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8af69f059b89680202d82554.png)
教学基本内容:讲授微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方式,包括分批式操作、连续式操作、流加式操作。
连续式操作的定义、数学模型,连续稳态操作条件,连续操作的优缺点,在生产上和科研中的应用;流加式操作的定义、数学模型,定流量流加、指数流加的概念,流加式操作的控制优化问题。
分批式操作下微生物生长曲线。
5.1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基础5.2连续式操作5.3 流加式操作5.4 分批式操作授课重点:1. 三种基本操作方式的比较。
2. 单级连续式操作的数学模型,连续稳态操作条件,冲出现象。
3. 连续操作的优缺点及在生产上和科研领域的应用。
4 流加式操作的数学模型,指数流加和定流量流加的概念。
5. 流加操作的控制与优化。
6. 分批式操作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难点:1. 连续式操作的数学模型。
2. 多级连续培养的数学模型。
3. 流加式操作的数学模型。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1. 理解微生物反应器操作方式的概念。
注意连续式操作、流加式操作和分批式操作的区别。
2. 理解和掌握连续式操作的数学模型及连续稳态操作条件。
3. 理解指数流加和定流量流加的区别。
4. 了解连续式操作的优缺点和应用。
5. 了解流加式操作的优化和控制。
5.1微生物反应器操作基础5.1.1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方式分批式操作:是指基质一次性加入反应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将微生物菌种接入,反应完成后将全部反应物料取出的操作方式。
连续式操作:是指分批操作进行到一定阶段,一方面将基质连续不断地加入反应器内,另一方面又把反应物料连续不断的取出,使反应条件不随时间变化的操作方式。
流加式操作:是指先将一定量基质加入反应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将微生物菌种接入反应器中,反应开始,反应过程中将特定的限制性基质按照一定要求加入到反应器内,以控制限制性基质浓度保持一定,当反应终止时取出反应物料的操作方式。
VVV图5-3连续式操作5.1.2 不同操作方式的特点在分批式操作中,反应液中基质浓度S 随反应进行不断降低,菌体浓度X 、产物浓度P 则不断升高,因此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生物反应器操作规程
![生物反应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59b6f7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7.png)
生物反应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培养和控制微生物、细胞或酶等生物体系进行生物转化或生物合成反应。
为了保证生物反应器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第二章设备准备1. 检查生物反应器设备的完好性,确保各个部件没有损坏或异物;2. 检查反应釜、搅拌器、温控系统等部件是否正常运转;3.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生物体系、调理液等实验物品。
第三章操作流程1. 打开生物反应器的电源开关,启动设备;2. 设置所需的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等操作参数;3. 向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等待培养基温度升至设定温度;4. 加入生物体系或细胞,注意避免空气接触;5. 启动搅拌器进行充分混合;6. 在反应过程中根据需要逐步加入调理液或其他试剂;7. 定时监测反应器内参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章清洗消毒1. 反应结束后,关闭生物反应器的电源开关;2. 停止搅拌器和冷却系统,排空反应釜中的废液;3. 用适量的清洗液对反应器进行彻底清洗,确保没有残留;4. 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反应器内无细菌残留;5. 反应器彻底干燥后,进行下一批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第五章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事故;2. 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不能私自更改参数;3. 反应器设备要定期保养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4. 反应器内部应保持清洁,避免影响后续实验。
第六章结语生物反应器操作规程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本规程适用于各类生物反应器的操作,并应严格执行。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和成果质量。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习题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2a215a3b3567ec102d8a62.png)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1.请用简图分别给出分批操作、流加操作和连续操作中反应器内培养液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用简图给出分批培养中初始基质浓度与最大菌体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3.请给出分批培养、反复分批培养、流加培养、反复流加培养和连续培养中产物生成速率,并进行比较。
