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统编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教材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分数(一)”教材介绍
一、教学内容
1.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3.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会运用百分数表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
2.使学生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互化的方法。
3.使学生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把分数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百分数,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
除了前文提到的把“百分数”内容分成两段,分别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和下册以外,本册教材在编排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时进行了新的尝试。
教材结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如求命中率)教学如何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结合“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因为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时,求出的结果或者是分数的形式,或者是小数的形式,而题目要求以百分数的形式呈现结果,就自然产生了把分数和小数化成百分数的需要;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时,只有把百分之几化成分数或小数,才能继续计算。
这样编排,一是更能体现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进行互化的必要性;二是大大缩减了例题的容量。
(二)具体编排
1.百分数的意义
教材呈现程序格式化进度、服装面料和里料的成分、汽车销售情况的百分数,旨在突出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材呈现的三个实例中的百分数包括百分号前面的数的是整数的、小数的,小于100的、等于100的、大于100的,使学生认识各种情形的百分数。
让学生说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建立起新知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直接给出百分数的意义,并让学生根据此意义描述实例中百分数的实际含义。
引导学生找出相比的量是哪两个,这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与分数教学中强调“量率对应”的思想是一致的。
由于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比的关系,在生活中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如“出勤率”“发芽率”等。
由于百分数是一种比,因此也可以从比的角度解释相关概念。
接下来,教材呈现了前面所引出的三个百分数的读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子分别是整数、小数和大于100的数。
2.例1
本例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这样编排,既凸显了转化的必要性,又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整合在一起。
教材通过求投篮命中率的情境引入,并直接给出命中率的概念,使学生明白:要把最终结果化成百分数,再进行比较。
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列出除法算式3÷5和4÷6。
两种不同的运算,产生了小数和分数的结果,很自然地产生“如何把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的需求。
教材选取的数据具有典型性。
3÷5,4÷6这两个算式,3÷5能得到有限小数,也能直接将分数结果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4÷6则无法除尽,需取近似值,且无法直接将分数结果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这四种情况基本涵盖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所有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其他一些“百分率”的含义,水到渠成。
3.例2
例2也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会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这样编排,既凸显了转化的必要性,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百分数化成小数整合在一起。
教材注重将新知与原有知识进行沟通和联系,提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意义相同,引导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寻找数量关系,正确列式。
利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必要性。
由于百分数无法直接参与运算,需要利用它和分数、小数的关系,把它“等值转化”成分数或小数,再进行计算。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是100的分数,再根据小数的意义(或进行除法计算),改写成小数。
在此基础上,观察到只要把百分数小数点左移两位,去掉百分号即可,这是小数化成百分数的逆过程。
百分数化成分数,也是把百分数先改写成分数是100的分数,再约分化简。
4.例3
本例是求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延伸和发展,其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一致的。
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①先求出实际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再求出增加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②先求出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减去100%,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教材利用线段图直观表示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示出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
接下来,教材指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来表示增加、减少的幅度。
使学生理解:这些生活中的表述都可以归结为数学上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5.例4
例4是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与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相同。
由于有了相关知识基础,学生对解决此类问题不会感到困难。
教材提供了两种基本的解法,体现不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看到每种解法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着重理解“增加了12%”是增加了谁的12%。
6.例5
例5选取了“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三月降了20% ,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这件商品的价格是涨了还是降了”这样一个既有趣又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问题中没有提供商品的具体价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阅读与理解”时发现按照“要求涨幅或降幅,就要知道前后的价格”的常规思路,遇到了“原来价格未知”的障碍,由此产生假设原有价格的的需要。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可以假设商品原来的价格为某个具体数值,比如100元。
这就将新的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问题,利用旧知加以解决。
教材以商品原价100元为例,给出具体解法。
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降价的20%和涨价的20%是相对于不同的量而言的,因此,虽然降价和涨价的相对比率相同,降价和涨价的绝对数值却不同。
不同的假设,却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这说明原价是多少并不会影响结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把商品的原价假设成抽象的“1”。
这个“1”不是“1元”,但可以代表“1元”“100元”“1000元”……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
在“回顾与反思”阶段,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如果用更为一般的假设方法,把商品原价假设为a元。
此时5月的价格是0.96a,和3月价格a相比,(a-0.96a)÷a=4%,结论不变,进一步验证了假设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2.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励志名言
~~~~~~~~~~~~~~~~~~~~~~~~~~~~~~~~
相信自己
人身如开车,不怕慢,就怕钻!不能原地踏步,不能天天折返跑!转机只在前进的路上,一个躺在沟里不想爬出来的人不配谈成功。
不要抱怨,不要等待。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别错位,别越位,别失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只要坚持再长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反之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加油!顶着困难大踏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