉压(cvp)进行egdt,为对照组;10例于picco技术指导下行egdt,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治疗达标时的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等各项指标,6h、24h复苏液体量及24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小时尿量、血乳酸值(lac)。

结果:观察组达标时的map、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pao2/fio2、每小时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h、24h复苏液体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24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血乳酸值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均即刻进行液体复苏,同时全程密切心电监护、积极抗感染、机械通气、强化血糖控制、小剂量激素、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经股动脉放置picco监测导管,经中心静脉5秒内快速注入8~l5ml的低温(8℃)生理盐水,应用picco plus容量监测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用以指导egdt进行。

对照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根据心率、血压、尿量、cvp及血乳酸等情况指导egdt。

前6小时液体复苏目标:cvp达8~12cmh2o;map≥65mmhg,尿量≥0.5ml/kg/h,scvo2≥70%或svo2≥65%;若cvp达标而scvo2未达标,应输入红细胞悬液使hct≥30%。

1.3 观察项目记录两组达标时map、cvp、scvo2、肺氧合指数(pao2/fio2)、每小时尿量,6h、24h复苏液体量,24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lac)值。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EGDT
实现目标的步骤: 4 终点目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或混合 静脉血氧饱和度≥70 %
恢复氧供和氧耗之间的平衡
EGDT
• Early— • Goal—出现灌注不足或缺氧状 况,即应开始积极补充液体恢复容量,保 证组织灌注。对不同性质的休克,早期容 量复苏的共同要求是恢复缺失的血管内容 目标应达到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 量。 注、重建氧平衡。液体复苏的起点可从收
EGDT
实现目标的步骤: 2 如果通过补液使得CVP 达到8—12mmHg 而平 均动脉压仍然低于65mmHg 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使平均动脉压≥65mmHg 首选的血管活性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EGDT
实现目标的步骤: 3 如果通过补液使得CVP 达到8—12mmHg、 平均动脉压≥65mmHg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 度ScvO2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没达到 70 % 可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使Hct ≥30 % 输注多巴酚丁胺2.5—20ug/(kg· min)
EGDT
早期复苏目标: • CVP :8—12mmHg • 平均动脉压≥65mmHg • 尿量≥0.5mL/ ( kg· h) • 中心静脉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70 %
EGDT
实现目标的步骤: 1 液体疗法 • 即在30分钟内,给予500—1000ml 的晶体液 或300—500ml的胶体液 ,同时观察病人的 反应性(血压/尿量)和对补液的耐受性 (血管内容量负荷)来决定是否再次进行快 速补液。补液量至少20—30ml/kg。
缩压≤90mmHg、血乳酸≥4.0mmol/L开始 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指导的液体复苏血流 动力学监测手段包括压力监测、容量监测 ,直至血流动力学目标达到—— 及组织灌注监测。 尿量 >0.5ml/kg/h、MAP>65mmHg、CVP 包括输注不同液体(晶体、胶体),使用

EGDT早期液体复苏

EGDT早期液体复苏
当前7页,共19页,星期一。
6997位住ICU的病人分成 3497位接受4%白蛋白,3500位 接受NS, 28天后再观察两组
病人的死亡率。
28天后,兩組的死亡人數分別是726 (白蛋白組)和729(NS組),器官衰竭 的比例、住ICU和住院天數、机械通 气,肾脏替代治疗的天數均沒有差别。
重症病人在使用4% 白蛋白跟NS, 28天 的临床結果没有差
• 首次液体负荷量后即联合升压药维 持MAP,同时继续补液
目标: MAP≥65mmHg
第3步:评估适当的组织氧合 • 评估ScvO2或SvO2 目标: ScvO2 ≥70%
SvO2≥65% (ScvO2 与 SvO2等效)
当前3页,共19页,星期一。
早期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的方法:
补液试验(20~40 ml/kg)
只有心脏功能获得改善,才有可能使低容量得到纠正
脓毒症病人:外周血管床扩大
正常容量肯定是负荷不足,与其匹配的容量是绝对的高容量
只有脓毒症得到控制,才有可能使容量恢复到正常
低容量血症,如不存在心血管状况的异常,可直接恢复到正常容量 水平
当前5页,共19页,星期一。
液体治疗
推荐意见1:应用天然(人工)胶体或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
导致-
• 组织水肿/坏死 • 屏障作用崩溃
• 更多介质被激活
后果-
• 影响器官功能、伤口愈合延迟
严重感染时微循环灌注减少
Verdant & De Backer, Curr Opin Crit Care 2005
当前10页,共19页,星期一。
显微镜下的微血管渗漏
Mc Donald et al., Microcirculation,1999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

