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概每章重点总结
中药药理整理(每个章节知识点)
1.辛味药辛味药主入肝、脾、肺经。
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
辛味药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
2.酸味药酸味药主入肝、脾、肺经。
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
酸涩药也含有大量的鞣质。
鞣质具有止泻、止血、治疗烧伤、促进胃溃疡愈合等多种作用。
3.甘味药甘味药主入肝、脾、肺经。
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为主。
甘味补益药能补五脏气、血、阴、阳之不足,能补充营养、强壮人体,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4.苦味药苦味药主入肝经。
苦味药中的苦寒药以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多,是苦寒药“苦”、“寒”的来源。
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苷类成分具有抗菌、解热、利胆、泻下、抗菌和止血作用。
5.咸味药咸味药主入肝、肾经。
咸味药主要含有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咸味药具有化痰、软坚的功效,咸味与温热性相合,具有补肾温阳的功效。
中药药效学的基本特点:一、中药作用的多样性:中药成分复杂性决定其作用的多样性二、中药作用的双向性:一种中药既可使机体从机能亢进状态向正常转化,也可使机体从机能低下状态向正常转化,最终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三、中药作用的复杂性:量--效关系不一致性;作用与功效不相关性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一、药物因素:1.品种:不同品种药物的化学成分(数和量)及药理作用有较大差异。
2.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对动、植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造成品质的差异。
3.采收季节:中药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周期,其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低与生长期关系密切。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当柴烧。
4.炮制中药炮制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影响药理作用:(l)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2)增强疗效(3)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炮制能使中药产生的化学成分转变,甚至产生新的化学物质。
因而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变。
5.贮藏:贮藏的条件直接影响中药质量,贮藏不当,容易霉烂变质、走油、虫蛀,从而影响药理作用和疗效。
《药理学》各章节基础知识整理,速记提分!
《药理学》各章节基础知识整理,速记提分!第1章药理学总论——绪⾔名词解释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的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包括药动学和药效药理学学。
药动学:即药物代谢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的变化及其规律。
药动学药效学:即药物效应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及作⽤机制。
药效学第2章药物代谢动⼒学名词解释⾸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使进⼊全⾝⾸过消除⾎循环内的有效药物良明显减少,这种作⽤称⾸过消除。
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肝肠循环出去,经胆汁排⼊肠腔的药物部分再经⼩肠上⽪细胞吸收经肝脏进⼊⾎液循环。
这种肝脏、胆汁、⼩肠间的循环称肝肠循环。
再分布再分布:药物先分布于⾎流量⼤的组织器官,随后向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的这种现象称为再分布。
如静脉⿇醉药硫喷妥钠(pentothal sodium)先向⾎流量⼤的脑组织分布,药物浓度迅速升⾼⽽产⽣⿇醉效应,但脑组织中的药物很快随⾎流再向脂肪组织转移,浓度迅速下降⽽⿇醉效应消失。
药酶的诱导药酶的诱导:有些药物所诱导的药物代谢酶的底物,因此在反复应⽤后,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增⾼,其⾃⾝代谢也加快,这⼀作⽤称诱导,导致酶活性增⾼。
药酶的抑制:有些药物可抑制肝微粒体酶的活性导致同时应⽤的⼀些药物代谢减慢。
这类抑制药酶的抑制物和药物代谢酶结合,竞争性抑制其他底物代谢。
T1/2:即药物消除半衰期,是⾎浆药物浓度下降⼀半所需要的时间。
表观分布容积:当⾎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到达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浆药物浓度在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V d)清除率: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浆容积,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清除率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物利⽤度⽣物利⽤度: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以及药物进⼊全⾝循环的速度称⽣物利⽤度。
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篇一: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名词解释:1、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阐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药代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4、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5、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
6、代谢: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经酶或其他作用使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7、排泄:是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8、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很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的作用。
9、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在单位时间内的消除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10、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11、消除半衰期(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12、清除率(CL):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是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所有消除器官清除药物的总和。
13、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时,体内药物按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所需体液容积。
14、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15、效价强度: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16、ED50:半数有效量。
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17、LD50:半数致死量。
18、TI: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成为治疗指数。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第一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药物;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2)第二阶段:开创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使用成为了药物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第三阶段:60年代开始,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成为药物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生物技术药物;Hirose和Itakura用基因工程法表达了生长抑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工程法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标志着基因工程药物开始走向实用化阶段。
2。
药学的定义P5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要学的理论基础,药学与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化学是药学的研究基础。
