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教案第章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
货币金融学教案第1章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
金融市场参与者及其角色
参与者类型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中央银行、金 融机构、企业和居民个人等。
角色与功能
政府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需求者,通过发行 国债筹集资金;中央银行是金融市场的监管 者和调控者,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市场利 率和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上的 主要资金供应者,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参与市场活动;企业和居民个人则是金融市
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途径
政府间合作
各国政府可以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建立区域经济一 体化组织等方式开展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各国可以通 过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活动,加强金融市场的互 联互通。
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在促进国际 金融合作与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提供资金援助 、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等。
相互合作
相互影响
单一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引发整个金 融系统的风险,因此金融机构之间需 要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合作,共同维 护金融稳定。
金融机构之间通过业务合作、信息共 享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提高金融服 务效率。
04 货币政策理论与 实践
货币政策目标及工具选择
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平衡国际 收支等。
信贷传导机制
通过控制银行信贷规模,影响企业投资和个 人消费。
汇率传导机制
通过调整汇率水平,影响进出口贸易和国际 资本流动。
货币政策效果评估及调整策略
01
02
03
效果评估指标
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国际收支状况 等。
评估方法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 合,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 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协 调配合。
货币金融学教案第章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
1、利息水平适当;
2、信用功能扩大;
3、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特殊的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1、银行具有一定的自有资本,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
2、银行的业务活动处于再生产过程之中,是实现资本循环的必要环节。
3、银行的经营目标也是取得利润收入,同样受利润平均化规律的支配。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职能作用,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具有以下职能:
(一)信用中介职能,这是银行最基本的、最能说明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含义:充当信用中介是指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充当货币资本的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媒介。
注意二点:充当信用中介是银行最基本的职能。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属于间接融资活动,可以克服企业之间直接借贷的局限性。
九、表外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所经营的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因而不构成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第五节存款的创造(自学)
一、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帐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由它的库存现金和它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两部分构成。目前各国一般都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数额的准备金,即法定存款准备金,准备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
定期存款的存单一般不能转让,但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的出现,使定期存单在到期兑现之前可以流通转让。
定期存款的特点:
1、对于存款者来说,定期存款具有投资性,是一种利率较高、风险较小的投资方式。
2、定期存款所要求的准备率低于活期存款。
3、对于银行来说,手续简便,费用较少,风险较小。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考研(蒋先玲)《货币银行学》辅导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考研(蒋先玲)《货币银行学》辅导讲义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职能:价值尺度:(基本)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流通手段:(基本)或交易媒介,充当商品交易的中介或媒介。
价值储藏:(派生)交易媒介延伸而来,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
支付手段:(派生)延期付款时,货币作为独立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
2.货币制度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1.平行本位制:金银各按其所含金属实际价值任意流通。
各国比价不同(由市场决定),导致该制度解体。
2.双本位制:金银两种本位币按法定比价流通,“劣币逐良币”。
格雷欣法则: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相同的货币,实际价格(市价)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会逐渐退出流通。
3.跛行本位制:金币可自由铸造,银币不可,金币银币兑换比价固定。
银币降为附属,向金本位制过渡。
3)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金币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
2.金块本位制:生金本位制,市场上不铸造流通金币,而由央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只有央行才能输入输出黄金。
满足一定数额后可兑换黄金,“富人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类似金块,银行券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
实际上是使本国货币依附在外国货币上。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切断纸币与黄金联系,强制流通,纸币本位制又称管理本位制。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大纲无要求。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三种利率决定理论,见习题册。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1.现代银行业诞生标志:1694年英国成立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
现代银行职能: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创造信用,提供金融服务。
2.金融机构体系构成1)中央银行:即货币当局,一国最高金融管理机构,金融体系中主导地位。
我国的央行:成立于1948年12月的中国人民银行。
美联储: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2)存款型银行金融机构1.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并提供支付清算服务,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
5.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之间的矛盾
为了追求充分就业,就需要更多的生产资料和 资金,这对平衡国际收支是不利的。
6.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 —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增加本国
用来出口的商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导致
国际贸易收支的不平衡。
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 币值稳定