4. 何为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当0][][===dtP d dt S d dt dX 时,一定是稳定状态吗? 5. 在微生物分批培养的诱导期中,细胞接种量X 0 ,生成的细胞量为X A 0 ,此间死亡细胞量为X DO ,已知A A f X X =00X 。
生成的细胞在接种t l 时间后开始指数型繁殖, t l 以后的细胞量为X,请推导出的关系式。
f A 分别等于0,0.2,0.4,0.6,0.8,并作图表示出。
)(l t f X =6.一定的培养体系中细胞以一定的比生长速率进行生长繁殖,如果计划流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保证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变,请问如何确定新鲜培养基的流加速度。
7. 试比较微生物分批培养与连续培养两种操作中的细胞生长速率。
微生物的生长可采用Monod方程表达。
8. 面包酵母连续培养中,菌体浓度为10kg/m 3,菌体生成速度为10kg/h,求流加培养基中基质(乙醇)浓度及培养液的量。
稀释率1.0=D h-1,Y X/S =0.5kg/kg (以细胞/基质计),可采用Monod 方程,已知μ max = 0.15h -1,K S = 0.05kg /m 3。
9.恒化器进行具有抑制作用的连续培养,比生长速率可由式S i i S C K C K S++=)1(max μμ 给出,其中g g Y L g C L g K S X i S /1.0,/05.0,/0.1===( 以细胞/ 基质计), L g X L g C S /05.0,/0.100==,,求菌体的最大生产速率与相应的稀释率D max ,并与没有抑制时相比较。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简)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简)](https://img.taocdn.com/s3/m/c6192c2dbd64783e09122bba.png)
1. 微生物生长中的能量转换
根据微生物获取能量的方式,可把微生物分 为: (1)自养微生物:不从有机化合物中获取能量 化能、光能自养微生物 (2)异养微生物:从有机化合物中获取能量
18
(1)自养微生物的生长
化能自养微生物通过氧化NO2- ,S等获 取能量,如亚硝酸细菌; 光能自养微生物,如绿色硫杆菌;
微生物反应的特点之一是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在氧化过程中,可通过有效电子数来推算碳源的能量。当1mol碳源完全氧 化时,所需要氧的摩尔数的4倍称为该基质的有效电子数。若碳源为葡萄糖, 其完全燃烧时每摩尔葡萄糖需要6mol氧,有效电子数=6×4=24。
基于有效电子数的细胞得率定义式为: ΔX Yave-= (34-8 ) −7 - 基质完全燃烧所需氧的摩尔数 × 4ave / mol氧 Yave-的计算方法:由表34-2 3可知,以葡萄糖为碳源,产生气杆菌的 − YX / S = 72.7 g / mol,葡萄糖的有效电子数为24ave- / mol,所以产气 杆菌的Yave-=72.7 / 24 ≈ 3g / ave−。
计算上述反应中的得率系数Y x/s和Y x/o
16
4.1.3 微生物反应中的能量衡算
培养过程的反应可用以下简式表示: C源+N源+O2→ 菌体+产物+CO2+H2O
(-ΔS)+ (-ΔN) +(-ΔO2) →ΔX+ ΔP+ΔCO2+ΔH2O
微生物反应是放热反应,储存于碳源中能源,在 好氧反应中有40%~50%的能量转化为ATP,供微 生物的生长、代谢之需,其余的作为热量被排放。 进行微生物优化培养时,必须进行适宜的温度控 制,因此有必要从反应热的角度考虑反应过程中能 量代谢,并进行微生物反应过程的能量衡算。
微载体培养生物反应器安全操作规定
![微载体培养生物反应器安全操作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36ded0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8.png)
微载体培养生物反应器安全操作规定生物反应器是生物技术产业的基础设施之一,致力于培养和生产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相比,生物反应器确保了操作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促进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利润性。
随着生物技术工业的不断发展,微载体技术成为了生物反应器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结合微载体培养生物反应器的特点,总结出安全操作的规定。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在操作前,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查看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无损,准备充分,以防止操作时发生意外。
基础知识在使用微载体培养生物反应器前,应先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
对于不熟悉的人员,应由专人进行操作指导和讲解。
必要时,还应召开操作前的简要会议,向操作人员介绍反应器设备和反应器操作标准。
设备检查设备检查是操作前的关键步骤,应在操作前首先进行,检查内容包括反应器的外表和内部构造是否完好,仪器的连接情况是否稳固,工具的干净程度和数量是否满足要求等等。
如果发现有问题,及时通知负责人,进行修理和更换。
实验保障在实验前,应做好各种保障措施。
