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庄子的共通之处

合集下载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

目录绪论: (4)一、浪漫主义的概念、特征及种类................................ (4)3(一)、什么是浪漫主义及浪漫主义文学 (4)(二)、浪漫主义的特点及种类 (5)二、屈原创作的浪漫性 (7)(一)、屈原浪漫主义特征 (7)1、诗歌形式富浪漫气息 (7)2、浪漫高洁的人格理想 (8)3、浪漫性之奇特的想象与高度夸张 (8)三、庄子创作的浪漫性 (9)(一)庄子的浪漫主义特征 (9)1、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形象 (9)2、寓言说理,生动蕴藉的浪漫笔法 (10)3、出乎寻常的夸张比喻手法 (10)四、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比较 (11)(一)相同之处 (11)1、现实的不容催生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11)2、作品都体现了主观人格魅力 (12)3、文章的修辞手法相同 (13)(二)不同之处 (14)1、迥异的人生态度和不同浪漫主义精神内质 (14)2、文章的表现手法上存在不同 (14)3、以是否入世为标准探讨积极与消极 (16)结论 (16)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 2 -屈庄浪漫主义异同比较学生:汪娟指导老师:王萍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摘要:中国文学和文人很多受到屈原和庄子的影响。

他们不但人格高洁,而且其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树立了文学史的高峰。

从浪漫主义的概念、特征和种类为出发点来探讨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点。

申明两者的独特性也就是各自创作的浪漫性,再从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程度、感情抒发的主观性、表现方式探讨其共性。

最后从相同的夸张手法、奇特的行文思路等方面对比其差异性。

同时我们要明白研究此论题对于研究中国浪漫主义乃至世界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屈原;庄子;浪漫主义文学;比较;表现手法;现实和理想世界Qu Zhuang romanticis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Student: WangJuanGuiding teacher: WangPing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Chinese and Media DepartmentAbstract:Qu Yuan and Zhuangzi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ti. Not only do they have a noble personality, and achievements of Romantic literature also reached the peak of literary history. Romantic writer for Chu, also accept the influence of the Chu culture, but also equally by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which makes them a lot of similarities, similar situation so that they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present and go to turn the pursuit of an ideal world, the same noble qualities determine their personality,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same enthusiastic pursuit of, and respect. However, as individuals, their body radiates more different.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to create different styles of romanticism,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differences led to different styles of romanticism, one is negative, a positi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practices are very different, which also led to the different content of their work.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two ideologic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tarting to study the similarities anddifferences of their literary style and the spirit.Keyword:Qu Yuan Zhuang Zi Romantic Literature Compare绪论:浪漫主义的滥觞可以说是上古神话的奇妙幻想, 后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力的获得需要神话的启发。

庄子与屈原对话原文

庄子与屈原对话原文

庄子与屈原对话原文庄子:屈原啊,今天我特地来找你,想与你交谈一番。

屈原:庄子先生,有何指教?庄子:最近我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觉得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你有何看法?屈原:我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

庄子:正是!人们常常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扰,过多的追求物质和地位,却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屈原:我曾经担任楚国的官职,身陷政治斗争,感到疲惫和失望。

后来我选择了离开官场,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庄子:你的选择很有智慧。

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是人最大的财富,追求这种境界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屈原:但是,庄子先生,我们不能完全逃避现实,逃避社会。

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和影响世界。

庄子:你说得对。

逃避并非解决之道,我们需要以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与社会互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屈原:正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

庄子:你的话提醒了我,我们不能只关注个体的内心,还要考虑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发展。

屈原:是的,我们应该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以共同的努力来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庄子:我觉得我们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共同追求着人生的真理和境界。

屈原:是的,我们都在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寻找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庄子:屈原啊,我很高兴与你进行这次对话,你的见解对我启发很大。

屈原:我也很荣幸能与您交流,你的思想深邃而卓越。

庄子: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联系,一起探索更多关于人生和世界的奥秘。

屈原:当然,我期待与您的再次交流。

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内心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

庄子与屈原的对话结束了,但他们的思想与智慧将继续影响后世。

他们在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的现实和发展。

他们的对话启发我们,让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他们的思想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简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异同

简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异同

简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异同
一、相同点
1.想象丰富而奇特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异常雄阔。

