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1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健康管理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所谓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立足于找出隐藏在人群中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或解决。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
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它的应用范畴现在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与管理。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以及肿瘤等。
健康管理可根据个体的健康信息对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使人们能够有目的的主动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减少患病机率和降低医疗费用,最终提高生活品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期望寿命的延长以及慢性病机率的上升,人们对健康维护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建立健康管理模式对提高和改善国民身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对我国居民健康程度分析与结果
2.1 影响人们健康的危险因素
目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影响人类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2005年全球有4100万余人因疾病死亡,其中59%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以慢性病为主的疾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70%,每天约有1.3万~1.5万人死于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癌症,脂肪肝而导致的肝脏疾病等,现在也把这些疾病称为“富贵”病,因为这些疾病都是在我们生活改善以后的近几年才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在以前的生活不好时,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是极其低的,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是一些传染性疾病。
笔者认为,最主要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树立健康的管理观念,没有预防保健的意识。在生活物资极为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许多过去没有的东西现在可以随便消费,。同时由于缺少相关知识,因此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指导,乱吃乱喝,毫无节制。例如,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油炸、烧烤等味美却含有强烈致癌物的食品,农药残留的食品,加上人为的掺入一些毒害物的加工食品等,这些都是对健康有极大负面影响的。
另外,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使得人们,尤其是所谓的白领的工作压力骤然增大。心理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却没有适合的调节放松方式,加上过度的饮酒吸烟,更进一步加重了身体的负担,为慢性疾病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2.2 当前人们的健康程度
来自卫生部统计资料:根据全国36个城市的疾病监控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人口的健康程度不容乐观,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为第一位,恶性肿瘤为第二位,特别是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和死亡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糖尿病的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其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各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已成为易患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处于所谓的“亚健康”状态,特别在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城市,其中,北京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是76%,上海73.49%,广东74.41%。
2.2.1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水平和变动趋势
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7亿多。与200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人。我国每年死于高血压并发症者在
150万以上,致残人数达百万之多;冠心病是中国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每年新发75万。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即50岁~60岁以上,但目前有低龄化得趋势,30岁~40岁的冠心病患者日见增多。据新华社报道,2000年-2006年间,中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以往同期增加26%,女性增加19%;中风类疾病每年新发150万。几乎90%的中风发生在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而最重要的是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医疗手段,仍有50%以上的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近年来,我国中风发病患者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据统计中风最低年龄为16岁,二三十岁的人发生中风并不少见。
2.2.2 恶性肿瘤的流行水平和变动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年,2/3的恶性肿瘤都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这种趋势在我国已经开始显现,我国每年肿瘤新发160万,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上升了29%,且每年以4.4%的速度上升。
2.2.3 糖尿病的流行水平和变动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表明,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以及对总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三位。中国糖尿病患者1979年为0.67%;1995年为3.21%;2006年最新统计为3.9%,而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5%、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就从低患病率国家迅速跨入糖尿病中等患病的行列。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国家。据预测2010年将达到5500万。
2.3 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
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有目的的维护和改善周围的条件来保持身体的健康程度。但是我认为,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今天,我国的大多数人群对健康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感性阶段,不能从经济、文华、医疗、健身等各个方面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我们根据健康程度将人群分为以下四大类。
(1)健康人群。希望保持健康身心并积极响应的健康人群。
他们已经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健康知识可能不足。
(2)亚健康人群。希望定期得到健康与疾病危险性评价及健康改善指导的亚健康群体。(3)高危人群。已有明显高危倾向并需要立即改善健康状况的群体。需要定期得到健康与疾病危险性评价,并在健康顾问的指导下密切监控危险因素、降低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4)已患病者。在治疗的同时希望积极参与自身健康改善的群体。需要在生活和行为方式上进行全面改善,监控危险因素,降低风险水平,延缓疾病的进程,提高生命质量和潜在隐患,最终达到减少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
2.4我国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健康管理在实际运行中不同机构有各自的特点,但基本的模式大同小异。作为一种服务,健康管理的模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①个人健康信息管理;②个人健康与慢性危险性评价。
我国健康管理产业正蓬勃发展,许多医院都相继成立规模较大的体检机构,这是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基础。而在社会上,包括爱康网、新生代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等机构也相继成立。但是,由于发展水平的局限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淡薄,在很多方面健康管理仍需正规化和完善。诸如对健康管理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当前健康管理还未形成完整的工作结构,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脱节,没有形成有机结合的完整的卫生服务体系等。
因此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在全面建立健康管理体系的同时,从“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生活环境、职业行为”等多个方面出发,建立全天候服务区,对民众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预测、对疾病早期预警,并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指导,结合医疗保健服务与信息技术手段,以领先的医疗机构为依托,为追求健康生活的个人与家庭提供科学、系统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