例如应由专人负责记录、检查反应器操作过程和次序,为反应器安装启动保护装置,为反应器供电,并确保设备无其他操作人员干扰等等。
反应器操作规范在进行操作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范,以确保反应器的稳定和安全。
电源接口电源接口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应确认足电。
检查插头是否插紧、线路是否通畅。
应将电源接口置于操作人员外侧以避免操作人员意外碰触。
液位检测反应器中的液位低于最低液位和高于最高液位是非常危险的,应定时检测反应器中的液位。
在进行操作时,应先检查器械的刻度是否正确,再据此定时检测液位如有渗漏,要立即关闭阀门并检查原因及处理方法。
炉顶打开与钢圈锁紧在操作前,应检查炉顶是否已经严密关闭,并且钢圈是否已经锁紧。
排除炉顶松动的可能性,才能开始操作反应器。
温度检测和控制反应器中的温度非常重要,应将温度计的探头粘附在反应器正中间。
四章节微生物反应器操作
![四章节微生物反应器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c96fa1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1.png)
4.3 流加操作
流加操作的优点是能够任意控制反应液中 基质浓度。
流加操作的要点是控制基质浓度,因此,其 核心问题是流加什么和怎么流加。在工程上特 别要注意后者。从流加方式看,流加操作可分 为无反馈控制流加操作与反馈控制流加操作。 前者包括定流量流加、指数流加和反馈控制流 加操作等。后者分间接控制、直接控制、定值 控制和程序控制等流加操作。
分批式微生物反应过程分析中,需观察X,S和 P等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于不可能研究所有反应液 成分随时间的变化,因此应选择与产物P关系最为密 切的底物S作为观察的对象。必要时,可观察两种基 质浓度的变化。好氧反应中,溶解氧浓度(DO)随 时间的变化也是很重要的参数。
4.2.3 反复分批操作
反复分批操作系统(图4-3)中培养液体 积为V,培养液取出率为,滤液取出率为, 由于V一定,所以培养液加入量为。为确保 菌体初始浓度一定,有必要将流出液中部分 含菌体的培养液取出,此时菌体量的衡算式 为:
4.2.1 生长曲线
分批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如图4-2。随 培养的进行,基质浓度下降,菌体量增加,产 物量相应增加。分批式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 生长可分为: 1、迟缓期(lag phase); 2、对数生长期(lagarithmic growth phase); 3、减速期(fransient phase); 4、静止期(stationary phase); 5、衰退期(decline phase)5个阶段。
连续式操作是指在分批式操作进行到一定 阶段,一方面将基质连续不断地加入反应器内, 另一方面又把反应物料连续不断的取出,使反 应条件(如反应液体积等)不随时间变化的操 作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固定化微生物 反应等多采用连续式操作。连续培养过程中基 质体积变化曲线如图4-1e 所示。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习题答案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55a2ea102de2bd96058862.png)
第四章微生物反应器操作习题答案4.答: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是指菌体的生长与反应液的排放、基质的流加与反应消耗及 反应液排放、产物的生成与反应液排放达到了动态平衡,因此菌体浓度、基质浓度、产物浓度保持恒定,即,并不一定是稳定状态。
如菌体因生长环境不利出现了死亡时,也满足,但不能说是稳定状态,此时是一种静止状态,而不是动态平衡。
5.解:诱导期结束时的菌体量:X = X0 + X AO □ X DO = X0 + f A X0 □ X DO = (1+ fA )X0-X DO菌体在t l 时间后开始指数型繁殖,因此边界条件: t = t l , X = (1+ f A )X0 □ X DO积分,得X = [(1+ f A )X0 □ X DO ]exp[μ (t □ t l )],如图所示。
当f A = 0, X = (X0 □ X DO ) exp[μ (t □ t l )] ;当f A = 0.2, X = (1.2X0 □ X DO ) exp[μ (t □ t l )]当f A = 0.4, X = (1.4X0 □ X DO ) exp[μ (t □ t l )]当f A = 0.6, X = (1.6X0 □ X DO ) exp[μ (t □ t l )]当f A = 0.8, X = (1.8X0 □ X DO ) exp[μ (t □ t l )]6.答:设菌体生长比速为μ,菌体浓度为X,则菌体生长速率为μX。
为保证菌体生长速率 不变,应采取指数流加方式,控制稀释率D = μ ,此时流加操作可达到拟稳态,菌体生长速率DX = uX 。
7.答:微生物的生长可用莫诺方程表达,即分批培养中菌体生长速率连续培养中菌体生长速率:由此可见,有抑制作用时,菌体最大产率下降,D max 下降。
10 解:生长符合莫诺模型,故14.解:由实验数据可知,菌体浓度不断下降,流加操作为动态过程。
对流加操作中的菌体进行衡算:。
生物反应器操作指南
![生物反应器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3430f2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8.png)
生物反应器操作指南齐志BC-7L生物反应器操作指南一、清洗玻璃罐体及补料瓶等玻璃器皿先用洗洁精浸泡清洗,然后用自来水将洗洁精彻底冲洗干净后,再用浓硫酸/重铬酸钾洗液浸泡过夜,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10遍以上,纯化水冲洗6遍以上。
