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驿路梨花
课标指导:
按照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应该能通过学习联系上下文和自
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能初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对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一般了解,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教材分析:
《驿路梨花》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修身正己”。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做到修身正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榜样的力量,要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驿路梨花》一文中的人物身上就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展开,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处作者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点明本文的主旨: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阅读上要求重点学习略读,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体会。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并且在七上第四单元已经学习过两篇小说,在阅读中能通过自己的感悟,品味出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并学会如何面对,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着重培养阅读小说(记叙文)的能力。重点是掌握小说(记叙文)的一些特
点,提高记叙文的阅读写作能力。先确定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小说作品的兴趣,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阅读体验。本课则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及作者的巧妙构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主人,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以“建构基于学生感受和疑问的语文新课堂”为出发点,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阅读、讨论、感悟为主。积累词语、分析课文、学习写作技巧、揭示主题。课堂上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效率。同时,阅读上在要求重点学习略读,启发帮助学生总结略读的技巧,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法学法:
根据小说的特点,本课采用略读的方式,教学生如何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文字背后的感受。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基于学生感受和疑问的语文新课堂”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预习,以学生的疑问和感受来构课,让学生自己感悟领会,教师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辅助手段,这样既直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文本,感悟思想感情。教师以读代讲,学生以读悟情,以读达意。
教学目标:
1.略读文章,重点落实本课易读错的字音,如:喷香pèn 、折损 zh é、菌子jùn 、露宿lù,易写错的字驿路yì、修葺qì、麂子jǐ等词语。
2.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语句的含义。
3.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那助人为乐的精神,并在生活中传承与发扬。教学重点:略读文章理清文章内容,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揭示文章主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同学们,图片上的花是什么花?(梨花)这正是春天开放的梨花。洁白胜雪的梨花以素淡清雅著称,古诗中有许多描写梨花的诗句,今天老师也跟大家分享几句关于梨花的诗句。
学生品析两句古诗,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梨花有关的小说。同学们一起来看课题,这就是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生齐读)。相信同学们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会对梨花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二、【自主学习】
(一)检查预习
【活动一】字词验收(投影)
结合学生在预习卡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检查并强调易读错写错字词
驿.()路撵.()走折.()损
竹篾.()恍.惚()简陋.()
修葺.()着.()想露.()宿
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呈现学生预习卡中出现的共性的问题)。
再让学生从自身的掌握情况出发,提醒大家容易出错的字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校正后再次识记
(二)问题引领,整体感知(略读理情节)
【活动二】出示学生预习卡中的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学会略读练习复述、注意区分作者和小说中的“我”)
教师启发学生总结略读文章的技巧,总结了五点(心专一、眼扫视、记要点、勿出声、忌回视)(屏幕投影)。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略读文章,然后复述。(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展示:
过渡:和小茅屋有关的有这么多人,他们是不是都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想找到答案不容易,大家已经读过文章,已经知道这其中发生了许多
小插曲,也就是大家的问题中提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误会?”那
么文中一共提到了几次误会呢?
【活动三】出示学生预习卡中的问题: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闹出了什么误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带着问题,请大家快速略读文章 ,找出文中的误会。
学生交流展示相互补充。
(投影)
误会、悬念。
两次误会:
第一次是 13--- 14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
第二次是 30— 32段,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个悬念:
第一个是 7、 8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二个是 12至 14段, 我们认为是瑶族老人是主人, 老人不是。到底谁是主人呢?
第三个是 29至 32段, 这一处的悬念是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
分角色朗读一下吧。旁白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师问:那文章为什么不直接跟我们说房子是解放军盖的,而要写这几次误会呢?(直接揭示答案一目了然多省劲)
当你读到这两次误会的时候,有没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对,想赶紧知道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学法指导
设置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