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文化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投标书(完成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中国海洋文化重论问题研究
三、课题设计论证
表4.研究状况和选题价值
填写参考提示:1. 国外有关本课题所涉主题和容研究状况的学术史梳理或综述。

2.对已有相关代表性成果及观点做出科学、客观、切实的分析评价,说明可进一步探讨、发展或突破的空间,具体阐明本选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本项重点填写)。

一、国外有关本课题所涉主题和容研究状况的学术史梳理或综述
1978年,宋正海等发表《中国传统海洋学史的形成与发展》一文,否定了黑格尔关于中国没有海洋文化的论断,开启了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大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桢主编《海洋与中国》《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强化了国人海洋意识,引起人们对海洋文化的关注。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启蒙阶段,研究重点在于解决“有无”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启动阶段。

九十年代初,瓯初、丁希凌等最早勾勒出中国海洋文化理论架构、涵等,启动了中国海洋文化专业研究。

1997年瓯初主编《岭峤春秋:海洋文化论集》和1999年创刊的《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相继问世,前者收录了《海洋文化理论构架散论》等具有启发意义的专论,后者分别从理论、史实、文本、民俗、应用与海外六个方面对中国海洋文化进行全面研究,并将海洋文化的“理论”研究列为首要栏目。

这标志着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由“有无”转向了“如何”的思考。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海洋文化研究驶入正轨。

沿海各省、市和海洋类院校纷纷成立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专业化与职业化研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海洋文化研究。

二十一世纪最初十年,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对象明确,容丰富,成果显著,研究人数多、阶层广,自觉意识增强。

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经历了启蒙阶段、启动阶段和发展阶段,在本质与本体论、目的与功能论、传播与交流和发展与建设方面取得进展。

(一)中国海洋文化本质与本体研究
中国海洋文化的本质与本体论研究,就是对其进行概念界定、特征分析、容概括和涵揭示。

具体来说,中国海洋文化的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主要有以下观点:宋正海论证了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农业性和中国海洋文化中的大陆因子,这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客观特征。

徐杰舜从广义文化定义出发,将海洋文化界定为“受海洋影响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阐述了海洋文化的外向性、开放性、冒险性、崇商性和多元性特征,这道出了中国海洋文化
与世界海洋文化的共性。

徐晓望指出海洋文化囊括一切人类涉及海洋活动的文化,并强调了海洋文化主题的时代性,已经意识到海洋文化特征的相对性和流动性。

以上学者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全面描述了中国传统海洋文化概念的涵与特征,随着研究深入,还会诞生更多的原创性认识与理念。

王学渊指出海洋文化所具有的“大气”、“创新”与“包容”特征,表明海洋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

许维安运用计算机术语将海洋文化分为软件(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和硬件(海洋设施、海洋组织)两个系统。

徐杰舜将海洋文化分为物态、制度、行为和心态四种具体形态,并叙述了每种形态海洋文化的具体容。

中国海洋文化容与涵研究是最为基本的问题,研究人员关注较多,取得的成果也较多,基本上勾勒出其全部容和基本涵。

(二)中国海洋文化的目的与功能研究
中国海洋文化的研究目的与功能论,指系统阐释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分析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探讨中国海洋文化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深刻影响和互动关系。

光熙指出海洋是中国古代宇宙论的构成要素、海潮现象丰富了中国古代辩证法和气本论、海洋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命题方式等观点,从实证角度论证了中国海洋文化对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

上述研究强调了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
增强国民海洋意识,是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目标之一。

顾峰指出海洋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容及当前我国海洋意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这些研究表明了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意识形态功能。

(三)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播交流与海洋区域文化研究
海洋区域或海洋文化圈研究主要对海洋区域文化特征、类型与建设的思考与关注,它是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中观层次”,是中国海洋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前提,它既不同于微观的具体的某一城市海洋文化研究,也不同于宏观的中国海洋文化或世界海洋文化的整体关照。

许维安认为在发展海洋区域经济的背景下,应重视海洋区域文化研究,提出海洋区域文化建设要突出特色,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

桂春从海洋地理视角探讨了海洋文化的地域性及其表现,强调了海洋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在其博士论文,桂春从人海关系视角探讨海洋区域问题,提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概念,论述了人海关系协调发展的方法。

中国海洋文化传播与交流研究与海上丝路和海上贸易研究结合在一起的,处于史实整理与挖掘阶段,还没有进入到理论式的生成与总结层面。

常任侠是较早研究中国海洋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学者,他的著述勾勒了古代中国与各国海上交通与海洋文化情况。

