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

合集下载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一种由灰质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数表现为肌肉无力和疼痛。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脊髓灰质炎疫情,因此准确诊断脊髓灰质炎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和相关参考内容。

一、病史和体征脊髓灰质炎通常表现为肌肉无力和疼痛。

患者在感染病毒后,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1. 发热。

2. 突然开始的肌肉疼痛和无力,通常是双侧。

3. 肌肉萎缩和肌肉抽搐。

4. 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

如果患者有上述症状,应该考虑进行脊髓灰质炎的诊断。

通常来说,如果患者有病史和典型的体征,就可以做出脊髓灰质炎的初步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除了通过病史和体征做出脊髓灰质炎的初步诊断外,还需要进行特定的实验室检查来确认诊断。

以下是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1. 病毒检测。

在患者的咽拭子或粪便样本中检测灰质病毒的遗传物质,通常通过PCR技术进行。

2. 血清学检测。

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灰质病毒的抗体,包括IgM和IgG抗体。

3. 脊髓液检测。

抽取患者的脊髓液,并检测是否存在灰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或抗体。

以上实验室检查可以有效诊断脊髓灰质炎,并帮助确定病毒的类型,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影像学检查除了实验室检查外,还可以使用影像学检查技术来确定脊髓灰质炎的诊断。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1.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使用X射线技术生成3D图像,可用于检测脊髓是否存在异常。

2. 磁共振成像(MRI)。

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技术生成高质量的影像,可用于检测脊髓是否存在异常。

使用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明确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并帮助确定病变范围和程度。

综上所述,脊髓灰质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

如果患者有病史和典型的体征,可以初步诊断脊髓灰质炎,但仍需进行特定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只有准确诊断脊髓灰质炎,才能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 5 岁以下的儿童,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肢体残疾甚至死亡。

幸运的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能够大大降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风险。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我国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主要有两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注射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

OPV 是一种口服疫苗,通常在宝宝 2 月龄、3 月龄、4 月龄时各口服一剂,4 岁时再加强免疫一次。

OPV 服用方便,价格低廉,能够产生肠道免疫,有效地阻断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但 OPV 存在极少数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发生的风险。

IPV 则是通过肌肉注射接种。

宝宝在2 月龄、3 月龄时各注射一剂,4 月龄和 18 月龄时分别再接种一剂。

IPV 安全性高,不会产生 VAPP和 VDPV,但生产成本较高,且不能产生肠道免疫。

在实际的预防接种工作中,通常会采用序贯免疫的策略,即先接种IPV,再口服 OPV,以结合两者的优势,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接种 OPV 还是 IPV,都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并且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接种后,宝宝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一般在 1-2 天内会自行缓解。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高热、抽搐、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

二、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脊髓灰质炎也非常重要。

要经常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彻底清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

水果要洗净去皮后再食用,蔬菜要煮熟煮透。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打扫房间,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脊髓灰质炎案例

脊髓灰质炎案例

脊髓灰质炎案例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介绍脊髓灰质炎的相关知识。

一、病因脊髓灰质炎病毒属肠道病毒科,分为3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2型和脊髓灰质炎病毒3型。

感染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将病毒排入环境中,其他人通过口腔、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接触感染源而感染。

二、症状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一般为3-35天,患者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恶心等。

部分患者在此期间出现腹泻或便秘。

随后,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颈部僵硬、肌肉疼痛等。

少数患者会出现脑膜炎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等。

三、诊断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方面,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

病毒分离可通过采集患者的咽拭子、粪便等样本进行培养和鉴定。

血清学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病毒抗体水平来确定感染情况。

四、治疗脊髓灰质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包括控制发热、缓解疼痛、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支持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呼吸、营养、康复等方面进行干预。

