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翻译过程

合集下载

浅析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心理对大学生英汉口译的影响

浅析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心理对大学生英汉口译的影响

浅析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心理对大学生英汉口译的影响作者:陈芳杨丽华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04期【摘要】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口译是以口语的形式实现语言转换,对译者的专业知识和翻译心理都有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学生译者的翻译心理为出发点,从言语识别、意义构建、言语输出等方面探求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翻译心理下的言语理解和言语输出的表现,分析不同的翻译心理对英汉口译造成的影响,以期探讨翻译心理在口译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言语理解言语输出翻译心理口译翻译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译者的心理表现是一种思维活动。

语言是人类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最为重要的外在表现,翻译过程中需要对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加工处理,译者的翻译心理直接影响了语言的加工,尤其是在口译过程中这一影响更为明显。

笔者试从本项目的实施对象——学生译者的翻译中获得第一手翻译心理资料,分析翻译心理对大学生英汉口译的影响。

言语理解的程度直接决定了翻译结果,言语理解的第一步就是对言语进行有效识别。

在英汉口译训练中,首先将口译材料交与学生熟悉,包括对专业词汇、生僻词汇、长难句型等都要做预先的准备。

作为言语理解的第一步,言语识别的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不同学生的翻译心理表现会有不同的言语识别结果。

对语言的长时间认知会导致学生形成一种固有的心理认知机制,不同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语言认知机制,对言语的识别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有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知仅停留在英语是由二十六个字母表达,按照一定语法关系组合到一起的语言,仅以单词的字面含义理解语句和语篇。

这样的学生对言语的识别停留在最浅认识层面上,只能把握文字层面的意义,却无法联系到文化甚至更深层的情感意义上。

还有部分学生对语言的认知上升到了篇章的层面,可以在篇章语境下,分析语言使用的语境,选择更为恰当的语义进行理解。

这样对言语的识别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言语识别的会更为清晰透彻。

从认知心理学的模式识别看翻译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的模式识别看翻译过程
时也 影 响 了其 他 相 关 学科 。认 知 心 理 学 的许 多现 存 理论 、 点 同样会 对 翻 译 , 其 是 翻 译 过 程 产 生 积极 影 响 。 对 认 观 尤 知 心 理 学( on i sco g) C giv Pyhl y 中模 式 识 别 及 其 三 个 模 型 进 行 分析 , te o 而后 运 用 模 式 识 别 的 三 个 模 型 : 板 说 , 型 模 原
'I 置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础 。 二、 模板说 这个模 型最早 是针对 机器 的模式 识别而 提 出来 的 , 后
认知 心理学 ( ont ePyh lg ) 以信 息 加工 观点 C g iv sc o y 是 i o 为核心 的心理学 , 又可称 作信 息加工 心理 学 。它 揭示 了认 知过程 内部 心理机 制 , 能 对人 的各 种 心理 活 动 、 语行 并 言 为作 出某 种解 释 。认 知 心 理学 在 本 身迅 猛 发 展 的 同时也
码与 已经贮存 在脑 子里 的另一 种语言 的单词 进行 比较 , 看 看与译 者头 脑 中的哪个单 词—— 模板 有最佳 匹配 , 这 就把 个刺激 确认 为与这 个 单 词 即模 板 相 同。例 如在 英 汉翻 译 中 , 到了 s k 这个 单词 , 当读 o s c 视觉 首 先 受到 了刺 激 , 激 刺 信息得 到 的英文编 码 与 已贮 存 的相 关 汉语 单 词 即模板 进
行比较 ( 比如人们头脑 中有男袜 , 女袜 , 长袜 , 短袜等相关 单词) 发现“ 短袜” 这个汉语单词与“ok” scs 这个刺激有最

模式识 别
认知 心理学 的 知觉 研 究 主 要 涉 及 模 式 识 别 ( ae Ptr tn Rcgi n , 是 视 觉 的模 式 识 别 。所 谓 模 式 是 指有 e ni )特别 o t o 若干元素或成 分按一 定关 系形成 的某种 刺激 结构 , 可 以 也 说 模式是刺 激的组合 。