不锈钢罐盖及不锈钢管,快接头,硅胶管,瓶盖等材料先用洗洁精浸泡清洗,然后用自来水将洗洁精彻底冲洗干净后,再用1%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过夜,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10遍以上,纯化水冲洗6遍以上。
清洗时使用软布或软刷,碱液或酸液浸泡时,要保证管路及内壁等充分浸泡到。
筛网清洗存放时要小心,不要被硬物划破,有条件的话,用氢氧化钠溶液煮沸清洗或放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超声波清洗。
pH电极用纯化水清洗干净后,将电极头部浸泡在饱和KCl溶液中,放在电极包装盒内。
溶氧电极用纯化水清洗干净后,沥干放在电极包装盒中。
温度电极一般不需要清洗,妥善放置即可。
清洗后的上述设备若要马上准备投入使用,则装配连接后灭菌待用。
若暂时一段时间不用,既可以装配连接灭菌后放置也可以彻底烘干后放置。
二、罐体装配及管路连接罐体清洗后,给罐内装入约2L的PBS(要保证液位没过DO及pH 电极)。
将罐盖与罐体底座的螺丝孔对好,旋入配套的螺丝,先用手适度拧紧后再用内六角工具对角均匀拧紧。
罐盖固定好后,将排气瓶,补料瓶,碱瓶,取样瓶等用硅胶管或快接头与罐盖上的相应接口连接起来。
pH及DO电极清洗校正后,也慢慢小心插入到相应的接口中,用手拧紧即可。
切勿使用扳手等工具,防止用力过度损坏电极。
三、校正电极将pH 和DO电极与控制柜上的电极线连接起来,用管理员权限登陆控制系统,切换到电极校正界面。
pH电极校正:pH电极用纯化水清洗干净,轻轻用滤纸吸干水分(切勿摩擦pH敏感膜)。
ZERO校正:用6.86缓冲液,校正值设为6.86。
将pH电极放入到准确可靠的6.86缓冲液中,待PV值稳定后,按下ZERO键,等待PV值变为6.86后,再进行SPAN校正。
Chapter 4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Chapter 4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0d1537e1998fcc22bcd10d47.png)
各元素平衡式为
C : 600 57w 43 3 154 130 2 H : 1200 12 3 57 x 43 8 130 6 3.6 2 O : 600 57z 43 3 154 2 130 3.6 N : 12 57 y
4.2.1 微生物反应过程的质量衡算 微生物反应过程用有正确系数的反应方程式来 表达基质到产物的反应过程非常困难。
碳源 氮源 氧 菌体 有机产物 CO 2 H 2 O
为了表示出微生物反应过程中各物质和各组分 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常用的方法是对各元素进 行原子衡算。
假设碳源由C、H、O组成,氮源为NH3,细胞的分 子式定义为CHxOyNz,忽略其他微量元素P、S和灰 分等,此时用碳的定量关系式表示微生物反应的计量 关系是可行的。
呼吸商RQ=0.6。求各系数a、b、c、d、e。 【解】根据元素平衡式(4-2) 有: C :2 cd H : 6 3b 1.75c 2e O : 1 2a 0.5c 2d e N : b 0.15c RQ 0.6 d 0.6a 所以反应式为:
a 2.394 b 0.085 c 0.564 d 1.436 e 2.634
三、溶解氧与氧化还原电位Eh 氧是在溶解状态下被微生物利用的,可以培养基的 氧化还原电位Eh作为定量表示厌氧程度的方法。除 与氧分压有关外, Eh 还受pH 的影响。pH 值低时, 氧化还原电位高; pH 值高时,氧化原电位低。当 pH 一定时,溶氧水溶液的Eh与溶解氧浓度( DO ) 的对数成正比。所以,由所测得的Eh可求得所需的 DO值。 好氧性微生物在 Eh 值为 +0.1伏以上均可生长,以 Eh 等于+0.3~+0.4伏时为适。厌氧微生物只能在Eh值 小于+0.1伏以下生长。兼性厌氧微生物在 +0.1伏以 上或以下均能生长。 厌氧型:如产甲烷菌;好氧型:如霉菌;兼性厌氧 型:如酵母。
生物反应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生物反应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895a5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e.png)
生物反应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生物反应器是现代微生物学和生物制药学领域中使用的一种重要设备,因此生物反应器的安全操作和保养对于保障生产效率和员工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物反应器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每个操作环节的安全性。
一、安全操作规程1.1 确保工作环境安全首先,在操作生物反应器前,应检查工作环境的安全情况,如消防器材是否齐备可用,地面是否平整干燥,通风是否良好等。
在生物反应器操作过程中,人员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服,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操作时产生二次污染。
1.2 熟悉生物反应器各部件的作用在实际操作生物反应器时,应先了解反应器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和调节。
特别是对于温度计、压力表、液位计等关键部件是否正常运行要进行检查,确保操作过程中没有故障发生。
1.3 根据实验目的和生物物种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在进行生物培养前,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以及适合生长的微生物种类。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培养基和接种物的卫生干净,以避免外界污染影响生长过程。