常用指标
• 传统指标 —— 新指标 • 全身性指标 —— 局部性指标 • 循环指标 —— 代谢指标 • 床旁指标 —— 实验室指标 • 高技术需求 —— 低技术需求
理想指标?
• 简单、可靠、敏感、快捷为要求 • 可以肯定的结论是没有一个单一指标可以描绘休克的全貌
目标指导性治疗 (GDT)



两组死亡原因比较 • 对照组有更多死于突然心血管系统崩溃 • 两组死于MOF的无差异
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 • 平均每7个severe sepsis or septic shock 患者,采用EGDT治疗,可以减少1个死亡
质疑的问题
• CVP 不能很好的代表血管内容量 • SmvO2 and ScvO2 与心输出量和组织氧合相关性不好 • 应用红细胞增加SVO2是否恰当
收缩压仍≦90 mmHg 或乳酸> 4 mmol/L
SIRS诊断标准:
(1)T>38℃或<36℃ (2)P>90次/分 (3)R>20次/分
或 PacO<4.3kpa(32mmhg) (4)WBC>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10%(除外化疗和白血病)
有以上二项可以诊断
• < 18岁、怀孕 • 急性脑血管事件 • 急性冠脉综合征 • 急性肺水肿 • 哮喘持续状态 • 心律失常(作为主要诊断) • 不能放中心静脉导管
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
2001年Rivers EP,et al. N Engl J Med, Vol. 345, No. 19.November 8, 2001;1368-1377
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
• 1997.3 —— 2000.3 • 共263例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

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

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
Ringer’s Lactate
乳酸、醋酸林格氏 液可以在血管内 外自由出入,因 此输入RL液体后 可以均匀的分布 在细胞外液。
RL液
20%
ECF: 80%
Crystalloid vs Colloid: 体内分布的差异
HES
正常情况下 HES仅可以保 存留在血管内, 除非存在毛细 血管渗漏
细胞内液
已为众多权威机构和指南所认可,早期标准的复苏策略,极大降级 MOF和死亡
液体复苏的重要地位 脓毒性休克
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EGDT)
复苏目标的优先顺序: CVP - MAP - ScvO2
复苏措施的优先顺序:
(1)调节血容量 (2)调节血管活性药物 (3)输注红细胞 (4)正性肌力药物使用 (5)降温、镇静、镇痛处理ood-/Components
e.g. 0.9 % NS、HS
Ringer´s Lactate
Ringer´s
Acetate
Natural colloids
Artificial colloids
Albumin
Gelatin Dextran Starch
Whole blood Packed red cells Plasma
组织间液 血浆
Crystalloid vs Colloid: 争议
晶体与胶体的选择- 1998 Meta分析
Fluid resuscitation with colloid or
crystalloid solu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BMJ 1998;

关于EGDT的相关探讨

关于EGDT的相关探讨

关于EGDT的相关探讨摘要液体复苏是脓毒症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今国内外对于脓毒症的早期液体复苏均有明确指南。

长期以来对指南中的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EGDT)的治疗效果也引发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然而目前为止并没有一项研究能够毫不引起争议的评价EGDT。

关键词脓毒症;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脓毒症是指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严重脓毒症是指脓毒症伴由其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组织灌注不足。

脓毒性休克是指脓毒症伴由其所致的低血压,虽经液体治疗后仍无法逆转[1]。

脓毒症患者往往由于入量减少、出量增加、间隙渗漏、血管舒张等原因,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2]。

显然脓毒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十分重要。

SSC的指南[3]和中华医师协会的指南[1]对于脓毒症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也都给出了明确的早期复苏标准。

然而长期以来,对指南所推荐的复苏标准是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一直都存在争议。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对EGDT做一回顾与整理。

1 EGDT之前的讨论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Beal等[4]研究就曾指出,对于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总体来讲需要恢复组织供氧、控制病因、代谢支持等。

而对于氧供方面又需要做到早期与大量,治疗则是通过利用提高心输出量、血红蛋白含量、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方式达到氧耗稳定,血乳酸水平下降的目的。

Hinds等[5]通过研究后认为,早期复苏,尤其是扩充血容量,毫无疑问的对于治疗休克患者至关重要,而延误复苏则与病程发展为顽固的组织缺氧有关。

Shoemaker[6]指出,若要逆转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的氧债,与早期给予治疗有关。

