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融融的暖意,阵阵的酒香,弥漫开来……这美酒、炉火与友情()在一起。友情,如冬日暖阳,寒冷中,孤寂的心彼此温暖着。“红泥小火炉”也成了友情的文化符号。从前慢,古人在这遥远的慢生活里自在(),诗意而又风雅。风雅,是一种情致,也是一种格调。

“踏雪寻梅”就是古代文人冬天里的一件雅事。关于“踏雪寻梅”,明末张岱在《夜航船》中有所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明代于谦有《题孟浩然踏雪寻梅》一诗:“满头风雪路欹斜,杖屦行寻卖酒家。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大诗人孟浩然归隐山林,踏雪寻梅,寻的是诗情,更是一种品格。就这样,梅、雪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__________。我们()的有宋代王安石的《梅花》。还有宋代卢梅坡的《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取材于《古代文人的冬日雅趣》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交融徜徉耳熟能详

B.交织徜徉耳濡目染

C.交融徘徊耳濡目染

D.交织徘徊耳熟能详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

B.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

C.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

D.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

3.雪与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下面表格中和这两个意象相关的文学常识,

A.A B.B C.C D.D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最近,一项调查发现,超过70%的大学生会借用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情绪,60%以上受访者认为表情包便于表示友好并且习惯通过表情包缓解尴尬。

网络提供了多媒体运用的技术基础,让图片甚至动图传播变得简单、容易,人类整体正在步入读图时代。在此基础上,表情包作为副语言的扩张是合理甚至必然的。它的出现本意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可以看作是线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但随着各类表情包层出不穷,其潜台词变得越来越丰富和难以琢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表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有了一层更隐晦的表达。

比如,“微笑”这个表情包最为大众接受的解释是,既表达了内心的喜悦,又不夸张大笑。但有人解读认为,“如果你仔细看此表情的眼睛,眼轮匝(眼角附近的肌肉)没有动,口轮匝肌(嘴附近的肌肉)变紧,这是在挤出微笑的信号”。所以这个表情包在长辈眼里,是微笑、鼓励,到了年轻人眼里,是“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或者“鄙视、嘲笑,甚至是讨厌”。

年轻人自有一套社交语言密码。对他们来说,文字是理性的,表情包是表达感性的最好方式,是跨语言和纯粹的。有了表情包,一些自称“社恐”的年轻人成了上下翻飞的线上社交小蝴蝶,有时营造了人狠话不多的气场,有时又成为复杂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一道面具,通过自嘲和解嘲,宣泄负向情感,实现自我疗愈。

年轻人的表达值得理解。但我们也需看到,在大规模使用表情包表达情绪的今天,

语言组织能力的退化也值得警醒。若李白面对奔腾的瀑布,只是甩出几个“给力”的表情包,我们又怎能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若苏轼面对妻子的早逝,只是打上“流泪”的表情包,又哪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词。

取材于《光明日报》《表情包沟通,尽在不言中》材料二

随着种类的不断丰富,表情包也融入创作与想象,拓展出“通用表情”之外的“个性表情”。各种“花式”自制的表情包,不仅栩栩如生,更加妙趣横生,并与流行热点同频共振。影视作品热播,定格画面的表情包里有对流行文化的讨论;热点事件聚焦,广为流传的表情包里有对群体情绪的呈现;社会话题热议,一针见血的表情包里有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当我们一次次用影视角色的“名场面”来自娱自乐,用奥运冠军的“比心”来手动点赞,用网红卡通的“萌态”来打卡问好,同时也在侧面记录着潮流更迭、个性彰显的时代记忆。

一种表情包的使用,堪称一场多维度的互动。一方面,每个人都可以用“柔和美图”避免着文字的锋芒毕露,用“夸张效果”渲染着情感的饱满浓烈,用“安全从众”隐藏着自我的真实态度。无论是自嘲或调侃,表情包都不失为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另一方面,表情包在双向交流中创造意义。聊天中的表情包越是“放飞自我”,往往意味着关系越亲密,交流越随意。类似的使用习惯也在区隔着不同群体:一旦在聊天中成功“识别”、顺利“接头”,意味着认同的增进与记忆的共享。聊天时一张表情引起的“斗图”,刷屏的是表情包,喜不自禁的是发图与收图的人,如同一种网络空间的“圈层密码”。然而,我们在“爱不释手”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对“行走的表情包”来说,善用有助于跨越交流隔阂,滥用却只会徒增沟通障碍。过度“玩梗”、连环“斗图”,不仅影响沟通效率,也会引发过度娱乐的担忧。此外,表情包加工和使用中关于侵犯肖像权的现象、涉及违法违规问题,更须引起每个人的重视。究其本质,表情包在解读上的不确定,在方式上的碎片化,使其更多作为群体间、圈层内交流的一种辅助手段。精准沟通,增进交流,既应该是鲜活“表情”的优势,也应当是有效“达意”的要求。适时、适度、适宜,我们有理由期待,聊天栏里的表情包与屏幕外的使用者,创造一场又一场恰到好处的“双向奔赴”。

取材于《人民日报评论》材料三

微信作为常用的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的日常,熟练运用每一个表情符号,也成为职场人必备技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表情符号也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