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化学键和晶体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 子 核 ( nucleus): 位 于 原 子 中 心 、 带 正 电 中 质 子 子 ( ( n pe ru ot tr oo nn ) ) : : 正 电 电 中 荷 性 mm= = 11..66772468× × 1100-- 22 77kkgg
电 子 ( electron) : 核 外 高 速 旋 转 , 带 负 电 , 按 能 量 高 低 排 列 , 如 电 子 云 ( electron cloud)
氯化钠、氯化铯、硫化锌结构的晶体的马德隆常数 分别为1.74757, 1.76268, 1.63806
其次,为了不因库仑吸引而崩塌,离子晶体中还存在 与马德隆能平衡的排斥力,这就是交换作用势能。
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具有闭壳结构(即外层电子为饱 和的满排布),相互接近的离子外层电子会发生交叠。 量子力学认为,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闭壳电子结构 将对相邻离子交叠的电子产生排斥作用(硬球排斥)。 这种排斥力随离子间距R的缩短而增高。
理和量子力学基础上,讨论化学键的概念与本质:化学键 不只是近邻原子之间的直接吸引力,而往往是多原子效应, 包括电磁相互作用和量子效应。
2.1 原子的量子模型
来自百度文库
• 1879年 • 1911年
J.J 汤姆孙 发现电子(electron),揭示了原子内部秘密 E.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有核模型
原 子 ( atom) rH = 3 . 7 1 0 -2 n m rAl = 1 . 4 3 1 0 -1 n m
以氯化钠晶体为例,2N个离子构成的晶体的马德隆能
可表达为:
EMadel1 2 un i21g N2 j1Nrq i iqrjj
N(q2) R
其中,R是近邻离子间距,是马德隆常数
(1)n1n2n3
n1n2n3
(n12n22n32)
(2.6)
对应于不同离子晶体结构,马德隆常数是不一样的, 可用级数解析或数值计算方法得到。
具有多个电子的原子,薛定谔方程无解析解,要用到变分 原理,由此,可数值求解一组哈特里-福特方程。其后, 科恩提出密度泛函理论,可获得能带结构-能量分布的精 确解。
第5章详解。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
【波尔】,丹麦人,哥本哈根大学教授,1911年在剑桥访学,开始量子
力学的研究。1913年根据有核原子模型和原子光谱规则,给出了原子
对称的。
2.配位数: 离子晶体中最大的配位数为8。 氯化钠(配位数为6),氯化铯(配位数为8)。
3.性质: 结构稳定,具有导电性差,熔点高,硬度高和膨胀
系数小等特点。
2.2.3 离子晶体结合能的计算
1.离子晶体结合能 • 离子键结合能W来自相互平衡的2项:
(1)库仑相互作用(对结合能“+”的贡献),以吸引为主 马德隆能: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吸引与排
态的理论,后称薛定谔方程,奠定了波动力学的基础,因而与P.A.M.狄 拉克共获193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马克斯·玻恩】:德国人,创立矩阵力学,1926年对波函数的物理意
义作出了统计解释,即波函数的二次方代表粒子出现的几率。1954年因 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1 原子的量子模型 – 原子物理发展历史
2.2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2.3 共价键和共价晶体 2.4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5 原子和分子固体 2.6 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
2.2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2.2.1 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 2.2.2 离子晶体的特征 2.2.3 离子晶体结合能的计算 2.2.4 马德隆常数及其求法 2.2.5 离子半径(泡林半径) (略)
用哈特里-福克理论可以计算这种交换作用势能。
离子晶体的结合能主要来自马德隆能和交换作用势, 另外范德华力也有略微的影响。
元素周期表(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 元素(Element):具有相同核电荷的同一类原子总称,共 116种,核电荷数是划分元素的依据
• 结合能的概念(元素周期表中有对应) • 结合能:固体内能与相应自由电子集合内能的差。结合能
越大,晶体越稳定。 • 化学键:1917年美国物理学家路易斯提出。本章在原子物
内部电子的量子理论。1922年,因“对研究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的辐射所 做得重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布罗意】:法国人,1924年在他仅1页半的博士论文中,把波粒二
象性推广为所有微观基本粒子都具有的特性。1929年因“对电子波动本 质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薛定谔】:奥地利人,1926年提出用波动方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
2.2.1 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
负电性相差较大的原子+库仑作用力
离子晶体
ⅠA-ⅦB 碱金属 卤族
ⅡA-ⅥB 碱土金属
氧族
ⅡB-ⅥB 锌族 氧族
NaCl
CaO
ZnS
典型离子晶体结构:
氯化钠、氯化铯、硫化锌(闪锌矿)等 矿物、硅酸盐、陶瓷等
氯化钠
氯化铯
硫化锌
2.2.2 离子晶体的特征
1.结合力为离子键: 在离子晶体中电子壳层饱和,电子云分布基本上是球
斥。
(2)交换势(对结合能“ - ”的贡献) 哈特里-福克交换作用势: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
正负离子的2p-3p外层电子云交叠后,产生强大的排斥力。 总是为正,随离子间距缩短迅速增加。
离子键实质是正负离子的库仑相互作用与哈特里-福克 交换相互作用的平衡。
首先,正负离子存在静电吸引作用,产生马德隆能。
•1913年,玻尔受里德伯公式启发,提出两个重要概念:定态 和跃迁。即某个定态n上的原子具有确定的能级En,谱线对应 着电子在不同定态间的跃迁,光能量量子为:
由里德伯公式,有:
1
hE1c212
1 n2
En
e2 2aB
1 n2
根据玻尔提出的原子量子模型,解其波函数薛定谔方程可 以确定氢原子中电子的量子态。
m= 9.109510-31kg, 约 为 质 子 的 1/1836
•1885年,瑞士人巴尔末总结氢原子光谱,得出波长公式:
Bn 2 n2 22
其后,里德伯提出公式: 1 R H 2 2 n 2
确定里德伯常数: RH=1.096775854×107 m-1
•1912年,玻尔进入卢瑟福实验室,研究原子结构相关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