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经济学试题A
环境经济学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环境经济学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 ,规定 ,明确 ,并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制度。
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合理利用;B、土地利用规划;C、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条件;D、土地所有者;正确答案:D2.关于我国环境管理体制说法错误的是( )。
A、省级环境保护厅是常设机构。
B、咨询机构一般是事业单位。
C、生态环境部是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构。
D、高层协调机构是常设机构。
正确答案:D3.管仲《管子》,其文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将国民分为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并按照其各自的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
这里的划分尊卑是。
A、士最为尊;B、商最为卑;C、士农工均为尊;D、无差别;正确答案:D4.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经济原则的是()A、强调一般化B、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相结合C、突出主导因素D、全面综合分析正确答案:A5.低碳经济的统计与考核指标时A、碳丰度B、碳深度C、碳密度D、碳强度正确答案:D6.以下哪项说法错误( ):A、在持续的长期竞争均衡中,生产者剩余被称为“稀缺租金”B、大多数自然资源行业内,如果企业进入自由,竞争将会消除生产者剩余C、稀缺租金无法消失的原因是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D、认识到稀缺租金存在的第一位经济学家是大卫李嘉图;正确答案:B7.以下哪一项是部分集中分散管理模式的优点:A、忽视资源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发挥资源整体功能。
B、程序少、办事效率高、利于发挥综合效益;C、既注重发挥多门类国土资源的综合优势,又重视发挥个别门类国土资源的单一优势;D、有利于发挥单种自然资源的效益;正确答案:C8.环境管理手段中,法律手段的构成不包括( )。
A、条件B、行为标准C、法律责任D、行为规则正确答案:B9.自然资源综合参数是:A、反映区域自然资源总体丰度情况;B、反映区域综合优势度的高低;C、评价和比较各区域自然资源匹配的协调程度;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考试试题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环境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A. 环境效益B. 可持续发展C. 外部性D. 自由放任主义2.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成本效益分析B. 决策分析C. 实证分析D. 以上全部3. 外部性是指以下哪种情况?A. 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对其他人产生不利影响B. 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对其他人产生有利影响C. 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只影响自身利益D. 外部性概念与市场无关4. 环境税收是环境经济政策的一种实施方式,它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政府财政收入B. 减少环境污染C. 限制企业利润D. 促进经济发展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是什么?A. 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能力B. 追求经济增长而不考虑环境问题C. 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D. 推迟满足当前需求以保护自然资源6. 环境评估的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政策的影响B. 定量分析环境问题C. 评估环境风险D. 监测环境污染物7. 环境补偿是指以下哪种情况?A. 污染企业支付给受害者的经济补偿B. 受害者主动向污染企业提出索赔C. 政府向污染企业提供补贴以减少污染D. 政府向居民提供金融补偿以减轻污染影响8. 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定量界定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B. 指导制定环境保护政策C. 限制企业的生产活动D. 约束居民的消费行为9. 可替代性是环境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什么?A. 两种产品可以互相取代B. 环境资源可以无限制地替代C. 政府政策可以替代市场机制D. 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替代环境友好技术10. 市场失灵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市场失灵?A. 外部性存在B. 不完全竞争C. 公地悲剧D. 政府干预市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要解释环境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
2. 举例说明外部性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3. 请解释环境政策的三个基本要素。
环境经济学试题库含答案

环境经济学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关于开放获取资源配置方式说法错误的是:A、配置结果不会是有效的;B、需求充足情况下,不受限制的使用权将导致资源过度开发;C、稀缺租金被浪费;D、稀缺租金会受到保护;正确答案:D2、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典型模式有()A、部分分散管理模式B、部分统一管理模式C、部分集中管理模式D、部分集中分散管理模式正确答案:D3、以来哪一项不是我国环境政策与管理的发展趋势:A、环境质量改善B、源头治理C、行政管理手段D、区域环境治理正确答案:C4、下列属于矿产资源管理的特征是( )A、管理对象为生产创造的矿产资源B、管理的内容相对单一,集中在矿业权的设置C、是以政府机关为主体的政府行为D、管理的目的是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正确答案:C5、关于排污权交易政策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容量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手段。
B、我国经历了总量控制前的排污权交易和总量控制下的排污权交易两个阶段。
C、政府通过公平合理的方法,以污染物排放权的形式分配给企业。
D、不允许企业将其拥有的排污权进行有偿转让或变更。
正确答案:D6、(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如果该问题不解决,不仅造成当代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安定无法保证,还会造成生态问题的代际转嫁,给子孙后代带来不可逆的深重灾难,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
A、生态保护B、生态安全C、生态文明D、生态平衡正确答案:B7、低碳经济应当包括_______碳汇与______碳源两个方面A、增加,减少B、增加,增加C、减少,增加D、减少,减少正确答案:A8、进入“绝对衰减阶段”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将出现持续的怎样增长。
A、负增长B、波动增长C、不增长D、缓慢增长正确答案:A9、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等。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考试试题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环境问题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A 城市垃圾污染B 水污染C 大气污染D 土壤污染2、环境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是指()A 企业的外部形象B 个人的外部形象C 经济活动对他人产生的非市场性影响D 市场的外部环境3、以下哪种政策工具常用于解决环境问题?()A 税收政策B 货币政策C 财政政策D 产业政策4、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体现了环境经济学中的()A 污染者付费原则B 使用者付费原则C 受益者付费原则D 公平原则5、环境资源的特点不包括()A 稀缺性B 公共物品性C 私人物品性D 多用性6、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评估环境项目的经济效益?()A 成本效益分析B 成本效果分析C 收益成本分析D 效果收益分析7、在环境经济学中,“绿色GDP”的概念强调了()A 经济增长的速度B 经济增长的质量C 经济增长的规模D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8、以下哪个不是环境政策的目标?()A 环境保护B 经济发展C 社会公平D 减少人口9、环境税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 增加财政收入B 促进环境保护C 调节经济结构D 降低物价水平10、当存在正的环境外部性时,市场均衡产量会()A 高于社会最优产量B 低于社会最优产量C 等于社会最优产量D 不确定11、以下哪种环境政策工具具有强制性?()A 自愿协议B 环境标准C 补贴D 押金退款制度12、环境经济学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A 加强环境监管B 提高环境意识C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D 加大环保投入13、以下哪种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A 煤炭B 石油C 森林D 矿产1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 预测环境影响B 减轻环境影响C 消除环境影响D 评估环境影响15、以下哪个不是环境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原因?()A 外部性B 公共物品C 不完全竞争D 完全竞争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1、请简要阐述环境经济学中“庇古税”的概念及其作用。