(四)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海洋家罗钰如、海洋经济学家海峰、金森、鹿守本等提出“海洋发展战略”概念。

九十年代初,金森系统探讨了我国现代海洋开发战略、政策、规划等问题。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惠生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太平洋发展战略,二十一世纪初海清提出了我国东亚地区海洋发展战略。

外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学者们希望通过研究外国海洋发展战略为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总结。

洪滨等学者向国介绍国21世纪海洋发展战略目标与措施。

王新龙介绍了印度海洋发展战略思想、举措及其对中国的种种影响。

此外,中国海洋文化还在海洋文化学、海洋文学、海洋社会学、海洋民俗学与海洋管理学等学科化建设等方面取得进展。

这些学科的概念明确,涵丰富,已初步具备了学科理论体系轮廓。

中国海洋文化应用理论研究在海洋文化产业、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海洋遗产挖掘与整理等方面已取得可观成果。

二、对已有相关代表性成果及观点做出科学、客观、切实的分析评价,说明可进一步探讨、发展或突破的空间,具体阐明本选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从前面对研究状况的梳理中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中国海洋文化进行了很多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研究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但是,从前面的叙述中也可以看出,尽管中国海洋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空间。

这些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度的理论研究仍有待加强。

虽然前面研究成果中有涉及中国海洋文化理论的研究,但显然不够深入。

如在前述的关于海洋文化研究的目的与功能论中,虽然学者们进行了很好的讨论,但对于海洋文化对中国文明的宏观与微观影响仍缺乏系统的整合,缺少理论性提升;在中国海洋文化的区域理论研究中,虽然有不少著述论及不同区域(或海域)的具体海洋文化容,甚至做出了一定的归纳,但同样也缺少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提升。

如何对中国海洋文化一些重大而基本的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值得深入研究,如中国海洋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中国海洋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形态、中国海洋文化的空间分布理论与海洋文化圈理论、基于中国海洋文化的中国海洋战略理论、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的相关理论等,都是这一领域研究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二,在相关容研究中,时有比较片面理解的现象出现,相对全面的研究显得有些不足。

如对中国海洋文化圈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区域围进行微观讨论,或者仅仅局限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而这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海洋文化圈与海洋文化交流的宏丰涵。

这是今后研究中应加以重视的。

第三,实践性不足。

在当前的中国海洋文化理论研究中,比较普遍的现状往往是为了理论而进行理论研究,对于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性和适用性常常被忽视,这对于人类社会因与海洋生产、生活而发生的海洋文化本身的要不相符的。

第四,研究方法不足。

在以往的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大多采用文献或某单一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方法,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海洋文化而言,这些相对单一的研究方法明显满足不了研究的需要,还有更多甚至更重要的方法可以运用到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

本课题正是力图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些不足进行探索,并从新的高度对中国海洋文化理论有所突破,而这些突破正是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所在。

具体而言,本课题对于前述研究的重要突破价值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术价值。

首先,关于中国海洋文化的相关重论的突破。

海洋文化概念虽然提出的时间不短,但它作为一门科学出现的历史却并不长,因此,对它从理论上进行科学的界定和研究显得极为紧迫。

本课题正是力图通过对中国海洋文化的一些相关重论问题进行专题式的探讨,进行基础性的研究,从而在理论上对中国海洋文化进行学理化的归纳和总结,以期达到对中国海洋文化的一些重论问题有所突破。

如在“海洋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研究”中,力求以科学、客观的研究为出发点,详细讨论中国海洋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和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术界长期以来在讨论中华文明时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忽视;在“中国海洋文化思想与海洋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研究”中,通过对中国海洋文化思想的凝炼,提升出中国海洋文化的几类基本思想等,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中国海洋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国海洋文化形态研究”中,对中国海洋文化形态进行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形态划分,观点比较新颖;在“中国海洋文化的空间分布与中国海洋文化圈研究”中,从文化地理学及文化形态学的角度对中国海洋文化圈进行立体的和意象的分类研究,显得别具一格。

所有这些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长期困扰中国海洋文化的重大基本理论问题,这对于我国和国际学术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本课题特别重视这些重论的实践指导意义。

如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充分肯定中国海洋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并重新认识我们的文化,指导我们在新时期进行文化创新;通过对中国海洋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我们可以为新时期和谐文化树立新的式等。