认知心理学视阈下翻译问题类型及其解决策略研究

认知心理学视阈下翻译问题类型及其解决策略研究

认知心理学视阈下翻译问题类型及其解决策略研究作者:吴菲菲来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摘要:认知心理学中“问题解决”理论为翻译问题属性、翻译方法等研究带来重要启示。

问题分类及其解决策略,是翻译问题属性及常见翻译策略的理论基础,搜索策略、目的—手段分析策略和爬山策略,能指导译者多途径解决翻译问题。

关键词:问题解决;翻译属性;解决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1-0050-04翻译是一种双语转换的高级语言活动,也是一种信息加工模式,其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译者在把源语转换到译语的加工过程中,由于思维方式差异、语言组织方式不同、词义范围不匹配等问题层出不穷,他们要运用先知识、意义分配、语篇建构、言语组织等手段在大脑中完成一系列动态的认知过程。

“问题解决”的基本原理可使人们更深入地认识译者在翻译的理解、表达等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探索翻译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认知心理学中“问题解决”的基本理论在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是人们根据问题的条件和情境,激活已有的知识、运用相关的技能、结合积极的信念、表征或动机,将问题逐步转换为目标状态,使之得以解决。

问题解决是从若干个可能的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或合适的答案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它不仅反映在一般的人类言语交际中,也成为翻译活动信息转换认知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问题的分类大约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问题解决”,研究者根据问题空间的大小(如: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否明确,用来解决问题的算子是否清楚),把问题分为明确限定性问题和非明确限定性问题。

明确限定性问题对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信息有詳细说明,这种问题一般都有正确或参考答案。

例如:电脑编程就是明确限定性问题,为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程序员需要掌握编程的语言及语言逻辑和语法,用特定的思路和方法编写指令,使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的意图,按照人的指令去工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为目标。

认知翻译理论视角下翻译过程优化研究

认知翻译理论视角下翻译过程优化研究

认知翻译理论视角下翻译过程优化研究作者:唐悦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2年第02期摘要:翻译认知过程研究是当前认知翻译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本文在认知翻译理论的视角下,以认知语言学(CL)体认观为核心,借用奈达等关于翻译过程细分的理念为主体框架,以意象图式为具体表现形式,突出译者的认知能动性,尝试构建出更为直观且具有操作性的翻译过程优化模型,为研究者加深对翻译认知过程的理解提供参考,继而对译者翻译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教学模式优化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翻译过程;体认观;意象图式作者简介:唐悦(1989.11-),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认知语义、翻译教学。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中外信息与文化等方面的交互需求显著增加。

然而由于各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需要译者在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中,既要考虑如何促成“文化外译”,也要关注如何促进“文化接受”。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必然会影响翻译过程的选择。

然而传统的翻译研究及过程多属单向式,我们通常认为翻译的实践过程主要由理解、表达和校验三个步骤组成。

这种翻译模式下主要是原文→翻译策略→译文的机械对应,大多是对语言进行信息提取、选择,译者心理往往处于被动,而忽略了充分发挥认知水平和主观能动性,翻译策略也大多集中在讨论词、句等语篇的具体构成要素的讨论上。

因此,译者很难在翻译过程中做到语言与文化的协调统一,难以满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的。

与此同时,翻译学的研究也正经历着研究范式的转变,跨学科的翻译研究日渐成为翻译学科建设的又一推力。

认知翻译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并发展成为重要研究范式,采用新方法开展翻译过程研究,促进对翻译过程的内部心理—认知机制的探索,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

在此背景下,为使实践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本文基于认知理论视角,通过对翻译过程相关理论及资料的研究及梳理,试图构建翻译过程的优化图式,促使研究者更深刻地理解翻译认知过程,以期进一步对译者翻译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教学模式优化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翻译过程模式实证探研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翻译过程模式实证探研