屈原想象丰富,构思奇特,体现在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方面。

2.浓厚的楚文化色彩庄子更多地从思想内核上,体现出楚文化的色彩,如对道家思想的发挥,逍遥、等万物、齐生死等观念。

屈原则大量运用了楚国的地名、物称、方言、口语等,使全诗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二、不同点
1.文学性与哲理性上庄子浪漫主义充满哲理,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

屈原则形象思维丰富,文学性强,哲理性弱。

2.在语言上庄子善造新语,如“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至今还广为运用。

在诸子中成就也最高,不仅嘻笑怒骂,激情澎湃,气势磅礴。

屈原则善于从民间语言中如方言、口语吸取养料。

此外,屈原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地楚歌的韵调和句式,采用
散文化的长句,以六言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新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

屈原与庄子相遇的故事(一)

屈原与庄子相遇的故事(一)

屈原与庄子相遇的故事(一)屈原与庄子相遇序言有一天,屈原和庄子偶然相遇在一座古老的山林中。

他们心生好奇,决定一同探索这个神秘的地方。

探索山林1.静谧的环境–山林中弥漫着清新的空气,两位大师深吸一口,沉浸在宁静的环境中。

–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静心聆听山林中的鸟鸣和风声。

2.山林的奇异之处–在行走的过程中,屈原和庄子发现山林隐藏着许多奇特的现象。

–他们看到一棵树上结满了彩色的花朵,每朵花都发出迷人的香气。

–他们还遇到了一只能说人话的猴子,它向他们诉说着山林中的秘密。

对话1.屈原与庄子的思考–两位大师停下脚步,开始探讨在山林中所见到的奇异现象。

–屈原认为这些奇特的现象是神秘的自然力量所致,是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礼物。

–庄子的观点则是,这些现象是我们心灵的投射,是我们对大自然的感知和联结。

2.屈原与庄子的争论–两位大师因对奇异现象背后原因的理解产生分歧,展开了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论。

–屈原坚持认为人应该敬畏大自然,尊重并顺应自然的规律。

–庄子则主张人应该超越对自然的敬畏,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超越对自然的理解。

归一1.辩论的收场–辩论过后,屈原和庄子达成了共识。

–屈原认识到自己过分敬畏大自然,而庄子看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得到的启示–屈原在这次相遇中学会了更加尊重自然的同时,也要理解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可以与之和谐共生。

–庄子也明白了超越对自然的敬畏,才能探索出更深刻的人生意义。

结尾屈原和庄子相互交流了各自的智慧,并在这次相遇中得到了启迪。

他们继续他们的探索之旅,更加深入的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这次相遇,他们的智慧与修养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屈原与庄子相遇(续)新的探索之旅1.目的地选择–屈原和庄子决定继续前行,寻找更多的智慧和启示。

–他们选择了一座险峻的山峰作为下一个目的地,希望在那里获得更深层次的领悟。

2.攀登山峰–屈原和庄子开始攀登险峻的山峰,拿着登山杖,小心翼翼地往上攀爬。

–在攀爬的过程中,他们不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庄子与屈原对话原文

庄子与屈原对话原文

庄子与屈原对话原文庄子:屈原啊,你好!很高兴能与你展开一次对话。

屈原:庄子先生,你好!我也很荣幸能与您交谈。

您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哲理,我对您的学说也非常钦佩。

庄子:谢谢您的夸奖,屈原先生。

您的《离骚》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我也对您的才华和见解十分敬佩。

屈原:庄子先生,您的《庄子》一书,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具有独特的见解。

我读过您的著作,深受启发。

庄子:屈原先生,您在《离骚》中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我认为,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我们应该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屈原:确实如此。

我在《离骚》中写道:“人之生也,固有一死。

”我们都面临死亡的命运,所以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庄子:正是如此。

我在《庄子》中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放下执着和欲望,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屈原:您的思想深奥而超越时代,让人们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

我在《离骚》中写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意思是只有经历过寒冷的冬天,才能明白松柏之后凋谢的道理。

庄子:您的诗词表达了对现实的痛苦和对理想的追求,让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

我希望通过《庄子》一书,让人们认识到自我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找到内心的平静。

屈原:我们都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但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受到外界的干扰和束缚。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自由呢?庄子:我认为,要实现内心的自由,首先要放下欲望和执着。

我们要学会接受一切的变化和不确定性,顺应自然的规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痛苦和困扰,达到内心的宁静。

