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牦牛
开放分类:偶蹄目动物动物学哺乳动物哺乳纲
牦牛(学名:Bos grunniens,威利:g.yag),古作犛牛(牦、犛分别为máo、lí),是一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长毛的牛属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
在西藏是一种被驯养的牲畜。
野牦牛是濒危动物。
编辑摘要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
牦牛
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
牦牛全身都是宝。
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牦牛 - 物种介绍
英文名:Wild Yak
牦牛
别名:野牛野牦牛
分类位置:
偶蹄目 Aritodactyla
牛科 Bovidae
牛亚科 Bovinae
牛属 Bos
分类争议:一说可以把牦牛从牛属中分离出来单列牦牛属
IUCN濒危等级:易危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
牦牛为大型有蹄类。
体长2.5~3.2米,肩高1.8~2米,体重500~820千克。
肩部中央具显著凸起的隆肉,站立时略显前高后低。
体侧下部、肩部、胸腹部及腿部均披长达40cm以上的长毛。
尾端长毛形成簇状。
两性均具角,角形相似,但雄兽的角比雌性者大。
通体褐色,吻周、下唇、脸面以及脊背一带呈现微弱的灰白色调。
野牦牛为家牦牛的祖先,二者的区别在于野牦牛的体型比约大一倍,角和蹄也相应粗大。
牦牛 - 起源
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为起源地的特产家畜,也是“世界屋脊”著名的景观牛种。
藏语叫雅客,国外通称为“yak”,即为藏语的译音。
牦牛的叫声象猪鸣,所以又称它为猪声牛。
西方国家见其主产于中国青藏高原藏族地区,因而也称它为西藏牛。
牦牛的尾巴如象马尾,所以也有人称它为马尾牛。
牦牛
现在的家养牦牛,在国内外的一些文献上,都说是起源于中国的西藏;现在的野牦牛,是家养牦牛的祖先。
但从中国华北、内蒙,以及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等地发现的牦牛化石考证,不论现今分别在我国藏北高原昆仑山区的野牦牛,或是由野牦牛驯养而来的家牦牛,都是距今三百多万年前(更新世)生存并广为分布在欧亚大陆东北部的原始牦牛,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迁而南移至现世界屋脊——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并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下来的牛种。
因此,可以这样说,牦牛起源于欧亚大陆的东北部;现今的家养牦牛和野生牦牛,都是同一祖先的后代,他们之间不存在先代、后代的关系。
现在的野牦牛,也不是家牦牛的始祖、始源或祖先。
另外,在我国历史上,殷周时期即开始用牦牛与普通牛、瘤牛进行杂交,现今沿青藏高原边缘还有一个广阔的接触地带,他们之间通过能育的母犏牛进行基因交流。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现存的牦牛在其起源和形成的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普通牛及瘤牛的一些基因。
牦牛 - 种群现象
现生种群目前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北部,栖息于4000-5000m的山间盆地、湖盆四周以及山麓缓坡,活动于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等多种开旷的自然景观带。
结群,一般每群10余头,多者达200头以上。
每年6-7月产仔,妊娠期240-250天,每胎1仔。
雄牛3岁性成熟。
在偏远山区,发现过家养雌牦牛逃跑后与野牦牛混居,偶然雄性野牦牛也会跑到家牛群中寻找雌牛交配。
牦牛
截至80年代,乱捕滥猎是导致一些地区是野牦牛濒危甚至绝迹的首要原因。
