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中国人口社会学思想和人口理论
一、中国传统人口思想
(一)增值人口观:孔子和墨子
(二)适度人口思想:商鞅和韩非子
(三)限制人口思想:洪亮吉 二、近代人口思想
梁启超和严复的人口思想 三、现代人口思想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马寅初《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
(1)掌握人口数据是关键 (2)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 (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晚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基本观点:驳斥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观
(1)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 受到许多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2)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必然产生相对人口过剩,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3)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及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影响。 (4)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毫无困难地对人的 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视人口为具有社会性与阶级性的社会体,受社会 制度的制约,人口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表现为 阶级属性。
如何解释极限寿命和寿命之间的差距? (1)生物角度 (2)社会角度
(二)死亡界定及分析框架
1.死亡:人口社会学把人的死亡视为一个生物 生命过程的终结,表现为个体呼吸停止、心脏 停跳及脑电波消失。
2.两个与死亡相关的生物概念: (1)极限寿命
二、死亡模式
何谓死亡模式? 人类死亡模式的变迁特征
(一)传统农业社会的死亡模式
(二)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戴维斯:当代人口社会学的先驱 摩尔:生育行为处于社会制度的控制之中;
人类生育行为绝不是简单的生物性生殖
结构主义理论对人口社会学的深刻影响 (1)人口依其资源状况进行交往活动 (2)人口的行动受到结构限制
二战后各种人口专题研究得到发展 例如:索维的《人口通论》
后现代理论对人口社会学的影响
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简介
第一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一、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口的双重性
(1)何谓人口?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二)社会学的想象力
(2)人口社会属性表现 为哪三个方面?
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 (三)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生产力;社会文化; 政治制度
何谓人口过程、人口结构、人口变迁
特点:高死亡率,低预期寿命 表现: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非常高;预期寿命极低;
(二)工业社会的死亡模式
特点:低死亡率、较高的预期寿命 表现:死亡率下降明显,多集中高龄人口;预期寿命提高;
1950年代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死亡模式分化, 1950年代后,基本趋于一致。
三、死亡率分析
当社会的死亡率年龄格局与其生物学格 局出现差异时,将如何寻找原因?
亚里士多德:控制人口数量,土地和财富<人口增长
(二)宗教人口思想史
亚当/斯密的人口思想:
禁止避孕,任意地中止妊娠或离婚 阿奎那;马丁/路德的人口思想
(1)人口与劳动分工 (2)乐观的人口思想
二、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人口思想史 (一)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 (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3)发展并非无止境 具有经济决定论的色彩
课后阅读: 《社会学的想象力》
讨论题目 4月3日(星期四)7-8节 运用就业率,人口结构中的男女比例,以及“ 职业性别隔离”看我国是否已经实现“男女平 等”?
第二章 人口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思想史
一、早期国外人口思想史 (一)古希腊的人口思想史
柏拉图:“小国寡民”的城邦政策,适度人口;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两个前提(两条原理): ①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 ②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两个级数: ①人口是呈几何比率 (即:2,4,8,16,32,64,128等)增长, ②食物供应呈算术比率 (即:1,2,3,4,5,6,7等)增长
两个“抑制”:“积极的抑制”“预防的抑制”
三个命题: ①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②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会坚定不移地增长 ③较强的人口增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 因而实际人口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婚晚育,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增 税,四个孩子增重税。
四、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 生育制度 第一节 生育模式与生育制度分析
一、生育概念与测量 (一)生育力和生育率
生育力:是指妇女生育能力和潜能。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 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二)生育测量 粗生育率;一般生育率;年龄别生育率;总和生育率
第二节 中国生育模式研究
一、中国生育模式的历史演变
二、中国生育模式及其转变的动力机制 (一)传统高水平生育模式的动力机制 (二)中国人口生育率转变的特点 (三)中国低生育率产生和变化的动力机制
第四章 死亡制度
第一节 死亡模式与死亡率
一、死亡模式与死亡率分析 (一)死亡统计 1.死亡人数统计:属地原则;属人(属籍)原则 2.粗死亡率:反映实际人口死亡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在6‰—35‰ 3.死因死亡率:某种或某组原因致死的人数,以十万分表示。 4.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在人口社会学研究中具有
二、生育模式 (一)传统农业社会的生育模式:死亡率导向的多育模式 (二)工业社会的生育模式:从自然型走向了人为的控制型 (三)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死亡率和出生率之间非同步变化
三、生育制度分析
何谓生育制度;生育观念;生育规范;生育的物质设备 (一)生物因素和生育制度---中间变量的分析:
戴维斯和布莱克《分析框架:社会结构和生育率》; 邦加兹模型 (二)生育规范:生育的合法性问题 (三)生育的物质设备与技术:避孕工具的普及和避孕知识的增长 (四)生育意愿研究:传统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的不同 (五)影响生育的经济研究:经济学家贝克尔和社会学家依斯特林 (六)影响生育率的政治力量:资源和社会平等;政府作用;意识形态
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 (一)人口社会学的跨学科性 (二)人口社会学需要实践出真知
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口社会学研究方法介绍 (一)人口统计方法 (二)人口比较研究方法 (三)人口的历史分析方法 (四)人口的民族志方法
(1)何谓职业的性别隔离? (2)何谓自变量,因变量?
二、研究方法的挑战和反思 (一)后现代理论和技术发展 (二)解构主义和后现代意识 (三)实践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