屈原:您的观点很有道理。

在《离骚》中,我也提到了“抱朴而长吟,人亦有言曰:‘吾未得志也。

’”意思是说,我虽然追求理想,但我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和现实的限制。

庄子:是的,我们都是凡人,注定要面对一生的挫折和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努力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就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屈原:非常感谢您的启发和分享,庄子先生。

(现代文阅读题)庄子,会飞翔的人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题)庄子,会飞翔的人阅读答案

庄子,会飞翔的人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题庄子,会飞翔的人朱以撒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

许多树在北方的深秋都是这种凋零的状态,变得毫无诗意而让人感到单调和枯索。

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

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巢无法跟着飞翔,在秋风秋雨中日渐一日地残破。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

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

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

那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

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

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及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自然主义的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④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⑤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

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

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

庄子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

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

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

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

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⑥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

如果考据家没有算错的话,两人的生年是太接近了。

当然,我不是因为年岁相仿才扯在一起,而是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

《庄子》恶乎往而不可

《庄子》恶乎往而不可

成然寐 蘧然觉 来酣然入睡 自在地醒来
CONTENTS
归纳要点
通假字
• 颐隐于齐 齐通“脐” • 不翅于父母 翅通“啻” • 女恶之乎 女通“汝” • 亡 予何恶 亡通“无” • 予因以求时夜 时通“伺” •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县通“悬”
通假字
• 佚我以老 佚通“逸” • 取妻者止于外 取通“娶” •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兑通“悦” • 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郤通“隙” • 故不足以滑和 滑通“汩” • 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知通“智”
CONTENTS
赏析第二则故事
COcoNnTtEeNntTS
文本分析:
一、试着用两句话概括一下奇丑无比的哀 骀它的魅力 二、孔子如何评价它 用六个字概括 三、 什么是“才全德不形”
哀骀它
才全而德不形者

哀公曰:“何谓才全 ”仲尼曰:“
死生存亡 穷达贫富 贤与不肖毁誉 饥
渴寒暑 是事之变 命之行也 日夜相代
五、俄而子来 不久子来生了病 呼吸 有病 喘喘然将死急促将要死去 它的妻子孩 其妻子环而泣之 子围着它哭泣 子犁前去问 子犁往问之 曰:候它 对他们 说:“去 躲 「叱 避 旡怛化 」开 不要惊扰了变化 ”然后 倚其户与之语曰:倚在它 子来 的门上跟它交 「伟哉造化 又将谈说:“伟大啊造化 又将 奚以汝为 将奚以把您弄成什么呢 又将使您 汝适 以汝为鼠肝 去往什么地方呢 把您变成 乎 以汝为虫臂乎 老」鼠的肝脏吗 把您变成昆
我的感悟
• 庄子常常从人生的绝境中发掘光明的 前景 指出突围的途径 如果还记得庄子 三十五岁以后一定好好读读它
唯命之从
宾语前置
不爪剪
宾语前置
恶乎往而不可哉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

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

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

《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

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

恶乎往而不可

恶乎往而不可
子祀说:“你讨厌这曲屈不伸的样子吗?” 子舆回答:“没有,我怎么会讨厌这副样子!假令造物者逐渐 把我的左臂变成公鸡,我便用它来报晓;假令造物者逐渐把我的右 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来打斑鸠烤熟了吃。假令造物者把我的臀部 变化成为车轮,把我的精神变化成骏马,我就用来乘坐,难道还要 更换别的车马吗?至于生命的获得,是因为适时,生命的丧失,是 因为顺应;安于适时而处之顺应,悲哀和欢乐都不会侵入心房。这 就是古人所说的解脱了倒悬之苦,然而不能自我解脱的原因,则是 受到了外物的束缚。况且事物的变化不能超越自然的力量已经很久 很久,我又怎么能厌恶自己现在的变化呢?”
庄子在外形丑陋要命的哀骀它身上,注进了“才全而德 不形”的理想境界,可谓和支离疏、王骀、申徒嘉、叔山无 趾各篇,一脉相承,如出一辙。这里,庄子反复把形体的残 缺和思想的超然捏合在一个整体里,目的无非在于表明他的 齐物思想,以及精神第一、超然物外的逍遥观。
子祀曰:“女恶之乎?” 曰:“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 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 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 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 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 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 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有一天鲁哀公把孔子这番话告诉闵子,说:“起 初我认为坐朝当政统治天下,掌握国家的纲纪而忧心 人民的死活,便自以为是最通达的了,如今我听到至 人的名言,真忧虑没有实在的政绩,轻率作践自身而 使国家危亡。我跟孔子不是君臣关系,而是以德相交 的朋友呢。”