甘肃祁连山洪水坝的野牦牛已在80年代全部被杀光。
1958-1961年间,一支队伍庞大的狩猎队在青海纳赤台野牛沟、东大滩、西大滩及乌图美仁等地区,共捕杀野牦牛等中、大型动物4万余头,致使野牦牛等的种群数量迄今仍未恢复(冯祚建,1992)。
在80年代中期以前,获悉在西藏每年被偷杀的野牦牛达100头以上。
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政府加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及执法措施,因此肆意猎捕野牦牛的事件已经明显减少,但偷猎现象仍时有发生。
牦牛 - 生活习性
牦牛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冬季聚集到湖滨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
野牦牛性情凶猛,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触动它,被触怒的牦牛会以10倍的牛劲疯狂冲上来,有时还会把汽车撞翻。
不过,牦牛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有时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牦牛 - 品种分类
1、青海高原牦牛
青海高原牦牛产于青海南部、北部两高寒地区,包括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两个州的十二个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崐族自治州的天峻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公社,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县西的公社,大多在海拔3700m,甚至4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
一、体型外貌
牦牛
体型外貌上带有野牦牛的特征。
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达,后躯较差。
头大,额宽。
角粗;皮松厚;耆甲高长宽,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密生粗长毛,犹如穿统裙,尾短并生蓬松长毛。
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形;,颈短厚且深,睾丸较小,接近腹部、不下垂;母牦牛头长,眼大而圆,额宽、有角、颈长而薄,乳房小、呈碗碟状,乳头短小,乳静脉不
明显。
毛色多为黑褐色,占71.8%,嘴唇、眼眶周围和背线处的短毛为灰白色或污白色。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据1980年12月测定,成年阉牦牛(12头)平均体重力373.6±32.8kg,屠宰率•53.0%,净肉率42.5%。
2.泌乳性能:据测定(不包括犊牛哺食量),初产母牦牛日平均产乳量为0.68~1kg;•经产母牦牛1.38~1.70kg。
泌乳期一般为150d左右,年产乳量274kg,乳脂率6.37%~7.2%。
3.产毛性能:年采毛一次,成年牦牛年产毛量为1.17~2.62kg;幼龄牛为1.30~1.35kg,其中粗毛(裙毛)和绒毛各占一半。
粗毛直径为64.8~72.9um,两型毛直径为34.8~39um,绒毛直径为16.8~20.3um;粗毛长度为18.3~34cm,绒毛长度为4.7~5.5cm。
4.役用性能:阉牦牛主要供役用,以驮为主,也供骑、挽用。
一般驮货50~100kg,日行2 0~崐35km,可连续行走15天以上;最大驮重304.0±75.9kg,相当于平均体重的78.8%,崐高的可达115.8%。
用作骑乘,单乘日行30~40km。
500m骑速1分43秒至2分50秒。
跑后15~31分钟,生理状况即可恢复正常。
5、繁殖性能:公牦牛一岁左右即有性行为,但无成熟精子,两岁性成熟后即可参加配种;2~6岁配种能力最强,以后则逐渐减弱,个别老龄公牦牛有霸而不配的表现。
自然交配时公母比例为1:30~40,此时受胎率较高,个别可达1:50~70,利用年龄在10岁左右。