(2)医学为药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2)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3)药物临床研究阶段: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4)药品的申报与审批阶段(5)新药监测阶段按照其适用范围可以将GMP划分为三类:(1)具有国际性质的GMP(2)国家权力机构颁布的GMP(3)工业组织制订的GMP8.国家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行执业药师制度【熟悉】P16—17第二章生药学概论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药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归纳第一章绪论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学科。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
包括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1、不良反应:(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性反应称为毒性反应。
(3)变态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经接触致敏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
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4)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症状重新出现或加剧的现象称停药反应,或称反跳现象。
(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称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长短不一。
短的如服用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现象;长的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状。
(6)续发反应:续发反应是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如广谱抗生素。
(7)依赖性: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连续用药的现象,称为依赖性。
如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
(8)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反应与常人不同,这种现象称为特异质反应。
如蚕豆病。
2、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称为该药物的效能。
效能反映了药物内在活性的大小,效能大活性大。
3、效价强度:指能引起等效反应所需要的药物剂量,简称效价。
药物剂量越小,药价的效价越大。
4、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TI)可用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是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这仅用于治疗效应和致死效应的量效曲线平行的药物。
治疗指数越大,药物安全性越高。
两条曲线不平行:LD1/ED99或LD5和ED95之间的距离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引言: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药理学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药物安全性与疗效关系的学科。
药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安全性,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药理学的各章节进行重点总结。
一、药物吸收与分布:药物吸收主要发生在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和肌肉注射等途径下。
药物吸收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溶解性、药物结构、给药途径等。
药物吸收后,会经过肝脏代谢,一部分药物会被降解,另一部分经过肝门静脉进入全身循环。
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受到体液和组织特性的影响,同时还存在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等,影响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胎儿体内的分布。
二、药物代谢与排泄:药物代谢发生在肝脏中,通过细胞内的酶系统将药物转化为更容易排泄的代谢产物。
药物代谢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具有特定酶活性的变异亚型,导致药物代谢速度不同。
药物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药物被从血液中经过肾单位滤过,随后分泌到尿液中,同时还可以通过胆汁排泄、肺泌药和乳汁排泄等途径。
三、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作用机制有多种类型,包括激动性作用、抑制性作用和竞争性拮抗等。
例如,激动剂通过与受体结合产生药理效应,而拮抗剂则通过与受体结合阻断其他药物或内源性物质的作用。
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进一步研究其效应分子和信号通路,以及影响药物吸收、分布和代谢的因素。
四、药物药理学作用:药物的药理学作用是指药物与生物体发生的作用,可以是治疗效果也可以是不良反应。
药物的药理学作用是由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产生的,通过与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特定信号通路,从而产生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通常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不同药物和剂量会产生不同的药理学效应。
五、药物安全性与疗效关系: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药物安全性主要包括药物的毒性、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药物疗效关系是指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剂量的关系,常通过临床试验进行评价,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药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药物的定义和分类药物是指有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者改变生理功能目的的物质,包括化学药品、中药、生物药品和食品药品等。
根据其来源、性质和用途的不同,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化学药品、中药、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等。
第二章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生物体内的四个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来实现。
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转化过程,对于药物的疗效和毒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和生物体内的靶点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四大类:与生物体蛋白质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类、通过生物体的受体而发挥生理活性的类、通过诱导体内生物合成物而发挥效果的类、通过直接与微生物发生相互作用而发挥杀菌效果的类。
第四章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治疗剂量时,经常出现某些可能或明显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的现象。
药物的不良反应分为两大类:药物的毒性反应和药物的过敏反应,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的方法是避免不良影响和及时干预。
第五章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指在满足治疗、预防、诊断、改良生理和其他用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药物,对于维护患者的健康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非常重要,而药品管理和医疗保健人员应积极参与。
第六章药学与临床药学与临床是一门结合理论和实践相互关联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药物的研制、质量控制、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多个方面。
同时,药学与临床领域的交叉研究也为临床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七章药学研究概述药学研究是一门以药物为研究中心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药物的研发、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药学等多个方面。
药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八章药物制剂学药物制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学科,其目标是根据既定的用药目的,研究制备药材制品的科学技术。
药理学各章知识点小结