环境经济与政策考试试题

环境经济与政策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项不是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 环境污染的成本核算B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C 企业营销策略制定D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环境政策的目标通常不包括()A 经济增长最大化B 环境保护C 资源合理配置D 社会公平3、以下哪种政策工具属于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A 环境税B 污染排放标准C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D 补贴4、在环境经济中,“外部性”指的是()A 企业的生产成本B 个人的消费偏好C 经济活动对他人或社会产生的非市场性影响D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5、当存在正外部性时,市场均衡的产量会()A 高于社会最优产量B 低于社会最优产量C 等于社会最优产量D 不确定6、以下哪种环境政策工具能够激励企业主动采取减排措施?()A 罚款B 排污费C 许可证制度D 宣传教育7、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A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程度呈正相关B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程度呈负相关C 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污染程度随经济增长而增加,达到一定水平后,环境污染程度随经济增长而下降D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程度没有关系8、绿色 GDP 是在 GDP 的基础上扣除了()A 资源消耗成本B 环境退化成本C 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D 社会保障成本9、以下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共同性原则C 效率性原则D 持续性原则10、以下哪种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最大?()A 农业生产B 工业生产C 服务业D 无法确定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1、请简要解释环境经济学中“公共物品”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在环境经济学中,“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非排他性意味着很难阻止其他人享受该物品带来的好处;非竞争性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例如,清新的空气就是一种公共物品。
很难阻止任何人呼吸清新的空气(非排他性),而且一个人呼吸清新空气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可呼吸的清新空气量(非竞争性)。
环境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经济增长B. 资源配置C.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D. 国际贸易答案:C2. 环境外部性是指()。
A. 企业内部的成本B. 企业内部的收益C. 企业外部的成本D. 企业外部的收益答案:C3. 环境税的征收目的主要是为了()。
A. 增加政府收入B. 减少环境污染C. 促进企业创新D. 提高产品质量答案:B4. 污染者付费原则是指()。
A. 污染者不承担任何责任B. 污染者承担全部责任C. 污染者承担部分责任D. 政府承担污染责任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政策工具?()A. 排污权交易B. 环境税C. 环境补贴D. 价格管制答案:D6.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评估环境对项目的影响D. 提高环境意识答案:B7.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进步D. 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答案:D8. 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功能是()。
A. 促进能源消费B. 减少碳排放C. 提高能源价格D. 增加能源供应答案:B9. 绿色GDP是指()。
A. 考虑环境因素的国内生产总值B. 考虑能源消耗的国内生产总值C. 考虑社会因素的国内生产总值D. 考虑人口因素的国内生产总值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资源的属性?()A. 稀缺性B. 可再生性C. 非排他性D. 可替代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 环境问题B. 经济问题C. 社会问题D. 政治问题答案:A、B2. 环境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
A. 保护环境B. 促进经济增长C. 保障社会公平D. 维护国家安全答案:A、B、C3. 下列哪些属于环境经济手段?()A. 环境税B. 排污权交易C. 环境补贴D. 环境立法答案:A、B、C4.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
《环境经济学》习题

《环境经济学》课程习题NO1、1、简述环境经济学的实际运用方向和发展趋势。
方向:a.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b.评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
趋势:理论创新趋势,方法论创新趋势,问题导向趋势,多科学交叉趋势2、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对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环境退化的宏观经济评估,环境质量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环境经济关系的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工程开发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估3、简述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基本理论。
主要领域: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2.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3.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国际环境问题NO2、1、如何理解市场的涵义?简述各种不同类型市场的特点及其效率?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使交易成为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的集合。
根据竞争程度的不同,分为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或理想市场)与非竞争市场(龙断竞争市场,寡头竞争市场,完全垄断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拥有足够多的买方和卖方,所以没有一个买方和卖方能够操纵或控制市场价格,非竞争市场可以由个别厂商控制产品价格,竞争市场比非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更有效率。
2、什么叫需求?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有哪些?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影响因素:价格,收入水平,互补和替代商品的价格变化。
3、谈谈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的价格或成本。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例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例题外部型分析例题1.苹果园附近是养蜂场,以a表示苹果产量,以h表示蜂蜜产量,果园和蜂场的生产成本分别为ca=a2/100ch,ch=h2/100。