浅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

浅析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

论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之异同【摘要】庄子和屈原同为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们的浪漫主义风格因为相同的时代背景而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他们出身不同,他们的作品从创作手法、创作风格上相比较,差异也是显著的。

【关键字】屈原庄子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无数文人才子,造就了江淮一代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和屈原,一个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一个是著名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

他们同生活在战国时期,在浪漫主义文学史上都占了重要地位。

但由于出身不同,政治态度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庄子和屈原虽然同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虽然在批判现实、崇尚人格美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创作风格精神境界、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一、相同的时代背景及不同的出身经历对他们思想的影响庄子和屈原都生活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因此他们都有着批判现实的写作倾向。

但虽身处同一时期,两人的出身以及社会经历是有很大差距的。

屈原是楚国人,出身贵族,生活优越,庄子是宋国蒙人,生活贫困潦倒。

由于出身经历不同导导致迥异的态度,使他们作品的风格不同。

庄子是“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①的平民知识分子,屈原则是身仕左徒三闾大夫并为楚王近臣的同宗①选自《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贵族。

对庄子而言,出身的困乏使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而屈原后期被流放,那一时期的作品中仍旧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二、对待现实的态度以及政治态度对他们风格的影响两者都有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的老子的思想,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他对时代有绝望感,窒息感,对现实抱以一种不得已的消极态度,对人世间事物抱以不得已的超脱态度,强调独志和自化。

庄子与屈原的浪漫主义异同资料

庄子与屈原的浪漫主义异同资料

庄子与屈原的浪漫主义异同资料三言主要的观点:因政治态度不同而导致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因政治态度不同而导致不同的浪漫主义精神;消极与积极避世与入世庄子处事,甚为低调,固能安于漆园小吏,齐同物我,任性自然,安静恬淡的生活自能使其逍遥自在,莫可与之为俦:“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见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秋水》)这是何等得洒脱!庄子所任求的是一种朴野的生活状态,不以猝然来临的富贵沾沾自喜,反将其视为鸱枭所厌食的“腐鼠”。

(《秋水》)这似乎与道家出于史官的学术渊源有关,因为史官“历记成败存亡古今祸福之道”(《汉书•艺文志》),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以冷眼洞穿了人生的真谛,并将其思想凝为“道”,故于人生、于事业、于得失,多有坦然之胸怀,并不会为之久久沉郁。

屈原则不然,一心秉志,故虽“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离骚》)。

屈原自视颇高,“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这自会招来众人的嫉恨。

然而更使其苦闷的是,他怀抱作为“帝王师”的梦想屡屡受挫,愁苦终穷,有着至死不渝的执着,何以言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之一“导”字,自可展露其全部心地(尽管这多少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味)。

不过,还好,屈原并没有动摇且没有半点的悔意,尽管屡遭放逐,尽管“心郁结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哀郢》),尽管“郁结纡轸兮,离愁而长鞠”(《怀沙》),却依然“董道而不豫”(《涉江》),直到再也无法容忍世间的污浊了,便“独茕茕而难行兮,思依彭咸之故也”(《思美人》)。

屈原身上自觉地肩负起了太多的传统士人的历史责任感,其为天下公利奋不顾身的行为,为后世确立了一个极为光辉的范式,故历代不知音,因而在面临危难的时候,仁人志士,莫不“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其一言一行也同样会光照竹帛,传之永久。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
巨星”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

以“辩多而情激”着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

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论庄子,屈原《渔父》篇之渊源

论庄子,屈原《渔父》篇之渊源

屈原的《渔父》与庄子的《渔父》有哪些不同之处?首先是相同的篇名——两篇都问世于先秦时代(当然有时间先后)的作品,用了同一个篇名——“渔父”,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纯属巧合?还是后者有意对前者效仿而做了同题文章?抑或两篇作品同出于一人之手?其次是两篇作品的主人公都有渔父,且又通篇几乎都是渔父与另一主人公的对话——《庄子渔父》是渔父与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楚辞渔父》是渔父与屈原的对话;再次,两篇作品中展示的渔父其人及其话语,虽不相同,却仔细辨别,可以隐隐感觉两个渔父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相通——人物形象或思想理念上的某些类同。