1.4 控制反应器内压力和温度在实际生物反应器的操作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调控反应器内部的压力和温度。
例如,在氧气的供应中,需要控制供气量和进气压力,以避免产生过高的压力,影响设备安全性。
1.5 确保生产出的产物安全在生物反应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品质监控,确保生产出的产物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在出产物时,要严格控制生产条件及过程,以保证产品质量。
二、生物反应器保养规程2.1 周期性检查反应器各部件生物反应器是比较复杂的设备,因此需要进行周期性检查,以保证各部件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条件。
在检查过程中,可以采用手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例如手摇浆轴检测以及观察反应器表面上是否有损伤等。
2.2 清洗反应器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内部可能会残留微生物、异物以及反应物残留。
这些物质会影响反应器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质量。
因此,反应器的清洗非常重要。
4. 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型
![4. 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fdd5031ccbff121dd368394.png)
1 rmax tr Cs0 X s K m ln 1 X s
或
rmaxtr (Cs0 Cs ) Km ln
Cs0 Cs
Cs0 Km
Cs0 Km
Cs0 1 rmax tr Km ln Km ln 1 X s Cs
rmaxtr Cs0 X s Cs0 Cs
第4章 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型
基本要求:
掌握BSTR、CSTR、CPFR生化反应器的基本设计方程、及其 操作特点以及操作模型得到的主要结果 操作模型得到的主要结果 (1)BSTR:tr、VR的有关计算 (2)单级CSTR:D,Dopt,DC和CX,Cs,DCx以及 的计算 m 的关系 和 CX,Cs 的计算 (3)带循环的CSTR:D, DC与R, (4)CPFR:带循环CPFR模型的特点及 Ropt 和 P的确定 (5) CSTR 与CPFR的比较与组合 (6)FBC:恒速流加与指数流加的主要特征 (7)反应-分离耦合操作的主要特征 (8)研究CSTR动态特性的意义
2.转化率
CS 0 CS XS CS 0
CP 平均选择性SSP aSP (CS 0 CS ) rP 瞬时选择性SSP rS
4.收率
CP YP X S S SP aSP CS 0
5.反应器生产率 目的产物在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器体积的产量,又称反 应器的生产能力(生产强度) (kg m-3 h-1)
反应器设计基本方程
• 物料衡算式 基质 产物 细胞 • 能量衡算式
要考虑的主要项目:反应动力学方程,物料 衡算式,能量衡算式和各种传递过程参数的 计算式
(1)物料衡算式 组分进入 组分流出 体积单元内 体积单元 该体积单 = 该体积单 ± 组分的转化 + 内组分的 元的量 元的量 或生成量 累积量 细胞进入 细胞流出 体积单元内 体积单元 该体积单 = 该体积单 - 细胞的生长 + 内细胞的 元的量 元的量 量 累积量
环境工程原理微生物反应器
![环境工程原理微生物反应器](https://img.taocdn.com/s3/m/a54f791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9.png)
Yx / s
Xt X0 S0 St
细胞个数
总细胞数
Yx / s
dX dS
微分产率系数(differental cell yield)
培养时间
第16页,共98页。
第二节 微生物反应的计量关系
(二)以碳元素为基准的细胞产率系数
Yx / c
细胞生长量 细胞的含碳率 = X x 碳源消耗量 碳源的含碳率 -S s
第9页,共98页。
第二节 微生物反应的计量关系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微生物反应综合方程 二、细胞产率系数 三、代谢产物的产率系数
第10页,共98页。
第二节 微生物反应的计量关系
一、微生物反应综合方程 (一)微生物浓度的表达方式
一般用重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培养液中所含细胞的干燥重量来 表示(g-dry cell/L)。
Yx / av.e
细胞生长量
= X
消耗基质的有效电子数 nav.e-
Yx / av.e
Yx / s M s 4nO2
(15.2.20)
nav.e
S Ms
4nO2
ΔnO2:每摩尔的基质完全燃 烧时需要的氧的摩尔数
第25页,共98页。
第二节 微生物反应的计量关系
例题15.2.3 已知某细菌在以葡萄糖为基质时的Yx/s=0.404 g-cell/g-glucose, 试求Yx/av.e-
S=YxX+YpP
(15.2.1)
产物产率系数(product yield)。 细胞产率系数(cell yield)
好氧微生物反应:
CHmOn+a NH3+bO2 = Yx/cCHxOyNz+Yp/cCHuOvNw+(1-Yx/c-Yp/c)CO2+cH2O (15.2.2) a=zYx/c+wYp/c b=(1-Yx/c-Yp/c+m/4-n/2)+(Yp/c/4)(-u+2v+3w)+(Yx/c/4)(-x+2y+3z) c=m/2+( Yp/c/2)(-u+3w)+ (Yx/c/2)(-x+3z)
第4章微生物反应器操作
![第4章微生物反应器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13e6ea93ee06eff9aef807c1.png)
4-1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方式的分类与特点