母牦牛一般2~3.5岁开始发情配种,个别的在1~1.5岁时有发情表现,有的3~3.5岁才发情配种。
在正常年景,个别饲放管理好的母牦牛群,繁殖成活率为60%左右,差的仅30%~40%。
母牦牛一年一产者在60%以上,两年一产者约30%左右,双犊率3%,繁殖利用年限一般长达15年。
母牦牛季节性发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情,7、8月份为盛期,个别可延至年底。
每年4~7月份产犊,4~5月份为盛期,个别可延至10月份产犊。
发情周期平均为21.3d,个体间差异大,14~28d者占56.2%。
发情持续期为41~51h。
崐一般在发情12h以后排卵,有的在发情终止后3~36h排卵。
妊娠期为256.8(250•~260)d。
三、适应性能
青海高原牦牛能适应海拔3200~4800m,大气压68420.85~55435.28Pa,氧崐分压14505.43~11679.01Pa,含氧量14.9%~11.44%的生态环境。
其胸廓发达,崐心肺发育指数大,心指数为0.45~0.63,肺指数为0.96~1.40。
寒冷季节,牦牛胸部腹侧下、粗长毛根部着生密而厚的绒毛,借以保护胸、腹内脏崐器官、外生殖器官、乳房及各关节,以防受冻。
据测定,在海拔3800m的草甸草场崐上日放牧9.5h,牦牛日采食鲜草27.86±1.42kg。
在牧草缺乏季
节,利用其长而灵活的舌,舐食灌丛、落叶、根茬以及残留在凹处的短草,极耐艰苦,并具有宜于爬山的四肢和似马蹄铁样硬质蹄壳,随处都可攀登自如。
四、品种利用
青海高原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型牦牛中一个面较广、量较大、质量较好的地方良种。
对高寒严酷的青海生态条件有着杰出的适应能力,是雪山草原不可缺少的特种役畜。
近年来,因活牦牛在港澳市场销售颇受欢迎,开始为国家换取外汇。
但是,由于经营方式和饲牧管理粗放,畜群饲养周期长,周转慢,产品率和经济效益都还较低。
为此,必须加强本品种选育,实行科学养育,制订区域规划,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砌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为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作出贡献。
2、西藏高山牦牛
西藏高山牦牛主要产于西藏自治区东部高山深谷地区的高山草场。
以嘉黎县产的牦牛最为优良。
西藏自治区东部、南部山原地区,海拔4000m以上的高寒湿润草场上均有分布。
西藏高山牦牛
一、外貌特征
头较粗重,额宽平,面稍凹,眼圆有神,嘴方大,唇薄,绝大多数有角,角形向外折向上、开张,角间距大,母牦牛角较细。
公、母均无肉垂。
前胸开阔,胸深,肋开张,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尻部较窄、倾斜。
尾根低,尾短。
四肢强健有力,蹄小而圆,蹄叉紧,蹄质坚实。
前胸、臂胸腹体侧着生长毛及地,尾毛丛生帚状。
高山牦牛产乳高峰期为每年的七八两月牧草茂盛期,以第二胎的产乳量最高。
每年六七月份剪毛一次,毛和绒的比例为1:1~2。
经调教的阉牦牛,性温驯,驮力强,耐劳,供长途驮载货物运输。
一般参100~200公斤,边走边放牧采食,日行15公里左右,可连续驮运数月,往返行程一二千公里。
高山牦牛对其分布区高海拔、低含氧、温差大牧草生长期短的不良环境适应性很强,是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所不可缺的重要畜种。
二、生产性能
产肉性能:经草地放牧不同,11月上旬在嘉黎测定的成年阉牛之头,达中等瞟情,平均体重
379.1kg,平均体重208.5kg。
役用性能:经调教的阉牦牛,性温驯,驮力强,耐劳,供长途驮载货物运输。
产毛性能:西藏高山牦牛每年六七月份剪毛一次(带犊阳孕后期母牦牛,只抓绒不剪毛)。
3、九龙牦牛
分布:四川省九龙、康定等地。
九龙牦牛
主要特性:分为高大和多毛两个类型,毛多型产绒量比一般牦牛高5~10倍。
额宽头较短,额毛丛生卷曲,公母有角,角间距大。
四肢、胸前、腹侧裙毛着地,全身背毛为多(3/4)黑色,少数黑白相间。
颈粗短,鬐甲稍高,有肩峰,胸极深,背腰平直,尻欠宽而略斜,尾根着生低,尾短。
四肢相对较短。
3.5岁公牛体高114厘米,母牛为110厘米,公牛体重为27 0千克,母牛为240千克。
