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风格的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普艺术看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当今社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为设计的重要特征。现代意义上的艺术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说,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现在,“设计学”逐渐从“美术学”中脱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设计师与画家的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但同时,我们也更应该看到二者在本质上的互融关系。
在20世纪之前的漫长历史演进中,美术与设计长期以来被归于艺术创造的范畴之中。以绘画、建筑、雕塑为主体的视觉艺术与手工艺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设计之间的微妙关系始终贯穿于艺术发展的进程之中。直至19世纪末期,“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莫里斯提出了“与艺术家并肩工作”的口号,既揭示出设计与美术的必然关联,又显示了设计师独立的姿态。被誉为“现代设计摇篮”的包豪斯设计学校第一任校长格罗庇乌斯,就深受莫里斯观点的影响,他在强调设计功能性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虽然包豪斯的指导思想几经变化,但蕴涵其中的丰富的艺术理念和设计美学却具有永恒的价值,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现代设计观念和继之兴起的后现代设计思潮,都延续了一种基于视觉艺术层面之上的思考。回顾艺术史的历程不难看出,美术与设计始终彼此关联、共同发展。
如果说由绘画、雕塑支撑的美术活动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传统优势,并对设计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那么进入20世纪以后,迅速崛起的现代设计在艺术理念、表达方式等方面同样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参照,并潜移默化地对美术运动产生作用。作为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重要流派,波普艺术(POP ART)的特性恰恰印证了美术与设计相互影响、彼此互融的密切联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英国举行的一次名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中,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创作的题为《到底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的拼贴画格外引人注目,这件浓缩了现代消费文化特征的作品,便是波普艺术的发端之作。此后,波普艺术在英国和美国迅速发展。在美国波普艺术的特质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与其他现代艺术流派的画家相比,波普艺术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目光投向日趋发达的商业流行文化,用极为通俗化的方式直接表现物质生活。这既是对当时盛行于美国画坛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又迎合了美国繁荣的工业化、商业化潮流。60年代,“新现实主义艺术家展”、“流行形象展”等一系列波普艺术展览在美国举办,从展览的名称不难看出,反映客观的现实主义态度和对时尚的追随成为波普艺术家的准则。与英国波普热衷于政治和色情内容的表现不同,美国的艺术家则更为关注繁荣的物质生活。他们的作品更多地是对商业社会中消费文化、流行文化的直接再现。社会、经济、艺术的客观环境,是波普艺术在美国勃兴的重要因素。在美国强势商业文化的背景下,以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罗伊·利希滕斯坦(RoyLichtenstein)为代表的波普绘画以其独有的通俗化艺术品格和大众亲和力受到广泛的关注。这种突破了“为艺术而艺术”观念的艺术形式,在表现内容、形式技法和美学观念等方面均与现代设计相契合。以下便试析波普艺术与设计的共通之处。
一、一通俗化的表现内容