2)反复分批式操作
分批操作完成后,剩 余部分反应物料,不全部 取出,重新加入一定量的 基质,再按照分批式操作 方式培养,反复进行。
例如:基于高密度培 养的反复分批发酵法生产 丁二酸
反复分批式操作过程中基质的体积变化
0~t1辅助时间; t1~t2流加培养基时间; t2~t3培养时间; t3~t4放料时间;
t4~t5再次加料时间。
4-1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方式的分类与特点
3) 半分批式操作
又称流加操作,先将一定 量基质加入反应器内,在适宜 条件下接种,反应过程中将特 定的限制性基质按照一定要求 加入到反应器内,以控制限制 性基质保持一定,当反应终止 时取出反应物料的操作方式。 例如:酵母、淀粉酶、某些氨 基酸和抗生素等采用这种方式 进行生产。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
4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
1.微生物反应器操作方式的分类与特点 2.分批式操作 3.流加式操作 4.连续式操作
学习目的: 了解不同反应器操作方式的特点,掌握分批、 流加
和连续操作的方法,明确不同操作方式中各参变量的基本 变化规律,能够依据目标产物与工艺的要求选择培养方法。
适用于实验室中的平板培养法和震荡培养。 通气与搅拌可有效增加氧的供应。 例如:谷氨酸发酵。
4-1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方式的分类与特点
①液体表面培养(如使用浅盘);
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表面生长。液体培养基上接种霉菌 或放线菌,在培养基表面可由长出的气生菌丝形成菌盖,所 以也称为静置培养(对应于振荡培养)。
使用同一种反应器,进行多种产物生产; 易发生杂菌污染或菌种变异; 从培养液中提取产物采取分批式操作。
4-2-1生长曲线
2020年南师附中生物竞赛辅导讲义设计-生物反应04微生物反应器操作
![2020年南师附中生物竞赛辅导讲义设计-生物反应04微生物反应器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03104d9c79563c1ec4da7147.png)
2020年高中生物学竞赛春季疫情辅导讲义生物反应2020.4南京4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19世纪生物学家巴斯德坚持由糖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是由细胞产生的,而毕希纳却发现磨碎了的酵母仍能使糖发酵产生酒精,认为发酵是由活细胞产生的非生命物质引起的,称为酶。
可见微生物反应与酶促反应在催化作用的实质看是一致的。
区别在于微生物反应过程是自催化过程,生物反应过程中出现菌体增殖;酶促反应过程中,酶只可能失活,不可能增多。
4.1微生物反应的质量能量衡算 4.1.1 微生物反应式在微生物细胞中,包含的酶促反应成百上千,产物是否也是这样多呢?并非如此。
这是由于一个反应的产物,又是另一个反应的基质,这样就形成了一条条代谢途径,如糖类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
由于存在精巧的代谢调控,如正反馈、副反馈,中间产物不会大量积累,最终大量积累的只是少数几种终产物。
可见,我们不仅没有可能一个一个研究微生物细胞中的酶反应,也没这个必要。
我们可采用黑箱的研究方法,只考虑其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因此,微生物反应过程可以用微生物反应式表示:碳源 + 氮源 + O 2 菌体 + CO 2 + H 2O + 产物与普通化学反应及酶促反应不同的是,在微生物反应式中,出现了菌体项。
菌体可以用实验化学式来表示。
我们来看微生物细胞的化学成分(见教材P 49表3-2)。
在微生物细胞中,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占菌体干重的90%左右,因此可用实验化学式表示:C αH βN γO δ,通常令α=1。
例1:细菌的化学元素测定结果是:碳元素含量(干重)53%,氢元素7.3%,氮元素12.0%,氧元素19.%,确定其化学式。
解:α = 165.1125313.7==β2.01253140.12==γ27.01253160.19==δ 细菌的化学式:CH 1.65N 0.2O 0.27表4-1 微生物的元素组成[1]微生物反应式中各项系数的确定,部分通过实验测定,部分根据元素平衡计算确定。
生化工程第四章_通气和搅拌
![生化工程第四章_通气和搅拌](https://img.taocdn.com/s3/m/e7275af9b14e852459fb5727.png)
搅 之间最常用的关系为:
拌
KL
a
KUg VPgs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上式中 Ug 为气体速率(m/s),Pg 为通气条件下的输
生 入功率(kg ·m2/s3),K、α、β为与物系、反应器和搅
化 拌器类型有关的常数。一些文献中报道的参数值如
工 程
下表。
第 四 章
通 气 与 搅 拌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N 生
单位体积液体所受外力
化
P 单位体积液体的惯性力
工
程
P0 /V
第
ma /V
四
章 式中 ω:涡轮线速度
通 气 与
a:加速度 V:液体体积
搅
m:液体质量
拌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生 化
当对液体进行搅拌时,即对液体施加外力或 叫做对液体“做功”。施加的外力用以克服
工 过程中存在的阻力(即液体的惯性力)。
程
第 四 章
通 气 与 搅 拌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生 化 工 程 第 四 章 通 气 与 搅 拌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生 化
结果显示:当ReM ≥ 104,即达到充分湍流之
