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任重道远,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开发创造力为主进行转变,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新课改的要求。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每一个在教学一线的物理教师都应该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喜欢“满堂灌、一言堂”,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扼杀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独特的见解,更不要提什么创新能力了。

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处理好下面的关系:
1.在师生关系上,提倡交互主体性。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物理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人能替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这种双主体观倡导的是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2.新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核心理念;二是强调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

3.逐步引导学生转变旧的学习观念,要使学生从呆板的学习方式,到放手让他们去想、去研究。

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学习中积极与教师配合。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习惯。

如在“测定电阻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发散性的方式进行提问:①你采用什么方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②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准备选取哪些实验器材?③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如何安排实验步骤?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会起到重要作用。

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广泛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拓宽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综合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大胆进行实验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为教学服务,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器材。

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时,让学生提供了大长方体木块、小长方体木块。

在做实验时,有的学生会选择大小两个木块进行实验,我们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分析大小两个木块除了跟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外,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的大小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在这样的实验情景下,既引导学生理解了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也引导学生根据此研究方法如何确定探究步骤、选择实验器材。

不但使学生们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是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要大胆进行探究性和创新性实验,让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和总结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套用一种实验方法和方式,教师可以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从而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和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

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全面培养上来,切实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三、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物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最为明显和清晰,能形成非常严密的结构体系。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建立良好的学科知识结
构体系。

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感觉都听懂了,但在做题的过程中就是不会应用,更不要说解决综合性的问题了。

出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这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无序的,知识点之间是彼此孤立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点形成线,线形成面,面形成网。

这种有层次的网络化结构体系,有助于认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深刻本质,有助于进一步产生丰富的联想,形成综合能力。

让学生形成清晰而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训练学生的物理技能等的三个方面,在物理教学中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

而这三个方面的实质是增强学生认识活动的有序性,而有序是能力中的核心因素。

只有在有序的基础上,才能在应用中实现变通和迁移,也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最终得到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任重道远,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石志青.如何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1(26)
[2] 冷绪信.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5)
[3] 杨莲枝.高中物理会考与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21)
[4] 查有梁.物理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6
[5] 田世昆.物理思维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6
[6] 卢家楣.情感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
[7] 乔际平,刘甲岷.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6-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