在疫苗出现之前,康复治疗是脊髓灰质炎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功能。

五、预防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主要依靠疫苗接种。

脊髓灰质炎疫苗分为口服和注射两种,其中口服疫苗采用活病毒疫苗,注射疫苗采用灭活病毒疫苗。

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发生和传播。

六、病例小明是一名8岁男孩,突然出现高热、咳嗽和咽痛症状。

几天后,他开始出现颈部僵硬和肌肉疼痛。

他的父母发现他走路时步态不稳,右腿的力量明显减退。

小明被送往医院,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被诊断为脊髓灰质炎。

医生立即开始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并建议进行康复训练。

脊髓灰质炎的并发症

脊髓灰质炎的并发症

肠穿孔
症状:腹痛、呕吐、 腹泻、发热等
治疗:抗生素、补液、 营养支持等
原因:脊髓灰质炎病 毒感染导致肠道炎症
和溃疡
预防:接种脊髓灰质 炎疫苗,保持良好的 卫生习惯,避免接触
感染者。
肝脾肿大
原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导致肝脾功能受损 症状:肝脾肿大、疼痛、食欲不振、黄疸等 治疗:抗病毒治疗、保肝护肝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 预防: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者等
治疗:抗生素、抗病毒药物、 支持治疗等
预防: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 触感染者等
肠梗阻
症状:腹痛、腹 胀、呕吐、便秘 等
原因:脊髓灰质 炎病毒感染导致 肠道功能障碍
治疗:保守治疗 (禁食、胃肠减 压、输液等)或 手术治疗
预防:接种脊髓 灰质炎疫苗,保 持良好的卫生习 惯,避免接触感 染者。
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 乏力等
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
04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心律失常
添加 标题
心律失常的定义: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
添加 标题
心律失常的原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受损
添加 标题
心律失常的症状: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
添加 标题
肾结石
肾结石的形成原因:脊髓 灰质炎病毒感染导致尿液 中的矿物质沉积,形成结

肾结石的症状:腰痛、血 尿、排尿困难等
肾结石的治疗方法: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体外冲
击波碎石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防肾结石的措施:多喝 水、多运动、避免摄入过
多矿物质等
肾周脓肿
症状:腰痛、发热、尿频、尿急、尿痛 原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导致肾脏炎症和尿路感染 治疗: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 预防:保持卫生、避免感染、及时治疗

脊髓灰质炎PPT演示课件

脊髓灰质炎PPT演示课件
综合防治策略
未来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综合策略的应用,包括疫苗接种、抗病毒治疗、康复训 练以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对患者和社会的影响。
挑战和机遇并存
挑战
尽管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病毒变异导致的疫苗逃逸、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 用难题以及康复训练的个性化需求等。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建议
1 2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原因、症状表 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 知。
自我护理指导
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包括保持个人卫生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以促进康复。
3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 划,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提高肢体功能和 生活质量。
脊髓灰质炎
汇报人:XXX
2024-01-12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预防措施及策略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 统,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 引发肢体弛缓性麻痹。
疫苗研发
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疫苗研究一直是热点领域,目前已有多种疫苗被
成功研发并应用于临床,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
等。
02
抗病毒治疗
近年来,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病毒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一
些小分子化合物和单克隆抗体等药物在实验室研究中显示出抗病毒活性

03
免疫学研究
深入了解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学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策略的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临床分期
四.恢复期:
瘫痪后1 瘫痪后1-2周肢体功能逐渐恢复,由远及近,由小及大 肌群恢复,腱反射也渐恢复,轻者1 月,重者6 18月, 肌群恢复,腱反射也渐恢复,轻者1—3月,重者6—18月, 甚至更长时间恢复。
五.后遗症期:
神经组织严重损害,某些肌群功能不能恢复, 形成永久性瘫痪及肌肉萎缩, 并导致肢体或躯体畸形。
Polio ‘Last Cases’
Americas Region Luis Fermin Tenorio Peru 1991
Western Pacific Region Mum Chanty Cambodia 1997 European Region Melik Minas Turkey 1998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Polilmyelitis) 脊髓灰质炎(Polilmyelitis)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主要侵犯人体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主要侵犯人体 脊髓前角的灰、白质部分的急性传染病, 脊髓前角的灰、白质部分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肢体弛缓性麻痹为特征, 临床表现以发热、肢体弛缓性麻痹为特征, 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为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
易感者: 4个月以下婴儿很少得病,1-5岁 小儿发病者最多。二次发病者罕见。
流行特征: 散发式流行,夏秋季发病率最 散发式流行, 高,无明显规律。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5 14日(3 35日) 潜伏期:一般5—14日(3-35日) 临床分型:无症状型(隐形感染) 顿挫型 无瘫痪型 瘫痪型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分期
前驱期(第一次病毒血症期): 1.主要症状:起病缓急不一,大多有低热或中等热,伴乏
力、咽痛、咳嗽及纳差、腹痛等病毒血症症状。 2.持续时间:数小时—3、4日 2.持续时间:数小时— 3.转归: 3.转归