Lundberg等[7]研究也显示,更早接受液体复苏治疗的脓毒症患者获得了较低的死亡率。

Elliott[8]指出,对于休克患者,复苏不足及SIRS会最终导致全身组织缺氧并进展为MODS,而足够的复苏使得机体灌注充足,有足够的氧供供给细胞代谢、纠正细胞缺氧、恢复细胞储能,足够的复苏不仅仅是血压和尿量达到正常水平,至少要优先保证平均动脉血压(MAP)>60 mm Hg (1 mm Hg=0.133 kPa)。

脓毒症的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和集束化治疗

脓毒症的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和集束化治疗

脓毒症的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和集束化
治疗
为了更好的落实脓毒症治疗指南,规范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治疗,目前推荐将上述脓毒症治疗指南的重要措施进行组合,形成一套措施,即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和集束化治疗。

(1)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是指一旦临床诊断严重脓毒症合并组织灌注不足,应尽快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并在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的最初6h内达到以下目标:中心静脉压8-12 mmHg;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70%;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尿量>0.5 ml/kg/h。

(2)早期集束化治疗(sepsis bundle)包括早期血清乳酸水平测定;在应用抗生素前获取病原学标本;急诊在3h内、ICU在1h内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执行EGDT 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在1-2h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CVP和ScvO2;控制过高血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机械通气平台压<30mmHg及小潮气量通气等肺保护策略;有条件可使用rhAPC。

早期集束化治疗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脓毒症治疗指南的认知和依从性,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是,近年来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集束化治疗提出疑问,而且集束化治疗容易忽视脓毒
症患者个体化差异。

由于脓毒症的根本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因此判断集束化治疗的综合收益/风险并非轻而易举,期待更多的临床偱证医学研究和国际国内合作研究对其进行评估和完善。

急性胰腺炎液体复苏

急性胰腺炎液体复苏
Patients assigned to the aggressive treatment arm received greater fluids compared with the mor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mean 4.8 vs. 3.8 L, respectively, P = 0.005). (分组:4.8L vs 3.8L)
However, patients in the aggressive treatment group experienced greater frequency of sepsis(脓毒症) and higher mortality(死亡率) during hospitalization.
SA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治疗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01
02
CRRT的作用
多尿期
少尿期
在多尿期时 ,开始的1-2 天仍按少尿期的处理。 尿量明显增多后要特别注意水及电解质的监测 ,尤其是钾的平衡。 尿量过多可适当补给葡萄糖、林格液 ,用量为尿量的 1/ 3~2/ 3 ,并给予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 , 适当增加蛋白质。 卧床休息; CRRT治疗; 维持水平衡;处理高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 预防感染; 营养支持;
复苏液体的量
Enrique de-Madaria, MD, Gema Soler-Sala, Influence of Fluid Therapy on the Pro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1843-1850.
Patients who received >4 L of fluid during the first 24 h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noted to have increased frequency of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i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Sweden. (瑞典1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前24h 液体>4L,呼吸系统并发症增多。)

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

平衡盐液1000ml 体内总水分1000ml
细胞内水分 0ml
细胞外水分 1000ml
血管外水分 750ml
血管内水分 250ml
胶体
• 2004年的NATA会议在评论有关胶体扩容问题时指出
–胶体溶液在扩容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选择何种胶体溶液还存在着习惯与个人爱好
–由于羟乙基淀粉可通过改变分子量、取代基、C2/C6比值
液体复苏
杭州市一城北院区 顾南媛
• • • • • •
一液体复苏的概念 二危重病人低血容量状态的临床评估 三液体复苏时机的选择 四液体复苏的目标及检测指标 五液体复苏时液体的选择 六关于EGDT的思考及创伤性休克早期液 体复苏进展
• 概念:当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 不足,存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并 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重要组 织和器官灌注不良时,就需要进行液体复 苏.
获得不同的制剂,今后人工胶体的发展在临床有很大潜

