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1006 1010520611
王海瀛
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威胁与对策
〔摘要〕:在当代国家综合安全体系中,文化安全具有其他安全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WTO规则的冲击,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化缺乏创新能力,以及西方网络文化的入侵。
文化市场混乱。
要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改革创新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文化开放中巩固文化安全。
〔关键词〕:文化安全,文化民族性,文化软实力,创新,威胁
在传统的国际政治观念中,政治和军事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在当代世界格局中,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利益日益和人权、心理、文化等精神层面因素相结合,一种利益的维持与获得越来越需要其他利益的支撑和配合,这就使得文化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凸显出来。
相对于经济和军事等“硬权力”来说,文化被称为“软权力”。
从本质上来说,文化安全就是文化主权的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对外来文化的渗透、入侵和控制,通过反渗透、反入侵和反控制来保护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使本国本民族文化的性质得以保持,功能得以发挥,文化利益不受威胁和侵犯的能力和状态。
文化安全是一种特殊的安全,相对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的直接性、表面性和对抗性而言,文化安全具有间接性、隐蔽性和缓和性等特点。
在当代国家综合安全体系中,文化安全具有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具有最深层的意义。
一方面,文化安全要依赖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等其他安全;另一方面,文化安全对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等其他安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能为国家提供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和强大的发展经济与科学技术生产力的精神动力。
对于以文化精华作为凝结手段的国家来说,确保本国文化的安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峻诸多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全球化将带来文化全球化,而文化全球化会冲击民族化。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事实和趋势,正在向我们走来;同时它又是一种价值判断,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关注着全球化这股巨大的历史浪潮,如何渗透到人
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改变着或将要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世界文化交流碰撞,吸收排斥。
使文化趋于“国际化”,“一体化”。
然而,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民族性,这是这一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如果一个民族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失去了民族的自信心,心甘情愿地接受异族来“同化”,那就是这个民族走向衰亡的开始。
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标志,当任何一种文化失去其“民族性”时,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也就不存在了。
建立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所谓文化的“全球化”,其实质是推行文化霸权,是典型的“文化帝国主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依然能够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民族的独立性。
使各民族文化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通过交流,而变得更加灿烂辉煌,这是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江时学研究员认为,强调文化安全不应该导致文化上的闭关锁国和“排他主义”,也不能导致夜郎自大或妄自菲薄。
而是,一方面,要继续与其他国家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应该充分利用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比较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和扩大对外宣传等手段来捍卫文化安全。
二,WTO规则冲击文化安全
我国加入WTO后,在文化安全方面遇到的挑战首先表现在我国文化产业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而我国文化消费虽然出现了较快增长,但国外文化企业却依靠“市场准入”力争在我国文化消费市场取得一席之地:随着我国全面履行加入WTO承诺,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即我国民族文化资源不断遭到侵蚀、民族文化的话语权受到挑战;我国加入WTO是以一定的主权让渡为前提的,所以在WTO规则内对我国文化立法权、文化管理权以及文化选择权形成一定程度的挑战是必然的,而同时,文化贸易的发展也会形成并非由于主权让渡为前提的对文化主权的冲击;加入WTO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也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WTO有关原则,确保文化安全。
江泽民主席在200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上指出:“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促进,保持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世界文明才能生机盎然地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维护文化安全的经济,在WTO规则的框架内,发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国家软实力竞争威胁我国文化安全
国家软实力,实际上就是讲文化实力,讲一个国家除了单一经济实力外很多涉及到文化方面的一种力量。
这种影响力,这种对外界的形象,都构成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概念。
具体软实力所指的是指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等。
也包括中国的文化产品,比如说出版物、报纸电影、电视事业,等这些东西的影响。
由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使国际舞台上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径渭分明。
中外文化产业客观上存在的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
据统计,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1998年图书报刊出口额是进口额的四分之一多,电子出版物出口数量(仅2种)是进口的1.176%。
中文的信息在世界信息总量中不到4%。
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而在美国自己的电视中,外国节目的占有率只占1.2%。
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产量只占全球影片产量的6.7%,却占领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电影总票房的三分之二。
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强势文化在全球文化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在销售本国文化产品并牟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竭力输出其政治观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甚至作为维护其霸权的重要战略。
文化产品、文化资本的大批量涌入,抢占了我国的文化市场,压缩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仅以2003年中国电影片为例,全年国产电影总量在120部左右,总体票房收入不足10亿元。
其中国产片超过1000万的新片仅有《手机》、《天地英雄》等5部影片,票房只有1.5一2亿元;而进口片却盘踞中国市场,抢尽票房风头,其中超过1000万的有《哈利波特与密室》、《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等7部影片,票房总数达到4-5亿元。
我们应加快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
加快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全面调查和评估文化资源,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建立高效的文化产业融资方式。
提高我国的软实力竞争力。
四,文化创新能力缺乏,威胁文化安全
我国受世界文化入侵的影响,文化产业比重严重不足。
但以最简单的例子说明我国文化都多以模仿,抄袭为主。
我国的偶像剧有韩国的影子,电影市场多以外国大片为主,德克士模仿肯德基,麦当劳。
服饰以追崇国际为主,缺少自己的
品牌,汽车产业,游戏产业等都以外国牌子占据市场。
就连日常生活用品的牌子也多以外国。
中国的市场多数被外国品牌侵占,正是因为我们缺乏创新,没有创新的产品,没有创新的企业,所以品牌一直做不大,做不远。
我们必须积极发展以高新科技含量高和文化品位高、文化含量高为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由此占据全球化下的文化市场和经济世界的主导地位。