究 的突 破 口 , 然 有孙 艺 风 、 宓 庆 、 自检 、 义 虽 刘 杨 吴
城、 鲍刚 、 素华 等学者 直接或 间接 关注翻译 过程 的 蒋 研究 , 但是 从总体 上看 , 内对 翻译动 态思维 过程 的 国 实质性 研究 尚处 于萌芽 状态 。 认 知心 理学研 究人 的 与认 知活动有 关 的全部 心 理 活动 , 括 注 意 、 包 知觉 、 记忆 、 言语 、 绪 、 理 、 情 推 思
的 。 译 心 理 过 程 是 一 种 动 态 过 程 , 这 个 过 程 中 活 翻 在
代 , 认 知 心 理 学 的影 响 下 , 洛夫 ( elf 、 在 格 G r ) 克林 o 斯 ( r g) K i s 等人将 心 理学 的 口语 报告法 ( ra po n v bl r. e
认为 翻译 只是用 另一种 语言再 现原文 文本 ,同时尽 量保 全原义 的过 程 ,而 翻译 的认知心理 学方法 有 助
于消 除这种误 解 . 因为任 何有经 验 的译者 都知 道 , 翻
译 不仅 仅是原 文再 现。 依 据有声 思维 的调查方 法对 翻译过程 模式 进行
论模式 都建立 在语 言学基 础之 上 ,不 能很好 地描 述 或解释 翻译过 程 的动态性 和 翻译 时 的大量思 维 活动
tclvra rp ̄ oo, eb l e o 1引 入 翻 译 过 程 及 翻 译 模 式 的 研
究 , 以考察译 者在 翻译 过程 中的具体思 维活 动 , 用 取 得 了较 大 的成效 。国内译 学界 , 然在 8 虽 0年代 有学 者 也 曾指 出深入 研究 翻译 中的思 维活动将 是译 学研
赵玉 闪
( 北 电 力大 学 华 外语 学 院 , 京 1 2 0 ) 北 0 26

浅谈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浅谈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浅谈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外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外语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掌握丰富的词汇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关键。

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往往效果有限,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词汇。

越来越多的语言教育研究者开始探索认知心理学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类如何获取、处理、存储和运用信息。

在外语教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关键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外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为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认知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和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认知心理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在词汇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2. 探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词汇教学理论,深入了解词汇记忆、词汇理解和词汇应用等方面的原理;3. 探讨认知心理学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从认知角度出发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4. 探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实践策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将认知理论运用到词汇教学实践中;5. 探讨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关键难点,分析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为教学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旨在为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

1.3 研究意义外汉语词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而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通过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从而探讨更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语义加工与语义记忆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语义加工与语义记忆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语义加工与语义记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当我们听到或读到一个词、一句话时,能够迅速理解其含义,这种能力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即语义加工和语义记忆。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究这两个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处理机制。

语义加工,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意义的过程。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词汇或句子时,大脑会迅速启动一系列的活动来解读其含义。

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步骤进行的。

首先是词汇识别。

当我们看到一个单词,比如“苹果”,视觉系统会将这个图像信息传递给大脑。

大脑会迅速在词汇库中搜索与之匹配的信息,确认这是“苹果”这个词。

但这只是第一步,仅仅知道这个词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理解它在当前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接着是语义特征提取。

每个词汇都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语义特征,比如“苹果”的特征可能包括“红色”“圆形”“可食用”等。

在理解过程中,大脑会提取这些特征,并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语义概念。

然后是语境整合。

一个词的含义往往会受到其所处语境的影响。

比如“我今天吃了一个苹果”和“这个苹果看起来很漂亮”中,“苹果”的具体含义和作用是不同的。

大脑需要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对词汇的语义进行调整和整合,以确保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语义记忆则是我们长期存储和组织语义知识的系统。

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里面存放着我们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和理解。

语义记忆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物体的概念、人物的特征、事件的经过、抽象的概念等等。

这些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比如,当我们想到“动物”这个概念时,可能会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猫”“狗”“狮子”等具体的动物;而想到“猫”时,又可能会进一步想到“猫的习性”“猫的品种”等更具体的信息。