这就引发了我们对这两篇作品的作者、创作时间、渔父形象,以及作品旨意等的比较、探讨和分析,似乎迄今为止,学界尚无人对此作过论述或发表过见解。

先说两篇作品的作者和创作年代。

《庄子渔父》属于《庄子》的杂篇之一,《庄子》一书按《汉书艺文志》载录是五十二篇,我们今天看到的本子,共三十三篇,此系依据晋代郭象《庄子注》的本子,其中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三个部分。

一般学者认为,内篇系庄子本人所撰,外、杂篇多数为庄子所撰,少数为其弟子所撰,个别篇系后人伪托;也有学者认为,内、外、杂篇绝大多数系庄子本人所撰,少数为其弟子所撰或后人伪托,这个问题至今未有定论。

但《渔父》篇在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明确记载,说庄子“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且《吕氏春秋》所载内容涉及《庄子》的也有《渔父》篇。

可见,《渔父》篇为庄子所撰基本不误。

《庄子》一书的产生年代应该在战国时期(成书年代最迟不会晚于西汉初年),这似乎已是学界的公认了。

《楚辞渔父》按《汉书艺文志》和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是战国时代作品,作者为屈原,王逸说:“《渔父》者,屈原所作也。

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

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

庄子和屈原之异同浅论 ,蔡觉敏,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庄子和屈原之异同浅论 ,蔡觉敏,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和屈原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文人, 且其影响往往 统一于一人身上。但是, “ 庄子之言, 往往放于规矩 绳墨之处, 而皆为屈子所法者。凡屈子之所为, 固庄
子所谓‘ 役人之役, 适人之适, 而不自 适其适者。 ” ’ ② 无怪乎龚自珍又说“ 庄、 屈名为二, 实不可以并” ③
了。实际上, 庄屈二人面临相似的生命困局, 都寻求 困局原因和困局出路, 又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 这决 定了他们的思想和文学之间必然存在相似点。但 是, 二者经历不同, 所面临的困局也有所不同, 由此 也产生了不同的思想。最终 , 屈原殉身于对道义的 不懈追求中, 庄子则“ 心游” 于与道同体的无何有之 乡, 进人了不同的生命境界, 并创作出不同的文学。
体自在的旷达。发而为文, 这种悲凉并不会盘旋在 我们心头难以消散, 而是被“ 道” 引向那神秘旷远的
境界。“ 庄犹缥缈奇变, 乃如风行水上, 自 然成文” 。
是他为文的畅达, 归根结底来 自于他情感的不执着 , 因为他不象屈原一样执着于情感, 所 以他在为文时 没有又爱又怨的矛盾情感 , 可以以一种纯然批判的 态度不加保留地挖苦和讽刺社会和君主, 这形成 了 他为文尖新刻露的风格。 “ 以六经较庄子, 觉庄子新奇桃巧。以六经较屈 一 子, 觉屈子辞肤费繁褥。然而一则醒豁呈露, 一则沉
陶铸尧 、 舜者也” ( 《 逍遥游》 ) 来证明。这表明, 在庄 子看来, 尧、 舜其实也有“ 功” , 只是还赶不上庄子理 想中的“ 功” , 所以庄子才对他们不屑一顾。究其实, 庄子的政治理想可谓比尧 、 舜的还要高。 现实是否如此?没有。屈原面对“ 增戈机而在 上兮 , 蔚罗张而在下” ( 《 惜诵》 ) 的世界, 只能“ 曾敷啼 余郁邑兮 , 哀联时之不 当。 ” ( 《 离骚) ) 庄子认为“ 当 尧、 舜而天下无穷人, 非知得也; 当莱、 封而天下无通

第一部分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先秦两汉文学试题一、填空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

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结构。

5.“屈原”的“原”是他的。

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7.《孔雀东南飞》原名《》。

8.《过秦论》的作者是。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的《国语注》。

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

11.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

12.三家诗是指,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3.《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谷梁传》。

14.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

16.《庄子》的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即寓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

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

20.司马迁,字。

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

22.《诗》到了______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

25.有位伊人,。

26.“狡兔三窟”成语出自《》。

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

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

29.《乐府诗集》是由所编。

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

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

32.按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33.孔子生于年。

34.“舍生取义”成语出自《》。

35.《国语》的性质是史。

36.《庄子》三言分别是指:、重言、卮言。

37.《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编辑成书的。

38.《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题材。

39.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主要是王逸的。

40.《史记集解》的作者。

41.上古神话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反映人与自然斗争以及人类之间战争两大类。

试论庄子和屈原的浪漫主义思想开题报告

试论庄子和屈原的浪漫主义思想开题报告

试论庄子和屈原的浪漫主义思想开题报告一、浪漫主义思想的核心你知道庄子和屈原有个共同点吗?他们都是古代中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但浪漫主义可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浪漫爱情”那一类。