药理学各章知识点小结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质(抗原)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第三章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药学概论重点(最终版)
第一章绪论1.药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事件:1)第一阶段(远古时代到19世纪)利用天然资源,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开发出各种剂型以方便患者用药,对于药物的作用机制也有深入研究,代表药物——吗啡,这是现代药学的珍上里程碑。
2)第二阶段(19世纪到20世纪五十年代)大量化学药物被合成应用于疾病治疗。
代表药物——青霉素、磺胺类药(人工合成)。
3)第三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生物化学有巨大进展,对激素和各种维生素的分离和鉴定,反应停事件(1962年),代表药物——激素、维生素、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是药物发展史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生物技术药物时代,代表药物——人胰岛素、人生长素、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白介素2.新药的研发要经历哪几个阶段(简答)新药研发包括五个阶段:①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②药物临床前研究、③药物临床研究、④药品的申报与审批、⑤新药检测期的管理;3.药学: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第二章生药学1.生药的定义和炮制方法: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炮制方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P282.生药的产地加工:产地加工凡在产地对药材进行初步处理如清洗、修整、干燥等,称为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有效成分的含量,保证药材的品质,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并且便于包装、运输和储藏。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产于东北三省。
功效:性温、味甘、微苦。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主产于云南、广西。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陈皮: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山楂: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青蒿: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药理学各章总结
1.药理学总论药效学: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受体理论、构效关系、量效关系、药物安全范围、治疗指数、不良反应及药物作用的影响因素。
熟悉不同给药方法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药动学: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以及药物体内过程的具体内容及其与用药的关系。
熟悉药物在体内(特别是在血中)的浓度与药物效应的密切关系。
了解房室模型的概念,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
2.神经药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掌握传出神经系统递质和受体及其生理效应,药物的基本药理作用。
掌握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阻断药的药理学共性和特点。
掌握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的临床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了解CNS的递质与受体,掌握各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特点、用药原则和主要不良反应。
熟悉用药注意事项与防治措施。
掌握氯丙嗪、吗啡、苯妥英、阿司匹林、地西泮等的药动学特点。
3.心血管药理掌握钙通道阻滞药、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肌缺血药、抗高血压药及利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特点、主要作用原理、主要适应证与禁忌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熟悉上述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动学特点。
熟悉常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基本特点。
4.内脏药理熟悉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掌握组胺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熟悉作用于呼吸、消化系统的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5.内分泌(激素)药理: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特点,临床主要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掌握抗甲状腺素药及抗糖尿病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6.化学治疗药理熟悉药物、机体与病原体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掌握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磺胺药、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和抗结核药等药物的分类、抗菌谱、基本抗菌原理、临床用途、合理用药、主要不良反应与耐药性、特殊毒副作用的防治。
掌握抗疟药分类、作用原理及其特点,主要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熟悉抗阿米巴病药、抗滴虫病药的临床应用。
2024年中药学各章总结
2024年中药学各章总结第一章:中药生物学本章重点探讨了中药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我们了解到中药的药效与生物活性成分密切相关,而药用植物的培育和采集对中药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和贮藏技术。
第二章:中药化学本章重点介绍了中药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
我们了解到中药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等。
中药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中药质量控制和活性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中药药理学本章探讨了中药的药理学特性和作用机制。
我们了解到中药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来实现,而中药多成分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药效具有多靶点的特点。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药的作用规律和临床应用。
第四章:中药制药学本章重点介绍了中药的制药过程和制剂类型。
我们了解到中药制剂的选择和制备对药效的发挥和药物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章还详细介绍了中药制剂的炮制、加工和质量控制技术。
第五章:中药分析方法学本章重点讨论了中药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了解到中药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中药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还介绍了常用的色谱、质谱和光谱等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中药药物学本章探讨了中药的药效、毒性和药物相互作用。
我们了解到中药的药效和毒性是相互联系的,而与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中药药物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中药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原则。
第七章:中药品质学本章重点介绍了中药品质控制和质量评价的方法。
我们了解到中药品质控制的关键是对中药材的质量评价和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本章还介绍了中药的标准化和质量评价的方法。
以上是2024年中药学各章的总结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药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药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1. 药物的起源药物的起源主要有植物、动物、矿物和化学合成四种途径。
在古代,药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许多药物开始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备。
不同的药物来源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理学作用,药物的起源对于合理使用和研发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2. 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药理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形态、颜色、味道、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主要指化学成分、结构和稳定性;药理学性质包括药效、毒性、副作用等。
