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国专家建议学习总结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2版)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一、《共识》产生的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
如能在疾病的早期识别并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可进一步降低ASCVD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尽管采用传统的心血管风险评分可以很好地估计人群水平的风险,但在预测个体风险时往往不够准确。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个体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标志物,反映了特定个体所有危险因素综合起来的终生影响,识别斑块的存在及特征对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
近年来,影像学的进展使得我们可以更直观准确地识别斑块的组分和形态,基于斑块筛查和管理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我们制定管理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学说[2],脂质浸润学说是目前公认的学说。
该学说认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其他含有载脂蛋白B(Apo B)的脂蛋白胆固醇在动脉壁内的沉积,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环节。
沉积在动脉内皮下的LDL‐C,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累积形成脂质条纹并逐渐演变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同时过多的LDL‐C沉积会诱发产生更多的凋亡细胞[3],巨噬细胞虽然可以吞噬并清除凋亡细胞,但在超过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后,斑块会不断增长并伴随着脂质的堆积形成薄纤维帽斑块,如发生斑块破裂或侵蚀,则会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
此外,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失稳定过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复杂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导致的慢性进展性病理过程,其主要特征是LDL‐C 在受损动脉壁中积累而形成斑块[5]。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进展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的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不可变因素:年龄、遗传、种族与性别等➤可变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与超重、心理因素、缺乏运动与炎症等LDL‐C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是最强的可改变危险因素。
临床颈动脉彩超异常病例分享、治疗建议及要点总结
临床颈动脉彩超异常病例分享、治疗建议及要点总结病例1患者A,男性,62岁,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最高血压160/100mmHg,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有吸烟史30年,每天20支,未戒,体检发现血脂高,LDL-C2.65mmol/L,颈部血管彩超提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根据《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该患者为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建议戒烟,继续服用降压药物。
病例2患者B,女性,55岁,有“高血压病”病史4年,最高血压180/110mmHg,不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佳,有“糖尿病”病史2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糖化血红蛋白6.6%,目前空腹血糖6.0mmol/L,颈部血管彩超提示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低回声斑块。
根据《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该患者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不论血脂是否异常,均建议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并监测肝功能及定期复查颈部血管彩超和血脂,继续控制血压和血糖。
病例3患者C,男性,68岁,有“糖尿病”病史10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糖化血红蛋白7.8%,目前空腹血糖9.0mmol/L,此次因“右侧肢体活动无力伴言语不利2天”就诊,查头颅磁共振提示左侧半卵圆中心及左侧大脑皮层多发散在新发脑梗死,头颈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处狭窄(<50%),脑梗死病因分型考虑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发病机制考虑动脉-动脉栓塞及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均有可能。
患者属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不推荐行CEA或CAS治疗,建议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强化降脂、稳定斑块药物应用。
病例4患者D,男性,66岁,有“高血压病”病史15年,最高血压190/120mmHg,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每日1次,厄贝沙坦片150mg 每日1次),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有吸烟史30年,每日20支,未戒,饮酒10余年,1-2次/周,半斤白酒/次,未戒,此次因“头晕伴右侧肢体活动无力1天”就诊,查头颅磁共振提示左侧脑桥点状和左侧枕叶分水岭区片状新发脑梗死,头颈CTA提示左侧椎动脉起始处狭窄(70%左右),脑梗死病因分型考虑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发病机制考虑动脉-动脉栓塞及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均有可能。
心血管疾病中高风险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识别: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及验证