经济增长+失业下降→ 通货膨胀 经济低迷+失业上升 →通货紧缩 —货币供应→币值稳 定/汇率稳定→失业上升 • 思考:如何选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
主讲人:马春晓
稳定经济的任务,要求我们能够控制住经济,使之 不至于偏离持续高就业之路太远。就业率过高将导致通货 膨胀,而过低又意味着衰退。灵活审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能够帮助我们在这两条路中间穿过一条“狭窄的通
道”。 ——约翰·肯尼迪
目录
01
第 一 节 货 币 政 策 目 标
主要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过 度投机 差别利率政策的体现
优惠利率
预缴进口 保证金
目的在于抑制进口的过快 增长
三、直接控制信用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是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 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工
具
说
明
最高利率限制 信用配额 规定商业银行 的流动性比率 直接干预
防止抬高利率吸存、牟高利发放高风险贷款 分配信用规模,并限制最高数量——信贷规模控 制
国内物价不稳,国际收支便很难平衡;
国内物价稳定时,国际收支却并非一定能平衡。
如:为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稳定物价,需要提 高利率,提高利率会导致国际资本的流入导致顺 差,使国际收支失衡。
4.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货币金融学教案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
《钱币金融学》讲课题目第二章信誉与信誉工具课次第2次讲课方式讲解课时安排第2教课周,共2课时教课目标、要求(分掌握、熟习、认识三个层次):1.认识信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2.掌握借贷信誉的产生及特色;3.掌握现代各样信誉形式及其特色,应用范围;4.掌握各样信誉工具的特色;5.正确理解现代信誉与经济的关系,要点掌握现代信誉对经济的推进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
教课要点及难点提示:1.掌握商业信誉、银行信誉、国家书用、花费信誉的主要内容2.信誉工具的特色以及商业单据、债券、股票的主要内容3.信誉对经济的影响教课主要内容:教法提示:第一节信誉的产生和发展多媒体教课一、信誉的产生图示教课(一)定义事例教课信誉 (credit ),原义包含相信、名誉、恪守誓言或实践成约。
在经济学上信誉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色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特别形式。
表现为商品买卖中的缓期支付与钱币的借贷行为。
(二)信誉的特色1. 信誉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
其条件有二:一是偿还本金,二是要支付利息。
2.信誉是价值运动的特别形式。
价值是在没有放弃全部权的状况下,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进行一方面的转移。
信誉是附属于商品经济的范围,它的产生同商品、钱币,特别是钱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亲密相联。
三、信誉的发展(一)前资本主义信誉——高利贷信誉高利贷是指经过贷放钱币或实物而获得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高利贷资本拥有益息率高、非生产性和守旧性的特色。
(二)资本主义信誉——借贷资本1.定义:借贷资本是钱币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钱币资本。
它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2.借贷资本产生于家产资本循环周转中暂时的钱币资本闲置和暂时增补资本的需要。
①在家产资本循环周转中必定出现一部分暂时闲置的钱币资本,其全部者需要经过贷放以求增殖。
(固定资本周转中、流动资本周转中、节余价值使用前)②在生产过程中也必定出现暂时增补资本的需要。
第11章货币供给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
授课题目 第十一章 货币供给课次 第12次-第13次授课方式讲授课时安排第12教学周-第13教学周,共4课时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熟悉货币供给的概念2理解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原理和模型3.掌握基础货币的概念与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方法。
4.掌握货币乘数的概念、公式及影响因素分析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1.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原理和模型。
2.货币乘数的概念、公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 案例导入:2013年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全球第一2015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是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向流通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量的行为和过程。
以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为起点,以商业银行运用基础货币为中间环节,以非银行部门转移、结算货币为重点,形成一个复杂的货币供给系统。
货币供给量指某一时点上,一国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通货)与存款货币的总和。
(存量)现金是中央银行对其持有人的负债; 存款是商业银行对其持有人的负债。
货币供给量反映了某一时点上,由银行体系向社会提供的债务总量,表现为银行体系向全社会提供的信贷总量。
二、货币存量的几个层次(教材14页)如果有人告诉你,当你将一元钱现金存入银行后,会引起数倍的银行存款增加,你也许会感到惊讶。
但这却是货币银行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存款货币创造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教法提示:多媒体教学 案例教学讲授法一、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部分准备金制度下,银行吸收到的存款,并不需要为此保留等额的现金,而是按存款的一定比例保留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存款,其余部分可以发放贷款或投资,并由此形成多倍的存款创造。
几个关键概念存款准备金目的:用于存款人的提现或合理的贷款要求。
保存形式:库存现金或中央银行存款。
货币金融学教案(第3-4章)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
6、98.10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对小型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10%扩大为20%,最低下浮幅度10%不变;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为50%。
7、1999年4月1日起,各金融机构(不含农村信用社)县以下(不含县城)营业机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30%。
3、熟悉几种重要的利率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
4、熟悉利率的划分标准及其主要分类,能应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进行计算;
5、了解利息的来源。
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
1、重点掌握利息的本质、利息率的计算;
2、影响利息率的主要因素;
3、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利率发挥作用的原理,能够运用理论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
二、利率市场化的客观必要性
1、利率市场化是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条件。
2、利率市场化是不完善间接调控体系的重要条件,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进资金商品化和融资市场化。
4、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进金融体制和信贷资金经营方式的转变。
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也要求利率市场化
(五)国内利率与国际利率
国内利率是反映一个国家金融市场资金供求总体状况的利率;国际利率是比较宽泛的概念,一般意义上是指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在国际金融领域,习惯把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纽约同业拆借利率(NIBOR)、新加坡同业拆借利率(CIBOR)、香港同业拆借利率(HIBOR)看作是该国际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逐步趋向一致。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可随市场变化而定期变动的利率。
(四)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货币金融学教案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x
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货币制度的演变
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信 用货币,货币制度经历了漫长的 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的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易范围 的扩大,货币制度逐渐从简单到 复杂,从不规范到规范,从地区 性到全球性。
