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层钢结构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高层钢结构各种结构体系的优点与不足

摘要:我国大陆地区的大城市多数位于沿海或6度以上地震区,强风或地震引起的侧力成为高层建筑的决定性荷载。有关专家也指出,设计实践中抗侧力结构体系的优选与否,不仅使结构用钢量大幅增减,也关系到房屋建筑的重大安全。因此,作为一名结构设计从业人员,有必要了解多高层钢结构各种体系的特点、使用条件和适用高度,明确其优点与不足,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关键词:多高层;钢结构;结构体系

近年来,我国各个城市相继兴建了大量高层建筑,随着楼房的日益增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已不再是唯一经济有效的结构类型。对于40层以上的高楼,若采用传统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则会带来以下问题:构件截面尺寸较大,建筑使用面积相对减小,单位使用面积造价相对上升;自重大,使基础和地基处理复杂,费用昂贵;现场工作量大,施工周期大,推迟建筑的启用,减小了经济效益等。而多高层钢结构的应用,极大地缓解了上述问题。多高层钢结构,一般是指六层(或30m)以上,主要采用型钢、钢板机械连接或焊接成构件,再经机械连接、焊接而成的结构体系。具有材料强度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自重轻、截面小,室内有效面积大;与玻璃幕墙结合,建筑外形现代感很强;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可降低人工费用,增加建筑的投资回报率;现场作业环境污染小;材料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因此,当今多高层钢结构建筑蓬勃发展,业已成为都市化水平的标志和经济技术实力的象征。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由于结构高度与宽度尺寸相差悬殊,高层建筑类似嵌固于地面上的“悬臂柔杆”,其抗侧力作用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根据荷载规范与抗震规范可知,高层建筑的水平侧力主要包括经常性的风荷载和偶发性的地震作用。其中:风荷载的影响是使建筑产生侧向变形,风大时产生振动,进而影响人们在正常生活和工作下的舒适感;地震作用则往往导致建筑结构的倒塌或损坏。对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应考虑地震作用时不破坏,至少不倒塌。随着建筑高度的增长,风荷载一般逐渐增大,达到一定高度后,风荷载稳定下来,波动较小;并且,随着高度的增长,风荷载对结构设计的控制作用越来越强,甚至超过地震荷载的影响。一般来说,风荷载与结构的抗侧刚度关系不大,而地震作用的大小则与其有着密切关系:从抗风振的角度来看,自然希望结构刚度大些,而从抗地震力的观点上,较大的刚度反而会导致较大的地震力,但太小又会因二阶效应等原因引起结构破坏甚至倒塌,因此结构刚度应大小适当。由于风荷载、地震作用都是侧力,对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设计,特别要求结构体系既能适应风荷载作用,又能承受地震作用。

根据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规定,高层建筑钢结构体系分为四类:框架结构、框架-支撑(剪力墙板)结构、筒体、有混凝土剪力墙的钢结构。在此基础上,有关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衍生出多个结构体系(见图1)。各种结构体系根据自身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抗震设防要求。以下就多高层钢结构各种体系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详细论述。

(a)(b)(c)(d)(e)(f)(g)(h)(i)(j)

图1高层钢结构建筑常见结构体系

上图中,(a)——框架体系;(b)——错列桁架体系;(c)——框架-支撑桁架体系;(d)——有水平带状支撑的框架体系;(e)——框架-核心筒体系;(f)——开口筒体系;(g)——外框筒体系;(h)——筒中筒体系;(i)——束筒体系;(j)——外围桁架筒体系

一框架体系

钢框架结构,即由钢梁与钢柱构成的“杆件弯曲体系”。框架结构的变形主要由剪切变形和整体弯曲变形构成。当层数较少时,大部分位移由剪力引起的梁、柱弯曲产生,随着层数增高,框架有如一根悬臂梁,由于柱子轴向伸长和压缩,使整体弯曲变形所占的比例相对增加。按梁与柱的连接形式,钢框架结构又可分为半刚接钢框架与刚接钢框架两种形式。

工程应用实例:美国休斯顿第一印第安纳广场大厦(29层、高121m)、上海金沙江大酒店(反Z形平面、高42.4m)、北京长富宫饭店(矩形去四角平面、高89m)。

优点:结构各部分刚度相对来说比较均匀;在垂直平面上不需要设置斜杆,使建筑物形成较大空间,并且为平面布置提供最大的灵活性;构造简单、易于施工;由于框架结构较软,具有较大延性,对地震作用不敏感,因此是一种好的抗震结构形式。在钢框架结构体系中,为了节约钢材,改善受力特性,提高防火性能,也可在下面若干层用钢骨混凝土代替钢框架。