脊髓灰质炎人卫四版PPT课件

脊髓灰质炎人卫四版PPT课件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方式
01
02
03
粪口传播
病毒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污染水源、食物、玩具等 物品,再经口摄入,进入 肠道繁殖。
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 环境,再经口摄入,进入 肠道繁殖。
呼吸道传播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进入 呼吸道后繁殖。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肢体疼痛 、肌肉麻痹、瘫痪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 诊断。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分离、抗 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等。
02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预防疾病传播
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传播 的有效手段,通过群体免疫,可 以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保护易
感人群。
保护儿童健康
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儿童危害极大, 疫苗接种能够降低儿童感染风险, 避免因感染导致的残疾和死亡。
脊髓灰质炎人卫四版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脊髓灰质炎概述 •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 • 脊髓灰质炎的治疗 •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控制
01 脊髓灰质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 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 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麻痹 和瘫痪。
特点
脊髓灰质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 童,通过消化道传播,病毒在肠 道内繁殖,随粪便排出体外,污 染环境。
强化疫苗接种
确保所有儿童按照免疫规划接 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提高接种
率。
监测与评估
建立健全的脊髓灰质炎监测系 统,定期评估疫苗接种情况和 疫情状况。
病例管理
对疑似脊髓灰质炎病例进行及 时诊断、隔离和治疗,防止疾 病传播。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预防和措施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预防和措施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免疫系统受损者
免疫系统较弱的个体,如患有某些慢性疾病 的人,风险更高。
这些个体的身体可能无法有效抵抗病毒及其 后遗症。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在儿童时期及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的关 键。
遵循国家疫苗接种计划,确保每位儿童按时接种 。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早期识别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高风险人群
儿童和青少年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高风险 群体。
这些人群在感染病毒后更可能出现严重的后 遗症。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既往感染者
曾感染过脊髓灰质炎的患者,无论是轻度还 是重度,均可能出现后遗症。
即使症状在感染后消失,后遗症仍可能在几 年后出现。
这些后遗症可能表现为肌肉萎缩、运动障碍和神 经损伤等。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关节疼痛、疲劳和呼吸 困难。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会经 历轻微不适。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影响
这些后遗症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 活动能力。
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的康复和支持。
为什么要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 提升社会意识
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有助于提升整个社 会的健康意识。
通过普及知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健康保护。
谢谢观看
为什么要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
保护家庭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还对家庭生活 带来压力。
通过预防,可以减少家庭成员的负担,提升生活 质量。
为什么要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 降低社会成本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接种成功案例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通过广泛的疫苗接种运动,全球脊髓灰质炎病例大幅减少。
印度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历程
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推广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经 过多年努力,终于在2014年宣布消灭了本土传播的脊髓灰质 炎病毒。
治疗与康复案例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 经胃肠道进入血液,再侵犯脊 髓和脑干。
易感人群
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尤 其是未接种疫苗的儿童。
全球范围内的爆发与控制
01
爆发
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多 次爆发,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 地区。
02
03
控制
消灭
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 开始广泛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有效控制了该病毒的传播。
03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02
01
03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与病毒接触。
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区
避免前往脊髓灰质炎病毒高发地区,减少外出。
疫苗接种
及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提高免疫力。
治疗方法
01
02
03
药物治疗
在感染初期,可以使用抗 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利 巴韦林等。
支持治疗
对于出现症状的患者,需 要进行支持治疗,如呼吸 支持、营养支持等。
新药研发
加大投入,推动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 的新药研发,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 治疗方法。
国际合作与全球卫生安全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威胁,确保全球卫生安 全。
全球卫生安全
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防控纳入全球卫生安全战略,推动各国共同参与,形成全 球联防联控的格局。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常见于幼儿,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途径传染给他人。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会引起神经细胞的破坏,导致患者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肺部瘫痪和呼吸衰竭。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病史、病毒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