当代货币制度的特点与挑战
信用货币本位
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成为本 位币。
国际协调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需 要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02
信用与金融市场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的起源
信用起源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 商品生产和交换规模的不断扩大 ,信用关系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
生活的各个方面。
信用的发展阶段
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金融机构的改革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入推进,金 融机构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为适应市场需求和提 升竞争力,金融机构需要不断进行内部改革和外部合 作。改革的主要方向包括优化组织架构、提升服务质 量、加强风险管理、推动数字化转型等。
发展趋势
未来,金融机构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综合化经 营,金融机构将向全能型、综合化方向发展,提供全方 位的金融服务;二是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金融业务的数字化、智能 化发展;三是国际化拓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 发展,金融机构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国际 影响力;四是绿色金融发展,响应全球环保理念,推动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法定无限法偿
国家通过法律赋予本位币无限法偿的 能力。
当代货币制度的特点与挑战
政府管制
国家对货币的发行、流通和管理进行严格的管制。
货币金融学教案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
5.金融衍生工具
衍生工具指从原生资产(股票、债券、货币等)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衍 生工具以合约的形式出现,其价值取决于原生工具的变动情况。
1期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签发的在一疋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 书。(期票是债务人的一种承诺)
2汇票是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 命令书。汇票是债权人的一种命令,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能转让流通。
商业汇票的流通转让方式:
作为支付手段,经背书后支付转让。
通过贴现转让,从而取得货币资金。
(3)互换协议
互换是一种交易双方商定在一定时间以后交换支付的合约,主要有货币互
换和利率互换。
第四节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一、信用对生产的影响
1.通过提供货币资本,帮助企业完成资本转移,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从 而保持社会各部门比例关系的协调发展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金。
3.信用促进了股份制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规模扩大。
三、信用的发展
(一)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 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高利贷资本具有利息率高、非生产性和保守性的特点。
(二)资本主义信用一一借贷资本
1.定义: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 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二、信用对消费的影响
1.调剂消费调剂豕庭余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2.推迟消费一一可以推迟购买力,平衡消费品供求。(供不应求时)
第10章货币需求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
第10章货币需求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授课题目第十章货币需求课次第10次-第11次授课方式讲授课时安排第10教学周-第11教学周,共4课时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熟悉货币需求的概念2.熟悉主要的货币需求理论,重点掌握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精髓。
3.了解各种货币需求理论模型及其特点、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等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1.重点: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难点: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货币需求及其决定因素一、货币需求的含义1.需求乃是一种既有购买意愿,而同时又有支付能力的经济行为。
2.货币需求是指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在其财富中能够并且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的那部分数量。
货币需求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持有货币的意愿二是持有货币的能力即货币需求是需求欲望与需求能力的统一即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货币需求3.货币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需要货币来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功能的数量。
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经济条件下,决定一国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哪些,以及这些因素和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怎样。
教法提示: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讲授法二、货币需求的种类1.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微观经济主体(个人、家庭或企业)在一个时点上对货币有能力的意愿持有量从宏观经济主体运行的角度进行界定,讨论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资源约束、经济制度制约等),整个社会应有多少货币来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等功能。
二者关系:从数量意义上说,全部微观货币需求的总和即为相应的宏观货币需求。
2.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不考虑物价变动时的货币需要量。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货币需求量,一般用货币的购买力来衡量。
2024版货币金融学课件PPT蒋先玲对外经贸大学
通过利率、汇率等价格机制以及中央银行政策调整实现货币均衡。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物价普遍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原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 等。
通货紧缩
物价普遍下跌,货币购买力上升,原因包括需求减弱、供给过剩等。
影响与治理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和社会都有不良影响,需要采取相应政 策措施进行治理。
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交易的场所,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 低等特点。
货币市场的交易工具
主要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货币市场的功能
为短期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交易平台,满足企业和个人的短期融资需 求,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
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利率的种类与计算方式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简单利率、复利
3
利率的作用
调节资金供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调节宏观经 济运行
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利率的决定因素
01
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状况、物价变动幅度、国际经济环境
利率的影响因素
02
政策因素、制度因素、国际因素
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03
投资、消费、储蓄、汇率等方面
的发展。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 行的信贷扩张能力。