已知苹果的价格为3元,蜂蜜的价格为2元。
(1)如果苹果和蜂独立经营,苹果和蜂蜜的最优产量各是多少?(2)如果果园和蜂场合并起来,最优产量各是多少?(3)对社会而言,蜂蜜的最优产量就是多少?例如他们分离单一制经营,为赢得社会最优的蜂蜜产量,对蜂蜜生产应如何补贴?一般情况下,苹果园是否愿意主动提供这一补贴?求解:(1)例如单一制经营,它们都将按边际成本等同于边际收益同意产量:mc=mr=pa?3,50a?150,h?250h?100(2)如果果园和蜂场合并,要根据总利润极大化原则决定产量,则a2h2π?πa?πh?3a??h?2h?100100?πa?3??0?a50?πh?3??050令?ha?150h?150(3)对社会来说,蜂蜜最佳产量应是150。
如它们分开经营,为引导蜂场生产最佳产量,对蜂h150蜜的价格补贴应当就是1元。
这是因为,蜂场边际成本函数就是50,将h=150代人些mc=50=3。
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价格应为3。
而原价格为2。
故应补贴1元。
但苹果园不会提供这样补贴,如补贴1元,果园就没有好处了,故补贴应小于1元,但小于1元,又达到不到社会最佳产量。
2.一个养蜂人住在一个苹果园附近。
果园主人由于蜂蜜而受惠,因为每箱蜂蜜大约能够为一英亩一棵传粉。
然而果园主人并不为这一服务下载,因为蜜蜂就是自动至果园去。
蜜蜂无法并使全部果园都授到粉,因此果园主人必须以每英亩树10美元的成本用人工去顺利完成传粉。
未知养蜂的边际成本为mc=10+2q,式中q就是蜂箱数目,每箱产生20美元的蜂蜜。
(1)养蜂人将可以所持多少箱蜜蜂?(2)这是否是社会经济最优的蜜蜂箱数?(3)如何变化就可以达至社会最优的果园和养蜂人双赢?解:(1)养蜂人根据mr=mc原则决定生产:100+2q=20,即q=5(箱)。
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试卷

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环境与自然经济学?()A. 外部性B. 机会成本C. 魔法经济学D. 可持续发展答案:C。
解析:魔法经济学不是环境与自然经济学中的概念,外部性、机会成本和可持续发展都是其重要概念。
2. 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包括()。
A. 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B. 只有使用价值C. 只有交换价值D. 没有价值答案:A。
解析:环境资源有使用价值,像森林可以提供木材等,还有非使用价值,如存在价值等。
3. 当企业排放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损害,这体现了()。
A. 正外部性B. 负外部性C. 内部效益D. 没有影响答案:B。
解析:企业排污损害周边环境是负面的影响,是负外部性。
4. 以下哪种资源是可再生资源?()A. 煤炭B. 石油C. 太阳能D. 天然气答案:C。
解析:太阳能是可再生资源,而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5. 环境与自然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不包括()。
A.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B. 保护自然环境C. 制造更多污染D. 促进可持续发展答案:C。
解析:制造更多污染与环境与自然经济学的研究目的背道而驰。
6. 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A. 无节制开采B. 适度开采并寻找替代品C. 完全不使用D. 只进口不自己开采答案:B。
解析:不可再生资源要适度开采并且寻找替代品,无节制开采会耗尽资源,完全不使用不现实,只进口不自己开采也不是长久之计。
7. 绿色GDP考虑了()。
A. 只考虑经济增长B. 经济增长和环境成本C. 只考虑环境成本D. 人口增长和环境成本答案:B。
解析:绿色GDP既考虑经济增长又考虑环境成本,与传统GDP只考虑经济增长不同。
8. 以下关于环境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没有任何作用B. 可以有效调节环境与经济的关系C. 只会增加企业成本D. 只对发达国家有用答案:B。
解析:环境政策可以调节环境与经济关系,不是没有作用,虽然可能增加企业成本但也有其他积极影响,并且对发展中国家也有用。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0*4'=40)1.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3.帕累托最优: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4.需求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6.排他性:指人们必须支付价格才能消费商品,存在把没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以外的现实手段;7.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8.环境产权: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9.舒适性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10.政策失效: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11.自然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
12.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或者说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3.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14.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15.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的法定权利,它表明个人可以利用这些财产去从事某些事;16.机会成本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
资源环境经济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年龄结构效应成本效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
科斯定理:交易成本为零时,产权明晰将使得经济主体之间可以通过谈判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即有效率的配置)。
拥挤外部性保护地役权:是持有人在不动产上的非所有性利益,强加一些限制或积极性义务。
目的包括维持或保护不动产的自然、景观、开放空间价值,确保它可以用于农业、林业、休闲或开放空间使用,保护自然资源,维持或提高空气和水质量,或者保存不动产的历史、审美、建筑或文化价值。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深生态学:将生态学发展到哲学与伦理学领域,并提出生态自我、生态平等与生态共生等重要生态哲学理念。
特别是生态共生理念更具当代价值,包含人与自然平等共生、共在共容的重要哲学与伦理学涵。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
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
贴现率: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
动态效率:涉及时间时,用以发现最优配置方案的传统标准被称为动态效率。
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
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排污收费:国家机关按照法令规定对排放污染物的组织和个人(即污染者)征收排污费的制度。
排放标准: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就是污染者可以买卖的排放有限污染物的许可证。
)外部不经济性: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的一个人或厂商无法补偿的成本。
外部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题目选择-复习题目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题目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包括生产力理论、_ _ 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研究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之间辩证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既涉及理工科的知识内容,还与文科紧密相关,这就使得该学科具有很强的。
4、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和低污染。
5、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和基础。
6、生产力三要素中的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分别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人口、资源、具有逐一对应的关系。
7、马寅初指出因素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首要因素。
8、现代人口学的奠基人人口学的奠基人马尔萨斯是的人口学家、政治学家。
