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值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e8daf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a.png)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3. 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它的长是4厘米,宽大约是多少厘米?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a. 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b. 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c. 全班交流,分享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a. 以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作为参照。
b. 根据四舍五入法,将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c. 计算出积的近似值。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a.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c. 全班交流,评价成果。
(2)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a.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进行估算。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c. 全班交流,评价成果。
4.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进行拓展延伸。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学案及教学反思6 积的近似值 教案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学案及教学反思6 积的近似值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4644e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a.png)
积的近似值教材第66页的内容及第67、第68页练习十二的第8~18题。
1.使学生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2.使学生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取积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猜测、验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
1.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2.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投影仪,课件。
1.口算。
0.21×0.4=3×0.6= 2.5×4=0.17-0.08=0.2×0.3= 1.2×0.05=0.42×20=0.5÷10=2.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 8.008(保留两位小数)3.4(保留整数) 7.996(保留两位小数)1.谈话导入。
教师:根据刚才学过的小数乘小数的知识,我们知道乘数里小数的位数越多,积里的小数位数也越多。
因此,为了记录方便,在小数乘法的计算中,往往需要求积的近似值。
2.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教材第66页的例9,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并根据题目要求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3.18×1.6≈5.09(万元)3.18× 1.619083185.088答:去年大约收入5.09万元。
3.巩固算理。
计算结果为什么要取近似值?(题目中的要求是保留两位小数,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更简便)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看第三位小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师生共同小结:在计算时,小数乘法所得的积有时位数太多,实际却并不需要,往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值。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应该根据要求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值,一定要用“≈”连接,近似值末尾的“0”不能去掉。
积的近似值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应该根据要求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值,一定要用“≈”连接,近似值末尾的“0”不能去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9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9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65798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7.png)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9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积的近似值》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乘法运算,能够快速准确地估算出结果。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对估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法运算的近似值求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出乘法运算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乘法运算的近似值。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求近似值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和实例,以便引入课题和进行讲解。
2.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课题,例如:“小明家有9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求近似值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例如,对于数值2345,要将其近似到最近的十位数,即230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35b8c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3.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积的概念及基本性质;•能够观察实际问题,进行模拟或估算,得出积的近似值;•学会使用精度、误差来描述近似值与真值的关系;•能够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得出更精确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使用误差和精度描述近似值与真值的关系。
教学难点•积的近似值的精确计算;•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积的概念;3.引入本节课的问题:如何求出两个数的积的近似值?深入讲解(30分钟)1.讲解积的基本性质;2.讲解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3.使用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积的近似值。
练习(40分钟)1.分组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的实例,利用计算器或手算,尝试计算积的近似值,并进行精度和误差分析;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及得出的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总结(10分钟)1.结合练习情况,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具体强调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及误差和精度的应用;3.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批判性思考,引导他们对计算方法的选择和精度的控制进行思考。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未完成的部分;2.搜集实际问题,计算问题中的积的近似值,并进行误差和精度分析;3.根据具体实例,完成相应的小学数学题目。
扩展阅读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2.《大型计算机中心的数学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积的概念,并通过深入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了精度和误差的描述方法。
在课后作业和扩展阅读中,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和思维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练习环节中,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方法和结果。
在总结中,需要强调精度控制和计算方法的选择,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应对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ed8a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0.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求积近似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乘法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积近似值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不够灵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求积近似值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教材中的例题,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体会“四舍五入”法的含义。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共同探讨更高效的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舍五入”法。
5.练习巩固: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6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6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88234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f.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6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积的近似值规律。
4. 培养学生估算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
2. 积的近似值及其应用。
3. 估算积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的基本运算、积的近似值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估算积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2. 利用实例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3.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积的近似值规律。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例引入乘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的基本运算,让学生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观察与发现:引导学生观察积的近似值规律,总结估算积的方法和技巧。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乘法和积的近似值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乘法和积的近似值的相关内容。