成年阉割牛屠宰率为55﹪,净肉率为46﹪,骨肉比为1:5.5,眼肌面积为88.6平方厘米;公牛分别为58﹪、48﹪、1:4.8和83.7平方厘米;母牛分别为56﹪、49﹪、1:6.0和58.3平方厘米。
驮载60~70千克。
泌乳期5个月,产奶量为350千克,乳脂率5~7.5﹪。
公牛产毛量为13.9千克,母牛为1.8千克,阉牛为4.3千克,绒、毛各半。
母牛初配年龄为2~3岁,公牛为4~5岁,一般3年2胎,繁殖率为68﹪,成活率为62﹪。
4、天祝白牦牛
分布: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天祝白牦牛
主要特性:结构紧凑,全身背毛白色,皮肤粉红色。
公牛头大而额宽,额毛卷曲,角粗长,母牛头俊秀,额较窄,角细长,角向外上方或外后上方弯曲。
颈粗,垂皮不发达。
前躯发育良好,鬐甲显著隆起,胸深,后躯发育差,尻多呈屋脊状,四肢较短。
成年公牛体高为121
厘米,体重为260千克;成年母牛分别为108厘米和190千克。
驮重为75千克,最高达100千克,日行30~40千米。
成年公牛屠宰率为52﹪,净肉率为36﹪,骨肉比为1:2.4;母牛分别为52﹪,40﹪和1:3.7;阉牛55﹪,41﹪,1:4.1。
成年公牛剪毛量为3.6千克,最高为6.0千克,抓绒量0.4千克,尾毛重0.6千克;母牛分别为1.2千克、0.8千克、0.4千克。
阉牛分别为1. 7千克、0.5千克和0.3千克。
公牛尾毛长52厘米,母牛为45厘米。
年产奶量400千克,日产奶最高4.0千克,乳脂率为6.8﹪。
公牛初配年龄为3岁,母牛为2~3岁,繁殖率为56﹪~76﹪。
5、麦洼牦牛
分布: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麦洼牦牛
主要特性:背毛全黑为主。
头大小适中,额宽平,额毛丛生卷曲,绝大多数有角,角尖略向后、向内弯曲。
颈较薄,鬐甲较低而单薄,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尻部较窄略倾斜。
四肢较短,蹄较小,蹄质坚实。
成年公牛体高为126厘米,体重为410千克;母牛分别为106厘米和220千克。
驮重100千克,日行30千米,可连续走7~10天。
成年阉牛屠宰率为55﹪,净肉率为43﹪。
泌乳期6个月,泌乳量365千克,乳脂率6﹪~7.5﹪,乳蛋白为4.91﹪,干物质为17.9﹪。
年剪毛一次,成年公牛平均剪毛量为1.4千克,母牛为0.4千克。
公牛肩毛长38厘米,股毛长47.5厘米,裙毛长37厘米,背毛长10.5厘米,尾毛长者超过60厘米,公牛初配年龄3~4岁,母牛3岁,三年两胎。
繁殖成活率为44﹪。
牦牛 - 经济价值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牦牛素有“高原之舟”的美称,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1、牦牛皮钱包
牦牛皮的概念:牦牛屠宰后剥下的鲜皮,未加工以前的牛皮、腌皮均叫“生皮”或“原料皮。
原料皮未
牦牛皮钱包
经脱毛鞣制的皮叫“裘革”,经脱毛鞣制的叫“革”。
牦牛原料皮含犊牛皮(1岁以内),小牛库,大牛皮类。
犊牛生皮,可加干毛手套,毛帽、毛皮衣、毛皮鞋,大、小牛皮,加工成底革、面革、机械用革等而缝制卑箱,皮包、皮衣、皮靴、枪套炮衣、皮带等各种日用品、工业用品。
@
2、牦牛其它产品
牦牛其它产品如内脏、骨、血等可加工成许多药品、装饰品、饲料和工业用料。
牦牛产区原料较多,易于乡镇企业开拓的介绍如下:
牦牛体内培植天然牛黄强牛黄是一种名贵药材,具有强心,清热、解毒,镇静等作用,主治寒热、狂痉,瘟病,小儿抽搐、热口不开、夜啼,中风、除热止荆,清心化痰,堕胎,痘疮等病;是安宫牛黄丸、六神丸,至宝丹,牛黄散、牛黄膏等名贵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牦牛 - 牦牛的饲养管理
牦牛饲养管理的水平和方法,受牦牛分布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生产方式、生产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牦牛群间都有差异。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牦牛仅只靠天然草地牧草,获取它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所需的营养。