了解药物的性质可以为药物的制备、贮藏和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3. 药物的制备药物的制备包括天然产物的提取、半合成和全合成等多种方法。
天然产物的提取主要通过溶剂提取、柱层析、结晶等方式进行;半合成和全合成是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制备药物化合物。
药物的制备涉及到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制药工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4. 药物的质量药物的质量包括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和纯度等多个方面。
药物质量的检验和评价是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其中药物的质量标准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依据,包括质量指标和质量标准等内容。
5. 药物的药效药物的药效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治疗效果,包括药理学作用、药效学特性和治疗机制等内容。
了解药物的药效可以为药物的合理使用、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6. 药物的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步骤,其中药物代谢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个体差异等问题是影响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的重要因素。
7. 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包括毒副作用、药物过敏、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为合理用药、预防和治疗不良反应提供重要依据。
8. 药物的药物治疗药物的药物治疗是指通过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包括麻醉、止痛、杀菌、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多个领域。
药物治疗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耐药性、滥用、误用等。
药理学各章重点总结
药理学各章重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药理学的各个章节进行重点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一章:药理学概述
- 药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 药物的种类与分类
-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第二章:药物的作用机制
-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 药物的激动作用和抑制作用
- 药物的调节作用和替代作用
第三章:药物动力学
- 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 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
- 药物的分布与脱散
第四章:药物代谢与排泄-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方式
- 药物代谢与排泄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药物的药效学- 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 药物的剂量和效应关系
- 药物的时效和持续时间
第六章:免疫药理学
-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
- 免疫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七章:神经药理学
-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神经递质和神经传递的机制- 神经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方式
第八章:心血管药理学
-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心血管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 心血管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九章:消化系统药理学
-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消化系统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 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十章:呼吸系统药理学
-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呼吸系统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 呼吸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
以上是药理学各章的重点总结,希望能为您对药理学的学习提供帮助。
药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特点:安全、有效、质量可控2.食物:安全,不一定有效。
3.毒物:有效,但不安全。
但三者之间无绝对界限,药物与毒物仅存在用量的差异。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体内过程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药物作用:严格地说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或原发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药物效应:也称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或形态的改变药物作用的类型1.根据用药目的可分为:▲⑴ 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所进行的治疗。
(治本)如:用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⑵ 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所进行的治疗。
(治标)如:用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
2.按药物作用的部位来分▲⑴局部作用:指药物在吸收入血以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如局麻药对感觉神经的麻醉作用,滴眼药水的扩瞳作用,口服硫酸镁的导泻作用及某些外用药的作用▲⑵全身作用:指药物吸收进入血循环后引起全身多种器官系统的反应,又称为吸收作用3、按药物的作用产生的先后来分▲⑴原发作用:又称直接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最先产生的作用,如洋地黄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⑵继发作用:又称间接作用,是由直接作用所引起,如:洋地黄强心后使心输出量↑→肾血流量↑→尿量↑,有利于消除心性水肿。
洋地黄的利尿作用就为间接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1.调节功能: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兴奋;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抑制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3.补充不足:补充机体代谢所需的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效应的专一性称为选择性。
选择性决定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
特点:⑴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有关。
如咖啡因在小剂量时主要兴奋大脑皮层,剂量加大可兴奋延脑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药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药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药物的定义和分类1. 药物的定义药物是指具有预防、治疗或者诊断疾病的生物或者化学制剂,可改变生理功能、神经系统或者代谢活动的物质。
2. 药物的分类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品。
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激动药、抑制药、调节药。
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生物药物、无机药物、有机化合物。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1. 药物的激动作用激动药物是指能够增强机体生理活动或者组织细胞功能的药物。
例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2. 药物的抑制作用抑制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机体生理活动或者组织细胞功能的药物。
例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3. 药物的调节作用调节药物是指能够调节机体生理活动或者组织细胞功能的药物。
例如:雌激素、胰岛素等。
三、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 药物的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到体内循环系统的过程。
