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1.6《边塞战争诗四首》名师导航学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边塞战争诗四首名师导航
一览众山小
整体感知
《从军行(其一)》
这首诗起句壮逸,断句凄楚伤神。

烽火城是一片孤城;百尺楼为一座危楼;征人独坐其上。

一个“独”字,既吻合了征人背井离乡、远涉边地之孤独,也切合了金闺中人因征人不归而独守空闺之孤独。

此外,“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句,也有“一击两鸣”之妙。

闻笛者固然闻笛伤情,吹笛者又何尝不是和泪吹奏呢?!吹奏者借吹奏《关山月》所抒发的绵绵离别之情,深深地感染了闻笛者,使闻者顿起金闺之思。

在章法结构上,诗以前三句的写景叙事,来烘托第四句的直接抒情;以第四句的直接抒情来深化前三句的写景叙事。

“更吹”“无那”,转折有致,将全诗推向高潮。

而末句中最末一个“愁”字,为一篇之诗眼,使戍卒怀乡、思亲的真挚感情,被刻画得既饱满、深刻,又含蓄、蕴藉。

《蓟中作》
此诗是高适第二次出塞到蓟北时所作。

由边塞的荒凉生发出对边患的忧虑,并抨击统治者用非其人,抒发自身难酬之壮志。

开篇以“沙漠”“塞垣”构定塞外特定环境,三、四句写登上塞垣所见一片萧条荒漠景象,五、六句以“征战”与“胡虏”对举,既见对胡虏反叛之忧患,更显出对边将黩武邀功的批判。

后四句直抒怀才不遇之愤懑。

孙吴,指战国时军事家孙膑、吴起。

全诗内容含蕴深广,语言质朴、平淡,由于纪录了当时边塞实况,实为天宝末年东北边境现状之形象写照,可以“诗史”视之且写景壮阔,情怀激烈,仍具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这是借歌颂热海的奇特无比以壮朋友行色的送别诗。

或写于交河郡,或写于轮台县。

热海即伊塞克湖,又名大清池、咸海,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

岑参虽未到过那里,但根据传闻和自己长期在荒远之地的体验,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神奇无比。

如汤煮的热海水中,居然有长且肥的鲤鱼;热气可以蒸沙烁石,把云彩点燃,岸边的青草却是四季长青,令人不可思议。

更有意思的是他居然能把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象与所送友人的御史身份联系起来,点明题旨,而且这种联系是那么自然,毫无斧凿痕迹。

《塞下曲》
这首边塞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余韵。

全诗写得苍凉、悲壮,神采灵动,意气飞扬。

“不坠盛唐风格。

”(杨慎《升庵诗话》)此诗最为突出之处在于对典故的使用。

四句中句句用典,凝练、形象,准确、生动。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

学法指导
学习本课要把握时代特征,理解诗中所描写的事物的特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推敲作品中所蕴涵的不同思想。

要学习边塞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借用典故抒情言志的方法,理解联想和夸张的表达技巧,理解浪漫主义的风格。

同时学习边塞诗描绘边塞风光和抒发战场杀敌、保家卫国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