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门户地区街景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门户地区街景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空间规模快速扩大,原先的城市门户地区渐渐融入城市中心区域。本文结合规划实践,针对目前大多数街景规划的偏重于表皮设计的现状,研究了规划的理念、思路和内容,并对街景规划的本质和设计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门户地区;街景设计;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

1 引言

城市门户地区的街道,既是城市的主要对外交通通道之一,也是城市的窗口地段。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这一特定地段的街道规划是最为常见的设计类型之一。

2 城市门户地区街道的特征

2.1 逐渐由对外交通通道向城市道路转变

当前,许多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城市的空间规模快速扩张。城市的门户地区不断外移,原先的门户地区逐渐成为城市的中心区域。随之而来的是,原本主要承担对外交通的

道路,不得不承担日益增加的市内交通功能,肩负城市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的双重使命。

交通的混杂通常会使得决策部门新建一条过境通道疏

解过境交通,原对外通道的功能逐渐转变为以市内交通为主。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种角色转变过程,使得这类道路常常在其城市格局的演进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些交通走廊有时是重要的功能轴线,有时甚至成为城市空间的发展骨架,引导其发展方向。

2.2 城市形象的窗口

城市门户地区的道路,除了服务于交通的功能之外,两侧的其它活动功能也较为丰富,人流较多,其所展现的城市风貌能够体现一定的地域特征。这些道路往往构成了外地人对该城市的第一印象,是名副其实的窗口地区。

2.3 用地功能混杂,建筑形象参差不齐,环境景观不佳

长期以来,城市门户地区的城市空间发展大都是自发的,缺乏规划引导,属于自下而上型,总体上给人以缺少秩序的感受。用地功能上比较混乱,较多的是沿街一层皮的商业和小型工业用地,也有少量的居住和办公设施。建筑以低、多层为主,质量、风格参差不齐,相互之间难以取得协调。道路景观环境基本是简陋的,仅在个别重要的交通节点有所考虑。

2.4 街道空间单一,有较多的消极空间

由于对外交通道路主要是满足城际交通的,车流量较大,车速较快,道路标高也较旁侧形成一定的高差,因而沿街建筑与道路空间之间必然存在形成一种过渡空间。而这种过渡空间对于城市来说,往往是消极的,既无法改变沿街建筑界面千篇一律的状态,也无法使建筑与道路取得良好的呼应,使得街道空间形态十分单一。

3 项目背景

苏州市东环路位于苏州古城与苏州工业园区的交界处。随着苏州城市建设和交通的快速发展,东环路地区成为联系二者的重要城市区域,其重要地位日益突出。

《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以东地区重建改造咨询报告》提出:为协调整个东环路地区的建设发展,需对东环路东部沿线街区加以改造,改善居住环境、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本次规划范围为东环路以东沿路进深约50-100米的区域,北起312国道,南至东兴路,全长约6.5公里。

4 街景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4.1 规划理念

4.1.1 街景设计的实质是街区更新

城市门户地区的街道,两侧建筑年代跨度较长,功能混乱,需要作出规划改造的内容较多,因此其规划必然涉及到道路两侧的纵深部分。这就要求规划师改变以往“一层皮”的设计套路,以“街区”为规划对象,用整合、有机的设计思路,将街道及其两侧的地块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街道所处的区域来做规划定位和分析。应彻底打破以往表皮设计的藩篱,系统考虑规划街区的功能、交通、景观、环境等等,仔细考察沿街地块的建筑质量,功能发展定位,以城市更新的理念,去完成一项渐进型的街区更新规划。

4.1.2 从街道到区域的有机互动

在街景规划中,设计范围应该不仅包括道路红线内以及沿街的空间,还应包含两侧的纵深区域,至少是临街的首个地块,大多在垂直街道50-100米的范围。就城市门户地区的街道而言,是城市的窗口地区,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可以看作是城市部分区域发展的引擎,至少是可以带动城市某个组团的发展。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将街道两侧的地块放在整个城市组团或者是更大的区域中,来考虑其性质、功能、更新方式等问题,将街道这根线与区域这个面做到有机融入,互动发展。这样的规划方案,有利于营造街区的活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2 设计步骤与策略

4.2.1“三步曲”的工作步骤

根据对东环路现状情况的分析,我们确立了“三步曲”的工作步骤,即将规划任务分解为三个工作层次:(图1)

(1)规划整合(intregration)

通过对规划范围及周边地段的综合分析,在更大的范围内研究确定交通、用地以及城市空间形态上的整体要求。

(2)空间设计(space design)

在规划整合的指导下进行以街道空间和视觉形象为研究对象的空间设计。主要包括街道节点设计、天际线设计、街道空间断面设计和地块空间设计等。

(3)操作管理(operation)

结合东环路整治实施的要求设置近期和远期目标,提出近期整治措施和长效管理策略,为东环路沿线的地块开发和城市建设提供动态的规划控制。具体内容包括近期建筑整饬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要求,以及远期地块城市设计导则的设计。

4.2.2 景观改造策略

为弱化高架道路对城市空间的不良影响。规划确定新建地块统一沿东环路后退10米以上绿化带,建筑后退绿线不小于5米。形成沿东环路以绿化为主的景观风貌。同时将较大规模的人行活动和步行空间引入地块内部,创造尺度宜人

的步行空间环境,避免高架路对行人心理造成压抑。

规划利用高架道路形成高视点的观景线路,适应快速交通的观景需求,沿街建筑形象进行大块面处理。除重点部位外,避免琐碎不堪的细部装饰。

4.3 地域特色塑造

作为连接苏州古城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重要纽带,东环路应该兼顾古城的历史文化氛围以及园区欣欣向荣的现代特色。规划在“古”与“新”的碰撞交错中得出东环路地区的形象定位为:“延续古城文化脉络、展现新区现代风貌的苏州工业园区西大门”。

设计师充分挖掘地域所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结合现状布局了五个各具特色的道路节点空间。分别为:“娄门帆影”―以自然生态为主,具有娄江历史感的空间意象;“东港吴门”―东港河畔,苏州传统滨水商业空间的现代演绎;“中新盛景”―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园区中心风貌意象;“金鸡朝阳”―园区独有的金鸡湖风光的浓缩与指示;“南荡姑苏”--黄天荡历史与现代空间意象的交融。(图2)

通过这五个节点的特色设计,东环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特色城市空间。不同于其它任何城市,也不同于苏州的其它任何街道。大大提高了城市景观的可识别性和空间品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