第二,应用价值。

中国海洋文化重论问题研究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一大难题,对它的系统化深入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这些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学科建设中关于中国海洋文化的概念、学科体系、学科设置、学科涵及分类等关键性问题。

第二,它对于我们进行中国海洋文化建设具
有重大意义。

通过对中国海洋文化重论问题的深入研究,把这些理论与我国海洋文化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开创性地指导我们的海洋文化建设。

特别是在基于海洋文化的中国海洋战略研究中,从海洋文化的角度,高屋建瓴地从理论上解决中国海洋战略发展的学理思路,这对于指导和运用这些理论进行我国海洋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第三,社会价值。

本课题的提出与设计也是在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海洋物质与海洋非物质文明的背景下,结合当前我国海洋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我国海洋文化理论建设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形提出的;同时,它还是在我国海洋文化学术研究亟待填补基础理论的困境中提出的。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在国际社会上发出我国对海洋文化理解的重要声音,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创性地建立自己的学科与学术体系,从而促进国际社会与我国海洋文化建设与研究的共同提高,促进国际海洋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这对我国文化建设影响力的促进具有积极作用,对我国和谐文化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本课题所解决的我国海洋文化建设重论问题,对我国海洋文化的普世性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推动我国海洋文化的普及、推广,增加我国公民的海洋文化意识,自觉维护国家海洋及海洋文化安全,而且有利于我国海洋文化的公益性投入、展开,有利于维护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从而真正把海洋文化推向深入。

总之,通过本课题对海洋文化重论问题的研究,可以深入总结和整合中国海洋文化容,并在此基础之上,为加强和深化对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理论指导;为我国的海洋文化安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示;为我国的海洋文化战略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对策;并在结合其它实践的基础之上,促使我国海洋文化建设从总体上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表5.总体框架和预期目标
填写参考提示:1.本课题含的总体问题、研究对象和主要容,总体研究框架和子课题构成,子课题与总课题之间、子课题相互之间的在逻辑关系。

2.本课题研究在学术思想理论、学科建设发展、资料文献发现利用等方面的预期目标。

二、本课题研究在学术思想理论、学科建设发展、资料文献发现利用等方面的预期目标。

第一,学术思想理论方面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在学术思想理论上有比较大的突破,特别是在各子课题相关领域中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有较大提升,力争其相关理论在学术界引起共鸣,产生较大学术影响。

如在学术价值方面,力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困扰中国海洋文化理论研究中的较大难题;在应用价值方面能从海洋文化的角度指导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和海洋文化
建设;在社会价值方面促进我国海洋文化研究与国际学术界研究的接轨,同时推动我国海洋文化的普及、增强国民的海洋文化意识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等等。

第二,学科建设发展方面的预期目标。

首先,本课题力求以本重论问题的研究为基础,建构中国海洋文化学科体系,把作为学科的海洋文化学科性质、学科定位、学科分类、学科设置等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其次,本课题希望通过研究,在学术话语体系方面确立相关学术话语式,为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积累基础。

再次,本课题研究可以积极推进中国海洋文化在国家建设、学术界、社会民众中的学理化知识普及,促使中国海洋文化学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的推进,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资料文献方面的预期目标。

首先,本课题不仅要完全掌握国相关研究材料,还要尽最大可能地利用国外学者的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自身位于海岛的方便优势,加强海洋文化资料的深入调研和发掘,找到当今国外相关研究忽略或根本找不到的新材料,通过资料汇编、资料长编等方式,建设和积累中国海洋文化资料源。

其次,通过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建立网络化、数字化资料库,并通过前述多种研究手段进行整合,从而把我国的海洋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和高度。

表6.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填写参考提示:1.本课题的总体思路、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具体阐明研究思路的学理依据、科学性和可行性。

2.针对本课题研究问题拟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技术路线,说明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本项重点填写)。

一、本课题的总体思路、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具体阐明研究思路的学理依据、科学性和可行性。

(一)总体思路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对中国海洋文化一系列重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后,通过建构中国海洋文化重论基本表达体系,解决学术界在中国海洋文化理论方面重大命题关注不够、整体逻辑体系零散不清,核心表达式凝练不足等问题,推进中国海洋文化理论话语地位的确立;同时,牢固持秉当代意识,立足现实需要,在理论价值之外深入挖掘中国海洋文化的潜在与显在战略价值,归纳与提炼出能为国家海洋发展事业提供重大借鉴的智力成果。