这种关联网络使得我们在回忆和提取语义信息时更加高效。

语义记忆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翻译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跨文化翻译

翻译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跨文化翻译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27期总第623期翻译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跨文化翻译摘 要:随着中国学术外译之风的兴起,跨文化翻译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准确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翻译是一种认知心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心理活动,这两点在汉译英的遣词造句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过程中,如何借助翻译认知心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文本进行外译,以不断丰富译者的翻译理论知识,高效准确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翻译认知心理学;跨文化翻译;中华传统文化作者简介:左梦楠(1989-),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助教,翻译硕士,研究方向:翻译、英语教学。

一、研究背景翻译可以看作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相较于熟练掌握两种语言,译者更需要熟悉这两种文化,二者结合,才能得到成功的译文。

因此,跨文化翻译不仅是原语转换为目标语的一种活动,更承载着传播文化,推动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而这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相关文本的外译工作。

本文立足翻译认知心理学,通过分析敦煌文化英译、四川蜀南竹海宣传英译本以及《易经》英译本,从语言图示层面、内容图示层面以及修辞图示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文本的翻译方法以及翻译结果进行探讨,旨在研究有助于外译中国传统文化文本的实用理论以及有效策略。

二、翻译认知心理学翻译过程实际上是认知加工的过程。

“认知”是指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

人类在生活学习中收获知识并将其储存在记忆中,进而在之后的生活学习中将知识产出。

“收获知识”关注的是译者的“心理结构”,“使用知识”关注的是译者的“心理历程”,两者结合则被称为译者的心理认知加工。

在翻译认知心理学中,我们可粗略地将翻译分为翻译理解和翻译表达两大阶段,其中任何一个过程,译者都以其储备的知识为基础,对原语文本进行解码,并对目标语文本进行编码。

认知心理学指导下的翻译研究

认知心理学指导下的翻译研究

认知心理学指导下的翻译研究翻译是连接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需要根据文化和认知的差异进行信息的传达和解释。

因此,翻译研究在认知心理学的指导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认知心理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翻译质量的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和翻译研究的关系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心智活动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大脑如何处理信息、加工语言和理解思维。

而翻译研究则关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认知策略。

认知心理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

通过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加工和决策,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二、认知加工在翻译中的应用1. 共同活动记忆理论共同活动记忆理论认为,人类在协作任务中会利用外部工具来扩展记忆。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可以利用笔记、翻译记忆库等工具来辅助翻译过程,并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

2. 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人类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会经历感知、理解、存储、检索和表达等不同的阶段。

在翻译中,翻译者需要理解原文,将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然后检索合适的词汇和句法结构进行表达。

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加工的过程,翻译者可以更好地处理信息,提高翻译质量。

三、认知策略对翻译的影响1. 同义词转换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经常会遇到同义词的选择。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类在选择词汇时会受到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标读者的背景来选择合适的同义词,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2. 认知负荷认知负荷是指个体在执行具体任务时所需要的认知资源。

在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同时处理原文和目标文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以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

过大的认知负荷会导致翻译者的注意力分散和决策失误,从而影响翻译的质量。

因此,翻译者需要通过合理的分工和策略,减少认知负荷,提高翻译效率。

认知翻译视角下的字幕翻译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

认知翻译视角下的字幕翻译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

认知翻译视角下的字幕翻译: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发布时间:2023-01-15T07:16:27.554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16期作者:曾欣妤[导读]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逐渐突显出它在文化交流上的价值。

曾欣妤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211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逐渐突显出它在文化交流上的价值。

字幕翻译既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也有其自身特点,如简洁性、时效性和服务性。

而译者将文化差异进行功能转换的过程也体现了翻译的认知过程。

本文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根据字幕翻译的特殊需求,从三个具体的认知角度——认知语言学核心原则和翻译创造性、突显原则和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机制,探讨了字幕翻译的策略,发现了字幕翻译背后的认知观,以及译者的认知对字幕翻译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认知翻译有助于减少原字幕的不可译性,更好地表达和突显原字幕的意思,同时减少认知差异对字幕翻译带来的难度。