危重病人常见导致低蛋白血症的原因
• 肝脏合成蛋白降低 • 血液稀释 • 血管渗漏增加
低蛋白血症的不良影响
• 增加病人并发症和死亡率 • 呼吸机支持时间延长 • 发生ARDS危险增加 • EICU停留时间延长 • 医疗费用增加
赞成不用者的理由:白蛋白可造成有害作用
• 4PAWP和CO:反映左心功能指标。借助SwanGanz导管可检测右心房压力,肺动脉压, PAWP,CO,结合血压,心率可计算出左右心室 做功,外周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和sv等重要 循环生理参数。 • 目前ICU血流动力学检测常用的是PICCO,在 适应症范围内,对容量的判断提供重要信息。 • 5组织灌注测定:乳酸水平可作为评判组织或 器官灌注是否充分的重要指标之一。 • 6功能血流动力学检测:容量负荷试验,被动 抬腿试验,中心静脉压的动态改变等。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6]彭丽清,朱梦莉,范学朋,戴伟,翁方中.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监控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8):2763-2766.
3(12.5)
对照组
24
10(41.67)
9(37.5)
t值
-
9.03
15.86
P值
-
P<0.05
P<0.05
3讨论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是在定量、动态指标的指导下所开展的滴定式治疗,根据不同层次的检测目标选择恰当的治疗手段,逐步深入治疗。将容量治疗作为中心,配合血管活性药物,实现控制感染、调节血糖等,纠正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状态,改善组织缺氧,阻断感染性休克持续向多器官障碍综合征进展[5]。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主要有容量、循环支持,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稳定患者的血糖状态在12mmol/L之内。
1.3评价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死亡率,死亡原因是因不可逆器官功能衰竭所导致的死亡。②统计两组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评价标准是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障碍综合征)≥3分。
1.4统计学方法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EGDT)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实施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所发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4月接诊的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24例,应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照组24例,应用常规治疗。对比指标:两组患者器官衰竭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器官衰竭发生率低,死亡率高,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但无法改善感染性休克中期、晚期患者的生存情况,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把握抢救时间。

脓毒症1小时bundle质量控制

脓毒症1小时bundle质量控制

脓毒症1小时bundle质量控制脓毒症是外科领域中一种严重的病症,其特点是病情复杂、进展迅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脓毒症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脓毒症1小时bundle质量控制的概念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就脓毒症1小时bundle质量控制的概念、实施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综述。

一、脓毒症1小时bundle质量控制的概念脓毒症1小时bundle质量控制是指对确诊为脓毒症的患者,在发病1小时内采取一系列规范化的治疗措施,包括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等,以尽快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二、脓毒症1小时bundle质量控制的实施方法1、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EGDT是脓毒症1小时bundle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目的是在发病早期通过一系列治疗措施,尽快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减轻器官损伤,提高救治成功率。

具体实施方法包括:(1)快速评估病情:对确诊为脓毒症的患者进行快速评估,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情况。

(2)制定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机械通气等。

(3)密切监测病情: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是脓毒症1小时bundle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目的是尽快控制感染,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法包括:(1)早期使用抗生素:确诊为脓毒症后,应尽早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2)选择敏感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3)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密切监测感染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

3、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脓毒症1小时bundle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目的是通过补充血容量,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3小时及6小时bundle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3小时及6小时bundle

页眉内容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方案
3小时之内完成:
1)测量乳酸水平
2)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获得血培养标本
3)应用广谱抗生素
4)对于低血压或乳酸≥4mmol/L的患者,应用30 mL/kg 的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
6小时之内完成:
5)应用血管加压药(针对不响应初始液体复苏的低血压)将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 65 mm Hg
6)在进行复苏(脓毒性休克)后动脉持续低血压或者初始乳酸为≥4 mmol/L (36 mg/dL)的情况下:
- 测量中心静脉压(CVP)
- 测量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 CV O2)
7)如果初始乳酸升高,则重新测量乳酸
6小时早期液体复苏目标(EGDT):
1)CVP8-12mmHg
2)MAP≥65mmHg
3)S CV O2≥70%
4)尿量≥0.5ml/kg.h
页脚内容1。