药物的吸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药物本身的性质、给药途径、给药部位等。
2. 药物的分布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官和血液中的分布情况。
药物的分布受到血液循环、药物蛋白结合、组织通透性等因素的影响。
3. 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生物化学反应所改变的过程。
药物的代谢通常是在肝脏中进行的,也可以在其他组织中进行。
4. 药物的排泄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主要通过尿液、粪便、呼吸和汗液等途径进行。
四、药物的药效学和毒理学1. 药物的药效学药物的药效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部位、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等方面的科学。
药效学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重要基础。
2. 药物的毒理学药物的毒理学是研究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科学。
毒理学研究对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风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合理用药1. 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的临床应用是指根据药物的药效、药代动力学和毒性等特性,对疾病进行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过程。
药概每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本节重点内容及习题1. ―五药‖的涵义和举例。
2. 药物、药品和药学的涵义。
3. 西方古典医学的三座里程碑。
4. 四体液学说;中国传统医学的四部经典著作。
5. 药典;第一部官方药典;李时珍《本草纲目》。
6. 现代药学开始的里程碑;现代制药工业的鼻祖。
7. 简述药学、医学和化学之间的关系。
8. 简述现代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以及其标志。
9. 简述药学的任务。
10. 论述药品、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①五药:草——人参,大补元气,回阳救逆;木——黄柏,清湿热;虫——蝎子,镇惊息风,攻毒散结;石——石膏,清热泻火;谷——麦芽,养心益气。
②药物(drug; medicine)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通常具有明确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和用量。
药物最基本的属性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学的概念药学(pharmacy)是以现代化学、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管理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药物的一门科学。
③盖伦、希波克拉底和阿伟森纳被誉为西方古典医学的三座里程碑。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0年)西方医学之父把医药学从庙堂医学、祭司手中解放出来医学经验、医德思想、四体液学说(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以毒攻毒的治疗法养身方:多种食物的药用功能盖仑(Galen, 公元129-199年)----“盖仑制剂”:物理方法提取制备的酊剂、浸膏、流浸膏阿维森纳----《医典》:记有药物800多种④⑤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编纂、颁布、实施。
公元659年,唐朝政府组织编纂《唐本草》,也叫《新修本草》,共收载中药850种,为第一部官方药典。
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的科学,它是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药理学的内容涉及药物的各种作用、药物的代谢、药物的毒理学等方面,对于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药理学各章节的重点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首先,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本课程的开篇,它包括了药物、毒物、药理学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等内容。
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各种药物的分类、药物的命名规则、药物的作用靶点等知识点,这对于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药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部分中,同学们需要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途径、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药物的分布规律、药物的代谢途径以及药物的排泄途径等知识。
这些内容对于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药理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同学们需要重点学习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对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药物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等内容。
对于一些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同学们需要进行重点记忆和理解。
此外,药物的毒理学也是药理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同学们需要了解药物的毒性表现、毒性机制、毒物的种类以及预防和处理药物中毒的方法等知识。
这对于合理用药和预防药物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药理学还涉及了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内容。
同学们需要重点学习一些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和预防等知识。
总之,药理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知识广泛的学科,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进行思维拓展和知识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文的总结,更好地掌握药理学的重点内容,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本节重点内容及习题1. ―五药‖的涵义和举例。
2. 药物、药品和药学的涵义。
3. 西方古典医学的三座里程碑。
4. 四体液学说;中国传统医学的四部经典著作。
5. 药典;第一部官方药典;李时珍《本草纲目》。
6. 现代药学开始的里程碑;现代制药工业的鼻祖。
7. 简述药学、医学和化学之间的关系。
8. 简述现代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以及其标志。
9. 简述药学的任务。
10. 论述药品、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①五药:草——人参,大补元气,回阳救逆;木——黄柏,清湿热;虫——蝎子,镇惊息风,攻毒散结;石——石膏,清热泻火;谷——麦芽,养心益气。
②药物(drug; medicine)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通常具有明确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和用量。
药物最基本的属性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学的概念药学(pharmacy)是以现代化学、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管理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药物的一门科学。
③盖伦、希波克拉底和阿伟森纳被誉为西方古典医学的三座里程碑。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0年)西方医学之父把医药学从庙堂医学、祭司手中解放出来医学经验、医德思想、四体液学说(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以毒攻毒的治疗法养身方:多种食物的药用功能盖仑(Galen, 公元129-199年)----“盖仑制剂”:物理方法提取制备的酊剂、浸膏、流浸膏阿维森纳----《医典》:记有药物800多种④⑤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编纂、颁布、实施。
公元659年,唐朝政府组织编纂《唐本草》,也叫《新修本草》,共收载中药850种,为第一部官方药典。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古代药学的成熟时期历时27年收载药物最多:52卷,载药1892种,其中矿物药355种、植物药1094种、动物药443种流传最广:中、日、法、英、德、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⑥1805年法国药师塞托纳——从阿片中提取出吗啡(Morphine),人类提取的第一个纯化合物活性成分,是现代药学开始的里程碑1820年,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出奎宁。
以生产奎宁为主开设的药厂是现代制药工业的鼻祖⑦医药不分家药食同源药学是医学、化学、生物学交叉,理科或工科药学是应用学科,研究药物,治疗疾病。
