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珠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

合集下载

2010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_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2010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_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附录·2010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475 2010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姓名 导师 博士/硕士专业名称 考前单位王黎明 柯国土 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吴园园 柯国土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 毅 季松涛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汪 军 赵守智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戴守通 杨文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孙 征 赵守智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赵荣明 胡石林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湖南大学吴永乐 刘森林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李海亮 马吉增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南华大学曹勤剑 潘自强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陈 军 刘森林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无李 航 潘自强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彭建盛 李兴 博士核技术及应用 湖北工学院王新光 王国保 博士核技术及应用 石油大学(华东)刘云焰 李兴 博士核技术及应用 无李建强 何辉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华东地质学院周贤明 叶国安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天津大学张继龙 李金英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唐洪彬 叶国安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李 彬 叶国安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四川大学周 舵 张生栋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鲜 亮 郑卫芳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无刘巧凤 肖雪夫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伟华 肖雪夫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吴明宇 周培德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无宋 维 杨红义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王月英 杨红义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余华金 张东辉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翟士桢 杜进 博士核技术及应用 北京大学彭 慧 罗志福 博士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叶 力 柳卫平 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金孙均 王友宝 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兰州大学张奇玮 李志宏 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南京大学范 平 竺礼华 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贺林峰 陈东风 博士凝聚态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胡 瑞 陈东风 博士凝聚态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476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0陈启明 高早春 硕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湖南师范大学林梦娜 阮锡超 硕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广西大学马南茹 王萧 硕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汪金龙 吴小光 硕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北京理工大学王宏凯 黎光武 硕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四川大学余 睿 高早春 硕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中山大学袁国军 倪邦发 硕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北京化工大学范 辉 郭刚 硕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山东大学李文江 刘萍 硕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笑鹏 侯龙 硕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丽乐 舒能川 硕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兰州大学孙秉怡 吴继宗 硕士分析化学 大连理工大学魏国良 向蓝祥 硕士分析化学 山东大学于 婷 何辉 硕士分析化学 大连交通大学赵中奇 吴继宗 硕士分析化学 清华大学周 浩 赵永刚 硕士分析化学 北京大学李 飒 欧阳应根 硕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河北科技大学刘刈 欧阳应根 硕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西南科技大学钱正华 郑佐西 硕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双红莹 郑卫芳 硕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清华大学孙亚茹 王孝荣 硕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兰州大学杨林月 张振涛 硕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清华大学张亮亮 王玉林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吉林大学周 问 柴宝华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冉怀昌 刘振华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北京大学查于东 柴宝华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东南大学楚济如 刘振华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韩智杰 季松涛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李 龙 沈峰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北京大学吕玉凤 杜开文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于 超 朱庆福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周 琦 朱庆福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左彦慈 王玉林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西南科技大学朱欣欣 杨洪广 硕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山东大学卞 伟 彭顺米 硕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武 超 胡石林 硕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青岛大学刘文俊 杨洪广 硕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郑州轻工业学院郑新海 尹邦跃 硕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浦恩山 王明政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颜 寒 杨红义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附录·2010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477张灵宇 吴水金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霍兴凯 喻宏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刘 洋 喻宏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孙大杰 张东辉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王晓坤 张东辉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俞 霄 段天英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张熙司 喻宏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张媛媛 段天英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西南民族大学朱桓君 许义军 硕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李 煦 谢淳 硕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陈亮平 陈凌 硕士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南华大学郭庐阵 陈凌 硕士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东华理工学院王丽姣 陈凌 硕士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南华大学张 力 肖雪夫 硕士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西南科技大学胡其然 杜进 硕士分析化学 同济医科大学李 帅 罗志福 硕士分析化学 中国药科大学程缤雁 刘一兵 硕士分析化学 南京农业大学韩振义 胡骥 硕士分析化学 山东大学刘 陆 沈浪涛 硕士分析化学 山东大学孟贝蒂 崔海平 硕士分析化学 华中科技大学殷 胤 陈大明 硕士分析化学 中国药科大学李 明 崔海平 硕士分析化学 山西师范大学马红利 王刚 硕士分析化学 南华大学曹 振 冯跟胜 硕士核技术及应用 南华大学黄 伟 刘丹 硕士核技术及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李佳凝 吕建友 硕士应用数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杨京鹤 王国保 硕士核技术及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