9、马寅初先生的人口思想为中国的政策的提出、制度、实施奠定了基础。
10、人口质量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下,人们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以及水平。
10、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是指投资于产生的非物质资本。
人口质量11、依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划分,人口自然结构可以分为性别结构和结构。
12、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例达7% 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13、人口波动就是人口数量在一定区域空间的变动,最显著地就是。
14、人口迁移的效应社会效应、区域效应、经济效应和效应。
15、在人口数量问题上,是发展中国家的困惑,人少是发达国家的忧愁。
16、调整一胎生育政策与继续实行国策是不相悖的。
17、始终是制约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阻碍,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18、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人口结构,使与经济社会更好的协调发展19、从理论上来说,稀缺性可以分成稀缺性和物质稀缺性。
20、通过有效地利用资源,能使稀缺性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方式或模式,被称为经济。
21、计划经济和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
环境经济学_复习题_fxt272333_1606(内后面附带有答案)

7.1993年8月15日,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征收污水排污费的通知》,这是在排污收费中首次体现了()的思想。
A.浓度控制B.范围控制C.总量控制D.排污即收费
8.“污染者付费原则”(PPP原则)是( )在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来的。
A.世界银行B.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组织
12.直接市场评价法中,( )可为其他直接市场评价方法提供信息和数据基础。
A.剂量–反应方法B.生产率变动法
C.人力资本法D.机会成本法
13.环境责任保险是属于以下那种手段的具体形式( )。
A.强制手段B.经济手段C.信息手段D.协商或谈判手段
14.以下不属于区域性环境公共品的是( )。
A.河流B.热带雨林C.大气和气候系统D.大面积的湖泊
7.简析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8.简析环境资源稀缺性显现的成因及表现。
9.简析外部性的存在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0.简析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目标。
11.简析环境财政的职能和目标。
12.简析环境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
4、分析论述题
1.试分析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若干重大课题。
2.分析论述环境产权与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主要内容。
C.价格与竞争机制D.生产要素
2.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各种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称为( )
A.机会成本B.边际成本
C.外部成本D.支付意愿
3.“一个行业只有一个厂商”反映的是( )市场的特点。
A.完全竞争B.垄断竞争C.寡头竞争D.完全垄断
4.以下不属于替代市场(揭示偏好)评价法的方法是(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试卷库(8套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资源环境经济学试题库(试卷一)一、概念( 14 分)1、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法2、贴现和贴现率3、揭示偏好法4、单次投标博奕法5、绝对地租6、资源的内部成本7、投资回收率三、简答(50 分)1、说明资源无价值的弊病。
2、用资源经济学原理分析评价土地投机。
3、简述中国排污费改革的主要目标。
4、简答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5、简述中国水权变革的内容。
6、绘图说明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关系和影响因素。
7、简述庇古税的资源环境学的意义。
四、论述( 20分)1、比较政府直控型与社会制衡型资源环境管理的优缺点。
2、讨论真实储蓄状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试卷一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概念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指获取一单位国土资源时全社会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它包括:①边际生产成本,②边际使用者成本,③边际外部成本。
2、运用利息率计算资本本金的过程,它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未来应收或应付款项的现期等值,它为复利的倒数,其计算公式为|Si/(1+r)i|,式中Si为现值,r为贴现率,i为时间;贴现率则指由于时间偏好或因存在着正利息率而对未来收益或成本进行贴现的比率。
3、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4、调查者首先要向被调查者解释要估价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特征及其变动的影响以及保护这些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具体办法,然后询问被调查者,为了改善保护该热带森林或水体不受污染他最多愿意支付多少钱,或者反过来询问被调查者,他最少需要多少钱才愿意接受该森林被砍伐或水体污染的事实。
5、在分析级差地租时,撇开了绝对地租问题,暂时假设最劣土地不付地租。
实际上使用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地租。
这种不论土地好坏,只要使用土地就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6、由某一经济财货所包含并计人市场价格的直接费用。
如在买一辆汽车所付出的钱中,包括了建设汽车厂、经营汽车厂的费用,原材料费用,劳动力费用,销售费用,运输费用,以及公司和推销者的利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练习题1及答案

一、单选题1、“资源是稀缺的”,指的是()。
A.相对于人们对资源的需要来说,资源总是不足的B.生产资源最终会枯竭C.资源必须留给后代D.世界上普遍存在着贫困正确答案:A2、铁矿石资源属于()。
A.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B.不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C.可再生的公共物品资源D.可再生的商品性资源正确答案:A3、从历史上看,随着时间推移,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和消费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其主要原因就是()。
A.技术进步B.资源勘探C.资源勘探和技术进步D.其他正确答案:C4、环境最重要的属性是(),它决定了人类如何共同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
A.空间与时间性B.有用性C.利与害的差别性D.公益与转移性正确答案:D5、判断经济效率一般采用()。
A.资源配置B.帕累托最优标准C.社会福利水平D.市场占有率正确答案:B6、下列关于帕累托效率错误的是()。
A.帕累托效率只有通过渐进的方式来提高。
B.帕累托效率一旦达到,则任何一个人再得到好处,必然会引起其他人受到损失。
C.帕累托效率的充分条件就是在相应范围内所有的等产量线和无差异线都必须是非凹的。
D.帕累托效率要有三个必要条件:高效率的资源配置,高效率的产品组合以及消费中的高效率。
正确答案:D7、以下不属于市场失灵的原因的是()。