工 程 第 四
后,NP 为定值,据此可以查出对应的 NP 值, 按照以上公式进行 P0 的计算。 Page 52 公式 4-2。
章
通 气 与 搅 拌
第四章 通气与搅拌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概述:
生
化
工 在微生物反应器中,为了保持微生物与反
程 应基质的均匀混合,需要搅拌,但这只需
第 四 章
要很小的搅拌功率,象厌氧的乙醇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而造
简述微反应器应急处理操作流程及内容
![简述微反应器应急处理操作流程及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0da7d1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3.png)
简述微反应器应急处理操作流程及内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微反应器应急处理操作流程详解微反应器,作为一种先进的化工设备,因其高效、精确和安全的特性,在化工、制药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S0 ;
0;
X X0;
P 0;
0;
Qo 2 (Qo 2 ) 0 ;
Qco2 (Qco2 ) 0
一般微生物的最适温度、最适 pH 的范围较窄。 例 如 , Calam 等 人 研 究 了 温 度 对 产 黄 青 霉 ( Penicillum chrysogenum )生长速率和青霉素 生成速率的影响,发现最适生长温度为 30℃,进 行呼吸的最适温度为 21.7 ~ 28.6℃,产物青霉素 的最适生成温度为 24.7℃。生产中一般采用定值 控制。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认为分批培养过程 中的动态特性取决于基质与微生物浓度(接种量) 及微生物反应的诸比速率的初始值,因此,支配 分批式培养统的主要因素是基质与微生物的浓度 的初始值。
分批式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4.2.2 状态方程式
分批式培养过程的状态方程式(环境过程的 状态方程式)可表示为: 基质:dS/dt=-γX 菌体:dX/dt=μX 产物:dP/dt=πX
氧:
OUR Qo2 X
F V
Po2 in Po2 out Pall Po2 in Pco2 in Pall Po2 out Pco2 out
F V
CO2:
CER Qco2 X
Pco2 out Pco2 in P P P P P P o 2 out co2 out all o 2 in co2 in all
上式中, F为惰性气体流速, V为反应液总容积, Pall为气体总压力, (Po2)out为排气中氧的分压, (Po2)in为进气体中氧的分压, (Pco2)in为进气体中C02的分压, (Pco2)out为排气中CO2的分压。 当t=0时
通融性低(同一装置不能生产多种产 品); 需要原料的品质均一; 设备投资高(控制、自动化等操作具有 一定难度); 长时间培养,增加了杂菌污染或菌种变 异的几率; 反应器内保持醪液的恒定,有一定困难 (由于产生气泡、丝状菌堵塞管路等) 。
需生产速率高的场合(对于同一品 质,大量生产的产品); 基质是气体、液体和可溶性固体; 不易发生杂菌污染或菌种变异。
再次分批培养基开始,新培养基加入量为 F=(α’+β’)V=(0.8+0.15)×1000=950(L) 基质流加浓度[S]0为 [S]0=[S]i/(α’+β’)=191/(0.8+0.15)=201(g/L)
4.3 流加操作
流加操作的优点是能够任意控制反应液中 基质浓度。 流加操作的要点是控制基质浓度,因此, 其核心问题是流加什么和怎么流加。在工程上 特别要注意后者。 从流加方式看,流加操作可分为无反馈控 制流加操作与反馈控制流加操作。前者包括定 流量流加、指数流加和反馈控制流加操作等。 后者分间接控制、直接控制、定值控制和程序 控制等流加操作。
杯式补料系统
生产车间计算机 控制室
流加培养操作
应用举例
消除快速利用碳源后,造成的阻遏效应,维持罐内良 好的需氧发酵条件。
避免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毒害作用。
生产酵母培养基中含有麦芽汁过多,开始导致细胞 的过速增长,同时细胞对氧气的需求大于设备提供 的能力,是培养系统成为厌氧条件,是酵母产生乙 醇,导致抑制细胞的生长,成为阻遏效应。 同理,面包酵母如果添加葡萄糖超过某一值时,也 会产生此效应。 青霉菌发酵生产青霉素,要求精确的控制葡萄糖的补入 速率。生长期是葡萄糖的含量适宜。而在生产期控制补 料速率,使青霉素的合成速率达到高值。 另一方面,产物前提物的添加,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担 当此物质对细胞的生长有毒害作用使,应采用缓慢的加 料方式,如苯乙酸钠。
不能进行连续式操作; 分批操作生产效率低; 希望延长反应时间; 出现基质抑制; 使用营养要求变异株 一定培养基成分的浓度是菌体收率 或代谢产物生产速度的影响因素; 需要高菌体浓度。
连 续 式 操 作
易机械化、自动化; 节约劳动力; 反应器体积小(由于无非生产准 备时间); 可确保产品品质稳定; 由于机械化操作,减少了操作人 员的操作带来的污染; 几乎没有因杀菌,使检测装置损 伤的可能。
P82 例题5-3
α’=1-Xi/Xf=1-3.0/15=0.8 β’=(1-α’)-[P]i/[P]f=0.8-1.3/26=0.15 若培养终止时基质浓度[S]f=0,求初始基质浓度[S]i V[S]i=([P]f-[P]i)V/YP/S+(Xf-Xi)V/YX/S 即:基质需要量=产物量生成所需基质消耗量+细胞增 加量所需基质消耗量 所以[S]i=(26-1.3)/0.35+(15-3)/0.1=191(g/L)
X iV X f V X f V
控制产物 浓度
控制菌体浓度
反复分批操作示意图
反复分批培养时的计算目标
一次分批结束后,进行下一批分批发酵, 设定重新开始分批发酵时的初始菌体浓 度为Xi,初始产物浓度为[P]i,,为此需 计算: 要取出多少培养液?取出多少滤液?补 充多少新鲜培养基?新鲜培养基的底物 浓度是多少(配制培养基的要求)?