以下是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及参考内容:1.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发热、咽峡炎、畏寒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出现轻度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 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的是肌肉无力和进行性肌肉萎缩。

患者常有肢体无力、运动障碍、肌肉震颤等表现。

2. 病史:- 接触史:患者是否接触过脊髓灰质炎疫区的病人、患病儿童或疑似病例。

- 疫情流行史:是否有类似疫情在周围地区。

3. 实验室检查:- 病毒学检测:从患者的咽拭子或大便样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

- 免疫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的抗体水平,包括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等。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通常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制定,以下是WHO关于脊髓灰质炎诊断的参考内容:1. 临床诊断:- 头痛、发热和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肢体肌肉力量减退、运动异常或肌肉萎缩。

- 脑脊液检查显示淋巴细胞增多和多形核白细胞增多。

2. 确定诊断:- 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的同时,检测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 支持性诊断:- 上述临床表现和病毒学检测结果无法满足诊断标准的情况下,若接触了疫区的病例或患者的样本中检测到脊髓灰质炎病毒,则可作为支持性诊断的依据。

总之,脊髓灰质炎的诊断通常依据临床表现、病史、病毒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

准确诊断脊髓灰质炎对于及时采取控制传播、治疗和照顾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脊髓灰质炎案例

脊髓灰质炎案例

脊髓灰质炎案例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

这种病毒通过与感染者的粪便、鼻咽分泌物、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接触传播。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脊髓灰质炎疫情。

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许多感染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导致病例数量急剧增加。

一些家长为了保护孩子,甚至将他们锁在家里,但效果并不明显,病例仍然在增加。

美国也有脊髓灰质炎的病例。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数据,自1979年以来,美国没有出现过小儿麻痹症本土病例。

美国上一例已知病例是在2013年,纽约州上一次的确诊病例是在1990年。

然而,2023年7月21日,纽约州卫生部证实了一例脊髓灰质炎病例,这是美国近十年来首例已知感染病例。

这名患者是一名未接种疫苗的成年人,出现了包括瘫痪在内的严重症状,不得不住院治疗。

因此,为了预防脊髓灰质炎,儿童接种疫苗是非常重要的。

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预防感染。

在接种疫苗后,儿童的发病率可以显著降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

脊髓灰质炎课件

脊髓灰质炎课件

02
头痛:头痛、头晕、恶 心、呕吐
03
肌肉疼痛:肌肉酸痛、 无力
04
关节疼痛:关节疼痛、 肿胀
05
皮肤红疹:皮肤出现红 疹,瘙痒
06
神经系统症状:肢体无 力、瘫痪、呼吸困难
2
脊髓灰质炎的预 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是 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 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感染者

04 接种后注意事项:避
免剧烈运动,注意饮 食卫生,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疫苗安全性
01
脊髓灰质炎 疫苗的安全 性:经过严 格临床试验,
安全性高
02
疫苗副作用: 可能引起轻微 发热、红肿等 反应,但通常 不会引起严重
不良反应
03
04
疫苗有效期: 脊髓灰质炎 疫苗有效期 较长,可提 供长期保护
疫苗储存条件: 脊髓灰质炎疫 苗需要低温储 存,以保证疫 苗质量和有效
脊髓灰质炎病因
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病
毒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 01
途径进入人体
03 病毒复制:病毒在体内复 制,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免疫系统:病毒侵入人体
02 后,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但抗体不能完全清除病毒
神经损伤:病毒损伤神经
04 细胞,导致肌肉无力、瘫
痪等症状
脊髓灰质炎症状
01
发热:体温升高,持续 数天
脊髓灰质炎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脊髓灰质炎概述 02.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治疗 03. 脊髓灰质炎疫苗
1 脊髓灰质炎概述
脊髓灰质炎定义
01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 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培训资料