脓毒症患者的液体复苏策略

脓毒症患者的液体复苏策略

脓毒症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具体方法
3、判断复苏成功的指标
1)CVP 尽管CVP测定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连续监测CVP,如果逐渐接 近目标值时往往提示容量负荷接近达标。尽管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但是随着容 量的补充心率逐渐下降反而证实容量复苏的成功。
2)血乳酸及Scvo2 很多观察性研究证实脓毒症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与平均动脉压 (MAP)≥65 mm Hg尤其与Scvo2≥70%明确相关,所以许多专家认为使用 MAP和Scvo2 来评价复苏效果。并不是所有脓毒症性休克患者均同时存在低灌 注和血乳酸升高,研究结果显示组织低灌注伴有血乳酸≧4mmol/l、单纯组织低 灌注而无乳酸增加、单纯血乳酸≧4mmol/l不伴有明显的组织低灌注的发生率分 别为16.6%, 49.5%和 5.4%;死亡率以脓毒症性休克伴有血乳酸≧4mmol/l最高 (46.1%);也有学者使用Scvo2 联合血乳酸来评价患者的预后;评价脓毒症性 休克患者复苏效果的指标中,乳酸清除率是否优于Scvo2尚无定论,但至少血乳 酸恢复到正常范围可以视为液体复苏后组织灌注改善的指标。
脓毒症性休克相关定义
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的诊断指标
严重脓毒症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的诊断指标合并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严重脓毒症: (1)血乳酸高于正常值;充分复苏后至少两个小时仍显示尿量< 0.5 ml/kg/hr; (2)不是肺炎引起的急性肺损伤PaO2/FiO2< 250; (3)血肌酐> 2.0 mg/dl(176.8µmol/l); (4)总胆红素> 2mg/dl (34.2µmol/l); (5)血小板计数< 100,000µl; (6)凝血功能紊乱INR> 1.5。
脓毒症患者 的液体复苏 策略
副标题

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
危重病的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概念 • 为什么要进行液体复苏 • 如何选择液体复苏的液体 • 如何进行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终点
• 液体治疗≠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是ICU临床治疗的基本技术。 • 液体复苏的目的: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维持血液携带氧的功能
改善微循环及脏器灌注
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液体种类:林格 输液速度: 500 ml/30 min 临床终点: MAP 75 mmHg 安全压力: CVP 15 mmHg
基础水平 + 10 min + 20 min
MAP 65
MAP 67
MAP 60
CVP 12
CVP 14
CVP 15
继续
终止
不成功的快速补液
若没有中心静脉压…
• 观察指标
– 心率 – 血压
酸中毒
体位性低血压 动脉血压或每 搏输出量的呼 吸波动 下肢被动抬高 容量负荷试验 结果阳性
容量负荷试验
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 定量反映输液过程中心血管的反应 • 快速纠正液体缺乏 • 避免液体负荷过多的风险
容量负荷试验 – 输液速度
• 确定一定时间内的输液量
– 没有硬性规定
• 使用输液泵
容量缺乏 更为严重
临床上多数休克特征,并非单纯心源性因素,可能 既有低血容量性因素,又有心源因素参与
• 经过积极液体复苏,血压仍不稳定者用血管活性