战后西方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大众文化的勃兴为波普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商业流行文化和现代化都市生活成为他们热衷的题材。移用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和形象,是他们的重要创作方式。上面提到的汉密尔顿的作品《到底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繁杂而荒诞的生活场景:现代化的公寓里,有一个四肢健壮的男子和一个裸体女郎,房间里摆放着电视、录音机、连环画、福特汽车徽章、电器广告……窗外的一个大屏幕,正在放映着一部关于爵士乐的电影。画面中心位置的那个“健美先生”般的男子手握一支巨型棒棒糖,糖上写有“POP”(既是英文“棒棒糖”的词尾,又是英文“时髦”的
缩写)。这些充斥画面之中的时尚形象,就是从画报、招贴直接剪下然后拼贴在一起的。而另一位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o Rauschenberg),
则更为直接地利用现成物集成自己的作品,例如他的作品《床》,就是由麻袋、被子、床单、枕头等日常生活中的寻常物件组合而成。除了对现成物的大量运用外,波普艺术家对时尚的文化形象也情有独钟。以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和罗伊·利希滕斯坦为例,前者将电影明星、摇滚明星、政治家等公众人物的形象搬上画布,而后者一度专注于连环
漫画的复制。从题材、内容的表现方式分析,波普艺术和设计存在相似之处。在设计中,对现成样式和形象的借用是常用的艺术手法,设计作品的构思和形成往往基于客观物质形态上,对日常产品、文化形象,或某一艺术作品的借用和再创造,是设计作品传达信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之一。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其内容的社会性和大众化特征,它不是纯粹的个性表现,而是体现广泛的人类生活。这也正是波普艺术所遵循的准则。如同波普艺术一样,设计领域中的平面设计、景观设计、产品设计等艺术设计门类同样关注公众形象和现成品的借鉴和利用;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波普艺术也可称为是一种设计,当安迪·沃霍尔的《梦露头像》一类的美术作品为大众所喜爱,已经成为私人空间、公共场所的时髦装饰时,设计与美术的界限变得模糊了。因此,从表现题材和内容上看,波普艺术和艺术设计二者是相通的。
二、商业化的形式技法
波普艺术家对形式感的把握,同样具有通俗化的特质。他们喜爱用明丽的色彩、繁复的排列来完成作品,强烈的视觉感受和通俗的表现内容体现了波普艺术的人性化魅力。作为一种美术风格,波普艺术与艺术设计在色彩、结构、制作方式等形式技法的运用上所具有的一致性,显现着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联。波普艺术巨匠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实践,验证了二者的紧密联系。沃霍尔最初从事商业美术活动,他设计过贺卡、橱窗展示,画过插图,这一经历决定了他后来的美术创作样式的商业化倾向。当他确定了复制消费文化为自己的艺术目标后,在他看来,美术与设计概念的界定已不再重要。他不厌其烦地复制罐头、可口可乐瓶、当时著名漫画家的作品、钞票、名人肖像……,重复成为他作品的重要特征。沃霍尔从事的是美术创作,但在他的作品里艺术处理和个性的痕迹已降到最低限度,而这恰恰是波普艺术家独特的艺术个性。对于色彩的运用,沃霍尔极为认真,那些看似随意的大块面涂抹,实际是经过他的精心调配。在他的作品中充满装饰性,与繁缛华丽的贵族化装饰色彩不同,沃霍尔更倾向于用强烈而明快的色彩组合传达商业社会中工业化的粗糙质感和大众趣味。个体形象的大量重复,是沃霍尔作品的又一特色,他将描绘对象扩大数倍排列在画布上,相同的视觉符号被复制成几个甚至几十个,构成一组画面,从而获得一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形式美感。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便是《梦露头像》系列,此类作品的形式技法与设计的艺术形式共同体现着对色彩、质感、层次、节奏等审美要素的追求。一件完美的设计作品,在满足功能性物质需求的同时,对形式美感的完美性要求也至关重要。沃霍尔大胆地运用通俗化的形式语言来完成绘画作品的表达,其创作对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等基本设计技法的借鉴显而易见。在制作方式上,沃霍尔由手工绘制逐渐转向机械制作,他利用丝网印刷工艺更为快捷地“生产”他的作品,而且故意保留了批量生产的粗糙质感。在他看来,艺术应该像他周围的生活一样普通。现代设计是以工业化生产为基础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作品的最终实现必定要依靠批量的机械制作,从产生手段上比较,波普艺术与艺术设计的关联依然存在。
沃霍尔表达艺术观念的方式,扩展了美术的表现技巧和创作方法,他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取向,使得美术作品不再是艰深晦涩的少数人享用的精神奢侈品,让人们看到艺术品也可以如此亲切地展现着周围普通的生活,而且充满了感官乐趣和亲切感。促成美术与设计的交流与沟通,是沃霍尔艺术的又一重要价值的体现。
三、艺术观念的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