3. 实物道具:用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和积的近似值。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ef1a7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8.png)
课题
积的近似值
主要教学活动设计
教
学
目
标
四
基
基础
知识
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1、创设一个“求积的近似值问题”的情境,引出积的近似值。
2、学生自主求积2.205的近似数,并说一说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
3、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加以应用。
基本
技能
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基本
思想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运用转化、迁移的方法,渗透感悟推理的思想。
基本经
验活动
积累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经验;
积累描述说理解释自己观点的经验。
四能
发现
问题
在解决求近似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情感与
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与应用的价值。
小学“数学”学科课题备课
板书设计
课题:积的近似值
例6 0.049×45≈2.2(亿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0 4 9
× 4 5
_________________
2 4 5 四舍五入
1 96
___________________
2.205
0<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教师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交流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扮演了学伴的角色,适时引导,不着痕迹地把把新的知识分享给同学们。课堂容量不是很大,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收获与体验,为学生的长远学习积蓄能量。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积的近似值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积的近似值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0e9fb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a.png)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 5 课时积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第 11 页例 6、“做一做”,练习三的 1~3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2.培育学生的实践力量和思维的机敏性,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3.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的实际状况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机敏地取近似数;【重点难点】1.使学生知道求积的近似数的目的,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2.使学生能依据生活中的实际状况多角度思考,机敏截取积的近似数;【情景导入】1.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思考问题:〔依据学生的答复填空〕(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存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重点反响:7.497≈7.50,你是怎么想的?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2.超市的白菜每千克 0.86 元,王教师买了 1.9 千克白菜,应付多少钱?(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汇报沟通师:请认真观看计算结果,应当怎样付钱,要付多少钱?想法一:买白菜用去0.86×1.9=1.634〔元〕,就应付 1.634 元。
想法二:没法付 1.634 元想法三:可以取积的近似数 1.63 元(3)想一想谁的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状况?师:大家真聪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分”,所以付款时只算到“分”。
那么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哪个数位?〔百分位〕要准确到“分”该怎么办?〔取积的近似数,保存两位小数〕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有时往往不需要保存很多小数位数 ,这时可以依据需要,保存肯定小数位数,取积的近似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积的近似数。
〔出示课题〕【课讲授】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学生答复:狗〕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教师出示教材第 10 页例6 的主题情境图。
师:从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图画上的内容。
师:是啊!你看狗是多么英勇的动物,它敢把持刀的坏人抓住。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3c1a2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a.png)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
-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计算商品总价,引出乘法运算中积的近似值问题;
-激发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快速估算乘法运算的结果?
2.教学过程:
-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提问:“同学们,当我们在购物时,如何快速估算商品总价?”;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法运Leabharlann 中积的近似值概念;2.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乘法运算的估算;
3.学会使用截位法进行乘法运算的估算;
4.能够灵活运用近似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并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3.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反馈与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讲解截位法的原理,用具体例子说明如何将乘数变为较为简单的数;
-示例:计算123×56时,将123截位为120,56截位为60,然后计算120×6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39a8a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3.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值》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求一个数的近似值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求近似值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重要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相关的数学问题。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道具,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小明的妈妈在超市买了3.2千克的苹果,每千克苹果的价格是12元,请问小明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从而引出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测量等,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求近似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求23.56的近似值是多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积的近似值》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积的近似值》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95158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9.png)
(三)、课堂小结 师:对于积的近似值,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体验? 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是先求出积,再根据要求一般用“四舍
五入”法保留小数的位数。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或 题目的要求取积的近似值。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求出下面各题的近似值。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7.2×0.09≈
0.86×3.2≈
0.28×0.7≈
5.89×3.6≈
说一说,你是怎样来求积的近似值的?
引导学生说出用“四舍五入”法来求近似值。
2.引入新课。 出示问题:小明的妈妈今天去菜市场买了1.5千克鱼,鱼每千克4.75元。 你知道小明的妈妈要付多少钱吗?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解答并讨论出结果,最后汇报交流。 因为4.75×1.5=7.125(元),所以当学生汇报可能有:7元,7.1元, 7.13元等。这时老师可以适时问:为什么不能按计算的结果来付钱呢? 学生汇报:因为钱的最小单位是“分”,也就是小数点后第二位。所以 最多只能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答情况,选择不同解法的同学汇报 。 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有:
①3.45×8.5=29.325(元),所以李奶奶该缴29.325元的水费。 ②3.45×8.5=29.325(元),29.325元≈29.33元,所以李奶奶该缴
(2)出示这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大家想一想,你赞成哪种付钱 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再汇报。
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5.9 积的近似值(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5.9 积的近似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7e6a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1.png)
0.648
0.86×3.2≈ 2.8 0.86
X 3.2
1 72
258
2.7 52 返回
积的近似值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28×0.7≈ 0.20 0.28
X 0.7
0.1 96
5.89×3.6≈ 21.20 5.89
X 3.6
3534
7 67 04
返回
积的近似值
课堂练习
母题
1.写出表中各数的近似数。
积的近似值
3.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73×2.02 ≈1.47
=1.4746
8.4×0.69 ≈5.80
=5.796
5.9×0.76 ≈4.48
=4.484
返回
积的近似值
4.一块平行四边形塑料板,底3.2分米,高1.84分米。 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先估算,再计算,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5 小数乘法和除法
积的近似值
情景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返回
积的近似值
复习导入
2.48保留一位小数是( 2.5 ) 2.53精确到十分位是( 2.5 ) 那么,像这样保留一位小数后结果是2.5的两位 小数还有哪些呢? 其中最小的是(2.45 ) , 最 大 的 是 (2.54 )。
返回
积的近似值
3.一栋大楼一共有21层,其中一层是大厅,层高5.1米, 其余每层的层高都是2.85米,这栋大楼高约多少米?