脊髓灰质炎培训资料

脊髓灰质炎培训资料一、脊髓灰质炎的概述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部分患者可留下瘫痪后遗症,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直径约27nm,呈球形,核衣壳为 20 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Ⅰ、Ⅱ、Ⅲ型,各型间一般无交叉免疫反应。

脊灰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都是传染源。

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在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组织中增殖,随后释放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

病毒扩散至全身淋巴组织和其他器官进一步增殖,并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如果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可导致脊髓灰质炎的发生。

二、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一般为 5~14 天,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和瘫痪型。

无症状型:占 90%以上,感染后无症状出现,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抗体。

顿挫型:约占 4%~8%,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症状持续 1~3 天后自行消退。

无瘫痪型:出现上述症状外,还伴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

瘫痪型:为本病的典型表现,可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和恢复期。

前驱期症状与顿挫型相似,持续1~4 天。

随后进入瘫痪前期,出现高热、头痛、颈强直、四肢疼痛等症状,同时伴有感觉过敏和多汗。

在瘫痪前期的3~4 天内进入瘫痪期,表现为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多见于单侧下肢,近端肌群瘫痪较远端肌群明显。

感觉多不受累。

经过 1~2 周进入恢复期,瘫痪肢体的功能逐渐恢复,轻者 1~3 个月可恢复,重者需要 6~18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三、脊髓灰质炎的诊断诊断脊髓灰质炎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在流行地区居住、旅行等。

临床表现:出现发热、肢体疼痛、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等症状。

脊髓灰质炎的实训报告

脊髓灰质炎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脊髓灰质炎实训,使我深入了解脊髓灰质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训内容1. 脊髓灰质炎病原学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肢体瘫痪。

2. 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脊髓灰质炎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是脊髓灰质炎的高发国家。

自我国实施计划免疫政策以来,脊髓灰质炎发病率逐年下降,已成为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

3. 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无症状型、隐性感染型、瘫痪型和脑炎型。

(1)无症状型:感染后无明显症状,仅血清学检查阳性。

(2)隐性感染型:感染后出现轻微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痛等,病程短暂。

(3)瘫痪型:出现不对称性、非对称性瘫痪,多见于儿童,以单侧下肢瘫痪为主。

(4)脑炎型:表现为脑炎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4. 脊髓灰质炎诊断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

(1)临床表现: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

(2)流行病学资料:了解患者所在地区脊髓灰质炎的流行情况。

(3)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

5. 脊髓灰质炎预防(1)疫苗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我国采用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两种疫苗。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减少感染机会。

(3)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隔离和治疗患者,控制疫情传播。

三、实训过程1. 认真阅读脊髓灰质炎相关资料,了解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2. 观察脊髓灰质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

3. 参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工作,了解疫苗的接种程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脊髓灰质炎历史

脊髓灰质炎历史

脊髓灰质炎历史一、脊髓灰质炎的概述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人类,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患者多为1岁以下的儿童。

二、脊髓灰质炎的历史回顾1.早期发现与认识脊髓灰质炎最早于1916年在美国爆发,此后,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了类似的疫情。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脊髓灰质炎的严重性,并开始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疫苗研究的突破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乔纳斯·索尔克成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为预防和控制脊髓灰质炎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后,安德烈·普莱西德和阿尔伯特·沙宾分别研制出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进一步提高了疫苗的预防效果。

3.我国脊髓灰质炎防治工作我国在1950年代开始进行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工作,逐步推广疫苗接种,加强疫情监测,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于1994年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

4.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努力为了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全球各国于1988年开始实施“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

通过广泛开展疫苗接种、强化疫情监测、提高公众认识等措施,全球脊髓灰质炎病例数量逐年下降。

截至2023,全球范围内脊髓灰质炎病例已显著减少,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疫情风险。

三、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未来展望1.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

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纷纷推广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从而降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风险。

2.疫情监测与防控各国政府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同时,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科研创新继续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优化疫苗制备技术,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国际合作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脊髓灰质炎疫情,确保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的实现。