A.信息完全B.公共物品C. 垄断D.外部性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关于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收入增加或减少与资源的存量与用量没有建立计量关系B. 国民经济帐户中设定了资源环境的地位C.资源的价值及其损失在NI或GNP中没有体现D.对不可再生资源制定了合理的折耗率正确答案:B、D2、下面关于自然资源定价扭曲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未包括由于不可持续的管理造成的对未来收益的损失称之为“使用者成本”B.未包括开采或获取成本C.未包括折旧D.未包括由于开采或获取造成的环境成本正确答案:A、B、D3、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不同,外部性可分为()。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第一章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和启示P5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2.你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着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推测有哪些P15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和代际的社会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10答: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耗竭,而人口的污染将以指数形式增长;为了拯救人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悲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冻结”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增长的极限提出人类的出路在于实现人口和资本的零增长,认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调和的,是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悲观主义;达利认为:零增长的观点没有考虑技术替代或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耗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生,当某种资源开始稀缺时,对该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寻找或开发替代品的工作也会开始;8.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9答: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研究方法: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科学的发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观;----------第二章1.说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着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答:原理: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或她好像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应导去实现公众的最后福利;结论: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政府对自由竞争的任何干预都是有害的,而竞争市场比非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更有效;2.何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怎样理解P26答: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该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是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况变坏;由此可以得出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律: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任意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用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3.说明需求与供给曲线的意义和画法;P26答:左图表达的就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其中纵轴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P,这一价格是在一个既定供应量下买方付出的价格;横轴表示的是需求和供给的商品数量Q;当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出清,这时称市场达到均衡,图中P0和Q0即为均衡价格和数量;市场在价格P0和数量Q0处没有存货;需求和供给并不总是均衡的,当市场状况突然发生变化时,一些市场或许不能很快出清,但其趋势是市场出清;在更高的价格P1处,有剩余产生,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在P2处,发生短缺,价格就会上扬;4.何为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P27答: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同种商品的效用估价不同,所以他们的支付意愿也不一样;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5.举例说明公共物品的定义及特征;P30答:与私人物品相反,在现实经济中还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道路、广播等,这种物品被称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是供给的普遍性、消费非排他性;6.何为外部性影响分为几种试举例说明;P32答: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不反应在市场价格中时,就表明存在外部性;外部性造成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外部经济性的典型事例如上游居民种树,保护水土,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这时,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外部不经济性的典型事例例如上游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洪水泛滥和水土流失,对下游的农业、灌溉、运输和工业产生不利影响;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外部的不经济性; ----------第三章1. 举例说明生产和消费的外部经济性和不经济性;P37答: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321n i m i i i i i X X X X X f F , ,i ≠j,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 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 存在外部影响;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前者是指i 因为nj X 的存在而受益,希望j 能增加nj X ;例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下游居民得到质量和数量有保障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这时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产生外部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则是指i 因为nj X 的存在而受损,希望j 能减少n j X ;钢铁企业排放的烟雾及含硫气体损害当地人的财产和健康,但受害者并不能得到补偿,这种污染就是一种“外部不经济性”;2.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有什么区别与联系P41答:不管外部性是货币的还是技术的,最终的效果可能是一些相关变量的价格和价值的变化;但是,两者的实质性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技术外部性介入以后作为一个自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作为一个因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产出水平或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故比较一个投入向量在有技术外部性和没有技术外部性两种状况下的分配,所有经济成员都会产生差异;相反,货币外部性介入以后,如果所有资源投入像以前一样使用,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机制,以补偿作为外部性调节手段的价格变化对收入的影响,所有经济成员将保持他们原来的效用水平;货币外部性是外部效果通过价格变化转化来体现的一种外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外部性是不会导致市场失灵;技术外部性是不会反映在价格变化或通过市场体系表现的外部现象;3.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P43答:图为某燃煤发电厂的污染行为对其燃煤发电量的影响;当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时,n X j 的价格为零,电价为e P ,发电量为e Q ;如果给空气污染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例如要求发电厂支付大气污染物排放费,将会增加电力生产的成本,使供给曲线e S 左移,到达'e S 的位置,形成'e P 和'e Q ;从国民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因为减弱了外部不经济性,'e P 和'e Q 都是高效率的;4.