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灵魂回忆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灵魂回忆说
论文摘要:
本文探讨的是对柏拉图灵魂回忆说的正确认识,和对于灵魂回忆说中完全否定感觉经验认识不赞同之出。
本文将综合思辨和结合各相关大哲学家对知识认识论的一些学说来进一步解释本人在论文中的观点。
在柏拉图著作的《斐多篇》中,柏拉图将灵魂不灭说和回忆说结合起来阐述他的认识学说。
他认为,人在出生以前,灵魂原已有了理念的知识,只有在灵魂和肉体结合出生之时忘记了。
出生以后通过一些具体事物的认识,并加以启发,人们便回忆起这些具体事物相类似的知识。
同时柏拉图相对的肯定了通过感觉所获得的知识,认为他在认识理念的过程中促进回忆的作用。
但是,他所提出的回忆说仍然把感性与理性对立起来。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天赋观念”(西
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四)
在知识问题上,早期自然哲学家大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感性经验为认识论的依据,这我是很赞同的,因为早期哲学家对于自然的认识很多还在于表面,去了解规律大多都是用我们感性的一面,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对规律有了初步的成文和系统的探索。
对于用感性经验为认识的依据,巴门尼德就揭露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主张唯有对存在的思想才是真理。
柏拉图也像巴门尼德一样否定了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因为不可感知的·普通的·绝对的理念不可能来源于我们对事物的感觉经验。
对于巴门尼德和柏拉图完全否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地位我是不赞同的。
一.回忆说
柏拉图认为:“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
天上的理念世界,它对理念领域有所关
照,具备一切知识。
但是后来灵魂附着
于躯体之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
染,因此而遗忘了一切。
只有经过合适
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
西。
因此,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
”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回忆的过程中我们对于回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回忆是需要由看·摸和其他感觉来引起的。
因此虽然我们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来认识理念,但是我们要认识理念却不能抛弃依靠感觉经验。
这是不是说,感觉在对理念的回忆中有着诱导的作用呢?所以说在我们对于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我们不能抛弃感觉经验直接得到理念,而理念也不能抛弃感觉经验直接存在与人们的认识过程中。
二.灵魂学说
柏拉图的灵魂学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灵魂的本性及其与生物的关系;灵魂的构成和等级;灵魂的回忆和灵魂不朽。
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本性他认为“从外面获得运动的事物无灵魂,自身内既有运动的事物有灵魂”,因此,“自我运动既是灵魂”。
关于灵魂与物体的关系,柏拉图认为:“按照自然的规定,灵魂先于事物。
”“灵魂是统治者,物体是被统治者”
在灵魂的构成上,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区分为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
同时还认为灵魂有等级。
我对于柏拉图在灵魂上的一系列的学说,我持的观点是:首先要知道灵魂是什么?灵魂存在吗?(1)在我的定义中我把灵魂定义为能够脱离人体肉身而存在的精神·情感和意识,尤其是指能够脱离个体肉身而存在的自我意识。
(2)在定义中所言:“灵魂’能够脱离肉身而存在,也就意味着灵魂具有两种存在的状态;在个体肉身之中,和脱离个体肉身存在。
霍尔巴赫说过:“所谓灵魂只不过是身体的一部分”
既然我们能从很多大哲学家的言论与学说中得到一些对灵魂的肯定,那么我们暂且在现在没有人推翻的情况下接受这种说法。
三.灵魂转向学说
柏拉图为了解决知识的问题还提出了“线喻”和“洞喻”也就是关于灵魂转向说。
“魂转向说”中与“线喻的两大世界四个层次相适应,认得灵魂也有四种不同的功能,从低到高为猜想·相信·推论和理智。
其中相信的对象是具体事物,由此有产生的是感性认识,因其对象的变动不居,所以感性认识也不具有可靠性喝确定性。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他们对柏拉图所说的认识的四个发展过程,认为其违背了区分理念和事物的基本原则。
实际上这个过程不是从低到高的发展,而是灵魂的转向。
对此我是很赞同的。
柏拉图的灵魂学说实质上是关于人性即人的本性的理论。
其中涉及了灵魂能动说·等级说以及理性·激情·欲望三要素的关系述说。
但是最终柏拉图还是由于将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相对立起来,所以无论是回忆说还是灵
魂转向说都不可能解决知识的问题。
那么将要怎样才能解决知识问题了。
在这个问题中我就支持亚里士多德的关于灵魂的学说,他认为:“灵魂是身体的形式,灵魂不能离开肉体而存在。
灵魂会随着身体的死灭而消失,因此,在认识活动中,我们也只是与事物的形式发生关系,灵魂只采纳可感事物的形式,与质料无关”
因此:我对于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的观点是应该不要排除感性经验而独谈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理念的认识也就是灵魂知识的回忆不可能不通过我们的感知认识而直接的到理念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