脊髓灰质炎教学演示课件

脊髓灰质炎教学演示课件
疫苗改进与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脊髓灰质炎疫苗将更加安全、有效,接种方案也将更加便捷。
综合治疗策略
针对脊髓灰质炎患者,未来将采取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 等多种手段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全球合作与信息共享
国际社会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脊髓灰质炎的挑战,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的共享与应用。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与脊髓灰 质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接 触史,以及是否生活在疫 情流行地区。
体征检查
医生检查患者肢体肌力、 肌张力、腱反射等,评估 神经系统受损程度。
鉴别诊断方法
与其他急性弛缓性麻痹疾病相鉴别
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等疾病,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侧弯、马蹄内翻足等。
呼吸功能不全
03
当病毒侵犯呼吸肌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甚至需要
呼吸机辅助呼吸。
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运动畸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 能,如行走、跑跳等。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患者可能因肌肉萎缩而无法完成日常活动,如穿衣、吃饭等,导 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心理影响
长期的疾病困扰和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
社会经济负担分析
医疗负担
脊髓灰质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医疗治疗和康复训练,给家庭和社会 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
教育负担
由于疾病影响,患者可能无法正常接受教育,影响个人发展和社会 贡献。
经济负担
患者及其家庭可能因疾病导致的收入减少和医疗支出增加而面临经济 困境。
与脑性瘫痪相鉴别
脑性瘫痪患者多有围生期高危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且症状多为非进 行性,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评估发育里程碑进行鉴别。

脊髓灰质炎知识点总结

脊髓灰质炎知识点总结

脊髓灰质炎知识点总结1. 病因脊灰病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引起的。

该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

当感染者排泄病毒时,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他们的粪便中的病毒可能通过食物、水或表面传播给他人。

2. 症状脊灰病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咽喉痛、肌肉无力和瘫痪。

最常见的病例是肢体瘫痪,尤其是小儿麻痹症。

除了肌肉无力和瘫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3. 预防脊灰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分别是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和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

定期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4. 检测与诊断如果怀疑患者感染了脊灰病,需要进行相关检测来确认诊断。

血液或咽拭子检测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

脊灰病的诊断还包括通过脊髓脑脊液检查。

5.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脊灰病。

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支持疗法,包括休息、营养支持和物理治疗。

对症治疗也是重要的,如控制疼痛、维持呼吸功能等。

对于肌肉无力和瘫痪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6. 疫情监测与控制由于脊灰病主要通过病毒传播,疫情监测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出现病例,需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检测。

同时还需要对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遏制病毒的传播。

7. 心理与社会支持脊灰病患者和其家人可能会面临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由于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可能感到沮丧和焦虑。

此外,瘫痪可能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家庭、社区和医疗机构都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预防是最为重要的措施,而疫情监测和控制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对症治疗外,心理和社会支持也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全面的措施,我们有望最终控制脊髓灰质炎疫情,保护人们的健康。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脊髓灰质炎,这个曾经让无数家庭陷入痛苦与困境的疾病,即便在如今医学相对发达的时代,其留下的后遗症仍不容忽视。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肌肉无力甚至瘫痪。

虽然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已经大幅降低,但那些曾经患病的人,可能终身承受着后遗症带来的困扰。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

常见的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肢体畸形等。

肌肉无力使得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感到力不从心,比如行走、站立、抬手等简单动作都可能变得异常艰难。

肌肉萎缩则会让肢体变得纤细、瘦弱,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

而肢体畸形更是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马蹄足、足内翻、脊柱侧弯等,不仅影响行走姿势,还可能导致身体平衡失调,增加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这些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在身体方面,由于肢体功能的障碍,患者的活动范围受限,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由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劳动。

长期的行动不便还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

在心理方面,身体的缺陷容易让患者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而感到孤独和失落,在社交场合中缺乏自信,甚至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

对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

例如,通过 X 光、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骨骼和肌肉的结构变化,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在治疗方面,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和辅助器具的使用。

