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恰当选择直观手段
(3)正确地运用直观教具,增强直观教学的 科学性。
(五)循 序 渐进原则
思考问题:
• 循序渐进是不是照本宣科? • 循序渐进是不是面面俱到、平铺直叙? • 循序渐进是乌龟似的爬行还是兔子似的赛
跑?
1、基本涵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教材的 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 行,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科学知识,形成严密 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称系统性原则。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联系
教学规律: 是制定教学原则的科
学基础和依据。人们只能 认识、解释、掌握和运用 规律,而不能改变或创造 它。
教学原则: 是对教学规律的反映。
对规律认识、解读不同, 原则体系就不同,范畴业 不同。
(二)教学原则的作用
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Leabharlann Baidu物 辩证法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教学问题;
• 所以,直观的教学语言常常能激发起学生的感性思维,形成 逼真的感性材料,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案例
小学课程:《鱼》
先介绍鱼的外部特征(形态、构造、鱼鳍等)
——然后取出实现准备的小鲫鱼
——用剪刀剪掉尾鳍
(不能前进)
——再剪掉胸鳍和腹鳍 (不能保持平衡)
——再剪掉背鳍
(不能动)
2、基本要求
(1)明确教学目的,讲求实际效果。 (2)慎加选择,注意典型性。
2、基本要求
(1)坚持教学的科学性。 (2)充分发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
教育。 (3)科学性和教育性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基本涵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
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 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学用结合。 这一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要正确处理教学中 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直观性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正确处理教学中 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
案例
• 地理课上讲述西南横断山区的“山河相见,山高谷深”的地 形特点时,学生由于缺乏感受性认识,一时难于理解。
• 教师可用如下语言进行描述:“上山直往云里钻,下山径到 河边边,对山二人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通过这样描 述,其地理特点学生便深深地理解了。
《教育学》-第九章
第一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述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 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
制定的,教师和学生观察、处理教学问题, 有效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或 指导思想),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 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这条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要正确处理教学过 程中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案例
地理课堂上教师叙述地理名词术语,描 述地理现象,讲解地理规律,讲述地理事物, 语言表达要正确。一是注意汉字的发音要准 确,不能误读汉字;二是要用普通话教学, 不能把地方方言或土语带进课堂;三是语言 要精炼,不能拖泥带水。
启发性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要正确处理教学过 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
间的关系。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第斯多惠:“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教师教人去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产婆术”
案例
地理课上讲到世界粮食问题时可以这样开场: • 在农业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仍存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启发性原则 (四)直观性原则 (五)循序渐进原则 (六)因材施教原则 (七)巩固性原则
(一)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1、基本涵义
科学性和教育性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 要向学生传授真正反映客观事物真理的知识,使 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并结合知识的传授,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学具有教育性。
(3)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4)坚持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直观性原则
1、基本涵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引 导学生直接感知教材内容、丰富感性经验、获得 生动表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把生活 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的本质,形成科学要领的活动。
2、基本要求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2)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 (3)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 (4)适当补充乡土教学材料。
(三)启发性原则
1、基本涵义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主导作 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激发思维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区别
• 教学规律 • 反映教学发展变化过程中 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 稳定的; •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 移的客观存在; • 揭示出了教学过程的“必 然”。
• 教学原则 • 是根据教学过程的规律提
出来,是可变的; • 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或实践 性; • 提出了教学工作的“必 须”。
在粮食问题? •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解决粮食问题有什么途径? • 我们作为青少年应该做什么?
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思维处于沸腾状态。
2、基本要求
(1)加强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激发学生 学习的内在动力。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培养 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自觉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正确解决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理论与实际问题;
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顺利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学原则又是检查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
(三)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依据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 2、受教学目的的制约 3、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4、依赖于教学实践经验积累 5、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不躐等” “凌节而施”
这一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正确处理科学知识的 逻辑体系和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认知顺序之 间的矛盾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