尤其是需要积极引导高科技对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支配和渗透,善于利用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多学科、多产业的交叉性和交互性特点,又尤其需要重视信息业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普遍渗入所产生的多种形态和纷繁复杂的表现特点,以期更加高效率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善,有效改变国家在生产、产品和贸易中的技术地位和文化地位的不利,推动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善,最大限度地满足对于社会文化消费的不断变化和无限丰富的社会需求。
五,西方网络文化入侵威胁中国文化
互联网本身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渠道,可以缩小文化差异,增进文化交流,但其快速发展也使文化入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互联网的信息渠道首选率为88.5%,明显超过电视,占据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其影响力明显提升。
它一方面加速了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强势文化入侵问题。
例如,进口的信息技术产品特别是娱乐、休闲产品已成为西方文化入侵的重要媒介,不断向年轻一代灌输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
当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主要集中于英语环境,非英语环境的信息内容远远无法与之抗衡。
这种信息资源之间的差距形成了国家和民族竞争力上的差距,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导致当时一些处于边缘的文字、语言的消亡或仅成为方言。
西方国家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文化载体,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机会,推行其价值观、政治理念、文化理念,进行着一种“隐性”的文化侵略。
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它蕴含着一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价值信仰和精神支柱,一旦失去了语言或者失去了对语言的感情,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母体就会异化,这将导致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语言的霸权经常意味着信息和文化的霸权。
目前,互联网上各种语言的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英语84%,法语5%,德语4.5%,日语3.1%,其他语种3.6%。
互联网上90%的信息为英语信息,中文信息仅占1%,这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
国际互联网信息的绝对控制权,形成了网上信息的垄断和倾销,他们对外文化殖民和渗透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利用优势限制、压制他国对信息的自由运用;二是借助信息优势撬开别国大门,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攫取别国信息,发动心理战。
文化是民族生存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家文化安全形势,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至关重要。
要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必须要做到:
首先,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全国人民遵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增强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
有利于凝聚全国人民共同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
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增强实力,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
有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稳定因素,减少不和谐稳定因素。
其次,通过改革创新尽快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发展方式不仅影响国家的硬实力,而且影响国家的软实力,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更值得重视。
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双重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物质生产领域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而且是精神生产领域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成长和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作为一种以文化为内容的现代产业,文化产业的拓展和提升则有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和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为了完成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重任务、实现提高硬实力和提高软实力的双重目标,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的新的政策空间和经济动力。
创新是文化的灵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文化领域的创新,首要条件是形成一个使尽可能多的人们竞相迸发创新智慧、使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
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实现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和文化生产的方式创新,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和扩大文化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是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发展重点。
不仅要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的新的文化业态中实现创新,在传统文化产业部门也要依靠现代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实现内容、形式、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的创新。
最后,巩固我国在文化开放过程中的文化安全。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也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我们要把对外开放作为文化发展的动力:一方面,要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把优秀的文化成果持续地、有效地介绍给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维护好人类文明进步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借鉴和利用世界上的优秀文化成果,包括文化的形式、内容、技术、手段、业态等多种模式,创新和丰富我国的文化,在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上,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促进国际文化交融、丰富国际文化内容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要把握好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关系。
文化安全是文化开放的前提。
要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获得主动权,就必须对外开放,但文化开放不是盲目开放、被动开放。
文化开放的基本要求是确保文化安全,在处理两者关系时要把握好:一要坚持发展。
文化开放的意义在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只有文化实现繁荣和发展,文化的安全才能更有保障。
要把握全局。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必须在开放条件下经受各种外来的冲击和考验,才能真正实现持久的文化安全,封闭停滞的文化是脆弱的文化,也是不安全的文化、不可持续的文化。
要保障安全。
充分认识保障文化安全的战略意义,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提高政府有效引导和规范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甄别警醒外来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危害的能力。
四要增强自信。
既要增强维护文化安全的意识,也要增强坚定文化开放的自信,坚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和世界进步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当代中国,建设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应以全
球化为背景,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责任心,在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先要珍重传统,将传统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理论前沿》2002年第22期
〔2〕王公龙. 文化主权与文化安全〔J〕. 探索与争鸣,2001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