就是在冬春冷季,天然草地牧草枯萎、饲草缺乏的情况下,除少数体弱、难以度春的幼龄牦牛和母牦牛,补给少量的干草或青贮牧草外,一律不给补饲。
牦牛群的管理,则随气候季节而定。
一、牦牛的放牧
牦牛的放牧多数地区采用根据不同季节划分放牧草地,然后分群放牧的方式;少数地区实行
围栏分群放牧。
1、牧场的划分
牦牛
牦牛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属于高寒草地气候,只有冷、暖季节之别,无明显的四季之分。
因而一般将牧场划分为夏秋、冬春两季,即夏秋(暖季)和冬春(冷季)牧场。
划分的依据主要是牧场的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离定居点的远近和交通条件等。
夏秋牧场选在远离定居点,海拔较高,通风凉爽,蚊虻较少,有充足水源的阴坡山顶地带;冬春牧场则选在定居点附近,海拔较低,交通方便,避风雪的阳坡低地。
牦牛分布的有些地区,属高山狭谷地貌,牦牛可利用的草地总面积虽很广阔,但被深谷分隔为相对“零星”的草地,往往一个村、组、户使用的草地分散在几条山梁上,每一牦牛群只使用其中一、二个山梁的草地。
因此,也有将牧场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牧场的。
只是春、秋牧场使用的时间短、面积较小,似由冬牧场去夏牧场,或由夏牧场回冬牧场的过渡性牧场。
该地区多以山沟、林边草地为冬牧场,以岭端草甸为夏牧场,
山坡地带为春、秋牧场。
2、牦牛群的组织
为了放牧管理和合理利用草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对牦牛应根据性别、年龄、生理状况进行分群,避免混群放牧,使牛群相对安静,采食及营养状况相对均匀,减少放牧的
困难。
牦牛群一般分为:
(1)泌乳牛群,又称为奶牛群。
是指由正在泌乳的牦牛组成的牛群。
每群100头左右。
对泌乳牦牛群,应分配给最好的牧场,有条件的地区还可适当补饲,使其多产乳,及早发情配种。
在泌乳牦牛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年未产犊仍继续挤乳的母牦牛,数量多
时可单独组群。
(2)干乳牛群,又称为干巴牛群。
该牛群是指由未带犊牛而干乳的母牦牛,以及已经达到初次配种年龄的母牦牛组成的牛群,每群150~200头。
牛健康和牧场的不利影响。
(2)冬春季的放牧。
冬春季放牧的主要任务是保膘和保胎。
防止牦牛乏弱,使牛只安全越冬过春,妊娠母牦牛安全产仔,提高犊牛的成活率。
冬春季放牧要晚出牧,早归牧,充分利用中午暖和时间放牧和饮水。
晴天放较远的山坡和阴山;风雪天近牧,放避风的洼地或山湾。
放牧牛群朝顺风方向行进。
怀孕母牦牛避免在冰滩地放牧,也不宜在早晨及空腹时饮水。
刚进入冬春季牧场的牦牛,一般体壮膘肥,应尽量选择未积雪的边远牧地、高山及坡地放牧,推迟进定居点附近的冬春季牧地放牧的时间。
冬春季风雪多,应注意气象预报,及时归牧。
在牧草不均匀或质量差的牧地上放牧时,要采取散牧的方式,让牛只在牧地上相对分散自由采食,以便使牛只在较大的面积内每头牛都能采食较多的牧草。
冬春季是牦牛一年中最乏弱的时间,除跟群放牧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加强补饲。
特别是大风雪天,剧烈降温,寒冷对乏弱牛只造成的危害严重,一般应停止放牧,在棚圈内补饲,使牛只安全
越冬过春。
二、牦牛的管理
管理牦牛的技术水平和方法,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有较大的差异。
目前,多数地区采
用的大致情况如下。
1、挤乳牦牛
挤乳是牦牛管理中劳动量很大的一项工作。
牦牛挤乳分为犊牛吸吮和手工挤乳两个阶段。
在每次挤乳过程中,吸吮和挤乳要重复两次或排乳反射分两期。
因此,需要的时间长、劳动效率低。
由于牦牛的乳头细短(长仅为2~3cm),一般采用指擦法挤乳。
牛群挤乳时间长短,影响到
产乳量和牦牛全天的采食时间,所以挤乳速度要快,每头牛挤乳持续时间要短,争取每头牛在6分钟内挤完。
泌乳母牦牛对生人、异味等很敏感,因此,挤乳时要安静,挤乳员、挤乳动作、口令、挤乳顺序和相关制度,不宜随意改变。
牦牛的挤乳目前还无法采用机械挤乳的方法。
因此,挤乳员要掌握正确的手工挤乳技术,才能提高挤乳速度和产乳量。