要说浪漫主义,他们的思想是大大咧咧、放飞自我、随性而为的那种。

这俩人可不是坐在高楼上,望着远方的夕阳发呆,而是把自己置身于天地之间,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与理想,完全不拘一格。

庄子呢,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自由人”,哪怕生活在一个乱糟糟的时代,他也不为所动,始终保持着“随心所欲”的姿态。

屈原呢,则把自己的浪漫主义表达得更加激情四溢,他在忧国忧民的基础上,将个人的理想和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痛彻心扉。

他们俩虽然在历史上所处的时空不同,思想背景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非常相似,那就是他们的思想背后都有一种强烈的个体追求。

他们都希望能够突破束缚,超越尘世的种种,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这种境界呢,简单来说,就是不拘泥于现状、拒绝低级的功利,去追寻一种理想的状态。

二、庄子的浪漫主义:超脱与自在庄子说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句话一听就知道他是个超级“我行我素”的人物,完全不受传统礼教的束缚。

别看他生活在战国那个动荡的时代,他眼中的世界却是极其自由的。

他不愿受束缚,宁可像那只“逍遥游”的大鹏鸟一样,翱翔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享受真正的自由。

他眼中的“逍遥”可不只是无所事事,而是一种超越了世俗局限的超然态度。

你看他怎么对待世间的繁杂琐事?简直就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为世事所扰,活得潇洒自在。

而且庄子的浪漫主义,不是单纯的逃避现实,而是对自然与人生的一种深刻理解。

他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像那“鲤鱼跃龙门”的过程一样,不受拘束、不受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本真面貌。

你想想,他笔下的“黄粱梦”,其实就传递着一个思想:一切虚幻的荣华富贵,终究是过眼云烟,只有追寻内心的真实,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东西。

所以,庄子一生强调的“无为而治”,其实也是他自己浪漫主义思想的体现。

庄子,屈原,韩愈的故事的感悟

庄子,屈原,韩愈的故事的感悟

庄子,屈原,韩愈的故事的感悟(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庄子的故事:无为而治,顺其自然2.屈原的故事:忠诚为国,忧国忧民3.韩愈的故事:敢于直言,提倡古文4.感悟:学习先贤的品质,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正文(篇1)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人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其中,庄子、屈原和韩愈的故事让我们感悟到了治国、为人和处世的智慧。

首先,庄子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无为而治的道理。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以大鹏展翅高飞为例,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把握大势,才能达到人生的巅峰。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自然规律,从而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其次,屈原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忠诚为国、忧国忧民的精神。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为国家竭忠尽智,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的建议。

然而,由于朝中奸佞当道,屈原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以身殉国。

屈原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忠诚于国家,关心民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直言,提倡古文。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敢于直言,秉笔直书,为国家的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韩愈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有敢于直言的勇气,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

总之,通过学习庄子、屈原和韩愈的故事,我们感悟到了治国、为人和处世的智慧。

目录(篇2)1.庄子的故事:无为而治,顺应自然2.屈原的故事:忠诚为国,投身汨罗江3.韩愈的故事:敢于直言,推动社会进步4.感悟:学习先贤,积极面对人生正文(篇2)在我国历史上,庄子、屈原、韩愈都是令人敬仰的先贤。

他们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引导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积极前行。

首先,我们来了解庄子的故事。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以游鱼为喻,阐述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道理,表达了人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天性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屈原与庄子的共通之处【摘要】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他们同为楚国人,都是在荆楚文化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可比性。

【关键词】屈原;庄子;楚文化;道家;悲剧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然而简单的用哲学和文学分别来概括二人的成就是不科学的。

庄子是思想家,却有着诗人的气质,他是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却充满了艺术的想象和浓郁的抒情。

屈原则恰恰相反,他是诗人,却也有着深邃的哲学思想。

他的诗篇也都蕴含了一种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思考。

屈原既是诗人,又是哲人。

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的出现,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艺术的范畴,而达到了整个楚地文化的领域。