什么是产权它与外部性有何联系P46答: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由于物的存在及其关于它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的本质是规定人与人之间行为关系准则;根据科斯定理,如果外部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永久产权不管哪一方,将会产生最优结果;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能够通过重新明确财产所有权解决外部性带来的问题;5..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是否有效请说明理由;P47答: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失误;如图所示;在图中,横轴是A 的活动水平,曲线CD 是A 活动产生的边际效益,曲线JK 是由于A 的活动对B 产生外部性而造成的边际损害;在没有任何特别刺激的情况下,A 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将导致活动水平OD,此时,A 的边际效益为零;在CD 与JK 相交的F 点,社会边际效益为零,对A 的边际效益正好被对B 的边际损害所抵消;因此当A 的活动保持在OE 水平时,是帕累托最优产出;在科斯交易的背景下,B 可以付钱给A,使其把活动削减到OE;由于任何位于OE 右边的活动,对B 的边际损害超过对A 的边际效益,因此,B 可以从交易中获得潜在的收益;科斯均衡是OE, F 点位有效率的社会产出;然而,假设在科斯交易条件下仍对A 所造成边际社会损害征税,税额为每单位活动水平EF,其效果可能使A 得边际效益曲线下移到MN;MN 表示A 完税后的边际效益;当科斯交易在有税的情况下进行时,将导致均衡点由F 移至P,最优活动水平由OE 转为OG,A 的活动水平降低;由此可见,在科斯背景下,庇古税不仅是多余的,其本身也变成了资源配置失误的原因;6.假设:某炼油厂是某地区水的主要污染者;汽油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汽油的供给需求函数分别是:供给函数 P=10+需求函数 P=Q 的单位是千桶/天,P 表示每桶油的价格边际外部成本 MEC=,不存在消费的正外部性;求:1不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求这时的效率均衡度; 2在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求效率均衡点;答:1⎩⎨⎧-=+=QP Q P 125.042075.010 联立解得,P=12,Q=160 则,不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的效率均衡度为P=12,Q=160;2MSC=MPC+MECMPB=MSB所以,MSC=10+ 即,10++= 解得,P=26,Q=128则,在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效率均衡度为P=26,Q=128----------第四章1.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形式都包含哪些方面P54答: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可再生资源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人类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速率快于人类发现替代资源的速率,导致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程度都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物,特别是有害物质迅速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导致环境容量资源稀缺程度的急剧上升;2.古典经济学家对环境资源稀缺性认识方面的代表学说有哪些具体内容是什么P51 答:1绝对稀缺论语相对稀缺论绝对稀缺论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马尔萨斯在其人口原理一书中认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等资源产出却呈算术级数增长,如果对人口增长不加限制,就会导致灾难;马尔萨斯虽然没有强调,甚至忽视了技术进步在提高资源生产力方面的作用,以及政府对人口实施控制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已经表明,如果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资源、经济、人口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类将面临自我设置的“生存困境”2约翰·穆德的静态经济论与自然和谐论思想穆德对于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资源稀缺观点全部进行了吸收,并从技术进不上加以发展和给予更合理的解释;除此之外,穆德还提出了关于人类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界限问题;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而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以防止食物缺乏和自然美景消失的现象出现;这是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了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表明其已经意识到,如果人类社会的产出超过自然所允许的限度,社会就会出现失衡;3.环境资源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传统资源稀缺性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P52答:1资源绝对稀缺性;这一观点认为,在可获取的自然资源存量的极限没有达到之前,环境质量是不变的,不存在边际成本上升和收益递减现象,环境资源的有限性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绝对约束,只有在达到极限时,资源的稀缺性影响才会在上升的成本中通过价格得到反映;2资源相对稀缺性;这一观点认为,资源质量是变化的;不存在环境资源的绝对稀缺,仅有资源质量下降的相对稀缺;当资源被消耗时,质量下降,稀缺性就上升,单位生产边际成本提高;经济增长可能使特定资源存量出现暂时的、不断增加的相对性稀缺,但不会导致对经济增长的绝对约束;4.历次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分别是什么了解----------第五章1.作图说明高效率的生产过程过程;答:在矩形内有无数条代表W和C的等产量线,向右上角移动时,C的产量增加而W的产量减少,向左下角移动时,W的产量增加而C得产量减少;矩形内任意一点P可表示为资源的一种配置状况和产出情况;但是P点不一定就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只有当P点恰好是W等产量线和C等产量线的切点时,才能得到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最高的产出量,也就是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由于矩形内有无数条W和C的等产量线,这些等产量线总是两两相切,因而必然产生无数个切点,连接位于矩形之内的所有切点,就可以得到一条从O W至O C的曲线,此即生产契约曲线或称高效率生产线;2.效用边界线是如何得到的P63答:高效率生产可能性在线有无穷多个点,每个点都代表一种可能的产品组合,因而都可以得到一条唯一的消费契约曲线,在效用空间把它表示出来,又可以得到一条唯一的效用可能性线;故对应于生产可能性线可以得到无数多条效用可能性线,如图,将这些效用可能性线位于最外侧的部分连接起来,就得到效用边界线;即图中加粗的部分;3.实现最大社会福利的充要条件是什么P64答:设有社会福利函数,记为SWF. SWF=fU1,U2,…,U n;式中U1,U2,…,U n表示个人1,2,3的效用水平;从SWF可以得出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其中必有一条与效用边界线相切,其切点就是最大社会福利点;因为效用边界在线只有该店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所以其在全部帕累托最优点中是最理想的;最大社会福利的必要条件是:1该点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2在该点效用边界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充分条件是在该点效用边界线与一条且仅与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4.比较说明效率与最优的区别;P69答:一效率与最优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效率评价可以站在多个角度,而最优标准却是以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二站在社会的角度,效率与最优也是有区别的;效率是指由效用边界线所确定的效用最大化的区间,在此区间内的任何一个资源配置组合都是有效率的;而最优则是既满足效率又满足公平的效用边界在线的一个点;效率是最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5.最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P70答:最优与可持续发展有相通的地方,但还有很大的差异;可持续发展强调的公平,还包括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只有将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也纳入社会福利函数,可持续发展才能与最优相统一;----------第六章1.