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狂犬病知信行调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狂犬病知信行调查分析
了解成都市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水平现状,发现存在的认知误区,为改进狂犬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在全市20个区(市)县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
结果共调查8167人,其中,2.93%的居民曾被犬咬伤,9.91%的居民有危险行为;狂犬病危害性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5.90%,狂犬病传播途径认知知晓率为84.46%;97.05%的居民表示被犬咬伤后愿意注射疫苗。
结论成都市居民防治狂犬病知识欠缺,而危险行为率较高,进一步增强群众预防狂犬病知识非常必要。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死率为100%【1】。
近年来我国狂犬病流行严重,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5年成都市狂犬病疫情再现,在历经2007年历史高峰后,疫情逐渐趋于缓和,目前处于低水平散发势态【2】。
为了解成都市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水平现状,发现居民在认知上存在的不足与误区,从而为改进完善狂犬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提供依据。
于2010-06进行居民狂犬病知信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成都市20个区(县)10~70岁居民。
1.2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第1阶段在20个区(市县)内各随机抽取2个街道或乡镇;第2阶段在街道或乡镇中随机抽取1~2个社区或村组。
1.3调查方法及内容采用自设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主要内容涉及一般情况和狂犬病防治相关知识等。
1.4数据处理与分析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3.1双录输入,核查校正。
采用SAS9.1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一般情况调查20个区市县共回收有效问卷8167份。
其中城市居民3820人,占46.77%,农村居民4347人,占5
3.23%;男性3786人,占46.39%,女性4376人,占53.61%,男女性别比为0.86:1;年龄分布从7岁到70岁不等,中位数为42岁,四分位间距(Q1~Q3)为33~54岁;职业以务农、做零工、经商、企事业职工为主;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见表1。
2.2居民犬伤史及危险行为情况调查共发现238人在最近1年内有犬伤暴露史,人群犬伤率为2.92%,其中农村143人,犬伤率为
3.31%,城市95人,犬伤率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6984,p<0.05)。
在危险行为方面,城市居民有12.34%被调查者,有抚摸犬并让其舔舐手习惯,高于农村居民(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14,p<0.05);手部受伤时,4.30%的城市居民,有抚摸犬并让其舔舐手习惯,高于农村居民(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31,p<0.05),见表2。
2.3.2 居民对狂犬病传播途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89.78%城市居民选择“疑似疯犬舔舐伤口”为狂犬病可能的传播途径,正确率高于农村居民(7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368,p<0.05);而选择“不知道”的被调查者仍有903人,占13.08%,见表4。
2.4犬伤暴露后相关态度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在犬伤暴露后疫苗接种上态度都是比较积极,均达到了97%以上,都愿意接种或者规劝家人接种疫苗,见表5。
3 讨论
狂犬病是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的,烈性传染病【3】。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狂犬病疫情较为严
重的国家之一,年发病数位列世界前列【4】。
狂犬病病程短,仅为3~6d,病死率高达100%,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远大于疾病本身【5】。
全国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对犬只的“管、免、灭”综合防治措施,使狂犬病疫情得到有效的遏制【6】。
近年来,随着各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区对狂犬病防制工作有所松懈,从而导致狂犬病疫情出现回升趋势【7】。
该调查结果显示,狂犬病防制策略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及时调整以适应新时期工作要求,特别是大众健康教育,要重点加强关键防制知识点的宣教工作。
3.1 狂犬病是100%致死的烈性传染病的宣传教育仍需继续加强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多年的健康宣传教育,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能清楚认识到狂犬病高致死性的危害,但仍有超过20%的被调查者对“狂犬病不能治愈,但可以预防”这一点无认知。
这是整个狂犬病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之一【8】,只有让人民群众深刻理解狂犬病的危害,即目前“狂犬病可防不可治”,才会极大提升其防病意识,使其在犬伤暴露后,充分权衡利弊,积极采取规范处置手段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3.2 正确认识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是消除公众恐慌心理的科学途径狂犬病是一种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生疫情,由此引发的公众恐慌常常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狂犬病疫情并不是一味捕杀犬只就能完全控制,大规模犬只捕杀会带来更加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正确认识狂犬病传播途径尤为重要【9】。
该调查结果显示,85%左右的被调查者对狂犬病的传播方式认识比较清楚,但仍部分被调查者认为一些与犬只的日常接触,也可能传播狂犬病,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恐慌。
3.3 犬伤暴露后疫苗接种意识加强,是减少暴露后发病重要手段调查发现超过98%的被调查者知道在犬伤暴露后,应接种狂犬病疫苗。
据统计,成都市狂犬病病例绝大部分都未进行接种或未全程接种【10】。
这表明了广大群众在态度和行为上有矛盾,出现矛盾的原因可能有经济方面、狂犬病高致死性认知等等,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
4参考文献
【1】俞永新.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7-144.【2】宋淼,唐青,冯子健,等.1996-2006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24:584-586.
【3】郭绶衡, 唐青, 李浩,等.中国31省1991—2005年狂犬病流行情况比较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374-376.
【4】Zhang YZ,Xiong CL,Xiao DL,et a1.Human rabies in China[J].Emerg Infect Dis,2005,l1:1983-1984.
【5】Coleman PG,Fevre EM,Cleaveland S.Estimating the public health impact of rabies[J].Emerg Infect Dis,2004,10:140-142.
【6】张永振, 俞永新, 董关木,等.中国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制建议【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 41:165-168.
【7】张永振,肖东楼,孙玉辉,等.中国1984—2002年狂犬病流行情况及防制对策【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4:883-86.
【8】沈祖胜.狂犬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J】.社区医学杂志,2007,12:75-76.
【9】唐青,李浩.中国狂犬病流行近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23-224.
【10】尹仲良,岳勇.2007年成都市52例狂犬病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9,25: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