200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_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200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_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附录・200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449 200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姓名 导师 博士/硕士专业名称 考前单位潘波竺礼华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朱庆福赵志祥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徐新星林承键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李云居李志宏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郑州大学周志波钱绍钧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李玮倪邦发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海青倪邦发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山西师范大学李朝历姜山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广西大学王伟姜山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郑小海侯龙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山东省东营市国家安全局(委培)王子军陈东风博士 凝聚态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祖勇陈东风博士 凝聚态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韩文泽陈东风博士 凝聚态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刁均辉赵守智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乔雪冬赵守智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陈晓亮赵守智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袁晓明尹邦跃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东勋尹邦跃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刚直柯国土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付陟玮柯国土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宇张生栋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舒复君张生栋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王同兴张生栋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林如山叶国安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四川大学朱文彬叶国安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安世忠张天爵博士 核技术及应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樊启文张天爵博士 核技术及应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林辉肖雪夫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邱国华潘自强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委培)李国强潘自强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委培)岳维宏潘自强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王茂枝刘森林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岳峰刘森林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岳会国刘森林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委培)张利峰罗志福博士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蔡定勘罗志福博士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冯婷婷刘一兵博士 核技术及应用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贾兵刘一兵博士 核技术及应用北大医学同位素研究中心 梁海英吕建友 硕士 应用数学西华师范大学45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8王雨王洪立 硕士 凝聚态物理吉林大学李明张天爵 硕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清华大学刘鑫王友宝 硕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吉林大学马中原阮锡超硕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吉林大学唐兵崔保群硕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矿业大学王慧郭刚 硕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黑龙江大学杨磊王潇 硕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尹生贵于洪伟 硕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湖南师范大学于蓓蓓竺礼华硕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山东大学张世涛林承建硕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郑州大学赵常军倪邦发 硕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吉林大学周斌阮锡超硕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南华大学洪哲叶国安硕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天津大学孔彦荣贾永芬硕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大庆石油学院刘雷刘国荣 硕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华中科技大学王喆欧阳应根硕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天津大学张春龙何辉 硕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兰州大学张怡张生栋 硕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长安大学陈纲刘天才硕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斌斌杨洪广硕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厦门大学刘沛丰王玉林 硕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孙雪霆季松涛 硕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清华大学王苏沈峰硕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夏体锐杨洪广硕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杨兵杜开文硕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西北工业大学曹殿鹏程和平 硕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清华大学李生张东辉硕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张坚喻宏 硕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清华大学周志伟李振国 硕士 核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侯杰马吉增硕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天津理工大学王桂陈凌硕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王烈铭王红艳 硕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文俊袁大庆 硕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清华大学汪传高王仲文硕士 分析化学吉林大学曹继芬林敏硕士 分析化学西安科技大学邓军吴继宗硕士 分析化学西南大学娄海林郑卫芳硕士 分析化学郑州大学王晓明李力力硕士 分析化学四川大学喻正伟叶宏生 硕士 分析化学兰州大学刘婷杜进硕士 分析化学中国药科大学李雯崔海平硕士 分析化学天津大学刘卓陈大明 硕士 分析化学吉林师范大学潘玉婷燕强奋硕士 分析化学四川大学田倩沈浪涛硕士 分析化学河北大学。

