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考研重要资料-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1949-2000)》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近五年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1949-2000)

牛军编著

•导论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目的

•三、学习的基本线索

•(一)中国革命运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

•(二)国际环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的互动

•(三)中国内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的分期

•五、研究概况

•第一章新中国对外关系的缘起和发展(1949¡ª1955)

•总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此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亦开始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革命运动的产物,这场革命运动历时20余年,是一

个渐进并在最后阶段发生飞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这场革命运动和建国的中国共产党已经逐步形成了处理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的指导原则,概括地说包括三个主要内容:“独立自主”,“以自力更生为主,以争取外援为辅”,“利用矛盾、各个击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它所制定的对外政策已经成为中国国家的对外政策,它要处理的对外关系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但是,中共中央在革命时期形成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指导原则,一直指导着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发展。这不仅是因为观念的延续性,也同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有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即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是在革命运动的后期提出的。随着建国的进程,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外部事件和处理重大外交问题后,才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对外政策。1954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1955年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是当时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次最重要的实践。可以说,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标志,中国形成了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架构。

•第一节新中国对外政策的缘起

•指导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主要政策原则概括起来说就是三项,即“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些都是毛泽东用形象的语言所做的概括。

•这三个原则是在革命运动即将结束的阶段先后提出的,由于建国后不久便爆发了朝鲜战争和中国很快决定抗美援朝,中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并导致建国后刚出现的对外关系格局被较长时间地固定下来,这些革命时期形成的指导原则一直延续到建国后一段时间。

•第二节与苏联结盟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此为标志,中苏同盟终于诞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中,中苏结盟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在当时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一块基石,对后来中国的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等均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综观战后中共与苏联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与苏联领导人谈判的全过程,可以说中苏结盟是在双方不断协调战略利益中完成的。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使双方关系达到了最高潮,为以后一个时期中苏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过历史的进程也表明,中苏同盟并没有彻底解决两国关系中的一些问题,中苏双方在条约谈判过程中出现的分歧,也表明后来中苏同盟破裂是有历史性的原因的。

•第三节中美对抗的形成

•美国被视为中国革命的头号敌人,并不完全是基于理论的演绎。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与美国对抗的道路,同美国这个时期的对华政策有直接的关系。从客观环境看,由于当时世界上已经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国家集团,中共中央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面对的外部压力实际上既来自美国,也来自苏联。

•中国国内政治环境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与美国方面曾有过两次直接的接触。

•朝鲜战争导致中国与美国兵戎相见,中国与美国对抗的格局从此固定下来了。

•第四节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是建国后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一项影响极为深远的对外政策。在这项政策指导下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建国后中国军队第一次在境外同以美国军队为主的多国联合部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美国当时拥有在世界上号称最强大的军队,在联合国军中,美国陆军兵力占到70%多,海空军占到97%,中国军队实际上主要是与美军作战,所以也称中美第一次战争。

•朝鲜战争的起因和爆发

•中国的抗美援朝出兵决策

•抗美援朝战争军事目标的提出、调整和实施

•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及影响

•第五节援越抗法与参加日内瓦会议

•中国援越抗法政策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及影响

•第六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长期倡导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它的主要内容及准确表述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是逐步形成的,在文字表述上也是逐步完善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产生有思想的渊源,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发展的现实背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里程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重要转变。其最初是为处理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而提出的,但它提出之后很快就被中国领导人当作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普遍准则。

•第七节参加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概况

•中国参加亚非会议及意义

•附录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 2. 周恩来致各国政府公函

• 3.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4.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 5. 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第一章讨论思考题

•1,¡°一边倒¡±政策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3,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影响。

•第二章发展与波动的十年(1956¡ª1965)

•总述:

从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持续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它的主要特点可以用“发展、探索与动荡”来概括。

通观这十年的中国对外关系,不论是发展还是探索,都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正是在复杂多变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中国对外关系也呈现出起伏动荡的状况。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恶化,既有外部的原因,有时也同中国的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变化有关。相比较而言,中国内部因素对中国对外关系起伏动荡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第一节新外交方针的酝酿与形成

•新外交方针大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6年秋中共八大形成,并在会议期间被系统地提出和阐述。1956年9月15—27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次历史性的转折。不论后来的发展有多么曲折,中共八大在当时的里程碑意义和对中国内外政策的影响,都是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