挤乳员挤乳时,若双手的力量较均匀地分布在前膊、手指和手掌的肌肉上,并配合正确坐着挤的姿势,则能使肌肉在紧张工作中消耗的能量得以补充,可不觉困倦地挤乳。
否则蹲着挤乳,肌肉过度紧张,用力不匀时,不仅挤乳速度慢,而且很快就觉得双手无力。
挤乳时挤压乳头所需的肌肉力量约15~20kg,若每群牛挤乳2.5h ,挤乳速度80~140次/分钟,则每天手关节及肌肉的紧张动作达1.2~2.1万次,劳动强度是很大的,一定要注意保护双手。
每天用温水(40℃)浸泡手、臂1~3次,每次10~15分钟。
浸泡后擦少许护肤脂,然后用自己的手相互按摩手指、关节及上膊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新陈代谢,防止双手发病。
2、育犊
牦牛犊一般为自然哺乳,为保证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根据牧地的产草量、犊牛的采食量及其生长发育、健康状况,调整对牦牛的挤乳量。
犊牛在2周龄后即可采食牧草,3月龄左右时可大量采食,随年龄的增长哺乳量逐渐减少。
同成年牛相比,牦牛犊每日采食时间较短,卧息时间多。
因此,在放牧中要保证充分的卧息时间,防止驱赶或游走过多而影响生长发育。
同时,不宜远牧,天气变冷,遇风雪时应及时收牧,应有干燥的棚圈供卧息。
进入冬春季,牦牛犊哺乳至6月龄时,一般应断乳并分群饲养。
如果一直随母牦牛哺乳,幼牦牛恋乳,母牦牛带犊,均不能很好采食,甚至拖到下胎产犊后还争食母乳。
在这种情况下,母牦牛除冬春季乏弱干乳外,就无干乳期,不仅影响到母、幼牛的安全越冬过春,而且使怀孕母牛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如此恶性循环,就很难提高牦牛的生产能力。
对出生迟哺乳不足6月龄或乏弱的牦牛犊,可适当延长哺乳期后再断乳,但一定要对母牦牛在冬春季进行补饲。
3、配种和去势
配种和去势是牦牛繁殖技术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不仅直接影响牦牛的增殖和牦牛群的管理、产品的生产,而且与牦牛的选种选配、后代的品质等关系密切。
因而在牦牛管理中应引起足
够的重视。
牦牛的配种一般采用自然交配的方法。
根据公牦牛的性行为特点,充分利用处于优胜地位公牦牛的竟配能力而达到选配的目的;也注意及时淘汰虽居优胜地位而配种能力减退的公牦牛。
公牦牛配种年龄为4~8岁,以4.5~6.5岁的配种能力最强,8岁以后很少能在大群中交配。
母牦牛的初配年龄为3岁左右。
公母牦牛的比例以1:14~25为宜。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人工辅助配种,来提高受胎率和进行选配。
即当发现发情母牦牛后,将其系留于定居点,用绳捆绑其两肢,套于颈上,左、右二人牵拉保定,然后驱赶3头以上公牦牛来竟配。
当母牦牛准确地受配两次后,将公牦牛驱散,并将新鲜牛粪涂抹在受配母牦牛臀部,防止公牦牛再次爬跨配种,松去绳索。
牦牛成熟晚,去势年龄比普通牛迟,一般在2~3岁,不宜过早,否则影响生长发育。
有围栏草场或管理好时,公牦牛可不去势而育肥。
牦牛去势最好选在气温暖和、蚊蝇少的5~6月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并为暖季放牧育肥打好基础。
去势手术应迅速,牛只放倒保定时间不应过长,手术后缓慢出牧,一周内就近放牧,不要剧烈驱赶,并每天检查伤口,发现出血、感染化脓时请兽医处理。
近年来,有些地区采用非手术的提睾去势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方法是将公牦牛保定后,用手将睾丸尽力挤向阴囊上端,使其紧贴腹壁,然后用弹性好的橡皮圈套紧睾丸下端阴囊,使睾丸不能再下降,因睾丸紧贴腹壁后温度升高,致使精子不能成活,生理上达到去势的目的。
因雄性激素仍继续产生,公牦牛的生长速度比手术摘除睾丸的公牦牛要快,产肉量高,提睾去势的公牦牛仍有性欲,可作试情公牛,单独组群放牧时应加强管理,避免相互爬跨、离群等而造成的不安静。
4、妊检
母牦牛发情配种后,一般都能受孕,且较少发生流产等中止怀孕,加之牦牛孕后发情的病例不多,因而对牦牛一般可以不作妊娠检查。
牧民判断牦牛是否受孕的标准是下一个情期是否再发情。
若要进行妊娠检查,蔡立认为,在目前的牦牛生产条件下,以直肠检查最为简单易行。
牦牛 - 牦牛的传染病
1、牦牛炭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