心血管疾病中高风险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识别: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及验证刘忠典;许琪;陈伊静;覃玲巧;陈淑萍;唐薇婷;钟秋安【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24(27)30【摘要】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常被视为心血管疾病(CVD)的预警信号,其诊断技术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没有被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弗雷明汉风险评分(FRS)存在着评估CAS风险准确性不足的情况,不利于基层医疗人员识别CAS。
目前,关于机器学习方法识别FRS中高风险人群CAS的研究依然缺乏。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FRS中高风险人群CAS的预测模型,比较其判别效能,筛选出性能最优的模型,以期辅助基层医疗人员更简便更准确地识别CAS。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2021年和2023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两乡镇的674例当地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相关信息,并采集空腹血样、尿样检测生化指标。
采用FRS 评估CVD发生风险;运用颈动脉超声诊断CAS。
将2019—2021年517例研究对象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用于构建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极端梯度增强(XGBoost)模型和梯度增强决策树(GBDT)模型,验证集用于内部验证;2023年157例研究对象作为测试集,用于外部验证。
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特征变量,运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F1值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判别效能,外部验证采用AUC值评价最优模型泛化能力,并通过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方法探讨影响最优模型识别CAS的重要变量。
结果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15个非零特征变量:年龄、BMI、收缩压(SBP)、吸烟、饮酒、高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1 . 2 方法
可见检测的必要性 。颈 动脉 粥样 硬化更 直接证 明 动脉粥 样硬 化的存在 。因此 寻 找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危 险 因 素 就显 得 尤 为
重要 。
1 . 2 . 1 颈 动脉检测 : 所有人选者行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 检测 , 采 用西 门子公司 S O N O L I N E G 6 0 S彩色 多普 勒超声诊 断仪使 用血
高频超声对 老年人行颈动脉检测及相关 实验室指标 的检测 , 探
讨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危险 因素 之间的关 系。 1 资料与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1 0年 3月至 2 0 1 1年 l 0月我 中心健康 体 检者 1 2 0例 , 女5 2例 , 男6 8例 ; 年龄 6 O~ 8 6岁 ; 排 除恶性肿
表1 2组各 指 标 比较 i±s
随着人 民生活 水平 提高 , 心脑血管疾 病成 为人类 的主要 致 死、 致残的疾病之一 , 动脉 粥样 硬化 是心脑 血管 疾病 的病 理基
础 。颈动脉 内膜一 中层 厚度 ( i n t mi - m e d i a t h i c k n e s s , I M T) 是 目前 用 于评价 早期 动脉壁粥 样硬 化改变 的重 要指 标之一 … 。利用
管高频探头 , 频率为 1 0 MH z 。患者取平 卧头仰 位 , 检 测患 者双 侧颈总动脉 、 颈动脉 分叉 部、 颈 内动脉起 始段 及颈外 动 脉。探
查 I MT以及有元斑块形成 。I MT<1 . 0 mm为颈动脉 内膜. 中层 厚度正常 , 为对照组 ; I M T ̄ >1 . 0 m m及局部斑块形 成 , 为颈动脉 粥样 硬化组。 1 . 2 . 2 生化指标测定 : 所有 人选 者禁 食水 8 h后取清晨肘静脉 血, 检测空腹血糖 、 总 胆固醇 、 三酰甘 油 、 低密度 脂蛋 白胆 固醇
中医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五大功能,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好的药物”。
动脉硬化的物理预防要想让我们的血管变得更优秀,就要不停地锻炼它们,而且不同的血管锻炼方式也不同。
人体全身血管主要分三种: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动脉血管最容易硬化,所以对付动脉硬化最好的锻炼方法就是有氧运动+肌肉锻炼。
跑步、行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加速血流对血管内壁的冲刷,这样就能有效预防血管内壁的斑块沉积,而且可使血管保持很好的弹性。
肌肉锻炼可以是负重的,也可以是徒手的,比如举哑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
只要持续坚持一定数量。
比如30、50下,就能起到非常好的健身价值。
肌肉的收缩、放松,对血管起到一个很好的挤压作用,可以把血液挤出肌肉,使心脏的舒张和收缩来得相对轻松,从而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
静脉血管的锻炼方式也相对安静一些,比如按摩、拍打、冷热水浴、蒸桑拿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我们体表上的静脉血管得到更多的刺激,一张一缩,从而增加血管的弹性和对刺激的耐受力。
而毛细血管遍布全身,最多也最细,锻炼它们也是最容易的,那就是一切让你身体升温的运动都可以,也就是说,在你锻炼动脉和静脉的同时,毛细血管也跟着“做了体操”,一起变得更健康、更优秀。
最危险的动脉硬化区人体全身有三处最危险的动脉硬化区。
一是心脏动脉硬化,二是脑组织的动脉硬化,三是颈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但全身各处动脉的硬化程度和影响是不一样的,各个部位动脉硬化对健康的影响也不相同。
人们知道,心脏动脉硬化可导致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可导致脑溢血,那么,颈动脉硬化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许多人可能还不甚了解,可以说,颈动脉硬化的危害不亚于心、脑部的动脉硬化。
颈动脉较粗大,血液直接供应脑组织和五官等重要器官。
当颈动脉硬化时,如同两只手掐住了颈部,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感到头晕、目眩、思维能力明显下降。
时间长了会导致脑萎缩。
若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会阻塞动脉血管,造成失明、偏瘫,甚至危及生命。
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
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一、AS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西医对AS 病因的认识AS 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和可改变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AS 发生和进展。
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