分批式微生物反应过程分析中,需观察X,S和 P等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于不可能研究所有反应液 成分随时间的变化,因此应选择与产物P关系最为密 切的底物S作为观察的对象。必要时,可观察两种基 质浓度的变化。好氧反应中,溶解氧浓度(DO)随 时间的变化也是很重要的参数。
◆分批培养时微生物细胞的生长与产物形成的动力学
反复流加式操作是指流加操作完成后 ,不全部取出反应物料,剩余部分重新 加入一定量的基质,再按照流加操作方 式进行,反复进行。其培养过程中基质 体积变化曲线如图4-1d所示。
连续式操作
连续式操作是指在分批式操作进行到一定 阶段,一方面将基质连续不断地加入反应器内, 另一方面又把反应物料连续不断的取出,使反 应条件(如反应液体积等)不随时间变化的操 作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固定化微生物 反应等多采用连续式操作。连续培养过程中基 质体积变化曲线如图4-1e 所示。
3) 可以提高发酵的细胞密度。补料发酵时不 断地向发酵罐补偿限制性底物,微生物始终能 获得充分的营养,菌体密度就可以增加,合理 改进发酵工艺.细胞密度可以达到10%以上干 细胞,大大提高产率。
4)可以恒定培养条件。发酵过程中的培养环 境会随着代谢作用的进行而变化,如培养基的 pH值,这时可流加氨水或通氨来恒定pH值. 还补充氮源。
进行少量产品生产; 使用同一种反应器,进行多种产物 生产; 易发生杂菌污染或菌种变异 从培养液中提取产物采取分批式操 作。
流 加 式 操 作
高通融性; 可任意控制反应器中的基质浓度 ; 可确保微生物所需的环境; 如果能够了解菌体在分批过程中 的性质,可获得产物高收率。
有反应器的非生产周期; 需要较高的劳动力(需要控制和高价的 检测装置); 人员的操作加大了污染的危险; 由于频繁杀菌,易使检测装置损伤。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
主要内容 1、微生物反应器操作基础 2、分批操作 3、流加操作 4、连续操作
4.1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基础
微生物培养过程根据是否要求供氧,分为 厌氧和好氧培养 。
好氧培养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液体表面培养(如使用浅盘); (2)通风固态发酵; (3)通氧深层培养。
深层培养
流加操作时,特定基质加入到反应器后, 反应液体积就会发生变化,这时μ、γ和π的可 定义如下: 1 d ( XV ) XV dt
1 d (VS) FSin XV dt
补料分批发酵的特点有:
1)可以减弱底物和代谢产物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会受到 高浓度底物和逐步过量产生的代谢产物的抑制,若将初始底 物浓度降低,就会限制菌体密度和产物浓度的提高。但采用 间歇补料.通过不断的流加限制性底物就可克服该缺点。可 以避免葡萄糖效应对微生物生长和产物积累的影响。流加补 料还可稀释降低代谢产物的浓度,减轻其抑制生长作用。 2)增加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常常在 生长平衡期才开始合成,与稳定期的细胞密度和延续时间密 切相关。但间歇发酵的平衡期比较短,因营养物质已大量消 耗.可同化量很少.很快就进入衰亡期。通过补料可延长平 衡期.增加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
由上式可知,为提高产物生产能力,可采取提 高或减少tRB。
RB: repeated batch
以葡萄糖为限制性基质,进行酿酒酵母的反复分批培养。培养 液V=1000L,细胞初始浓度Xi=3.0g/L,初始产物浓度 [P]i=1.3g/L,最终细胞浓度与产物浓度分别为Xf=15g/L, [P]i=26g/L。试计算初始基质浓度[S]i;新鲜培养基供给量F及流 加基质浓度[S]0;培养液与滤液分离取出率各为多少?已知 Yp/s=0.35;Yx/s=0.1。
培养方式分类: 分批式操作(batch operation) 反复分批式操作(repeated batch operation) 流加式操作(fed-batch operation) 反 复 流 加 式 操 作 ( repeated fed-batch operation) 连续式操作(continuous operation)
培 养 过 程 中 基 质 体 积 变 化
优点
不足
应用的场合
分 批 式 操 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反 应 器 操 作 特 点
设备制作费用低; 同一设备可进行多种产品生产; 高收率(若能对培养过程了解的 深入); 发生杂菌污染或菌种变异的几率 低。
反应器的非生产周期较长; 由于频繁杀菌,易使检测装置损伤; 由于每次培养均要接种,增加了生产成 本; 需要非稳定过程控制费用; 人员操作加大了污染的危险。
4.2 各种反应器操作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