科斯关于外部性的问题的主要论点有哪些P74答:其一,损害问题具有相互性,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即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要以社会产值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其二,通过市场自由交易可使权利得到重新安排而达到产值最大化;但市场交易的前提是权利的初始界定,即如果不存在这种界定,就不会存在权利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2.作图说明为什么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环境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P76答: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在左图中,MPC和MSC分别表示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MPR和MSR分别表示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在没有环境污染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量决策是按照MPC=MPR的原则确定,即产量为Q2;当该厂商的生产导致了环境污染时,如果污染所导致的边际外部成本MXC不需要他本人承担,则厂商仍会把产量确定为Q2,但由于厂商的污染行为导致了边际外部成本MXC,从而使边际社会成本由MPC移至MSC;此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产量应按照MSC=MSR的原则确定,即产量应为Q1;可见,由于污染所导致的外部性的存在,使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Q2与按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Q1严重偏离,从而使污染物过度排放,生产过程中有污染的产品过度生产;因此,当存在负外部性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并不能导致环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生态林的建设则是环境问题中正外部性的典型;在右图中,投资者的私人边际收益MPR低于社会边际收益MSR,此时,投资者按照MPR=MPC的原则确定它的产量Q1,而社会福利最大化要求的产量MSR=MSC决定的Q2,很明显生态林建设等保护环境的投资行为,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供给严重不足;3.关于解决外部性问题,庇古和科斯的观点分别是什么P73答:庇古认为,应由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以消除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背离,政府应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对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部门实施征税,即存在外部不经济效应时,向企业征税;对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的部门实行奖励和津贴,即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给企业补贴;庇古认为,通过这种征税和补贴,就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这种政策建议后来被称为庇古税;科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思路,就是把外部性问题转变成产权问题,然后讨论什么样的产权才最有效率;4.产权交易是否能实现环境资源合理定价P85答:刚刚进入市场的稀缺资源的初始产权结构往往是不完善的,从而导致其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偏离;但由于产权的可交易性,则可实现博弈均衡;资源合理定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产权交易,通过产权合约的自由选择;只有通过产权交易,在重复多次的博弈过程中,才能获取做出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才能克服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不断地对产权合约进行纠正,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就是产权主体对不同产权合约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资源的市场价格在不断选择中被不断纠正,在重复多次的产权交易中逐渐向其相对价格靠近;因此,产权交易是纠正环境资源市场价格与相对价格偏离的重要途径;----------第七章1.环境污染的实质是什么答:2.什么是最优环境管理政策答:3.什么是循环经济答:4.循环经济的原则分别是什么。
环境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1.在使用相同资源的条件下,日本可生产30辆汽车或40台计算机,美国可生产40辆汽车或50台计算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 )A 日本在汽车生产上有比较优势B 美国在计算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C美国在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D日本在计算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2.假定玉米市场中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使玉米的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D )A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的产量下降了20%B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的价格将上升低于20%C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的价格将上升超过20%D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不变3.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5%,需求量增加了4%,则这种商品( b ). A.需求富有弹性B.需求缺乏弹性C.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D.不能确定其需求是否有弹性4 说“资源是稀缺的”,指的是( B )A世界上普遍存在着贫困B 相对于人们对资源的需要来说,资源总是不足的C 资源必须留给后代D 生产资源最终会枯竭4.不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 d ).A.垂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C.水平线D.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5.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
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c )。
A.停止生产且亏损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C.继续生产但亏损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6.经济学中所说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依据( b )。
A.时间的长短B.以所有生产要素能否得到调整为界限C.以实际量能否达到计划产量为界限D.以上都不是4下列项目中可称为可变成本的是( D )A管理人员的工资B生产工人的工资C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D生产房屋的租金5。
在同一平面图上有( C )A。
三条无差异曲线B。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C。
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 D 只有一条无差异曲线6 MR<MC,( B )A这时厂商扩大生产会带来利润的增加B厂商会减少产品产量C厂商的总利润要达到最大,应直到产量增加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D随着产品产量的不断减少,边际收益递减7公共物品的典型特征是(D )A无竞争性有排他性B无排他性有竞争性C无排他性无竞争性D有排他性有竞争性8某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9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 )A免费搭车问题B逆向选择问题C委托代理问题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10。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总10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简述资源与环境的概念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总称。