CIAE回旋加速器及应用综述

CIAE回旋加速器及应用综述
6>,.*04.)!:;4171%$.5$30U8K47.41;3$%$6794[4%$)498.H;038?3U.0.(.4$Y-.$/0123@ 4567 "H?-2#U0314.;4485%7987U$Y0.U4U.8Z%0U;/43.&?.;8U/8946548.81;04[4/43.U 839;0U.$5011$3.50Z(.0$3U.$.;4/(%.0@90U10)%03857839 /(%.0@8))%018.0$3Y04%9U8.H?-2 03.;4)8U.B+7485U&:;0U)8)45Y$1(U49$3.V$K47.41;3$%$604U!0&4&1$/)81.;06; 03.43U0.7171%$.5$3.41;3$%$67839Z48/9738/01U)858%%4%1$/)(.036.41;3$%$67!V;01; 854)5414949Z7H?-2839;8[4.8K43.;4%48903.;494[4%$)036.5439U03.;4V$5%9!8U V4%%8U.V$)5$U)41.0[4.41;3$%$604U!0&4&;06;.4/)458.(54U()451$39(1.0[0.7839;06; A@[8%(454U$38.$5!V;01; 8541(5543.%7 (394554U4851;Y$5.;4<".;Y0[4@7485)%8303 H;038&-39.;4 /8f$58))%018.0$3U839)5$U)41.U03.;4Y04%9U$Y;$/4%839U41(50.7! ;48%.;H;038839U1043.0Y01Y5$3.045V45494U150Z490394.80%& ?+:@'*&,)171%$.5$3&;06;03.43U0.7)5$.$38114%458.$5&1$/)81.U.5(1.(54&WW-G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功开发CIAE-QRS爆炸物检测装置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功开发CIAE-QRS爆炸物检测装置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功开发CIAE-QRS爆炸物检测装置佚名
【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卷),期】2005(39)5
【摘要】2005年7月3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公安局共同组织了“CIAE-QRS爆炸物检测装置”专家评审会,王乃彦和刘耀两位院士分别担任专家评审组的正副组长。

【总页数】1页(P398-398)
【关键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QRS爆炸物检测装置;放射性检测功能;技术性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L81
【相关文献】
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开发成功SD系列数据磁带恢复装置 [J],
2.HI-13串列加速器重离子扫描装置通过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级验收及成果鉴定 [J],
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应用与开发产品目录 [J],
4.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环境应急监测系统软件开发 [J], 杨宏伟
5.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MeV质子单粒子效应辐照装置试验能力研究 [J], 张付强;郭刚;刘建成;陈启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加速器质谱系统及其应用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加速器质谱系统及其应用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加速器质谱系统及其应用何明;姜山;武绍勇;董克君;管永精;李世红【期刊名称】《质谱学报》【年(卷),期】2004(025)B10【摘要】The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AMS) in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CIAE) has been improved especially for the ion source, some new measurement methods including 41Ca measurement, PX-AMS method and GF-TOF detector are develope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AMS system including nuclear physics scie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geoscience, life science and materials science have been carried out, a brief describe of all these work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总页数】2页(P219-220)【作者】何明;姜山;武绍勇;董克君;管永精;李世红【作者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北京1024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相关文献】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加速器质谱工作进展 [J], 何明;周舵;姜山;董克君;仇九子;彭博;管永精;寅新艺;武绍勇;李世红2.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加速器质谱系统及其应用 [J], 何明;姜山;武绍勇;董克君;管永精;李世红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激光技术发展及其在核科学中的应用 [J], 王钊;孟祥昊;刘秋实;班晓娜;胡凤明;张晓华;徐永生;张绍哲;马田丽;刘伏龙;路建新;贺创业;陆泽;张海峰;李业军;向益淮;王雷剑;梁晶;戴辉;王华;郭冰;姜兴东;赵保真;王乃彦;高智星;张骥;田宝贤;席晓峰;李静;吕冲4.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图书馆、计算机研究室联合举办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学习班通知 [J], 无5.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长寿命核素加速器质谱测量及其应用(英文) [J], 董克君;何明;武绍勇;管永精;仇九子;袁坚;姜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一、单位简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是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从事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核科学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基地,著名科学家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戴传曾、孙祖训、樊明武、赵志祥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担任院(所)长,共有60余位院士曾在我院工作或学习过。

现有两院院士4人,高级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660余人。

博士生导师近140人,硕士生导师180多人。

原子能院下设核物理研究所、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放射化学研究所、核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同位素研究所、放射性计量测试部、辐射安全研究所。

中国核数据中心、中国快堆研究中心、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核工业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工委放射性计量一级站、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设在该院。