AS 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性别和年龄间存在交互作用。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性<55 岁,女性<65 岁),近亲患AS 几率明显增高。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某些疾病等: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会加速AS 发生。
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和饮酒是AS 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久坐及缺乏运动会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睡眠质量差、时间不足与亚临床AS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血压病、重度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可增加AS 的风险。
此外超重和肥胖,感染(包括肺炎衣原体和幽门螺杆菌等细菌、牙周微生物以及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病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胰岛素抵抗,血中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高水平,体内储存铁增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表达过高,高尿酸水平,睾酮减少等因素也与AS 发病相关。
2.西医发病机制AS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脂质浸润学说、内皮损伤- 反应学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假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等。
在AS 的起始期,动脉局部血流紊乱导致内膜破裂,影响内皮细胞功能,LDL-C 在动脉内膜沉积,激发炎症反应;在AS 的进展期,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和增殖,同时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可能经历细胞死亡、凋亡,构成AS 斑块的坏死核心。
在AS 的复合期,AS 斑块有钙盐沉着,AS 不稳定斑块破裂引发局部血栓形成,持续性和闭塞性血栓可引发缺血性损伤,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中风。
2012+老年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生望鲞至堕堂盘查!!!!堡!旦箩堕卷第2期ChinJGeriatr,February2013,V01.32,No.2老年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2)《老年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2)>写作组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专业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刖肓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extremityatheroscleroticdisease)是指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四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
本建议旨在介绍老年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与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和防治的基本原则。
本建议是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07)》[】]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加入上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内容。
建议中常用名词的定义:(1)周围动脉疾病(PAD):指除冠状动脉和颅内动脉以外的动脉疾病,包括动脉狭窄、闭塞及动脉瘤;(2)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10werextremityatheroscleroticdiseaseLEAD);(3)指上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upperextremityarterydisease,UEAD)。
本建议中所使用的建议分类(工、Ⅱ、Ⅲ)和证据级别(A、B、C)沿用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一贯方式表达。
(1)建议分类:I类:已经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的、有用的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II类:有用性或有效性的证据有相互矛盾和(或)存在观点分歧的操作或治疗,其中IIa类指有关证据或观点倾向于有用或有效,IIb类指有关证据或观点不能充分说明有用或有效;Ⅲ类:已经证实和一致公认无用或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是有害的操作或治疗。
(2)证据级别:A:资料来源于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和Meta分析;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3.02.002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一科通信作者:李小鹰,Email:lixy@mx.eei.gov.en.诊疗方案.B:资料来源于单中心试验或非随机化的研究;C:专家的一致意见、病例研究或标准治疗。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资料
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颅外血管病变。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危险因素
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
血症等。 Solberg等提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较颈动脉颅外段 晚十年。 新近研究认为代谢综合征也是sICAS的危险因素,它与 sICAS的相关性比其他传统危险更为明显。sICAS华法林 与阿司匹林比较(WASID)研究的亚组分析也发现,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此外sICAS卒中复发危险远高于出血风险,脑卒中早期更为 突出。因此,在sICAS 脑卒中早期可以考虑联用阿司匹林 和氯吡格雷治疗,联合治疗持续时间不清楚,CLAIR研
究中为1周。
TOSS研究表明,合用阿司匹林和西洛他唑对减少sICAS进
展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而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降压药物选择 多个研究发现CCB、ACEI、ARB不仅有延缓甚至逆转颈 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作用,而且其作用较利尿剂或β 受体阻滞剂强。2006年一项荟萃分析结果表明,CCB在延 缓IMT方面的作用要优于ACEI。