⑧1. 天然药物发展阶段(古代至19世纪末)2. 合成药物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3.合成药物大量上市的同时,生物化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4. 生物药学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⑨一、研究新药二、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三、研制新的制剂四、制订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五、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⑩药物与食品的区别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对“食品”的定义如下: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1.无特定的食用人群限制,对食用量一般不规定,其标签不得标示保健功能;2.普通食品无需进行产品品种审批。
药物与保健品的区别保健食品作为食品的一个种类,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也可以使用片剂、胶囊等特殊剂型,除具有食品的一般功能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生理活性物质(多经提取、分离、浓缩或人为添加),能调节人体的功能而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特定的食用人群,对食用量有一定规定,标签及说明书可以标示保健功能。
1、药品和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是不一样的,2、药品都有详细的说明书。
而保健食品没有详细说明书,只有简单介绍。
3、药品是有规定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而保健食品只有适用人群,没有适应症和功能主治。
4、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
而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疗疾病。
5、药品允许有一定的副作用。
保健食品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6、保健食品经口,以肠道吸收为主。
而药品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肤给药、腔道给药、口服等。
↑补充药品定义↑缺少联系,自己补充第二章:本章重点1. 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和内涵2. 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中药炮制的意义3. 中国三大本草著作4. 中药学、生药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5. 生药鉴定种类与方法6.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结构类型特点7.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提取和分离方法8. 天然药物的有效成份的概念和特点9. 中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10. 青蒿素的发现①中药: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和中医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的特征: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功效、配伍规律。
中药应具备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第一,药物性能的表达,有性味,即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归经,包括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归经;升降浮沉。
这些,有时又称中药特性,即狭义的中药药性。
第二,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解表、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
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使各味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作用,配伍组方时还要考虑到药物的七情、反畏、药对等关系。
简言之,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中药。
这是中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方称作中药。
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中药。
西药:按照西医理论体系使用的化学药、生物制品、天然药物。
中药与西药在产生过程中形成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都有其科学性。
第一,药物本身性能以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来表示。
第二,药物功效以相应的病理、生理、生化等的指标和术语表示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考虑药物间的物理、化学变化,考虑各个药物各自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把各种配合使用的药物作为一个功效整体。
②1.四气(四性):寒、热、温、凉药性2.五味:辛、甘、酸、苦、咸,味:药物作用的志3.升降沉浮:药物作用趋向。
4.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5.中药炮制的意义:(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2)缓和或改变药性(3)增强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倾向③《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④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集、性能、功效能、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
天然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⑤种类:(1)基原鉴定(2)性状鉴定方法:(1)显微鉴定(2)理化鉴定(3)DNA分子鉴定⑥天然药物中主要有效化学成分结构类型1.苯丙素类2. 黄酮类3. 萜类4. 甾体类5. 生物碱类(Alkaloids)6. 糖苷类⑦天然药物化学有效成分的提取常用的方法有:1、溶剂提取法(最常用)﹡2、水蒸气蒸馏法﹡3、升华法4、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选择适宜的溶剂和适当的方法,将目的化学成分尽可能完全地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来,而杂质尽可能少地被提出的过程分离方法:(1)、浸渍法(2)、渗漉法(3)、煎煮法(4)、回流提取法(5)、连续回流提取法(6)、超声提取法⑧有效成分:具有生理活性或医疗效用的单体化合物,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
效成分的特点:多样性、可开发性和相对性。
⑨1. 研究开发服用方便,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中药及天然药物新药2. 降低毒性,提高疗效,科学化用药3. 为中药及天然药物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4. 扩大药物资源⑩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1969年1月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1971年发现中药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
第三章:1. 药理学(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内容2. 影响药物选择性的因素3. 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分类;三致反应4. 受体、配体的概念5. 激动剂和拮抗剂6. 药物的量效关系——量效曲线7.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8. 药物的体内过程——ADME;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9. 药物代谢动力学——量时曲线、半衰期、稳态血药浓度10. 阿司匹林的ADME特点、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①药理学(Pharmacology)是阐明药物有何作用,作用如何产生,以及在体内的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即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一是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即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② 1.药物作用的受体2.药物的立体结构3.药物的脂溶性4.药物浓度和组织敏感性5.细胞生理和生化特性③治疗作用(Therapeuticaction):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有可能产生多种药理作用,其中对防治疾病有利的作用,即为治疗作用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引起患者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的危害机体的反应。
不良反应分类: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应(toxic effect)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 )三致: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