原子能院拥有国内核研究领域较完善的设备和设施,进行着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加速器技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放射性计量与辐射防护、新材料、生物医学工程、强激光应用和信息技术等广泛领域的研究,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科研成果丰厚,近三十年来共获得国家和部级科技成果一千余项。

公开出版物有《原子能科学与技术》、《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同位素》、《质谱学报》等。

原子能院热诚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二、报名须知1、2012年我院面向全国招生一次,计划招生50名(招生名额不分到专业,视报名情况确定)。

招生类别为统招统分。

2、凡符合国家规定报考条件的人员可在报名时间内登陆我院网站(),进入博士研究生招生系统,填写报考信息后下载报考登记表,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按要求提交所有材料及报名费200元,即完成报名。

3、报名时间:2011年12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考试时间:2012年3月13日至14日。

2017-2020年度《原子能科学技术》编辑委员会

2017-2020年度《原子能科学技术》编辑委员会

2017-2020年度《原子能科学技术》编辑委员会顾问王乃彦王方定张焕乔徐銖主编薛小刚副主编叶国安"吕广宏"刘森林许谨诚"周志伟"赵守智"赵志祥柯国土柳卫平秋穗正"魏龙"(带"者为常务副主编)委员丁有钱于伟翔马英霞王 安王驹王 琳王强王玉林王仲文王宇钢王国宝王建龙王修龙尹邦跃邓力叶宏生叶沿林申凤阳田文喜吕建友向学琴向新程刘 永刘巍刘功发刘蕴韬安竹安世忠邢庆子汤秀章孙玉华苏光辉杜进李富李力力李志宏李来霞李建刚杨文杨红义杨启法杨燕华肖德涛吴志芳吴宜灿邱睿何辉何高魁汪小琳张 华张天爵张东辉张生栋张志忠张征明陆道纲陈凌陈靖陈东风陈晓明陈熙萌林敏林承键欧阳晓平罗琦罗志福季松涛周斌周培德郑卫芳郑明光赵璇赵永刚赵京伟赵振堂胡石林段天英侯龙姜胜耀贺朝会骆志平夏虹夏佳文夏海鸿柴国旱晏太红徐瑚珊殷治国高璞珍郭刚唐显黄晨常志远常学奇崔保群康椰熙阎昌琪彭述明彭敏俊葛智刚韩银录程旭傅世年裴国玺潘启龙薄涵亮魏可新编辑部马英霞王宝金王调霞汤晓浩张秀平侯翠梅韩翠娥(以上按姓氏笔画为序)原子能科学技术(月刊 1959年创刊)2020年9月 第54卷增刊主管: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出版:《原子能科学技术》编辑部(北京市275-65信箱,邮编102413)电话:(010) 69358024, 69357285 E-mail : yzn'xjs7285@ciae. ac. cnhttp : #www. aest. org. cn 主编:薛小刚印刷:北京博海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国内发行:全国各地邮局邮发刊号:82-161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邮政编码100044)发行代号:BM 4130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nthly Startedin1959)Vol. 54 Suppl. Sep. 2020ResponsibleInstitution &ChinaNationalNuclearCorporation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N1:;044$TL2020年9月20日出版(2020)京新出刊增准字第(14)号SponsoredbyChinaInstituteofAtomicEnergyPublishedbyEditorialBoardofAtomicEnergyScienceandTechnology(P. O. Box 275-65, Beijing 102413 , China )Tel : 8610-69358024, 69357285E-mail : yzn'xjs7285@ciae. ac. cnhttp : # www. aest. org. cnEditorinChief XUE XiaogangPrintedbyBeijingBOHSColourPrintingCo., Ltd.DistributedInlandbyLocalPostO f icesPostalIssueNo.82-161Distributed Abroa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Corporation(P.O.Box399, Beijing100044, China )Issue No. BM 4130定价:40.00元。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AMS研究进展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AMS研究进展