– 除非明确心脏负荷是足够的,否则液体复苏都是必须 的
– 除心源性休克外
• 血容量不足时,应用血管活性药
– 掩盖低血容量状态 – 不利于改善组织低灌注 – 血管活性药在心脏前负荷充足时,才可明显提高血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意见1:前3小时的液体复苏目标
(1
C)
中心静脉压 8-12mmHg
动脉平均压 ≥65mmHg
尿量 ≥ 0.5 mL • kg-1 • hr -1
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70%或65%
推荐意见2:若中心静脉压达标而血氧饱和度未达标,应
输红细胞悬液使 Hct≥30%,和(或)输注多巴酚丁胺(最大
持MAP,同时继续补液 目标: MAP≥65mmHg
第3步:评估适当的组织氧合 • 评估ScvO2或SvO2 目标: ScvO2 ≥70%
SvO2≥65% (ScvO2 与 SvO2等效)
早期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的方法:
补液试验(20~40 ml/kg)
低血压状态 或
血乳酸升高(≥4 mmol/L)
EGDT
早期液体复苏
张勇
早期液体复苏
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是指在作出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诊断后 最初3小时内,达到血流动力学最适化,并解决全 身组织缺氧
通过纠正前负荷、后负荷、组织氧含量, 达到组织氧供需平衡的目标
早期液体复苏
初始液体复苏尽早进行
• 影响器官功能、伤口愈合延迟
显微镜下的微血管渗漏
Mc Donald et al., Microcirculation,1999
微血管渗漏
Drawbacks of over used Crystalloid
液体治疗
08脓毒症指南关于晶体与胶体:
晶体液比胶体液的分布容量大:
的2~3倍
恢复理想的容量所需的晶体液可能是胶体液
目标导向性治疗 EGDT
early therapy
对容量管理的基本认 识
正常血容量对于重症病人几乎没有意义,我们的治疗目标不 是恢复正常血容量,而是使血容量与心血管状态相匹配
心衰病人:
正常容量肯定超负荷,与心脏匹配的容量是绝对的低容量 只有心脏功能获得改善,才有可能使低容量得到纠正
等渗液体同时扩充血容量和补充组织间液,适用于脱水病人。
高渗晶体维持容量时间短暂,加入胶体后可延长扩容时间。
当前高渗盐水加胶体主要有两种制剂:
高渗盐水+右旋糖酐
高渗盐水+HES
上述液体主要在失血性休克的“小容量限制性复苏”的复苏策略中发 挥作用。
小结
液体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维持足够的组织灌注 补液策略应取决于外科手术类型和病人的基本情况 要正确解读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 传统晶体液和胶体液输注的观念需要更新
胶体液。对于组织灌注不良的患者则需要更快速、更大量补液(1 D) 当心脏充盈压提高而血流动力学未相应改善时应减少补液(1 D)
液体治疗
08脓毒症指南关于晶体与胶体:
SAFE研究表明:
和有效性
白蛋白和晶体液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在脓毒症患者亚组应用胶体液呈现 无意义的病死率下降(P=0. 09)
对ICU患者小样本研究的荟萃分析证实:
重症病人在使用4% 白蛋白跟NS, 28天 的临床結果没有差
异。
生理盐水对白蛋白液体复苏临床预后评价 (SAFE)
项目 死亡率(%) 住ICU天数 住院天数 机械通气天数 肾替代治疗天数 器官衰竭程度(%) 无器官衰竭 1个器官衰竭 ≥2个器官衰竭
白蛋白 ( n=3947) 20.9 6.5±6.6 15.3±9.6 4.5±6.1 0.48±2.28
52.7 30.0 17.3
6 15 4 0.39±
脓毒症时——
“微循环功能障碍”
标志- • 毛细血管灌注/血流量 ↓
严重感染时微循环灌注减少
• 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
• 毛细血管通透性 ↑
导致- • 组织水肿/坏死
• 屏障作用崩溃
• 更多介质被激活
后果-
Verdant & De Backer, Curr Opin Crit Care 2005
脓毒症病人:外周血管床扩大
正常容量肯定是负荷不足,与其匹配的容量是绝对的高容量 只有脓毒症得到控制,才有可能使容量恢复到正常
低容量血症,如不存在心血管状况的异常,可直接恢复到正 常容量水平
液体治疗
推荐意见1:应用天然(人工)胶体或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
但没有证据支持哪一种类型液体更好(1 B)
1 L生理盐水增加275ml血容量
1L 5%白蛋白增加血容量500 ml
的终点
用晶体液复苏需要更多的液体才能达到一样
而且会导致更严重的水肿
Drawbacks of Crystalloid
达终点指标用量大 引起明显的血液稀释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组织水肿 难以维持稳定的容量
几种液体扩容效果的比 较
剂量20ug • kg-1 • min -1)
(2 C)
第1步:继续补液 每30分钟给予负荷量晶体液或胶体液 CVP:一般: 8~12mmHg
呼吸机:12~15mmHg 高腹压:12~15mmHg 目标:心脏指数改善25%~40% 50%低血压状态得以纠 正
第2步: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 • 给予升压药使MAP≥65mmHg • 首次液体负荷量后即联合升压药维
应用晶体液或胶体液复苏没有差异
给予羟乙基淀粉可使脓毒症患者发 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增加
因结果不确定而影响了推荐的形成
6997位住ICU的病人分成 3497位接受4%白蛋白,3500位 接受NS, 28天后再观察两组
病人的死亡率。
28天后,兩組的死亡人數分別是726 (白蛋白組)和729(NS組),器官衰竭 的比例、住ICU和住院天數、机械通 气,肾脏替代治疗的天數均沒有差别。
推荐意见2:液体复苏的初始治疗目标是使CVP至少达到8 mmHg(机
械通气患者需达到12 mmHg),之后通常还需要进一步的液体治疗(1 C)
推荐意见3:应用液体负荷试验,只要血流动力学持续改善(即动脉压、
心率、尿量)就继续补液(1 D) 在开始30分钟内,至少要用1000 ml晶体液或300~500 ml
140
相 120
对 100
血 80
容 量
60
% 40
20
0
0 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间(h)
10%HAES 6%HAES 白蛋白 明胶 LR
正确使用高渗/等渗液体
高渗液体可以获得快速的容量扩充,但以牺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为 代价,不宜用于脱水病人的扩容治疗,可暂用于需要迅速提升容量和 血压和较严重水肿的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