sICAS患者优先选择CCB、ARB作为降压药有一定的合理
CE-MRA主要用于颈动脉的检查,近年来也应用于颅内血管成像。与 TOF-MRA相比,CE-MRA 缩短了成像时间,可同时颅、内外血管成 像,更清晰地观察狭窄远端的血管,并可轻度提高严重动脉狭窄的诊 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GRE-MRI “开花征” 伪差(Blooming Artifact)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抗血小板治疗 单药治疗:CAPRIE提示对于高复发风险患者氯吡格雷优于
阿司匹林,该结论可能也适合sICAS患者
联合治疗:CLAIR\CARESS研究提示早期,联合治疗能尽 快中止微栓子的出现,再发卒中的风险降低,但出血风险 有所增加,MATCH和CHARISMA研究提示主要出血的 风险在联用90 d后增加。MATCH研究发现出血并发症增 多部分原因是由于入选了许多脑小血管病患者,而大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期发生出血并发症较少。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 推荐意见: • 1. 对于存在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 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可尝试颅内外搭桥治疗,但效果不 确切。 • 2. 颅内外搭桥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应在有搭桥资质的 中心,由经验丰富的医生主持手术。
(三)血管再通治疗
• 病例筛选:血管再通可能恢复脑组织血供,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 可能从中获益。但再通治疗往往操作困难、再通率不理想,选择合适的病例才能使患者获 益更大。一项包含41例接受血管内闭塞开通的CICAO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术前CTA上返 流至床突段及以上的患者,其技术成功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年再闭塞率分别是52%、 22%、91%;而返流至床突段以下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年再闭塞率分 别是89%、0%、0%。另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返流至后交通及以上者的成功率为29%、 返流至眼动脉者为33%、返流至床突段者为73%、返流至海绵窦段者为80%、返流至岩骨 段及以下者为93%[41],因此对于术前推测闭塞至床突段及以上者,其手术成功率低、风险 大、远期效果不佳,手术带来的益处不多,手术适应证可能需综合其他因素决定。闭塞时 间是另一个关键因素,既往研究显示闭塞时间越长开通成功率越低,真正的血管闭塞时间 往往难以准确判断,目前临床多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推测闭塞时间,血管闭塞后随 着时间延长,血栓可能延续、血管内血流减少后血管壁塌陷、闭塞段纤维化,从而导致术 中导丝通过时更难找到真腔以及更容易出现夹层。原始闭塞点也是影响开通成功的因素, 闭塞点位于颈段的成功率高于远端闭塞者。总之,对于CICAO患者选择血管再通前应进行 多方面评估。
一、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目前对于缺血性脑血管二级预防的基础治疗,研究显 示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对于小卒中或TIA发作的二级预防有效, 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卒中或血管性死亡的风险,大剂量阿司匹林长期 服用效果并不优于小剂量,且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而对于近期有症状(小 卒中或TIA发作)的患者,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或氯吡格雷的效果优于 单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90 d减少卒中的效果 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但双抗的长期效果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 另外,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研究显示 他汀类降脂治疗可延缓颈动脉狭窄进展、改善脑血管反应性,因此对于慢 性颈动脉狭窄的药物治疗是联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控制其他动脉粥样 硬化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讨论稿
ABI:是指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比值<0.9为异常。通常认为ABI在0.41-0.90时提示血流量轻到中度减少;ABI值≤0.40时常提示血流严重减少。ABI异常增高(>1.3)时,可能提示下肢动脉僵硬度增加。与下肢动脉造影相比,ABI诊断下肢动脉疾病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为90%,阴性预测值为99%,总的准确率98%。随着对ABI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指标不仅仅限于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作为心血管系统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与心血管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ABI应成为所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高危人群的常规筛查项目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讨论稿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日益加剧。2006年中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从1990年起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死亡构成比持续居首位,目前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约40%。如果不加以控制,我国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仍将持续增加。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000万人。在我国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增加的同时,控制率却极低,2002年调查资料显示全国血压控制率仅为6.1%,2006年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表明,血脂控制率仅为50%,高危、极高危人群仅为49%和38%,2006糖尿病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6.5%)仅占25%。吸烟者中只有26%的人希望戒烟,戒烟成功率仅为11.5%,超过70%的吸烟者没有意识到吸烟对心血管健康的危害。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任重而道远。