2007年10月质谱学报2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AMS研究进展姜山,何明,胡跃明,袁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 102413)Status of AMS at the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JIANG Shan, HE Ming, HU Y ue-ming, YUAN Jian(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Beijing 102413, China)Abstract: The first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er (AMS) system in China was set up at the China Institute ofAtomic Energy in 1989. In the following years, long-lived nuclides 10Be, 26Al, 36Cl, 41Ca, 79Se and 129I were measured in geology,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samples. The newly development of the AMS measurements andappl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were introduced. The current projects include upgrading of AMS injection system forincreasing mass resolution, new particl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separation of isobars, development of theAMS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99Tc, 93Zr, 151Sm and 182Hf analyses, and applications in biology, environmentand nuclear astrophysics.Key words: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er; long-lived nuclides; measurement中图分类号:O65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97(2007)增刊-21-03加速器质谱(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简称AMS)是20世纪70年代末基于粒子加速器技术和离子探测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质谱分析技术[1-2]。

材料与构件深部应力场及缺陷无损探测中子谱仪径向准直器的设计

材料与构件深部应力场及缺陷无损探测中子谱仪径向准直器的设计

Vol. 53 , No. 11Nov. 2019第53卷第11期2019年11月原子能科学技术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材料与构件深部应力场及缺陷 无损探测中子谱仪径向准直器的设计李映婵,陈东风",刘晓龙",李眉娟,李玉庆,韩松柏,陈星雨,贺林峰,孙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北京102413)摘要:为设计材料与构件深部应力场及缺陷无损探测中子谱仪的径向准直器,实现大型工程构件的远距离准确取样,本文分析了径向准直器的实空间和相空间取样原理,介绍了目前径向准直器取样体积的解析与模拟计算方法,并利用0.2 mm 尼龙线测试了德国E3残余应力谱仪径向准直器的取样尺寸,基于 实验结果确定了采用JRR3解析方法作为径向准直器取样尺寸的计算依据%根据解析计算结果,研究了设计参数对径向准直器取样尺寸和传输效率的影响规律,并按照谱仪的空间几何结构,最终设计了谱 仪1、2、3、4、5 mm 径向准直器取样系统%关键词:材料与构件深部应力场及缺陷无损探测中子谱仪;径向准直器;取样尺寸;传输效率中图分类号:O57i. 5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931(I019)11-29507doi :10. 7538/yzk. 2019. youxian. 0068Design of Radial Collimator of Neutron Diffractometer for Residual Stress and Defect in Material and ComponentLI Yingchan , CHEN Dongfeng ** , LIU Xiaolong * , LI Meijuan , LI Yuqing ,收稿日期:2019-01-30;修回日期:2019-05-0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A0403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资助项目(513279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1605293)作者简介:李映婵(1976—)女,广东深圳人,高级经济师,博士,中子散射专业* 通信作者:陈东风,E-mail : dfchen@ciae. ac. cn ;刘晓龙,E-mail : liuxiaolong@ ciae. ac. cn网络出版时间:20190904 ;网络出版地址:http : # kns. cnki. net/kcms/detail/11. 2044. TL. 20190903. 1428. 008. htmlHAN Songbai , CHEN Xingyu , HE Linfeng , SUN Kai(Department of Nuclear Physics ,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 Beijing 102413 , China )Abstract : The gauge principle of the radial collimator in real space and phase space wasanalyzed to design the radial collimator of the neutron diffractometer for residual stressand defect in material and component in order to set the gauge volume in large engineer- ingcomponentatfardistance.Theana&ytica&formu&asandsimu&ationswereintroducedtoca&cu&atethegaugevo&umeoftheradia&coimator.Theny&on wirewithdiameterof 0.2 mm wasusedtotestthegaugevo&umeoftheradia&co imatoratE3instrument !Germany.Accordingtotheexperimenta&resu&t !theJRR3ana&ytica&formu&awascho- sentodesignthegaugevo&umeoftheradia&coimator.Thee f ectoftheparameterson gaugevo&umeandtransmissione f iciencywasstudiedsystematica &y.Fina &y !theradia&2296原子能科学技术 第53卷collimators with gauge volume were designed in combination of the spatial geometrical layout with the parameters of 1, 2, 3, 4 and 5 mm.Key words : neutron diffractometer for residual stress and defect in material and compo ­nent # radial collimator # gauge volume # transmission efficiency现代工程结构和复杂装备之所以能安全、 稳定地发挥功效,是因为建造这些结构和装备 的材料具备承受外力载荷的能力。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属研究所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属研究所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属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原子能科学研究的领军机构,其下属的研究所涵盖了众多领域。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属的研究所,以便您对这些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简称CIAE)成立于1950年,是我国原子能科学研究的权威机构,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研究院主要从事核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研究领域包括核物理、辐射化学、核燃料循环、核能应用等,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下属研究所介绍1.核物理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主要开展核物理基础研究、核数据测量与评价、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包括:原子核结构、核反应、核数据、中子物理、放射性核素物理等。

