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胶体和乳状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分散系
>100nm
悬浊液 溶胶
胶体分 散 系
1~100nm
大分子 溶液 <1nm 真溶液 高分子
分子分 散 系
小分子 或离子
均相、稳定、透明、分 散相扩散快、不沉降
2018年11月12日
6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二、胶体分散系
胶体是分散系的一种,其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在 1~100 nm范围内,即一种或几种物质以1~100 nm的粒径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分散系统 称为胶体分散系 。 溶胶 胶体分散系 大分子溶液 缔合胶体
1.均相系统和非均相系统
(1) 相: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一部分称
为一个相。
(2) 均相系统(单相系统):把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均
在同一相的分散系称为均相系统。 (3)非均相系统(多相系统):把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为非同一相的分散系称为非均相系统。
2018年11月12日
4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2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一、分散系分类 (一)分散系概念
将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在另外一种介质 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 为分散质或分散相,而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称为 分散介质或分散剂。
2018年11月12日
3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二)分散系分类
分子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受力情况
2018年11月12日
11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在等温等压下增加液体表面积dA所消耗的功为
W dA
式中σ为比例系数,是使液体增加单位表面积所做的
非体积功,这种增加系统的表面积所做的功称为表
面功。 表面功以势能的形式储存于表面上,所以表面 层分子比内部分子多含一部分能量,这一多余的能 量称为表面Gibbs能或表面自由能。
16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1.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积和在容器中的液体表面积无法自动缩 小,只能通过吸附降低系统的表面能。
吸附是一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自动地附着在另 一种物质表面上的现象。例如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 脱色。 像活性炭这种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
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2018年11月12日
13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2) 表面张力 δW´=F· dx δW´=σ· dA
F· dx =σ· dA
=σ·2l· dx
F 力 2l 力作用的长度
σ: 是作用在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的表面收缩力, 故称表面张力,单位N· m-1。其方向与液体表面 相切。(一些物质的表面张力见P188表8-2)
2018年11月12日
12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dG表、T , p dA
G A T , P ,n
表面自由能是产生表面现象的根本原因。
比表面自由能σ:
在等温等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系统表面自由
能的增量。即单位面积的表面层分子比同量的内部
分子多出的自由能。因而称为比表面Gibbs能,简 称为比表面能。单位: J· m-2
2018年11月12日
17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1)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在气-固吸附系统中,同时存在着两个相反的过程: 吸附质+吸附剂
吸附 解吸
吸附质+吸附剂+Q
吸附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吸附量是衡量吸附平衡时,吸附剂吸附气体能力 大小的物理量。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吸附平衡时,单 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 下的体积)或气体的物质的量。
2018年11月12日
15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二、吸附现象
当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高度分散时,其表 面积很大,相应的表面自由能也会很大,这是一个
热力学不稳定状态,系统会自发的向着自由能减少
的方向进行。 缩小表面积,如液滴的合并和结晶。 途径 降低表面张力——吸附
2018年11月12日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2.按分散相粒子大小分类
粗分散系 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 溶胶 大分子溶液
分子分散系
缔合胶体
2018年11月12日
5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表 8-1 三类分散系比较
分 散 系 大 小 类型 乳浊液 分散相 粒 子 小液滴 固体颗粒 胶粒 性质特征 非均相、不稳定、不透 明、自动沉降 非均相、相对稳定、分 散相扩散慢、不易沉降 均相、稳定、透明、分 散相扩散慢、不沉降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第八章 胶体和乳状液
第一节 分散系
第二节 表面自由能与吸附作用
第三节 溶胶及其基本性质 第四节 高分子溶液
第五节 凝胶和膜平衡
2018年11月12日
1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第一节 分 散 系
一、分散系分类
二、胶体分散系
2018年11月12日
2018年11月12日
14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同种物质的表面张力和比表面能是同一物理现
象的两种不同描述,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前者是力,
后者为能量)反映系统的表面特征,其数值完全相等,
但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和不同的单位。我们研究物
质表面作用力时,常用较为直观地表面张力的概念;
研究物质热力学性质时,常用比表面的概念。
2018年11月12日
7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第二节 表面自由能与吸附作用
一、比表面和表面自由能 二、吸附现象
2018年11月12日
8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一、比表面和表面自由能
1. 比表面(S0)
表面现象与物质的表面积密切相关。一定体 积或一定量物质的分散程度愈大,表面积就愈 大。通常用比表面S0表示多相分散系统的分散 程度。 A A S0 或 So V m 当固体或液体分散的愈细小,比表面愈大,表 面现象愈显著。例如半径为r的球形体,其比表面为
2018年11月12日
9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Baidu Nhomakorabea及主讲:张国林
A 4r 3 S0 4 3 r V r 3
2
上式表明,当固体或液体分散得愈细小,比表 面So愈大,表面现象就愈显著。
2018年11月12日
10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
作者及主讲:张国林
2.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1)表面自由能 表面分子合力≠0 液体表面都 有自动缩成最小 的趋势。 欲使液体内部 分子移到界面, 必须克服内部分 子间的引力而对 系统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