二、 危险因素评估方法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20世纪末以来,国际上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均一致强调,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整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治疗策略的重要性。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
完善预防和治疗体系
进一步完善预防和治疗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实现早
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THANK YOU.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家族遗传等 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无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表现为无症状性血管病变。
心绞痛
当冠状动脉受到粥样斑块的影响时,可能 引起心绞痛,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症状。
疲劳和虚弱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身体各部位供血不 足,引起疲劳和虚弱等表现。
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技术相对成熟,在社 区和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开展,有利于提高医 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均等化。
目前取得的成果与经验
临床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证实了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 效果和安全性。
技术创新与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如高分辨率超声、CTA等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头颈 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02
AS在中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和死亡密切 相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03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CSHA)是指发生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 脉等部位的AS,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CSHA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TIA)、颅内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后果。
02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
脂质条纹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起始 于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导致血 脂在血管壁沉积,形成脂质条纹。
赵继福教授“痰瘀同治、活血祛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经验总结及用药分析
赵继福教授“痰瘀同治、活血祛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经验总结及用药分析[摘要]:目的:总结赵继福教授基于“痰瘀同治、活血祛瘀”法来治疗动脉粥样化性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和用药分析。
方法:整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赵继福教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400名病人的用药处方,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这400名患者的处方药物进行用药频率、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和核心处方的分析统计。
结果:对400张处方药物进行分析,共使用药物273种,使用频次4700,使用最高频次的药物是红花、赤芍、丹参等,药性以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心为主;药物类别以益气活血,化痰祛湿,健脾为主。
结论:赵继福教授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时与涤痰、活血祛瘀法进行痰瘀同治的方法,给临床上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用药规律;赵继福课题来源: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课题编号2021111课题名称:赵继福教授“痰瘀同治、活血祛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学术思想的整理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硬化的一种,是动脉非炎症性、退行性、增殖性动脉血管病变的现象。
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主要表现为动脉血管壁逐渐增厚增硬、弹性减弱、管腔缩小。
主要是由于动脉血管内膜上积聚起一层脂质和复合糖类、钙质、纤维组织,这些物质附着在动脉血管内膜上,形似一层黄色的小米粥,因此,该病被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1]。
随着“小米粥”的不断变多,动脉血管的通道在不断的变小,动脉血的流动速度也会逐渐减慢,日积月累就会引起胸痹,中风,眩晕,动脉闭塞证等病症。
目前临床上,西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抗氧化药物,对于血管管腔严重狭窄的患者则主张外科手术治疗[2]。
西医治疗方法虽多,但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首先“治标不治本”,再来治疗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带来某些不良反应,如诱发肝酶升高、导致出血或损伤血管等。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ARAS所致的ESRD患者预后较差,ARAS也是
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ARAS患 者预后与狭窄的严重程度和肾功能的恶化程度具 有相关性。 ARAS的患病率
变——大动脉炎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不同,ARAS
的血管狭窄病变多累及肾动脉开口和近段1/3部 位,病变进展可致肾动脉完全闭塞和肾内动脉弥漫 性硬化,可出现缺血性肾病。 临床诊断线索 出现下列临床线索时高度提示有ARAS的可 能:(1)年龄55岁以后开始出现高血压,且无高血 压家族史者;(2)发生急进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 和恶性高血压者,或既往得以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突 然加重并持续恶化者;(3)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 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 后,发生肾功能恶化(特别是血肌酐升高幅度大于 30%)者;(4)出现无法解释的肾脏萎缩或双肾长径
