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会计诚信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会计诚信意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靠信用支撑。而现实中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我

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障碍。探讨金融会计诚信建设,具有特别重要

的意义。

一、金融会计诚信的涵义

诚的原意是真实客观,无妄无欺。宋朝朱熹曰:“诚者何?不自欺不

妄之谓也”。

信的原意是人言谓定,诚实无欺。早在《诗经》中记载着:“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因为“诚信”二字在原意上相通,可以互用。故许

慎《说文》曰:“诚,信也;信,诚也”。春秋战国时期,诚信受到

了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论述。孔子把信列为四教(文、行、忠、信)

和五德(恭、宽、信、敏、惠)的组成要素。西汉的董仲舒将信用作

为“三纲五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在古老的中国,诚信就成为

人们普遍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

进入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以后,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对于

我们广大的金融会计行为者来讲,诚信就是要求诚恳待人,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义务,也就是要客观公正地反映现实经济活动,为金融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偏不倚的会计信息。具体来说,金

融会计诚信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行为。2.强烈的敬业意识和职业荣誉观。3.真实准确的金融会计信息质量。4.

精湛的会计技术和熟练的会计技能。5.优质高效的金融会计服务。6.

有强烈的守法意识、政策水平和制度观念。以上这些既是金融会计诚

信的内涵,也是增强金融会计诚信建设的指导方向和目标。

二、金融会计诚信的现状及缺失的原因

(一)金融会计诚信的现状

当前,金融会计诚信面临严峻形势,已成为防碍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2002年,财政部共检查了保险等行业192户企业以及相关的92家会计师事务所,共查出资产不实115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24.2亿元,利润不实24.2亿元。2003年,中国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报告,也显示了我国金融业会计信息失真较为严重。以上数据、事实表明,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普遍存有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问题。

(二)金融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

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金融会计诚信问题,这不仅仅是道德倒退能够解释的,它与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都有着密切联系。

1.信息不对称是前提。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享有不相同的信息。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指金融机构)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国家管理部门与投资人)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水准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不会有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但因为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因为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损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2.利益驱动是内在动因。会计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狂,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能骗到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相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政策倾斜、核销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有可能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可能会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为了占有一席之地,也迎合金融机构的要求,出具虚假报告。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金融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3.会计制度的局限性是条件。一是会计原则本身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

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

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

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

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

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

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二是会计准则的滞后

性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

持续出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而新

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定及颁布,这在客观上出现了一个“合规”的

造假时段。比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与其会计准则的脱节。

4.失信成本低是催化剂。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

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

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的效力。在具体的规定上现

有的一些治假法规、处罚规定也显得过宽。如《会计法》第45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相关单位依

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等规定。相对于因造假取得的

巨额经济和政治收益而言,这种造假成本太过于低廉。而且,即使这

么轻的经济处罚也往往是由造假机构的权益来承担,极少影响到单位

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正是因为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

期成本,才会持续上演会计造假的闹剧。

5.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

是指金融机构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审计、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的监督。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在很多方面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内部监督因为会计监督人员

缺乏充足的独立性往往流于形式。外部监督因为点多、面广、任务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