关键词:字幕翻译;认知翻译观;翻译策略;《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引言如今,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和交流日益密切,电影的引进和传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外电影在国内的巨大成功相比,国内电影在国外的反响较小。

要想实现中国文化的国际化,那么代表中国形象、体现中国精神的国产电影就需要走出国门。

在国产电影出口的过程中,字幕翻译的意义逐渐体现出来。

2019年国庆节,国产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被推向国际市场。

它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电影本身的质量,还取决于原始字幕的生动和准确翻译。

此外,由于字幕翻译的特殊性,字幕翻译与译者的认知过程是分不开的。

在认知翻译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找到字幕翻译背后的认知过程。

本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认知翻译和字幕的概念与特点;2.以电影台词为例,分析字幕翻译背后的认知翻译原则;3.结论,即字幕翻译中存在认知行为,且译者的认知对字幕翻译有很大影响。

第一章字幕翻译的概念和研究作为一种翻译实践,字幕试图重述原始对话以及出现在图像中的话语元素和配乐中包含的信息(Jorge Diaz Cintas & Aline Remael,2014:8)。

心理学名词的英语翻译

心理学名词的英语翻译

心理学名词的英语翻译心理学 psychology心理现象 mental phenomenon心理过程 mental process心理状态 mental state心理活动 mental activity意识 consciousness心理维度 psychological dimension心理运动 psychomotor内部活动 internal activity普通心理学 general psychology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行为科学 behavioral science心身关系 mind-body relation心理机能定位localization of mental function心理能动性 mental activism外周论 peripheralism先天理论 nativistic theory强调遗传素质决定人心理的产生与发展。

遗传 heredity目的论 teleology认为生物和人类的活动受一定目的的引导。

活动 activity 活动理论 activity theory认知心理学 cognitive psychology认知 cognition相对于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的所有认识过程的总称。

包括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问题解决、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cognitive process认知结构 cognitive structure元认知 metacognition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认知地图 cognitive map认知技能 cognitive skill认知方式 cognitive style信息 information信息论 information theory信息加工 information processing信息加工心理学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信息加工模型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中央处理器模型 central processor model信息储存 information storage信息提取 information retrieval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计算机类比 computer analogy计算机模拟 computer simulation计算机模型 computer model唯心主义心理学 idealistic psychology意动心理学 act psychology唯意志论 voluntarism唯灵论 spiritualism强调超自然精神作用。

英语翻译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分析

英语翻译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分析

英语翻译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分析作者:张帆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21年第11期【摘要】英语翻译中的认知加工过程是从翻译者的心理活动角度出发研究翻译行为,区别于翻译学界以往从英语语言学或英文作品文学性的角度研究翻译。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对译者认知加工过程的分析,研究影响整个翻译过程的译者心理。

从翻译者对英语语言文本的信息获取、储存和加工、输出模式等方面对翻译中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剖析,从而促进翻译人员对英语语言认知和翻译加工过程的掌控力,提高英语翻译水平。

【关键词】英语翻译;认知加工;译者思维【作者简介】张帆(1985.10-),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笔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科学研究计划“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翻译过程的研究”(项目编号:19JK0308)。

引言对英语翻译者来说,翻译过程中要通过大量的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信息使用的实践练习来提高自身翻译水平。

因此在翻译时如何利用个人感知觉和思维模式对原语言文本进行理解,如何对获取的英语文本进行信息加工和信息转化输出,即译者心理活动对英语翻译整体效果有着巨大影响。

翻译是在人类社会中进行的活动,基于英语翻译的社会性,对翻译者的翻译心理和认知过程进行分析是现代英语翻译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英语翻译的信息获取及储存做英语翻译工作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综合学科素质,因为翻译过程中会借助很多其他学科的原理。

同时,英语翻译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又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将英语翻译工作独立成了一项个体活动。

在翻译员进行英语翻译时,首先要了解原语言文本,对原语言文本的了解是从认知加工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和储存开始的。