5。。
不仅能确定是否存在狭窄和阻塞,而且可判断血管 狭窄的程度和部分病因,评估血运重建术的可行 性。但是含碘对比剂有肾毒性,检查操作有诱发胆 固醇结晶栓塞的可能,因此,只有在考虑患者需要 行介入治疗的情况下,才推荐肾动脉血管造影术作 为诊断ARAS的检查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应充 分考虑患者的肾功能、有效血容量及是否伴有糖尿 病等并存疾病的情况,在纠正相关危险因素后,结 合患者肾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对比剂种类和剂量, 尽可能减少对比剂的使用剂量;对于已有肾功能不 全的患者,两次造影(包括CTA增强扫描检查)间 隔时间最好大于2周。临床上对于明确诊断冠心 病伴有下列特征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可考虑 行肾动脉造影检查,以便早期发现ARAS:(1)伴有 周围血管粥样硬化性疾病及脑血管病并存高血压 者;(2)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3)冠状动脉单 支血管病变合并有严重有ARAS者e件20]。 对临床上高度怀疑、具有明显临床特征线索的 患者应进行ARAS的筛查,筛查首选肾动脉多普 勒超声等非创伤性检查,同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考 虑行MRA或CTA检查,如仍不能明确,可考虑进 一步行肾动脉血管造影或腹主动脉造影等有创性 检查明确诊断,并同时做好植入支架的准备,但对 有创性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ARAS的治疗 ARAS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肾功能,其次 是控制血压,最终目标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病死 率。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但 仍保留有需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如肾动脉分支病 变、狭窄的肾动脉发自腹主动脉瘤及介入治疗失败 者。目前,对于老年ARAS患者的介入治疗在安 全性、能否保护肾功能、能否有效降低血压等方面 尚存在较大争议[21。26],因此,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要点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要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中, 不仅要重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还要重视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治疗。
头颈部动脉狭窄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严重阶段。
伴有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脑卒中是导致严重残疾与死亡的主要类型。
随着影像学检查与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对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越来越全面细致,与病理学诊断越来越接近。
相比之下临床诊断却显得过于简单,也缺乏统一、公认的诊断分类。
哪些需要治疗?怎样合理治疗? 这些属于临床热点但争议很大的问题却无共识发表。
本项共识所提的头颈部动脉为:头部动脉包括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颈部动脉包括颈动脉与椎动脉颅外段,以及锁骨下动脉和头臂动脉。
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主要包括动脉斑块形成、狭窄和闭塞,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増厚。
—、头颈部动脉硬化的影像学诊断特点1. 血管超声诊断方法: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可以清楚显示颈动脉的斑块性质。
颈动脉血管超声在评价血流动力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颅多昔勒超声(TCD )通过测定血管的血流速度来估计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在检测狭窄程度>50%的大脑中动脉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强,但准确性受骨窗和操作者技术影响较大。
推动脉颅外段解剖位置较深, 血管超声可以检查椎动脉狭窄。
2. 血管造影诊断方法:CT血管造影(CTA )可以清楚显示头颈部动脉的斑块与狭窄程度。
对头颈部斑块与狭窄进行MRI检查。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可以显示斑块形态、斑块体积,可以分析斑块性质、斑块纤维帽、脂质核心大小、斑块钙化、斑块内出血。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以显示头颈部动脉狭窄,并测量狭窄程度。
3. DSA诊断方法:DSA —直被作为诊断头颈部动脉疾病的全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与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患病率在不断上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壁内层渐进性增厚和硬化,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和斑块形成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多个脏器血管的病变。
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胸闷、气短、心慌、失眠等等。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生活方式改变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几种建议:1. 均衡的饮食:少吃油腻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2. 合理的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等。
也可以通过散步、做家务、爬楼梯等方式增加日常活动。
3. 控制体重:维持一个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降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 不吸烟:戒烟可以显著降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5. 控制血压和胆固醇: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控制。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如果已被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以下是几种主要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降脂药、降压药和抗凝血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生理情况,医生会针对性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2. 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是将被动脉粥样硬化阻塞的部位、收缩和缩窄的血管进行置管,以用于改善血流。