2.辐射化学研究所辐射化学研究所致力于辐射化学、电化学、环境化学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辐射化学合成、辐射化学效应、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监测与治理等。

3.核燃料循环研究所核燃料循环研究所主要从事核燃料的制备、加工、利用及乏燃料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包括:核燃料制备、核燃料元件、核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等。

4.核能应用研究所核能应用研究所专注于核能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技术、核仪器仪表、核能综合利用等。

5.同位素研究所同位素研究所主要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应用及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制备、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同位素示踪技术等。

6.辐射防护研究所辐射防护研究所致力于辐射防护、辐射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辐射防护技术、辐射环境监测、辐射生物效应等。

三、总结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属的研究所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能辐射领域分析设备国产化现状与对策分析

高能辐射领域分析设备国产化现状与对策分析

高能辐射领域分析设备国产化现状与对策分析
陈双凯;杜静玲;赵志祥
【期刊名称】《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年(卷),期】2024(39)1
【摘要】分析中国高能辐射领域分析设备国产化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考察,阐述了高能辐射领域分析设备国产化的必要性与市场需求、进口依赖程度及自主研发现状。

研究发现,国产设备面临市场推广困难、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关键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建议提升国产设备的综合性能指标、加强核心器件自主研发能力,并提高国产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研究结果旨在为中国高能辐射领域分析设备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总页数】7页(P39-45)
【作者】陈双凯;杜静玲;赵志祥
【作者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23;G327
【相关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机电设备国产化发展现状分析
2.我国地铁信号设备现状分析及国产化研究
3.AP1000核电机组设备现状及国产化分析
4.LED MOCVD设备的市场现状及其国产化问题分析
5.LNG接收站关键设备及材料应用现状和国产化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08年高(中)等院校毕业生需求信息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08年高(中)等院校毕业生需求信息

微生物 lrjc@ 化学工程、化学 辐射防护 水文地质 物探/钻探
核工业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箱及地址
通用专业
有机合成/材料 采矿 选矿 核工业 北京化 工冶金 研究院 分析化学 土木工程 外贸英语 财务 建筑环境与设备 自动化 计算机软件 精密仪器 电气技术 热能工程 八一四厂 巫 江 0833- 2708453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技术 机械设计与自动化 焊接技术 安全防护
邮箱及地址
通用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设备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及制造 化工机械 电磁场与高频技术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气技术 电器维检技术 电子工程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工业电子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 给水排水工程 焊接 精密仪器 中国原 子能科 学研究 院 热工计量测试 zhuzw@iris.ciae.ac 热能工程 010- 霍颖颖 69357383 .cn 热能与动力工程 制冷与低温技术 临床医学 财经 档案管理 法学 工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经济学 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 新闻学与大众传播 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经济 管理或理工类 中文(文科类) 行政管理 会计 国际贸易 教育学
核工业 第五研 究设计 院
0371郭会东 hwyhr@ 67726203
建筑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给排水工程 暖通 地质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会计 技术经济
核工业 第七研 究设计 院
刘润世
03517588862
hqyrsc@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箱及地址
通用专业
核工业 0791270研究 陈锦凤 5997009 所
江西省南昌县79号信箱
核工业 230研究 所
樊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
62Cu 63Cu 64Cu
9.74 m 69.17
12.7 h
对中子共振能区的数据提 出了要求,对錒系核素的数据 提出了要求。
2. 实验能力需要发展
Ni
60Ni 61Ni 62Ni 63Ni 6
26.223
1.140
3.634
100 a
Co
58Co 59Co 60Co 61Co
70.86 d
100
1 中子吸收体
套 1 250
2 机械系统改造
套 1 70
3 补充探测器单元 套 3 75
4 数据获取系统升级 套 1 10
合计
405万元
3. 任务是艰巨的
counts/channel
Thanks!
Participants:
周祖英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仲启平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贺国珠 兰州大学博士 陈晓亮 兰州大学硕士 马肖云 兰州大学硕士 袁继龙 兰州大学硕士 郭维新 兰州大学硕士 苏 明 兰州大学硕士 张奇玮 中国院子能科学研究院
2. γ全吸收型探测器的测量原理:
原理:通过全吸收测量瞬发γ射线级联的总能量谱,实 现俘获反应事件的计数。

