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
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希望在于全民族创新素质的提高,在于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涌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但是,我们现行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最主要的弊端是束缚、压抑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也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只有教育观念上实行深刻的变革,才能改变那种“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真正把音乐教学变为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作为体验美感、丰富情感的过程。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一、创造的音乐学习
常听学生在私下议论说:“音乐课真没意思,在音乐课上睡一觉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课上唱的歌曲,听的乐曲也实在太陈旧了。“会唱歌就行,懂那么多音乐知识有什么用?反正我们也成不了音乐家。”我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环节。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改善课堂气氛。
创造的音乐,简单说,就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创作音乐的学习活动。带有游戏性的音响探索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自由自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地用自己的耳朵对各种音响的性质等进行判断,然后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各种音响所表达的形象、意义、最终用自己认为最适合的音响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创造出属于学生们自己的新的音乐过程。
新学期开学,我又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唉,又是自我介绍。”
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了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则变得神采飞扬。通过这次有趣的自我介绍活动,我知道了学生的姓名,了解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掌握了哪些学生有圆润的歌喉,哪些学生有优美的舞姿------学生也从中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自我介绍活动是这样开展的: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篡改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了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
活动开始了,同学们不象以前作自我介绍那样枯燥、机械了,而是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有的努力想着用什么歌曲来作旋律,时而动动笔把篡改的歌词记下来;几人一组的,几个脑袋凑在一起,眉飞色舞、群策群力,极力想设计出最好的表演方案;想边歌边舞的则坐在位置上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
开始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想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有一组的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他们采用《字母歌》的旋律,由组长先自我介绍,组长再在
组员的哼唱中舞着去一个一个的找成员,被找的一个站出来作自我介绍,都表演完了,全体成员齐唱一遍《字母歌》这支儿歌,他们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过此旋律。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让大家赏心悦目,得到了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还有一个同学,她把自己的姓名及亡父走娘的不幸身世动情的演唱了出来,应着《苦菜花》的凄凉旋律,让人听了不禁黯然神伤,同学们纷纷流露出了同情的表情------ 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们的节目是一个比一个精彩。就这样,时间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悄然溜走,一堂具有创作意义的自我介绍课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了解了同学,也估量了自己,我对他们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最恰当的评价。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更谈不上创新了。
只有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以获得自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兴趣随之提高。
三、赏识形式的创新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又一途径
赏识,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欣赏态度。亦是组织教学的又一重要元素。能否把握这个度,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和树立自信的关键所在。科学地运用赏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过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也不能一味地说“好”,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上课时不经过深入思考而贸然举手。因此,要在欣赏的基础上加以理性赞扬,并及时作中肯的评价。
在音乐课上,我们通常在学生答题后,采用“X X | XX X | X X | XX X|”的节奏拍手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侧面看,气氛固然很好,回答的学生也很乐意接受这种有节奏的掌声,可遗憾的是时间久了,学生会习惯性地机械鼓掌,缺乏了激情,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每次根据教学中唱歌节奏的重难点加以提取,移置过来,教学前先让学生试拍,作为此课教学中的掌声素材。
四、运用双情渗透式教学
所谓“双情”即为教师的情与学生的情。双情渗透式教学就是教师以情激情,点燃孩子们对音乐情感火种,带领他们细腻入微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境,使其内心与音乐产生共鸣,很快进入角色中去。
如《好汉歌》,无论其节奏,还是旋律都大大超出六七岁孩子们接受能力。在还没有教他们其中难点时,他们就能津津乐道地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得淋漓尽致。试想,把这支歌曲在学生没接触之前拿到课堂上来,运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先解决难点,再学习歌曲,其效果定会很糟,因为它不符合人类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在反复实践之后,我提出结论:充分利用完整的音乐形象,以情激情,以情动情。双情渗透式教学模式,将会使师生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音乐教学最佳境界。
音乐作为流动艺术,它体现在一句话:“溶理于情”。而“情”字最表层的表现即表情,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说:“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中心位置,音乐应从表情开始。”
五、音乐课堂教学手段创新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而强化审美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运用,运用音乐教学中音乐本体,(如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配乐等)去教育感染学生,这才是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人们常说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