1.感知觉对信息认知的影响。

基于心理学研究的人类感知觉的认知过程决定了译者在英语翻译中要注重对信息的认识,这种认识在翻译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英语翻译工作之初,译者必须具备一些语言文字上的知识,语言文字基础是译者对原文初步认知的开端,通过对字面表达的识别,对翻译文本进行简单梳理和选择。

认知翻译观视角下理工科学生翻译过程思维分析

认知翻译观视角下理工科学生翻译过程思维分析
用为认知基础的 , 读者兼译者在透彻 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的
各类意义的基础上 , 尽量将其在 目 标语言中表达 出来 , 在译文 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 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原 。 作者 、 译者 、 译文读者的体验与认 知相互作用 , 译者在翻译过 程 中要 努力分析并处 理好几者之间的制约与互动关 系才能建
[ 作者简介 ] 侯 敏( 9 6 , , 1 7 -)女 硕士 , 师, 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讲 研

翻 译 的认 知 语言 学模式

的多重体验性和多因素的多重互动性的特点。
认知语言学 的翻译观认为在现实社会 与语言的形成 和表
达之 间存在一个 中间环节 , ‘ 即I 认知” 译 者在 现实社会 中的 。 认知模式 、 思维特点等 因素直接影 响其语言表达形式 , 即翻译
Vo a uay c b lr Grlla alT r ll te nS el g isi p ln i
句式结构混淆
其它
总数
1 t1 0 .a
Co f e e  ̄n eS rcue nusdS n c tu tr Otes h r
] S d n N mbr k t et u e  ̄ u s s 百分 比 P re t e ecna g
第2 卷第7 4 期 2 1年7 0 1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 l f hn cu nvri f c n e n eh ooy S caS i cs dt n) orao C agh nU iesyo Si c dT cn lg ( o i ce e io t e a l n E i
例在逐渐变大 , 层级 问的单元 既有兴奋性的链接 , 又有抑制性 的链接 , 翻译过程的神经 网络结构也表现出分布表征 、 并行加 工和单元互补的特点” 3 。_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移情研究——以《飞鸟集》的两个译本为例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移情研究——以《飞鸟集》的两个译本为例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移情研究——以《飞鸟集》的两个译本为例很多作家曾描述过,创作时犹如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控制着,而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更是一次再创作,并且翻译时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与原作者进行情感上的某种交流,这就是我们说的移情。

移情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和原作者所描述的人或事情能够产生共鸣,理解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

在19世纪后期,欧洲盛行的心理学中移情这个词语开始出现,弗列德里希·费肖尔(Friedrich Theodor Vischer)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其子劳伯特·费肖尔(Robert Vischer)把“审美的象征作用”改称为“移情作用”。

在语言学中,移情这一概念被定义为一种视角化的方式。

说到“移情”,会让人想到另一个心理学概念——“共情”,虽然两个概念都和人的情绪有关,但两者在概念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移情所对应的英文单词是empathy,是指和对方的情绪表达产生共鸣之后的换位思考,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之上所产生的一种情绪。

而共情所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ympathy,是指会因对方的悲伤而悲伤,会因对方的痛苦而痛苦,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同理心”,是一种感受对方的感受之后所产生的同情等情绪。

移情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指一个人完全进入到另一个人的情绪及所描述的情景中去。

而共情是指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同情,是一种情绪,一种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的本能反应。

冯唐在《飞鸟集》译本的最后附上了他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思考,这其实就是移情作用最直接的体现。

在这二十七个刹那的描述中,他完整地记录下了自己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与原作者以及原作品之间的移情连接。

一、何为认知翻译学?在现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学科已经开始慢慢交叉,翻译学与认知科学的结合促使了翻译认知研究,或称认知翻译学(congnitive translatology),这一交叉学科的诞生。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解释与理解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解释与理解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解释与理解一、引言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通过对认知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认知心理学在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中的重要性。

二、记忆的解释与理解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记忆的解释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学习和知识获取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揭示了记忆的多个阶段和机制,如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等。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记忆的本质,还为教育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