手术治疗旨在矫正肢体畸形,改善肢体功能。

例如,对于马蹄足或足内翻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来调整跟腱和肌肉的长度和张力,使足部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康复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按摩等,旨在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面临问题和挑战3
外来人口方面 1994年以来历年强化免疫活动数据统计:
每年7岁以下外来儿童有16万人, 每年脊灰疫苗零剂次免疫儿童有1000020000人(既往未服过疫苗 + 服过疫苗无接 种记录 + 服过苗接种记录遗失)。
北京市消灭脊灰监测要求
脊灰疑似病例定义
定义:任何<15岁儿童发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病例及任何年龄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消灭脊髓灰质炎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王新高
概述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系由脊 灰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 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受 该病毒感染后多数没有症状, 为亚临床型经过,约1%-1‰ 的感染者出现急性单侧性(或 双侧的)弛缓性麻痹。因本病 多发生在儿童时期,故俗称为
小儿麻痹症。
引起脊灰的病原体为单链、正链的RNA病毒。 病毒粒含有五种结构蛋白,分别为VP1、VP2、 VP3、VP4和VPg。按免疫性可分为三种血清型, 称为I型、II型和III型,每个型别的脊灰都可 引起致病。各型之间缺少交叉保护作用。其中 Ⅰ型最容易导致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
%;
标本检测及时性标准
麻痹
标本送至 采集粪便 省实验室
报告细胞培养结果
阳性标 本送至 国家实 验室
报告型 内鉴定 结果
14 天
4.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急性期过后瘫痪肢 体大多从远端起逐渐恢复,腱反射也逐渐复 常。最初3~6个月恢复较快,以后仍不断进 步,但速度减慢,1~2年后仍不恢复成为后 遗症。若不积极治疗,则长期瘫痪的肢体可 发生肌肉痉挛、萎缩和变形。
预防
脊髓灰质炎没有特效药,只能采取预防措 施。多次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使儿童 终身免疫。

《脊髓灰质炎》课件

《脊髓灰质炎》课件

04
个人卫生
保持手部卫生,避免与病毒接 触。
环境卫生
改善水源和卫生设施,减少病 毒传播。
隔离与治疗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并及时 提供医疗救治。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 ,增强预防意识。
国际合作与控制
国际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 儿童基金会(UNICEF)等国际组
织在脊髓灰质炎防控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国际合作项目
例如全球疫苗接种联盟(Gavi)等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支持和技 术援助。
跨国合作
加强跨国界的病毒监测和信息共享 ,共同应对脊髓灰质炎的威胁。
03
脊髓灰质炎的治疗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 等,以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
通过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手段,帮 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发症的发生。
家庭环境改造
03
根据患者的需求,对家庭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如调整家具布局
、增设扶手等,方便患者的生活起居。
05
脊髓灰质炎的未来展望
研究进展
疫苗研究
继续研究更有效、更安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提 高免疫效果和持久性。
疾病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机制,为治疗和 预防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手术治疗
对于脊髓灰质炎引发的肌肉萎缩、畸 形等问题,可采取手术治疗进行矫正 。
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节气血, 缓解肌肉疼痛和萎缩。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使用中药 方剂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六
味地黄丸等。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 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灰质炎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脊髓灰质炎瘫痪期分型错误的是( )
A.脑型
B.脑干型
C.脊髓型
D.延髓型
E.混合型
2、要达到预防乃至最终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
A.彻底治愈脊髓灰质炎患者,包括后遗症的患者
B.及时、全部隔离脊髓灰质炎患者
C.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人们体质
D.适龄儿童全部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E.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者,及时肌肉注射足量的丙种球蛋白
3、脊髓灰质炎的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带病毒者
B.隐性感染者
C.无瘫痪型病人
D.瘫痪型病人
E.隐性感染者和无瘫痪型病人
4、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绝大多数为( )
A.病毒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毒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5、脊髓灰质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
A.粪-口途径
B.飞沫传播
C.虫媒传播
D.日常生活接触
E.输血及血制品
6、以下哪一条是脊髓灰质炎确诊的依据( )
A.患者有与脊髓灰质炎患者密切接触的病史
B.未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C.病毒分离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结果
D.夏秋季发病
E.非常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出现不对称的肢体迟缓性瘫痪
7、脊髓灰质炎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
A.急性期发热的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出现瘫痪的病人
D.后遗症患者
E.携带病毒的猪
8、脊髓灰质炎传染源错误的是( )
A.人是唯一的自然宿主。

