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曹刿论战》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

班级:姓名:

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②【师】军队。

③【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④【间】参与。

⑤【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⑥【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指安身。专,独自享有。

⑧【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⑨【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⑩【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加】虚夸,夸大。

?【信】实情。

?【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信服。?【福】赐福,保佑。

?【狱】指诉讼事件。

?【察】明察。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从】跟随。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鼓之】击鼓进军。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下视其辙】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作,鼓起。

?【再】第二次。

?【竭】(士气)枯竭。?【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倒下。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何以战?

翻译:您凭借什么作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1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三、课文理解简答题:

1、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答: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2、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一鼓作气、辙乱旗靡、彼竭我盈。

3、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答:①本文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②略写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③这样写可以突出中心:战争取胜的根本在取信于民。

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政治上:取信于民;战术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5、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