不足:半刚接框架梁仅按重力作用下简支梁选择截面,梁与柱连接不承受重力荷载产生的弯矩,而用近似分析法得到的风荷载弯矩计算节点,在地震区还要进行地震作用验算;刚接框架虽更全面地考虑节点承受的弯矩,但节点构造较复杂;纯框架的抗侧刚度主要取决于梁与柱的抗弯能力,在侧力作用下梁柱节点弯矩过大;当层数增高时(半刚接框架超过20层,刚接框架达到30层以上),则楼层剪力很大,必须靠加大梁、柱的截面来提高其抗推能力,采用该结构将变得不经济。

二框架-抗剪结构体系

由于纯钢框架体系是靠梁柱的弯曲来抵抗水平力的,当房屋层数较多,或者

风力较大、地震烈度较高时,将不能有效地利用构件强度,采用纯钢框架结构体系就很不经济,而采用框架-抗剪结构体系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框架-抗剪结构体系的特点是主要依靠抗剪结构体系来抵抗侧力。

根据抗剪结构的不同,该体系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框架-剪力墙结构

在钢框架中通过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带缝剪力墙或钢板剪力墙)来提高框架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剪力墙的布置有独立式、核心式、内廊式、并列式和棋盘式等几种。

工程应用实例:北京香格里拉饭店(Z形平面、高82.3m)、京广中心(扇形平面、高208m)、上海瑞金大厦(矩形平面、高106.9m)、深圳发展中心(3/4圆形平面、高160m)。

优点:剪力墙的作用有如竖向悬臂梁,发生弯曲时顶部挠度最大,而框架结构主要发生剪切变形,在底部剪力最大处变形最剧烈。当二者共同工作时,由于彼此相互约束,在结构底部钢框架的变形受到了限制;而在上部,框架又限制了剪力墙过大变形,从而克服了纯钢框架在30层以上高层建筑中强度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以剪力墙作为抗侧力结构,既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可用于40~60层的高层钢结构。

不足:钢框架与剪力墙存在刚度均衡的问题。与钢框架并用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刚度较大,在地震时易于发生应力集中现象,以致产生斜向大裂缝而脆性破坏;剪力墙部分仍要受楼板跨度的限制,灵活性有所减弱;在设计中必须注意剪力墙中心线与边缘约束框架柱的中线重合,否则引起偏心。

为避免上述现象,可采用带裂缝剪力墙,该形式由日本学者武藤清提出,即在钢筋混凝土墙体中按一定间距设置竖缝,在竖缝中设置两块重叠的石棉纤维板作隔板(日本方案)。这样做既不妨碍竖缝剪切变形,还能起到隔音和防火作用,从而将墙体分成许多并列的壁柱,在风荷载和小震下处于弹性阶段,确保结构的使用功能;在强震时进入塑性阶段,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而各壁柱继续保持其承载能力以防止建筑物倒塌。

工程应用实例(带裂缝剪力墙):日本京王广场饭店、东邦人寿保险总社大厦、新宿三井大厦等。

钢板剪力墙是以钢板做成剪力墙结构,钢板厚约8~10mm,与钢框架组合,起到刚性构件的作用,在水平刚度相同的条件下,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的耗钢量比纯框架结构要省。剪力墙也可配合建筑要求上下层错开布置,呈棋盘状。其优点是可以避免刚度集中,使地震作用力分散开,缺点是剪力墙的整体性受到减弱并影响抗侧力性能。

(2)框架-支撑(支撑桁架)结构

众所周知,就杆件自身的力学特性而言,与杆件的抗弯刚度相比较,杆件的抗压或抗拉刚度则要大得多。因此,在该体系中,采用属于“轴力体系”的竖向支撑来加强框架,就能获得较大的抗推刚度。框架-支撑桁架体系由沿竖向或横向布置的支撑(或支撑桁架)结构和框架梁柱构成,桁架结构起着剪力墙的作用,水平力主要由竖向桁架结构承担,工作原理类似于嵌固在基础上的悬臂梁,梁柱框架可以是铰接或半刚接,其侧向刚度可以忽略不计,柱仅承受墙、梁、楼板传来的竖向荷载。该结构体系是高层建筑钢结构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体系,一般适用于40~60层的高层建筑。根据钢支撑形式不同,该结构体系又分为中心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