再贴现政策
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 获得资金的成本和数量。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调节市场货币 供应量。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利率渠道
通过调控市场利率,影响 企业的投资成本和收益, 进而调节总需求。
第八章_中央银行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
准中央银行型
某些国家或地区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只设有类似中央银 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的制度形式 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和货币委员会 香港的金融管理局
货币金融学 主讲人:马春晓
万方科技学院
Money & Banking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1. 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法定货币)的发行权 中央银行是最高的货币管理当局,控制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 货币发行的含义、意义和原则 双重含义 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 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入的数量 原则 垄断发行原则 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 信用保证原则 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度,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发行 弹性发行原则 货币发行要具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状况 变化的需要
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的含义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 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 局)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按经济区域设立分支机构(1998)
1992年8月,国务院决定成立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将证券业的监管职能从人民 银行分离出来。 1998年,国务院决定成立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保险业的监 管职能从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
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成立银监会,建立了银监会、证监会和 保监会分工明确、互相协调的金融分工监管体制
货币金融学教案(第3-4章)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
二、利息的定义
利息(interest):是指在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是在偿还借款时大于本金的那部分金额。
正确理解“利息是资本的价格”这一说法的不合理性。“如果我们把利息叫做货币资本的价格,那就是价格的不合理形式,与商品价格的概念完全相矛盾”,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资本商品是以货币形式表示的一定量商品的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是生产利润。利息只是资本商品的使用价值经过消费而取得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与资本商品本身是完全不等的量。因此,利息绝不是借贷资本的价格,而是借贷资本的增值。
利率体系结构主要有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
各种利率之间的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存贷款利率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市场资金供求→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利率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利率)→监测调节。
四、利率管理体制
利率管理体制是指一国政府管理利息率的政策、方法和制度的总称。一般分为直接管理体制和间接管理体制。
2.价格制定权蕴藏着金融腐败的风险
金融机构中有可能出现“人情利率”和借机提高贷款利率的政策性漏洞,而不是真正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施合理定价。这蕴藏着金融腐败的风险。
3.企业高利率借款蕴藏着债务风险
一旦利率放开,银行就有可能冒着高风险以获得高收益,而国有企业和部分其他企业本着借了款不想还的思想,势必会利用银行赚取高收益的心理,以高利率争取贷款。这一过程本身可能会导致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
3、熟悉几种重要的利率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
4、熟悉利率的划分标准及其主要分类,能应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进行计算;
第11章货币供给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精编文档).doc
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1)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
(2)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或称存款货币银行)内直接形成的。
(3)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存贷活动形成的派生存款量,应是由贷款等业务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的存款。
2.几个简化的假设银行体系由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所组成。
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为10%(部分准备金制度)。
银行客户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体系,没有现金从银行系统中漏出(非现金结算制度)。
银行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
没有从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
3. 信用创造过程1)假设某人向中央银行出售证券获得$10000,并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A银行。
A银行保留10%法定准备金之后,贷给客户甲剩余$9000。
此时,A银行资产负债表如下:2)客户甲将$9000全部用来购买乙的商品,乙将货款全部存入B银行。
B银行保留10%法定准备金后,贷给丁剩余的$8100。
B银行资产负债表如下:3)上面的过程一直延续下去,每一位存款人都可以通过开支票进行转帐支付,因此活期存款体现的货币供给量发生了多倍的增加。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各银行的活期存款增加额构成一个无穷递减等比数列。
根据无穷递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存款增加额:()()()(元))(100000%10/110000%10-1-11100000%1-110000%10-11000010%-110000+1000032=⨯=⨯=⋯⋯+⨯+⨯+⨯上表表明,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扩张信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
此一扩张数额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两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量的大小;二是法定准备率的高低。
如果以R表示原始存款,D表示存款增加总额,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有下列式子成立:drRD=三、存款乘数及修正1.简单货币乘数上式中,表示存款货币乘数,简称存款乘数,是指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即:drK1==原始存款存款总额存款乘数缺陷:商业银行不仅持有法定准备金,而且持有超额准备金。
货币金融学教案(第1章)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
传统:金融是资金的融通
宏观:金融是货币与信用的管理(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种种货币与信用现象;货币相关的制度、机构、市场的现象,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
微观:金融是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时间的资源配置决策的行为。
三、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种种货币现象,以及与货币相关的机构、市场和制度问题。
因此,在货币金融学中,研究和考查货币和货币替代品的运行规律是贯穿本学科的一根主线。
货币金融学是一门以货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理论为工具,集中讨论在不断变动的金融体系中,货币与金融机构、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般规律的学科。
其中,揭示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演绎货币与真实经济之间关系是贯穿这门学科的一条主线。