环境是指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2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1)土壤资源遭到破坏,110个国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世界在近100年间上升了℃/年);(3)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4)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全球减少森林面积3万hm2/天);(5)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死亡者的死因与此有关;(6)化学污染日趋严重;(7)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混乱的城市化;(8)海水污染、海洋生态危机加剧;(9)空气污染严重;(10)极地臭氧空洞在扩大,其中北极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损失50%以上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分配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1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哪些?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2简述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含义,并简要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资源经济学试题A
一、填空:
1.西方经济学认为,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是:、和。
2、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提出的“”理论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
3、管理环境的政策手段可以分为、两大类。
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是。
可持续发展包含三个基本原则:、、。
4、可耗竭资源按其能否重复使用又可分为和。
5.环境影响的费用和效益评价技术分类
为:,、。
6.外部不经济内部化的的主要通过四种手段,分别
是、、、。
二、概念题:
1、环境产权
2、帕累托效率
3、经济外部性
4、科斯定理
三、选择题:(单选,每题1分)
1、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经济学的分析研究方法()。
A、环境费用效益分析
B、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
C、环境生态保护的宏观经济评估
D、环境资源开发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2、下列哪项不是外部不经济内部化化的途径()。
A、直接管制
B、间接管制
C、庇古税
D、科斯手段
3、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称为三效益。
A、劳动效益效益
B、社会效益
C、生产效益
D、质量效益
4、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核心是()。
A、直接消耗系数
B、完全消耗系数
C、产品消耗系数
D、污染物排放系数
5、最大社会福利是社会能够追求的最高目标,即在已知的()、生产技术、以及社会成员的偏好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富裕状况。
A、人力基础
B、资源基础
C、商品基础
D、劳动基础
6、费用效益分析主要是对()建成后,社会得到的效益与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评价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
A、国家工程项目
B、地方工程项目
C、公共工程项目
D、特殊工程项目
7、下列环境问题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A 瘟疫
B 洪水
C 水土流失
D 地震
8、环境资源具有的生态功能价值,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营养循环等,这属于环境价值的()
A 直接使用价值
B 间接使用价值
C 选择价值
D 存在价值
9、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最有效途径是()
A 环境在生产
B 可持续发展
C 低碳生活
D 循环经济
10、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基本思想不包括()
A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B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C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谋求球社会的全面进步
D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持续性、平等性、协调性。
11、在环境破坏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用建造新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环境污染或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方法叫做( )
A 恢复费用法
B 重置成本法
C 影子工程费
D 机会成本法
12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
A 社会制度对资源配置、分配的影响及其政策方案
B 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C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手段的应用
D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13环境成本是人类在使用资源时,要付出对资源的减少和破坏以及影响环境质量的代价,下列不属于其基本内容的是()。
A、使用者成本
B、环境损害成本
C、生产成本
D、环境保护成本
1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A )
A、研究方法不同;
B、研究对象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
D、上述都是
15.环境经济学的分析研究方法中,下面哪项是环境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内容( )
A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
B 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
C 环境退化的宏观经济评估
D 环境资源开发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16.以下关于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经济发展只会使污染加重,导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B 环境只有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改善
C 只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利用其相互促进的一面,是可以做到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
D 只有停止发展经济,才能使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17.直接市场法不包括( )
A 市场价值法
B 防护费用法
C 重置成本法
D 资产价值法
18.当某些资源应用的经济效益不能直接估算时,适合用的评价技术是( )
A 市场价值法
B 机会成本法
C 防护费用法
D 人力资源
19.以下关于环境资源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环境容量资源属于流失性资源
B潮汐能属于恒定资源
C 森林、草原属于可再生资源
D 金属资源属于恒定资源
20.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供求定理的是( B )
A需求的增加短期内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上升
B需求的减少短期内引起均衡数量上升,而均衡价格下降
C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上升,而均衡价格下降
D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下降,而均衡价格上升
.下列关于帕累托效率错误的是()
A帕累托效率一旦达到,则任何一个人再得到好处,必然会引起其他人受到损失。
B帕累托效率要有三个必要条件:高效率的资源配置,高效率的产品组合以及消费中的高效率.
C帕累托效率只有通过渐进的方式来提高
D帕累托效率的充分条件就是在相应范围内所有的等产量线和无差异线都必须是非凹的。
.在资源的最优配置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的环境成本是( A )
A使用者成本
B生产者成本
C环境损害成本
D环境保护成本
三、简答题
1、画出最优污染水平(即有效率的污染水平)图示。
2、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联系与区别
3、简述环境经济政策的的实施条件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