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水生植物》教学设计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水生植物》一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的第四课内容。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两种非常典型的生存环境,对植物来说,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相应的形态结构,这就显示了植物的多样性。多样性是植物的个性独特面貌的体现,多样性背后仍然蕴涵植物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本课的设计仍然围绕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展开。前三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陆生植物,相比较陆生植物而言,学生对水生植物的认识较少,因此需要认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然后对其中两种(水葫芦和金鱼藻)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探索水生植物能够浮在水面的秘密,这对学生认识水生植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很有好处。
三、教学方法说明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观察、探究、讨论为主,老师讲述、直观教学为辅。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常见的水生植物,对水生植物的特征进行描述。同时,我还综合运用了引导法、讨论法、谈话法的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成功开展与否可以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也至关重要。这个单元是一系列非常典型的观察活动课,是学生与科学课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植物在学生生活中非常常见,应该说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但这些观察对象是学生常见却又容易忽略,熟悉却又陌生的。
学生平时看到过的,只是对它们的一些零星感觉,这些还不是观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从事独立、完整的科学观察活动是有一定困难的,需由老师进行引导。在前面观察大树和小草时,学生已学会用自己的感官观察,眼看,手摸,鼻闻,做到有顺序、有目的、有发现、有思考、有记录的观察,然后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学会用维恩图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就发展了学生们探究的兴趣,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填写维恩图。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感知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区别和不同的生长情况。
2.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相同与不同特征。
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七、教学准备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记录本,铁尺,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视频:公园里鸟语花香,到处都是大树、小草和花儿。
师:同学们,多美的风景啊!有高大挺拔的大树、嫩绿的小草,还有盛开的花朵。这些植物都生活在哪里啊?(陆地上)
2.接着播放视频:一个小朋友在王莲叶上嬉笑。
师:这个小朋友在哪里玩得这么开心啊?(莲叶上)
3.教师介绍王莲,并引入课题:水生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美的同时,王莲的出现,学生非常好奇,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自然导出了课题。
(二)前概念测评:我们知道的水生植物
1. 学生交流:你知道哪些水生植物?
2. 教师出示几种水生植物(浮萍、水花生、金鱼藻、水葫芦)让学生说名称。
3.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对于我们科学课是多么的重要,也通过观察了解了很多。今天我们还是来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通过观察,深入体验
1.学生交流:你想怎样观察这两种水生植物呢?(板书观察方法)
2.小组合作:观察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
观察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在水槽中观察结束后,然后再拿出来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在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遇到了什么问题。
3.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以及遇到的问题,师生互评。
4.水葫芦怎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5.小组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会有什么发现?(水葫芦的葫芦里面不是实心的,是有很多空隙的,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设计意图:学生亲身经历计划——观察的活动中,教师只是充当促进者、引领者的角色,同学们用自己的感官观察,眼看,手摸,鼻闻,做到有顺序、有目的、有发现、有思考、有记录的观察,然后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得以充分的展现的同时,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加以证明,同时将本节课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入了一个高潮。
(四)通过比较,整理归纳
1.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小组讨论: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填写记录表,全班整理完善维恩图。(课件出示)
2.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1)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师生共同完成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维恩图。(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这个比较活动,主要让学生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对金鱼藻和水葫芦进行初步的比较;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整理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维恩图展示结果,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更多植物的特征,加深对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特征的理解。将所学的新知构建到原有的知识系统之中,并不断地进行扩充、完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五)、课外延伸
1.观察其它水生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小结。
九、教学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所以评价时,我不是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而是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师生互评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为了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地氛围,以此使学生快乐地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快乐探究科学的奥秘,快乐地攀登科学的高峰。
十、设计特色简述
1. 营造儿童喜欢的课堂氛围。未知现象的神秘感,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科学学习。导入课题时,我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王莲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就用了探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