这种方法通常在病变较轻的情况下使用,有效性较高。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此方法适用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移植交通血管,在阻塞部位侧而绕行达到恢复血流的目的。
总结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如果已经发生该病,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十分重要。
请记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治疗它都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同时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患医关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老年心血管病评价中的价值
包头医学2020年第44卷第3期透明质酸为其主要成分,其在肿瘤生长、肿瘤血管形成以及肿瘤转移中均可发挥重要作用[13]。
有研究指出,HBME-1表达为阳性者,提示其术后复发风险较高,需加强术后随访[14]。
有研究指出,甲状腺样滤泡性肿瘤与滤泡性肿瘤具有一定相似之处,部分患者存在RAS (H-RAS 、N-RAS 、K-RAS )基因突变[15]。
但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内所有入选者经ASA 法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B-RAF 、N-RAS 与K-RAS 基因检测显示均未出现基因突变现象。
究其原因为,可能部分甲状腺样滤泡性肿瘤并无RAS 突变,也可能存在基因突变,但尚未检测出。
因此,本研究拟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针对该疾病患者基因突变情况给予进一步分析研究,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参考数据。
综上所述,甲状腺样滤泡性肿瘤存在自身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分子标志物检测可进一步明确其病变情况。
[参考文献][1]杨波,胡浩,耿紫娴,等.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2018,13(2):248-252.[2]Rosario P W ,Gabriela F M ,Maur ício B N ,et al.Noninvasive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 [J].Endocr Relat Cancer ,2016,23(12):893-897.[3]熊茉莉,刘英,张国福,等.甲状腺弥漫性滤泡型乳头状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8,34(8):907-911.[4]代妮娜,皮小兰,张文君.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22):3706-3709.[5]郭永慧,彭年春,时立新,等.贵阳市某三甲医院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患病情况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8,34(11):915-919.[6]韩梅,贺亚敏,王耀辉,等.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8,25(11):750-753.[7]刘志艳.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及其诊断标准[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7,46(3):205-208.[8]张久丹,熊金华,王坚.新型分子标记物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2):1018-1020.[9]孙阳阳,蔡雷铭,程羽青,等.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7,24(3):190-193.[10]张建祥,马艳梅,张素琴,等.血浆微小RNA-21鉴别甲状腺滤泡癌与乳头状甲状腺癌[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8,35(10):1921-1923.[11]刘君,王晶.8例有包膜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12):1360-1465.[12]Xu B ,Tallini G ,Scognamiglio T ,et al.Outcome of Large Non ⁃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 ⁃clear Features[J].Thyroid ,2017,27(4):512-517.[13]陈鑫,窦富贤,程学斌,等.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五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6,45(10):687-691.[14]徐璇,于世鹏,刘杰.三叶因子3与生长分化因子-15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5):1130-1132.[15]刘宇,王君,邹黎黎.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作为乳腺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可行性[J].海南医学,2017,28(3):443-446.(收稿日期:2019-05-27)动脉粥样硬化[1,2]是老年人常见疾病,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功能退化和全身代谢功能的下降,机体中脂质成分易沉积于动脉内膜,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1. 治疗原则 2. 非药物治疗 3. 高危因素的处理 4. 抗血栓治疗 5. 血管重建术
非药物治疗 戒烟
运动
合理 膳食
CAD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
对狭窄病变
贯穿全程
药物治疗
早期 围手术期 术后
手术Leabharlann 延缓病变 降低血栓 巩固维持
进展
形成 手术效果
CEA 抗血小板
避免延缓 复发
控制血压
控制血脂
介入 CAS
影像学检查
或 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易损性、管壁厚
度、管腔狭窄程度及药物疗效 头颅或可检测散在的小梗死灶或大面积梗死,根据梗
死部位可推测责任血管
或 与相比,的敏感性可达97~100%,特异性为82~96% 的敏感度可达100%,而特异度为60%左右
影像学检查
是对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的金标准。 准确提示不同部位血管的狭窄长度、程度、形
高危因素的处理
合并高血压控制血压 无脑缺血症状者,推荐降压治疗的靶目标在
140/90以下 重度狭窄或有脑缺血症状者,初始降压目标值应
不低于150/90,降压靶目标要以改善或不加重 相关脑缺血症状为前提 血管重建术围术期:以不发生低血压相关的脑缺 血症状为前提,术前将控制在160以下,以减 少颅内出血风险和过度灌注综合征,术后7 d内 血压较术前下降25%~30%为宜
高危因素的处理
控制血脂 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
≤1.8 或较治疗前下降50% 无症状患者目标≤2.6 未达标者,建议口服调脂药物,首选他汀类药物 服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患者仍不达标,或不耐受他