他们同为楚国人,都是在荆楚文化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可比性。

本文试从文化背景、道家人格、悲剧情怀三个方面,尝试论述两者之间的共通之处。

一、楚文化孕育下的文化精灵楚国地处远离中原发达地区的长江流域,这里崇山峻岭,荆棘丛生,生活在地处蛮夷多族杂居的独立宗国,楚人长久地保留着“鬼神”观念,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许多地方却还保留着殷商以来巫风巫俗的原始遗留。

在以巫为主要内容的宗教狂热中,楚民形成了无拘无束,保持着自由、开放的天性。

楚文化内涵丰富,有着明显的神性特征。

原始宗教和浓厚的巫筮之风是楚国文化发展的背景内容之一。

楚辞和哲学等是楚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主要载体,它们都集中地体现了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风貌,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浪漫主义艺术和美学风格。

正是在这种浩大、神秘的文化感染下,才有《楚辞》、《庄子》的产生和存在。

楚文化中的巫术文化对屈原的影响深远可见一斑。

正如上文所言,在以巫为主要内容的宗教狂热中,楚民无拘无束,保持着自由、开放的天性是屈原最熟知和了解的。

屈原所有作品中都有分量很重的巫风巫俗内容,《九歌》则更是屈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而创作的一组祭祀神鬼用的乐歌。

从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屈原对楚国狂热宗教接受和对楚民无拘无束,保持着自由、开放的天性的肯定和热爱。

庄子思想的神秘性受到了上古巫风的影响,更有土生土长的楚文化的培养,所以,《庄子》中处处体现了其特有的神秘色彩。

其中有许多的神异人和物。

这是楚文化对庄子影响的深层表现。

庄子是一个极力主张尊重、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诗人和哲学家,他厌倦污浊黑暗的现实,“以为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

一颗伟大的心灵,虽然出自污泥,但一尘不染,表现出尊重自我,不为世俗功名利禄所动的伟大人格风范。

屈原一生积极追求理想,保持孤芳高洁的美操。

他自道:“鹜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宁磕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铮铮之言,骨气奇高。

他还常常借香花美草、高冠长剑和精洁的饮食来象征自己品格高雅芬芳,不与群小合污的美德。

他:“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

”“制艾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棵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仿佛一个不食人间烟火,远超世俗的神灵圣士。

屈原诗歌和庄子散文,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通过一系列作品,各自塑造了自己伟岸高洁的形象,处处可以感受到伟大人格的存在和律动,这在北方文学中难以寻觅。

二、道家人格的体现在山间水泊中孕育的幽远复杂而浪漫的道家文化几乎同楚国相伴相生。

并与巫俗文化蕴涵的神秘意识有割扯不断的联系。

道家起源于楚,道家文化在楚独盛也是很自然的事。

楚地多隐士,这可能与道家观念的影响密不可分。

庄子追求遗世独立,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是道家文化发展中里程碑似的人物;屈原更用他那峻美纯洁、傲岸不屈的人格为楚人树立了一面充满人格魅力的大旗,同样是道家人格的典范。

道家独盛于楚,道家思想弥漫于楚,乃是很自然的事。

在这种文化思想土坡中成长起来的屈原,必然受到道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和熏陶。

庄子不满现实,抨击时弊,寻求隐居遗世的道路,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精神上的自由。

其思维方式富于纵横驰骋、汪洋态肆的想象。

屈原与庄子在文化上多有共同之处。

当屈原追求擂家政治理想受挫被疏,忧愤不已,这就使屈原的思想同庄子蔑视孺家礼法,遗世独立,追求个体人格的无限自由的道家思想有了某种相通之处。

庄子和屈原道家人格鲜明的体现在他们所创造出的一系列奇瑰绚丽的神仙意象上。

《庄子·逍遥游》说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又说:“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在有》)。

庄子讲的是服气修炼,精神绝对自由,长生久视之士,也是庄子追求的人格理想。

屈原在作品中多次表达了相同的思想,“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棍秋菊之落英”、“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糜以为帐。

为余架飞龙兮,杂瑶象以为本”(《离骚》)。

从这里可以发现,屈原深受追求个体人格自由的道家思想影响。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中逍遥自在、浪漫自由的游仙思想是其重要特征与组成部分。

神仙形象反映了道家所热衷的神仙思想。

庄子认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人生命的绝对自由,生命的绝对自由应该是一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绝对自由也应该是一个人的本性。