capture
events
background
原理优势:测量效率接近100%。
Bn

3. 选用BaF2的原因:
•高的发光效率(24%)
•响应最快的无机晶体(0.6ns) •良好的能量分辨(10-15% 662keV ) •中子灵敏度较低
2(168.P0oMeV)2(174.P7oMeV)
100
a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道数
800
600
60Co (1.17/1.33MeV)
400
康普顿
200
c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李强 程品晶 赵健 黄兴 彭猛 石斌
兰州大学硕士 南华大学博士 原子能院博士后 南华大学硕士 南华大学硕士 兰州大学硕士 401硕士
BaF2晶体的不足之处:α粒子本底计数率较高。
4.国际上的4pi BaF2装置
•USA, LANSCE,DANCE •EU, CERN,n_TOF, TAC
•GEMANY, Karlsruhe •CHINA,CIAE,GTAF
•GTAF及(n,γ)反应研究进展
1. GTAF建设:
核心:12块五棱和30块六棱BaF2晶体组成的晶体球壳,内腔半径 10cm,晶体厚度15cm。
四.展望:
1. CSNS上新的4piBaF2装置已经列入计划,并开展 了新装置的电子学(科大报告),机械设计等预 先研究(高能所报告),项目得以支持,有望建 设一套性能更加优越的实验装置。
经费概算:2500万
2. GTAF得以完善,有望及早开展相关物理工作。 经费需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经费(万)
一.背景 二.(n,γ)反应截面测量技术简介 三.GTAF及(n,γ)反应实验技术进展 四.展望
一.背景
1. (n,γ)反应截面的需求
理论需求:
核天体物理认为比56Fe重的核素多是通过(n,γ)反应生成,因此 对(n,γ)反
应截面数据精度提出了很高要求。
应用需求:
• 工程设计与核测试
• 快堆
• 放射性核素嬗变
主要包括:40个探测器单元,高压系统,电子学,脉冲波形测量 和数据获取系统,机械系统,等。
2. GTAF的性能
探测器单元的时间分辨:~ 660ps。
探测器单元的能量分辨:10-18%。
计数 计数 计数
800
700
600
500
222Rn
400
(5.5MeV)
300 200
226Ra
(4.8MeV)
道数
1200
137Cs(662keV)
1000
800
600
400
康 200 普

b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1800
道数
800
600
60Co (1.17/1.33MeV)
计数
400
康普顿
200
c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道数
60Co,multiplicity≥1,energy spectrum, DANCE
粒子的波形甄别
本底的抑制技术
试测量
3. 问题和进一步措施
需要补充6LiH中子吸收体
需要提高数据获取速率 需要优化机械设计 需要替换性能较差的少数几个探测器单元 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技术
5.272 a 1.65 h
Fe 56Fe 57Fe 58Fe 59Fe 60Fe 61Fe
91.72
2.2
0.28
44.503 d 1.5 106 a
6m
二.(n,γ)反应实验技术简介
1. (n,γ)反应实验技术包括
中子活化法 特点:技术简单,受剩余核半衰期长短影响,主要在热能点 进行实验,不能满足研究形势发展的需要。 瞬发γ射线法 特点:可在连续中子能区开展实验,技术复杂,在不断发展。 主要经历:Moxon和Rae方法,C6D6探测器方法, 4πNaI(Tl)球,4πBaF2测量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