2.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3.[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版)。
参考杂志:
《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一)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剩余产品、社会分工以及私有制,商品交换开始出现。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生产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货币金融学》
授课题目
第式
讲授
课时安排
第1教学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
2.掌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掌握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4.熟悉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5.掌握各种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货币金融学教案(蒋先玲版
利息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和中央银行的货币 政策等。
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期限结构的定义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 律。
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
利率期限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供求关系、中央 银行的货币政策、经济周期等。
03 金融机构与体系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是一个国家持有的外国货币、黄金和其他资 产,用于维护本国货币的汇率和应对国际支付的需要 。国际储备的充足与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具有 重要意义。
国际储备管理
国际储备管理包括确定储备资产的结构、规模和运用方 式等。管理的目标是在保障经济稳定和应对国际支付需 要的同时,实现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
金融机构的分类与功能
金融机构的分类
按照业务类型,金融机构可分为银行 、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按照组织 形式,可分为国有、股份制、民营等 。
金融机构的功能
提供金融服务、管理金融资产、促进 资金融通等。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地位
作为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维护金融稳定、实施货币政策等。
货币政策工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起源
起源于货币兑换和保管业务,随着贸易的发展,逐渐发展为集存 款、贷款、汇兑、结算等业务于一体的特殊金融机构。
组织形式
主要有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和连锁银行制三种形式。
经营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主要业务
资产负债表
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类科目,其中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各项贷款、 证券投资等;负债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借款等;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
2024版货币金融学教案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
金融学蒋先玲版•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供求与均衡•利率与汇率决定机制目录•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起源货币形式演变数字货币的兴起030201货币起源与发展货币职能与作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衡量商品和劳务价值的标准。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实现商品和劳务的流通。
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可以贮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履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货币制度演变及类型货币制度演变货币制度类型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信用货币概念现代信用货币体系特点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概述及分类金融市场定义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是实现货币资金借贷和办理各种票据及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金融市场分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衍生品市场等。
金融市场功能聚敛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反映功能等。
金融机构体系与职能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定义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金融机构职能金融创新与监管金融创新定义金融创新内容金融监管定义金融监管目标全球化趋势科技化趋势绿色金融趋势普惠金融趋势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货币供求与均衡货币需求理论及影响因素货币需求理论影响因素货币供给机制与调控手段货币供给机制调控手段货币均衡实现条件及政策含义实现条件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等,即Ms=Md。
政策含义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现象分析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影响及治理措施利率与汇率决定机制利率水平决定因素及变动规律货币供求关系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国际利率水平央行货币政策汇率制度选择与调整方式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制度选择汇率调整方式利率汇率联动效应分析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利率和汇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即利率汇率联动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教学方式和考试安排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成绩权重及考试安排:
课堂参与及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
七、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与参考资料
所用教材: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资料:
1.曹龙骐,《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一)金属本位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度
基本内容:规定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享有无限法偿能力;规定银铸币的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白银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在历史过程中有三种不同的形态:
(1)平行本位制:两种本位币都按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
(二)流通手段
1.定义: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特点: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3.作用具有二重性:
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市场的扩大;
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三)贮藏手段
1.定义: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化身而保存起来时,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2.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3.[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版)。
参考杂志:
《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一)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剩余产品、社会分工以及私有制,商品交换开始出现。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生产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二、如何理解金融?