他认为作为一个人应该生之俱来便可以享受充分自由的权利,而不应该受任何约束。

纵观《楚辞》中的屈原作品,很容易发现其中出现大量的神仙意象,在屈原的作品中,那些古代帝王在他的眼中也是被当做神仙来看待的,这些神仙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

如《离骚》中的帝高阳与重华,《九歌》中的湘水之神。

尤其是在《离骚》中,诗人要表现其对理想的追求,以及这种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愤懑,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神仙的身上,借助神仙的形象把这种复杂情感的表达出来的,通过神仙意象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给人以虚实相辉映、现实与神幻共生的艺术效果,甚至于诗人把自己当做神仙的化身来表达自己对神仙的渴求与追求。

此外,《楚辞》中所描写的香草美花大多是仙家求仙的仙药,这些菊花、兰草、菌桂、白芷等经服食之后均有延年益寿、祛除邪气、保养精神之功效,因此备受仙家推崇。

屈原同样具有常人的思想感情,当诗人屡遭排挤、备受煎熬、功业渺茫之时,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神仙意象之中是相当有可能的。

总之,在屈原的许多作品中,神仙的意象是丰富的,也借助这些神仙形象流露出道家的逍遥自在、无比自由的神仙思想。

与此同时,也体现出自己典型的道家人格。

三、庄子和屈原的悲剧精神庄、屈二人人生坎坷,在命运上,有着共通的悲剧体验。

他们性情高洁,正道直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但他们的内心世界毫无疑问是复杂的,他们既觉醒又迷惘。

时代赋予他们思考与探索的责任。

庄子与屈原都面对着国家的日益衰落的惨象,再加上他们的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他们比同时代的人有着更为鲜明和深刻的体验。

他们不满于时政,或抨击邪恶,或申张正义,他们都关心如何改造现实的何题,他们都有愤世的意向。

他们极富情感,心肠是热的。

这些相同又集中反映在了他们的人生悲剧之中。

与屈原强烈的感情流露不同,庄子貌似对人世间一切漠不关心。

然而清代学者胡文英曾说:“庄子最是深情”。

庄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者,他也有一颗炽热的心,在密切地关注着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而且以哲学的形式概括了这种体验。

庄、屈之间的确有着相同的“悲剧”精神。

他们生活年代相近,都生活在动荡不定的战乱年代,深深体受了战乱之苦。

庄子热爱生活,渴望理想。

正是如此,他不满现实,对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和他们对劳动人民的奴役与镇压,充满了愤激。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庄子·胠箧》)社会的黑暗、理想的渺茫,让庄子茫然又绝望,他拒绝千金之聘,不与统治者合作,而宁愿做一只自由的神龟,拖着尾巴在泥水里游来游去。

在庄子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屈原“哀众芳之芜秽”的失望,更看到了屈原式的关注现实、洞察社会和对理想、性行的执着。

深深体会到人生困境的惶惑,“道”与“美政”两种理想都远远地悬于现实之外,再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性,这使得两位巨人一起走向了悲剧的人生之途。

庄屈都是以清醒的头脑、特有的天才去认识世界,他们的才性智慧高出同时代人许多。

庄子实际上把自我泯灭在绝对的精神自由的领域里,他不是从实际的体会而是从审美的体悟中去把握白我,这是庄子的悲剧。

屈原的孤独是一个政治家的孤独,他感到国人不明白自己的心愿。

他的一片忠心希望落入了尘埃。

他的悲剧和秦楚齐诸国的动荡不安的局势有关。

屈原想辅助楚王,一统天下,他失败了。

楚国的悲剧命运关联着屈原的命运,屈原的悲剧在于其对国政的关怀。

庄子力于内在的寻求,是在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自然和谐之中寻找解脱自我之途径,庄子的自我意识的自足使他从绝望之中找到了希望。

这希望便是虚无之道,屈原则是从希望中带来了绝望,这绝望的结果便是自杀。

庄子和屈原有着相同的深情和清醒,他们的心情毫无疑问是沉重的。

在凝重而轻盈的楚文化中,悲剧便成为一种内在的气质。

而这种悲剧情怀给庄子和屈原的作品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许这就是千年以后仍让我们感动不已的原因。

【参考文献】[1]杨玉辉.道家人格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2]王建辉、刘森淼.荆楚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4]洪兴祖.楚辞章句补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5]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