基于此,本课题总体思路如下:
在整体容框架上,以中国海洋文化重论问题为关键点,贯串整个中国海洋文化基础理论体系,点面结合,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局,实现中国海洋文化基础理论在重大问题取得突破的同时,在整体性与系统性方面也获得全面推进。

在表达形式上,通过跨学科式借鉴与思辨创新,建立新的话语表达体系。

在现实目标上,确保各部分容海洋文化战略价值的终极指向。

具体容设计:
本课题第一部分设计中国海洋思想与海洋价值观、中国海洋文化形态等核心基础理论子课题,主要研究中国海洋哲学思想、海洋神话与民俗思想、海洋经济与社会思想、海防海疆与海洋军事思想、海洋科技思想以及海洋价值观等容,以及中国海洋文化形态的具体呈现形式等。

这些容涵盖中国海洋文化的主要基础容,是中国海洋文化在性的核心凝练与呈现,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理论的最一般问题。

第二部分设计中国海洋文化分布与中国海洋文化圈子课题。

在一般理论分析基础上,以中国三大海洋文化圈的形成为中心,对中国海洋文化的时空分布与交流展开探讨,分析其在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和存在,探讨中国海洋文化流布与播迁的进程与规律。

在全面描述中国海洋文化圈在东部亚洲、东南亚洲的形成历史和文化特质的同时,论证我国对黄海、东海、南海三大海域海疆主权主的历史依据。

第三部分设计海洋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子课题与中西海洋文化比较子课题,前者通过对中国海洋文化对中国宏观历史进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与组织、中国古代价值观念、中国古代技术思想、中国古代知识与哲学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论证海洋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正确认识与估价海洋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后者则将中国海洋文化置于与西方海洋文化比较的框架之下,对中西方海洋文化各自特质、形态、功能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比较,在世界海洋文化史的坐标上定位中国海洋文化,以便更加全面与充分地认识与评价中国海洋文化的价值。

第四部分设计中国海洋文化与海洋战略子课题。

在历史文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软实力”理论解析中国海洋文化的显在价值、潜在价值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制定等问题。

(二)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
本课题以问题意识与现实意识指导课题设计,选择当前学术界急需解决的重论问题与国家急需智力支持的重大问题为课题研究目标。

以文化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为学科依托,采取多学科兼容、跨学科整合的方法展开研究。

一方面根据研究容分别从文化学、历史学、哲
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对中国海洋文化理论进行观照与思考,另一方面立足中国海洋文化理论的个别性与特殊性,跨学科整合多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式,建构中国海洋文化理论特有的表达方式与理论体系。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1.文献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首先对课题相关原文献、二次文献进行大规模搜集整理与甄别梳理,在此基础上完成《中国海洋文化理论文献长编》、《中国海洋文化理论研究索引》、《中国海洋文化理论研究综述》等文献专题性著述。

然后利用这些丰富详瞻、准确无误的文献材料对相关论题进行论证。

2.定性研究方法
本课题理论性强,需在对中国海洋文化一系列相关历史、文化、社会、思想等个别具体事实与现象事件进行归纳综合的基础上,演绎出同质性结论,作为一般属性予以确定,并以这一系列确定的一般属性建构与推导系统的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

3.比较研究方法
比较方法是本课题将运用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首先,在整个课题框架之中设置了中西海洋文化比较子课题,需运用比较文化学的方法对中西海洋文化的不同特质、形态、功能及其生成原因进行多层面、多角度比较。

其次,本课题的其他部分,例如中国海洋文化的分布与中国海洋文化圈子课题,则需要从文化地理的角度对中国三大海洋文化圈展开比较。

其他如海洋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子课题,也需将海洋文化置于与陆文化的比较框架之中来展开论证。

4.数量研究方法
本课题虽以定性研究为主,但也涉及众多海洋文化具体事实与现象事件的数量统计与分析,本课题将利用基本数理工具,对数量样本事件进行数量分析,确保事实与现象事件描写的精确。

5.田野调查与实证方法
本课题所涉容除文献与演绎获得外,田野调查是最重要的资料获取与实证手段,尤其是海洋文化的空间分布与海洋文化圈、海洋文化形态等容更离不开田野调查对具体海洋文化事实和现象的调查、描写与印证。

本课题将根据课题设计,合理选取田野调查地域与调查样本,科学制定调查方案,严格遵守调查操作规程,确保田野调查所获样本的效度与信度。

6.跨学科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