(得数保留整数) 21- 1=20(层)
2.85×20+5.1=62.1(米) 62.1~62
答:这栋大楼高约62米。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https://img.taocdn.com/s3/m/32c1ea4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2.png)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一. 知识点及考点知识点•数的积的概念•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及计算考点•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计算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实践中掌握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步骤二. 教学步骤1.导入(1)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如果您去市场进行商品购买,很可能需要对某些商品的价格进行估算,以便在购买时更好的做决策。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进行数学计算时,也常常会遇到需要估算积的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积的近似值。
(2)出示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将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讲解(1)引出直接计算法与近似计算法。
(2)引入近似计算法的概念,即在计算积时,先将每一个因数改写为一个比较接近它的因数,然后将这些近似因数相乘,得到近似积。
(3)介绍近似计算法的基本步骤:1.找到可以近似的数。
2.将数进行近似。
3.对近似后的数计算积。
4.对计算结果进行近似。
(4)联系实际问题进行讲解:例如,小明要将自己家中的一张长方形餐桌移到客厅,为了方便搬运,他测量了桌子的长、宽、高,并通过计算得到了桌子的体积(长×宽×高=2.4×1.2×0.8=2.304 立方米)。
但是,当他准备和父亲租车搬运桌子时,车担当只告诉他这个体积大概是 2 立方米,因此小明在决定租车天数时,就需要将这个积的近似值作为参考。
3.演示(1)介绍如何进行积的近似值计算:1.找到可以近似的数:在本例中,积的三个因数都可以进行近似。
2.将数进行近似:根据车担当所说的体积估算,对积的三个因数分别进行近似。
小明选择将长、宽分别近似为 2 米,高近似为 1 米。
因此,他得到的近似积即为:2×2×1=4。
3.对计算结果进行近似:小明得到的近似积为 4,而真实积为2.304。
因此,小明大概估算积时只需要将真实积除以近似积,即可得到一个关于真实积的近似值:2.304÷4≈0.6。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积的近似值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积的近似值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0241b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e.png)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积的近似值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估算的概念,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估算的概念2. 乘法估算的方法3. 乘法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乘法估算的过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乘法估算的方法。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乘法估算。
2. 讲授:讲解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3. 演示:通过实例演示乘法估算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估算的方法。
4. 练习:布置一些乘法估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乘法估算的方法。
5. 讨论: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乘法估算题目。
2. 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乘法估算的方法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七、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乘法估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这两个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7-积的近似值-课件
![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7-积的近似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22ccc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1.png)
复习导入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 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这时 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积 的近似值。
复习导入
• 求近似数常用“四舍五入法”。 • 保留整数要看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否满5, • 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小数部分第二位是否满5, • 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小数部分第三位是否满5, • ……… • 精确到个位,也就是保留整数; • 精确到十分位,也就是保留一位小数; • 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保留两位小数; • ………
情境导入
(倍数关系应题) 王大伯家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 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大约收入多少万元?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个量:一倍数 几倍数 倍数
一倍数×倍数=几倍数
3.18×1.6
探究新知
3.18×1.6 ≈ 5.09 (万元)
3.1 8 × 1.6
1908 3 18 5.0 8 8
• 1.32 × 6.8 =8.976 ≈9.0
• 2.9 ×3.14 =9.106 ≈9.1
典题精讲
4.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 0.73 × 2.02 =1.4746 ≈1.47
• 8.4 × 0.69=5.796 ≈5.80
• 5.9 ×0.76=4.484 ≈4.48
易错提醒
学以致用
2.小华到粮店买了5.47千克的面粉,每千 克2.5元,小华需要付出多少元?