三、决策与问题解决的解释与理解决策和问题解决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通过研究决策和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揭示了人类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思考方式和决策依据。

例如,启发式思维和逻辑推理等认知策略在决策和问题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解释与理解,我们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问题解决的效率。

四、语言的解释与理解语言是人类沟通和思维表达的重要工具。

认知心理学通过研究语言的认知过程,揭示了语言理解和产生的机制。

从语音、语义到语法等多个层面,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深入探讨了语言的认知基础。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拓展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还为语言教育和语言障碍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注意力的解释与理解注意力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注意力的解释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在信息处理中的选择和集中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揭示了注意力的多个维度和机制,如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注意控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还为注意力障碍的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指导。

六、结论认知心理学通过对认知过程的解释与理解,为我们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工具。

记忆、决策与问题解决、语言和注意力等认知过程都是人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语义加工与语义记忆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语义加工与语义记忆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语义加工与语义记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当我们听到或读到一句话时,能够迅速理解其含义,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其中语义加工和语义记忆起着关键作用。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处理机制。

语义加工,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语言中所包含的意义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段文本时,大脑会迅速对其中的语义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

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个阶段和层次的处理。

在最初的阶段,我们会对输入的语言进行感知和识别。

例如,当我们看到“苹果”这个词时,首先会识别出它的字形和读音。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大脑会迅速从语义记忆中搜索与“苹果”相关的信息,比如它是一种水果,通常是红色或绿色的,味道甜美等等。

语义记忆则是我们长期存储和积累的关于世界知识和语言意义的信息库。

它包含了我们对各种概念、事物、人物、事件等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我们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冬天比较寒冷”等常识性的知识,这些都存储在语义记忆中。

语义记忆的组织方式并非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

有些研究者认为,语义记忆是以概念网络的形式存在的。

在这个网络中,相关的概念通过各种联系相互连接。

比如“苹果”这个概念可能与“水果”“红色”“甜”等概念紧密相连。

在语义加工过程中,语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我去银行”,这里的“银行”可能指的是办理金融业务的机构,也可能指河边的堤岸,具体含义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另外,文化背景也会影响语义加工和语义记忆。

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于同一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例如,某些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没有特殊的意义,甚至可能是负面的象征。

影响语义加工和语义记忆的因素还有很多。

个体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就是其中之一。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过程解析——以"晋祠"、"圣母殿"的英译为例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过程解析——以"晋祠"、"圣母殿"的英译为例
第3 2卷第5期
Vo 1 . 3 2, No . 5
西 华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翻译 绝非 简单 的从 原 文 到 译 文 的 客 观 复制 , 对 翻译 过程 的研 究是 翻译 研究 中极 其 重要 的课 题 。现
者进 行 理解 和表 达 时 , 逻辑 推理 和 心 理 活 动 总是 如 影相 随 。“ 认知心理学认为 , 语 言理 解 就 是 从 所 接
今 国内外翻译界提出的种种翻译过程经验或模式的 总结 和简 评 都 开 始 从 心理 角 度 关 注 和 探 讨 翻 译 过
e x p l o r e s t h e c o g n i t i o n e f e c t c a u s e d i n t r a n s l a t i o n c o u se r .
Ke y wo r d s : t r a n s l a i t o n c o u r s e ;t r ns a l a t o r ;c o g n i i t o n
2 0 1 3年 9月
S e p . 2 01 3

翻 译 理 论 与 实践 ・
认 知 语 言 学 视 角下 的 翻 译 过 程 解 析
— —
以“ 晋祠” 、 “ 圣母殿 ” 的英译为例
侯 敏
0 3 0 0 2 4)
( 太原科技 大学外 国语 学院 山西太原

