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的发展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图书馆的产生萌芽阶段
文字的产生和文献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当人类意识到需要将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供利用时,最古老的文献便产生了。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长久保存和利用时,最早的图书馆便诞生了。而亚洲、非洲的大河流域,因土壤肥沃,利于人类定居和耕作,成为人类文明的策源地,最早的文字和文字记录首先在这些地区和国家产生和发展,为了有效地收集和利用这些资料以及服务与社会实践,从而在这些地区和国家出现了最初形态的图书馆。
1)、发展脉络梳理
①、古埃及
早在公元前一千八百年就出现了记录庙宇历史、祈祷活动以及神话传说的寺庙图书馆,公元前1580年,埃及新国王第十八王朝时期创建有王室图书馆。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一世祖孙三代建立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藏书就已达70万卷(以纸草书为主)。
②、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
大约公元前四千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有了楔形文字和泥板图书。它们大多收藏于寺庙和宫廷王室,最著名的当属亚述王国巴尼拔于公元7世纪创办的巴尼拔图书馆,搜集各种文字记录一万多篇。
③、中国(古代)
公元前4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拥有二、三十种符号的半坡象形文字,至公元前13世纪形成系统的甲骨文。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上记录有关征伐、狩猎、祈祷及宫廷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被保存在宫廷中。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主管藏书的机构和官员。
2)、特点
①、由于生产力低下,图书馆的物质基础都是天然物质(如甲骨、竹木、纸莎草、羊皮等)。文献技术水平低,生产不易,文献数量少,十分笨重。
②、文献来源匮乏,收藏制度不完善,文献内容着重于提供统治经验,自然知识缺乏,文献利用范围狭小。
③、文献存储集中,附属与王宫或寺院内,图书档案不分家。
2、古代图书馆阶段
发端于奴隶社会,发展成熟于封建社会。由于纸的发明和印刷术的应用,文献生产技术极大进步,图书数量大为增加,图书馆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机构。
1)、发展脉络梳理
①、欧洲
宗教思想取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文化成为宗教专利品,图书馆大多依附在大教堂或宫廷之中,其中大部分只是负责在寺院内部抄写圣经和希腊、罗马古籍,图书馆藏书仅供僧侣或王公贵族使用。
②、中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阿房宫设立了藏书机构。汉成帝、哀帝时令刘向父子编成了我国最早的国家藏书目录——《七略》,从而奠定了我国封建藏书事业的基础。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我国古代图书馆进入了发展时期。公元11世纪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在文化繁荣的社会环境下,私家藏书、书院藏书与当时官府藏书交相辉映。从宋朝开始,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达到繁荣时期。清乾隆时期编纂了《四库全书》,收录古代文化典籍三千五百零三种,总编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树立了中华文苑一丰碑。
2)、特点
①、由于记录技术的进步,知识记录材料以纸为主,文献存储结构由集中转为分散,尤以中国最为明显,形成一种社会藏书事业。
②、从其收藏范围来看,此阶段图书馆阶级性十分明显,为统治阶级所占有并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属于宫廷和神学附属品。
③、相对处于静止和封闭状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存手稿、文化典籍和分类编目,从而为后世积累和保存了大量文化典籍。
3、近代图书馆阶段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古代图书馆逐渐转变为近代图书馆。随着资产阶级教育的普及,文化启蒙运动的开展,图书馆阅读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图书馆作为一种广泛传递知识信息的机构而存在。而古代图书馆演变为近代图书馆的主要标志是公共图书馆的建立。
1)、发展脉络梳理
①、欧洲、美洲
文艺复兴运动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的发展开始了广阔的前景。首先创立了大学图书馆,接着各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立,继而大量的公共图书馆兴起,英国于1850年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并于1852年在曼彻斯特建立了公共图书馆,虽然算不上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但却是在英国公共图书馆法颁布以后建立的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可以说它是作为一种信息公共保障“制度”而出现的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国都已建成了较发达的公共图书馆系统,使社会公众能够广泛地利用图书馆的藏书。
②、亚非地区
这一时期,由于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来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经济贫困、科技文化落后,本国文化发展遭到殖民者严重破坏,在由古代图书馆向近代图书馆转变中成为落后者。图书馆事业总体发展较为缓慢。
中国的近代图书馆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封建文化日趋没落,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思潮日渐兴起。在这种背景下,封建藏书楼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西方近代图书馆模式传入中国,藏书楼逐渐趋于解体。1902年浙江的徐树兰仿照西方近代图书馆模式,以私人的力量筹建了一座新型图书馆——古越藏书楼,虽然沿用了旧时的称谓,但它却是真正的新型图书馆——订立章程,公开借阅,具备了近代图书馆的雏形。与此同时,一批官办的新型图书馆也陆续建成,如1904年建成的
湖南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等。1910年,清朝政府颁布了“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并宣布成立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于1912年建成开放。随后各省纷纷设立了公共图书馆。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前,传统的藏书楼虽然在私家仍有一些袭用旧名者,但总趋势是在日渐衰退,近代图书馆体制日益发展完备,完成了从藏书楼过渡到近代图书馆的全过程,这成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中最明显的标志。
2)、特点
①、图书馆由封闭式转向社会化,由封闭式的藏书楼逐渐转向对公众开放,组织公众利用的图书馆。其社会职能除前期保存人类文化典籍外,还具有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对人们进行社会教育的作用。所以近代图书馆的宗旨是对文献藏用并重,而以用为主。
②、社会文献存储结构由前期的分散走向了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形成统一的图书馆体系。
③、逐渐形成了从采访、分类、编目到阅读、宣传、外借等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方法,图书馆学研究也得以产生,图书馆学成为科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学科体系形成,主要标志是:图书馆事业大发展,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形成;相应的研究平台出现;相应的组织机构出现;图书馆教育的开展。
4、现代图书馆阶段
二战之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总量空前增加,学科内容交叉渗透,知识的价值空前提高,图书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图书馆形态也发生了改变。而现代图书馆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1)、发展脉络梳理
①、欧美地区
20世纪60年代电子书刊的兴起,为电子图书馆提供了舆论和技术上的准备。196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发行MARCⅡ型机读目录,标志着图书馆进入了自动化阶段。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由政府资助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和设
计项目。1994年美国六所大学开始进行数字图书馆研究计划。俄罗斯在其经济
尚未全面恢复的情况下,政府也每年出资数亿卢布支持数字图书馆研究。一般说来国际上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大多启动于20世纪90年代,并且发展迅速。
②、中国
中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9年7月,国家实施“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2000年7月,中国数字画图书馆工
程建设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一期规划》,数字图书馆工程建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特点
①、技术的发展使各个图书馆组成巨大的图书馆网络,成为有机的藏书体系,从注重“拥有”到注重“存取”,实现国际合作和资源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能力。
②、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服务进一步深化,用户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增加,利用信息更加便利人性化,现代图书馆更提倡近距离的服务,向社区及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