5.47×2.5=13.675(元) 13.675元≈13.68元
答:小华需要付出13.68元。
学以致用
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塑料板, 底边长3.2分 米,高1.8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先估计,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积的近似值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4ebb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1.png)
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节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节课,该课程是由苏教版编写的。
本节课程主要讲述了“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应用。
1.2 教学目标•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因数的方法;•掌握求积近似值的方法。
1.3 教学重点•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因数的方法。
1.4 教学难点•掌握求积近似值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2.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解“积的近似值”概念;•介绍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因数的方法。
第二部分•掌握求积近似值的方法2.2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小组讨论•示范演示三、教学步骤3.1 自我介绍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我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介绍我的姓名、学历、教龄等情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
3.2 练习数的分解首先,我将通过分组让学生分解一个两位数。
例如,97 = 7 × 14。
然后,我将让他们练习分解其他数字。
3.3 “积的近似值”概念我将通过试题让学生了解到求两个数的积和一个数的积的方法不同,因此需要使用“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积的近似值”不等于原来的积。
3.4 实际应用接下来,我将讲述如何将“积的近似值”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如果做菜需要三个鸡蛋,每个鸡蛋的重量为50克,那么你需要多少克的鸡蛋?3.5 演示求积近似值的方法最后,我将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求积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4.1 作业布置我将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4.2 检查作业下节课,我会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以确保他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4.3 评价及反思在下节课上,我将评价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并反思不足之处,以便在下一次上课时做出调整。
五、总结通过这堂课,学生们能够掌握“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应用,能够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因数,并能够求积的近似值。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值》小数乘法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值》小数乘法教学说课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5f8e4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a.png)
7 9 .8
求积的近似值 1.根据小数乘法算出准确值; 2.再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在求积的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否则精确度就变了。
1 填一填。
(1)求积的近似值时,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省略( 十分 )位后面的尾 数,要把( 百分 )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小数乘法
积的近似值
冀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课件
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的方法,感受求积的近似 数的必要性。 2.经历利用小数乘法、近似数两方面的知识迁移来探索求积的 近似数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有条理的思考过程,体会 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练一练:
1、6.749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2、0.34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3、4.997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5.296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
一个用篱笆墙围成的长方形菜园子,长是14.8米,宽是8.6米。 菜园子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篱笆墙大约有多长?(得数 保留整数)
菜园子面积: 14.8×8.6=127.28≈127(平方米) 篱笆墙长: (14.8+8.6)×2=46.8≈47(米)
菜园子面积:14.8×8.6=127.28≈127(平方米) 篱笆墙的长:(14.8+8.6)×2=46.8≈47(米) 答:菜园子的面积大约是127平方米,篱笆墙大约有47米长。
7 一只仪表的表面是正方形,边长是0.17米,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 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17×0.17=0.0289≈0.03(平方米)
4.5×9≈ 41 4. 5
3.8×21≈ 80 3.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一试
1.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通常(四舍五入) 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 近似数 )。
2. 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需保留( 一位)小数。 3. 4.964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5.0 ),保留两
位小数约是(4.96)。 4. 3.7×0.405的积精确到百分位是(1.50 )。
学以致用
ppt中所使用的部分图片、音视频等资源来源于 网络,若所用资源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1.一种菜油每千克售价8.16元。王成买了1.4千克, 李勇买了1.6千克。两人各应付多少钱?
8.16×1.4≈11.42
千分位上是4,不到 半分,就把它舍去。
8.1 6 × 1.4
3264 816 11.4 2 4
在收付现款时,通常 是精确到“分”。
2.一幢大楼有16层,每层高3.23米。这幢大楼大约 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0.0 4 9 × 45
245 196
2.2 0 5
0<5,舍去0和5, 保留一位小数。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 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探索新知
0.049×45 ≈2.2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0 4 9 × 45
245 196 2 .2 0 5
如果将45改为46,结果又应是多 少呢?请你自己先算一算。
1 小数乘法
3+3=
积的近似值
复习导入 按要求取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0.9846 保留三位小数( 0.985 ) 保留两位小数( 0.98 ) 保留一位小数( 1.0 )
问题解决
6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 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0.049×45≈_2__.2___(亿个)
0.049×46 ≈2.3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0 4 9 × 46
29。 向十分位进1,舍去5和4,保留一位小数。
归纳展示
求积的近似数方法:
先根据 小数乘法 求出积, 再按 四舍五入 法保留一定的小数
位数,关键是看
。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 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数量
金额
绿盛特级桂园干 14.90
2kg
29.80
鲜肉荠菜饺
13.85
5kg
69.25
散装火腿
收现金150元
57.65 0.563kg 32.46
合计金额( 131.51)元 应找( 18.49 )元
收银员×××
回顾反思
3+3=
1.静静的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 2.我还想到了什么问题?
Notes
3.232 ×16=51.68 m 51.68≈52 m
3.在地球上重1kg,到月球上约重0.16kg。在地球上, 老师的体重是64kg,如果在月球上,老师约重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16 ×64=10.24 kg 10.24≈10.2 kg
4.算一算,找一找。
家友超市欢迎您!
品名
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