汀类药物治疗者,加用或换用胆酸结合剂、烟酸 或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能有效,但合用期间建议 密切监测肝功能与肌酸激酶
氨酸、尿酸和肌酐等血液生化检查,血常 规,凝血分析,尿常规,心电图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经颅多普 勒超声()
彩超检查可以判断斑块表面的纤维帽完整性以及是 否存在溃疡性斑块。与相比,超声检查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可达到85~90%
可提供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侧支循环是否建立
适用于下列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冠心病或周围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卒中风险评估;头晕;发 作性黑朦;大脑半球性;颈动脉有杂音的患者; 患者血管重建术的评估及随访
控制血糖
降低高同型 半胱氨酸血症
治疗方法选择建议
最佳内科治疗应贯穿治疗全过程
狭窄≥50%有症状 狭窄≥70%无症状 且围术期风险低 年龄≥80岁 Ⅲ级或Ⅳ级心力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 或术后复发 既往行冠脉搭桥术
推荐 可选择
非药物治疗
戒烟、运动、合理膳食 吸烟与颅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狭窄的严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国专家建议学 习总结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定义 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定义
是指颈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狭 窄或闭塞性疾病。
病变程度分4级: <50% 轻度狭窄 50%~69% 中度狭窄 70%~99% 重度狭窄 100% 闭塞
可由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或证实。
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特点 病理生理特点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特点
脑卒中 我国第三大死亡原因 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 最常见的需要住院的神经科疾病
是脑卒中和的重要原因 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15%~20% 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及死亡的风险均增加
病理生理特点
的病理表现,粥样斑块病变早期呈正性重 构(外向增生),逐渐进展为负性重构(内向增 生)侵犯动脉管腔、引起狭窄
分水岭梗死 眼部缺血综合征 由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眼前后节缺血综合征。
一过性黑朦是同侧颈动脉狭窄的特征性表现
临床表现
体征 患者可在颈部闻及血管杂音,但严重狭窄的
患者,检测不到杂音 听诊部位:锁骨上窝、下颌角水平胸锁乳突
肌内缘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可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和预后进
行评估,同时也是预防性治疗的观察指标 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同型半胱
高危因素评估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性别、年龄、遗传因素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代谢
综合征、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冠心病评估
颈动脉狭窄>50%被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 对于影像学检查有明显颈动脉狭窄的患者,
应同时评估是否患有冠心病
鉴别诊断
大动脉炎 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颈动脉自发和继发夹层 先天性颈动脉闭塞 烟雾病
态、数目及狭窄远端脑实质供血情况;估计 脑缺血程度、确诊有无夹层动脉瘤或并发其 他血管性病变情况 不能判断斑块成分,不能直视观察斑块处纤维 帽是否完整。有创,不推荐用于的筛查
诊断
临床诊断 高危因素评估 冠心病评估 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
临床上出现与相关的或缺血性卒中的症状 或体征
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
高危因素的处理
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建议 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5%,积极饮食控制、运动、
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目标1.8,建议无禁忌证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调脂
治疗 在有效控制血糖过程中应避免大幅度血糖波动,特
别应尽量避免低血糖,尤其在围术期 控制其他危险因素 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建议适当补充叶酸
抗血栓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诊断明确患者,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50 或氯
吡格雷75 有症状的患者,阿司匹林75~300 或氯吡格雷75 已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频发缺血性症状的,短期
重程度相关,使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风险升高 25~50%。戒烟5年内脑卒中风险即显著下降 缺乏运动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但改善运动后是否有 效还未知,然而分析和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中等 至积极体育运动的人群,脑卒中风险较低
推荐:吸烟的患者应给予戒烟指导并努力戒烟;提倡 适量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饮食上应控制热量、低 脂、低糖、低盐,注意补充纤维素和饮水
通常斑块易形成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斑块的体积增大、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
或血栓脱落与及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果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无 症状;若侧支循环不良,可引起或脑卒中发生。
发作 多发生于年龄50~70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 缺血性卒中 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缺血症状,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