B.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C.轻瘫型病人也是主要传染源
D.瘫痪型病人是也主要传染源
E.隐性感染者占传染源90%以上
9、脊髓灰质炎治疗的重点是( )
A.抗病毒治疗
B.对症治疗及抗病毒治疗
C.支持治疗及抗病毒治疗
D.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
E.对症治疗
10、脊髓灰质炎病毒并不直接侵犯下列的哪一种非神经组织( )
A.呼吸道
B.消化道
C.肌肉
D.心
E.肾
11、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 )
A.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出现脊髓、脑干、大脑等受损表现
B.在瘫痪期,体温下降时出现瘫痪,以后逐渐加重,而体温恢复正常后瘫痪停止进展
C.患者瘫痪的肢体并无感觉障碍
D.恢复期瘫痪肢体一般从肢体远端小肌群开始恢复,继之近端大肌群和躯干肌群
E.以上均对
12、在病后多长时间,脊髓灰质炎患者瘫痪的肌肉仍无法恢复即为后遗症。

(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年~2年
E.2年以上
13、以下哪一点不符合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
A.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
B.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C.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D.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
E.人群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普遍易感
14、某男,6岁,发热、头痛、肌肉疼痛3天,左下肢瘫痪1天,伴有感觉过敏,应考虑的
诊断是()
A.格兰-巴利综合症
B.脊髓灰质炎
C.家族性周期性麻痹
D.柯萨奇病毒感染
E.埃可病毒感染
15、某3岁男童,未曾服用过脊髓灰质炎疫苗,在9月15日来院就医,诉出现发热、多汗、烦躁、头痛、呕吐、下肢肌肉疼痛及肢体感觉过敏,体检发现下肢出现不对称的肢体迟缓性瘫痪。

该患儿的诊断应首先考虑( )
A.病毒性脑炎
B.临床可拟诊为脊髓灰质炎
C.临床上可诊断为脊髓灰质炎
D.已可确诊为脊髓灰质炎
E.以上都不对
16、为减少脊髓灰质炎患者瘫痪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应:( )
A.饮食保障营养丰富
B.使用激素
C.烦躁不安者使用镇静剂
D.尽量避免肌肉注射、手术等刺激及损伤
E.肌肉疼痛部位可局部热敷
17、脊髓灰质炎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 )
A.脑神经瘫痪
B.中枢性呼吸衰竭
C.外周性呼吸衰竭
D.循环衰竭
E.中枢性及外周性呼吸衰竭
二、判断题
1、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等,有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

( )
2、人是脊髓灰质惟一储存宿主,病人、隐性感染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

( )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 分)
2、根据临床表现,脊髓灰质炎可分为轻型、__________、无瘫痪型、__________。

3、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天然宿主是__________;传播途径主要通过__________。

4、预防脊髓灰质炎的重点是_____,口服疫苗一般_____为宜。

5、脊髓灰质炎预防可采用主动免疫、________;脊髓灰质炎治疗重点在于________和支持治疗。

四、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计? 分)
1、顿挫型
2、三脚架征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D
3、E
4、B
5、A
6、C
7、B
8、D
9、D 10、C
11、E 12、D 13、D 14、B 15、C 16、D 17、E
二、判断题
1、√
2、√
三、填空题
1、顿挫型,瘫痪型
2、人, 粪-口途径传播
3、应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在冬春季
4、被动免疫, 对症处理,
四、名词解释
1、顿挫型是指脊髓灰质炎病人的病程结束于前驱期,病人在出现轻度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以后,不再进展,迅速痊愈。

而不进一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瘫痪。

2、三脚架征是指脊髓灰质炎患儿因颈背项强直不能屈曲,需坐起时上肢向后伸直以支撑身体,形成三脚架样姿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