传统:金融是资金的融通
宏观:金融是货币与信用的管理(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种种货币与信用现象;货币相关的制度、机构、市场的现象,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
微观:金融是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时间的资源配置决策的行为。
三、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种种货币现象,以及与货币相关的机构、市场和制度问题。
3.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1)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货币,且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2)货币由现钞与银行存款构成。
(3)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
(4)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5)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量的约束,具有一定伸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量管理,可以使其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国法定价格标准的铸币。其特点是:在金本位和银本位货币制度下,它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一致;可自由铸造;限法偿。
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零星支付之用。特点:不足值的货币;贱金属铸造,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不能自由铸造;有限法偿。
在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的发行权由国家货币管理当局垄断,主币和辅币的名义价值都高于实际价值。
《货币金融学》
授课题目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课次
第1次
授课方式
讲授
课时安排
第1教学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
2.掌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掌握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4.熟悉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5.掌握各种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2)双本位制:政府规定两种本位币的固定比价,按法定比价流通。
(3)跛行本位制:政府仍规定两种本位币的固定比价,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
优点:币材充足,可分别用于大宗交易和小额交易,便利商品流通
缺点:由于金和银本身实际价值的变化,两种货币之间的比率不断变动,造成物价波动。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2.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为信用货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银行券成为银行发出的代替金银币流通的可随时兑现的信用货币。
(四)不兑现信用货币
典型的不兑现信用货币是政府纸币或称原始意义上的货币,它是指与银行券同时流通的,以国家政权为后盾的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纸质货币。
特征:国家信用为基础,强制流通,不可兑现
(五)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
金融学的基本框架:
三根支柱:货币,利率,银行
一个空间:金融市场
上有调控:中央银行,金融总量与均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发展
外有扩展:国际金融关系
四、教学目的与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一方面,了解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对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的相互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掌握金融活动和金融宏观调控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金融问题、进而解决现实矛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
1.重点掌握货币的职能;
2.掌握不兑现货币制度的特点。
教学主要内容:
货币金融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1.货币金融学的由来:
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使我们所处的经济体系最终演变成以货币化生产占据支配地位的经济体系;
2.货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货币金融学归结到底还是考察和研究在货币化生产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中,货币本身的运行规律以及货币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2)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
(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1.纸币的产生:纸币产生于货币流通手段的特点之中。铸造货币的金属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
2.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取代金本位的必然性
(1)黄金开发能力的制约;
(2)黄金充当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
(3)在一战的冲击下,黄金分配极不平衡,难以维持其铸造、熔化、流通、自由输出入的需要。
(2)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贮藏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币值稳定;
(3)货币不是唯一的价值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1.定义:货币在实际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2.特点: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3.作用:支付手段职能是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也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加大了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①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②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3.货币能够体现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1.定义: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2.特点: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3.价格标准:人们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因此,在货币金融学中,研究和考查货币和货币替代品的运行规律是贯穿本学科的一根主线。
货币金融学是一门以货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理论为工具,集中讨论在不断变动的金融体系中,货币与金融机构、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般规律的学科。
其中,揭示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演绎货币与真实经济之间关系是贯穿这门学科的一条主线。
2.原因:
(1)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货币等于贮藏社会财富;
(2)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可随时购买商品。
3.贮藏形式:个人窖藏银行存款
4.作用:
金属货币制度下可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信用货币制度下形成部分储蓄,影响即期购买力
5.不兑现信用制度下的特点:
(1)纸币和存款货币不会退出流通;
4.人民币的发行制度问题
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人民币的发行原则:
(1)集中统一发行原则;
(2)经济发行原则;
(3)计划发行原则。
三、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
国家制度与货币制度关系密切,国家对货币制度和货币发行进行管理,货币发行和货币制度成为国家的主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的出现,国家组织结构和行为方式改变,货币制度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货币制度和国家主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所分离。
(五)世界货币
1.定义:当货币走出一国的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2.特点:
①在铸币流通情况下,直接以重量计算的贵金属。
②在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条件下,国际公认的币值相对稳定的硬通货。
三、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一)货币是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二)货币指标和货币政策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
4.建立准备制度
金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为金准备,又称黄金储备,它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用途: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作为国际支付准备金。
二、货币制度的分类
货币制度以其存在的具体形式看,可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从货币发展历史来看,各国先后曾采用过以下几种货币制度。
产生背景:
1.大宗交易不方便,纸币存在也成本问题
2.信用制度发达、银行结算手段先进、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的出现,打破了实体货币的观念,将货币由有形货币引向无形货币。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
1.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缺点是不宜分割、易腐烂,非理想币材
(二)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产生的背景:生产水平提高,交易规模扩大
优点: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