要: 作为认知 的载体 , 语 言蕴含 着人 类的认 知规律 。将 认 知科 学与译 学研 究相 结合 。 对翻译 过程进 行研

翻译过程的认知心理描述——Bell翻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式评介

翻译过程的认知心理描述——Bell翻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式评介

翻译过程的认知心理描述——Bell翻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式评介王怀贞【摘要】翻译作为人类最复杂的认知活动之一,一直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现有的多数研究总以翻译的结果--译作为对象,对翻译过程的研究相对不足.Bell的翻译过程模式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本理论框架,从语言理解的角度,对翻译的心理过程进行了描述,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基本上反映了翻译的本质,是具有科学性和一定操作性的一个模式.翻译研究应该重视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8(000)001【总页数】6页(P70-75)【关键词】Bell;翻译过程;信息加工;认知【作者】王怀贞【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近年来,翻译研究界对翻译这一人类最复杂的认知现象之一,从美学、语言学、文化学、人类学、文学理论等多个学科,以翻译产品为主要对象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迄今为止,仍然很少有人对翻译的过程本身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而Bell的翻译过程信息加工模式则是一个例外。

一翻译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原语与译入语(目的语)两种语言,关涉原作者与译者以及原作与译作的关系。

以往的翻译研究,多是在结构主义或语言中心主义(即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影响下,只关注翻译产品,或是对复杂的语言现象作不厌其烦的分类,或是对翻译行为作静态的描写和规定,从对符号的“编码”、“解释”的角度解释翻译现象,忽视人类心智活动这一重要而且是根本的因素①宋德生:《认知的体验性对等值翻译的诠释》,《中国翻译》2005年第5期。

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心智的表征,翻译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的一种语言活动,强调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对译者的要求相当高。

总的来说,译者除了必须具有解码(阅读理解)和编码(写作)技能外,还必须有目的语、文本类型、原语、学科领域(“真实世界”)和双语对比等五种知识储备。

翻译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林语堂翻译研究——以《道德经》译本为案例

翻译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林语堂翻译研究——以《道德经》译本为案例

作者简介:张晓楠(1985— ),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英语笔译。

关于林语堂的翻译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直不曾间断。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时代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一部哲学著作。

其影响名扬海内外,林氏编译的《道德经》有关研究,可谓是数不胜数。

但是关于它在翻译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屈指可数,文章主要从翻译认知心理学的视角下,对林语堂的《道德经》译本进行分析。

一、林语堂简介(一)生平简介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林语堂,出生于福建一个牧师家庭,从小生性开朗活泼,放任不羁,但是喜欢读书,并励志成为一名作家。

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林氏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有多次海外留学经历,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与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证书,这些经历都造就了林氏丰厚扎实的英语文学功底。

在其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以后,在清华大学担任英文教员。

在当时的北平,中国的文化中心,林语堂深深感到自己的中文知识欠缺,仅仅是中等水平,所以他经常去图书馆或书店“补课”。

这段期间,林氏的中文水平也大大提高,这也对他今后不管在写作上还是翻译上的工作都奠定了基础。

(二)成就介绍作为一个作家来说,林氏有许多作品,远远超过其译作。

他学贯中西,蜚声海内外,一生都以“文章可幽默,办事须认真”,“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座右铭。

他写文章,提倡“性灵”,主张幽默,是中国首倡幽默的第一人,被誉为“幽默大师”。

大多数人都知道林氏有很多著名的作品,但是哪些是用英文写作,哪些又是用中文写作,想必也是少有人知。

林氏的作品中,而英文著作居多。

主要有: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吾国与吾民》)在大陆的第一个全译本为《中国人》,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生活的艺术》),The Wisdom of Confucius (《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Laotse (《老子的智慧》),Moment in Peking (《京华烟云》),A Leaf in the Storm (《风声鹤唳》),《苏东坡传》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翻译过程
摘要:在人类的言语交流的过程中,心理活动贯穿整个过程。

翻译作为两种语言的交换过程也同样拥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对翻译的心理过程的探索,了解翻译信息加工过程,然后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加以重视,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翻译心理过程; 翻译教学
引言
什么是翻译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翻译研究者都努力寻找着一个满意的答案。

于是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英国学者罗杰.贝尔认为翻译是一个多义词,他认为“翻译一词有三个含义:是(1)翻译过程(2) 是翻译结果(3) 是指既包括翻译结果又包括翻译过程的抽象概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