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普通动物学(四)爬行纲课件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蜥蜴和鳄为典型代表。
9
• 一、外形:分头、颈、躯干、尾、四肢五部分, 有蜥蜴型、蛇型、龟鳖型等三种体形。
• 二、皮肤: • 干燥、缺乏腺体,具有来源于表皮的角质鳞或兼
有来源于真皮的骨板。 • 蜥蜴和蛇的鳞被定期更换,称为“蜕皮”。 • 皮肤色素细胞发达,在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腺(肾上腺素等)的调节下能迅速变色,具有调 温和保护色的功能。如:避役有变色龙之称。
均较两栖类复杂化。特别是肋间肌和皮肤肌是陆地动 物所特有的。 1.皮肤肌节制鳞片活动,在蛇类尤其发达,能调节腹 鳞起伏而改变与地表的接触面,从而完成其特殊的运 动方式。 2.颌机制功能的进化,是爬行类的显著进步。咬肌发 达,出现肋间肌(与腹式呼吸有关) 3.躯干肌趋于退化,四肢肌加强。
25
五、消化系统
3、静脉: 肾门静脉趋 于退化;后大静脉和 肺静脉明显发展
17
蛇可以吞食比其身体大的老鼠
18
19
20
(3)具有单一枕骨髁,出现次生腭
21
2、脊柱:分为颈椎、躯干椎(胸腰椎)、荐椎和 尾椎5部分。颈椎数目多、前两枚特化为寰椎和枢 椎。
22
• 环椎与头骨的枕骨踝相关节,能同头骨一起在枢椎 的齿突上转动,增大了头部的灵活性。椎骨的结构 和关节方式似两栖类,低等种类为双凹型,高等种 类为前凹型或后凹型。
形成。 8、出现了后肾,排泄物为尿酸,全部体内受精、产
大型羊膜卵。变温动物。
7
• 新脑皮: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由灰质构成的大脑皮层, 叫做新脑皮。新脑皮具有分析、综合及发布信息的功能 ,并能联系嗅觉以外的一切感觉,是一个高级神经活动 中枢。爬行动物的新脑皮仍处于萌芽阶段。
8
外型
• 体表被覆角质鳞片,指端具爪是其在外形上和 两栖类的根本区别。
29
蛇的舌尖
30
4、消化道各部分分化更加明显
• (1)食道明显 • (2)小肠交界处出现盲肠,与消化植物纤
维有关。 • (3)大肠开口于泄殖腔,大肠和泄殖腔均
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
31
六、呼吸系统
1、较两栖类发达 ,外观似海绵状 ,气管分支复杂 ,呼吸表面积加 大。具有喉头和 以软骨环支持的 长气管。气管的 发达是与颈的发 达相关的。蛇仅 有左肺,腹蛇和 避役具气囊,到 鸟类获得显著发 展。
• 胸腰椎具发达的胸骨和肋骨,并一起构成了胸廓, 使肺呼吸功能大大增强。保护内脏的功能也进一步 完善。荐椎两枚,加强了对腰带和后肢的支持。
• 此外,蛇类不具胸骨,其肋骨有较大的活动性,能 支配腹鳞完成特殊的爬行运动。
23
3、带骨及肢骨:指、趾端有爪。蛇类肢骨退化 。
24
四、肌肉系统: 爬行类与陆地上的运动相适应,躯干肌及四肢肌
26
毒牙类型
27
3、舌: • (1)特点:肌肉质,发达 • (2)作用:除辅助吞咽外,还特化为捕
食器和感觉器。如避役的舌具有特殊装置, 能充血后迅速“射”出,粘捕昆虫,舌长几 乎和体长相等。蛇的舌尖分叉并具有化学感 受器小体,能把外界的化学刺激传送到口腔 顶部的犁鼻器,起着特殊感应器的作用
28
避役的捕食
32
2、水生爬行类咽壁及泄殖腔壁富含血管,可 辅助呼吸。
3、除咽式呼吸外,还发展了肋骨与腹壁肌肉 运动,使空气进出肺部以完成呼吸的胸腹 式呼吸。
33
七、循环系统
1、心脏: 为完整的三 部分;静脉窦退化、 动脉圆椎消失,鳄类 为完整的四部分;左 右心室间仅有一小孔 (潘氏孔)。
2、动脉: 动脉圆椎裂 为肺动脉、左体动脉、 右体动脉弓。
1、牙类型多样 牙的着生方式: (1)端生齿:低等种类 (2)侧生齿:大多数蜥蜴与蛇类 (3)槽生齿:鳄类,比较牢固 龟鳖类无齿而代以角质鞘 牙的分型: (1) 同型齿;(2)异型齿 毒牙:仅毒蛇有,分为(1)沟牙(2)管牙 2、口腔腺发达 (1)种类:腭腺、唇腺、舌腺、舌下腺、毒腺(口 腔腺的变形)等 (2)作用:湿润食物、有助于吞咽。
九、爬行纲(Reptile)
1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 一、进化地位
• 是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生生活的变温类群,在古生代石炭 纪由古两栖类进化而成,它们不仅在结构上适应了陆地生活 ,且繁殖也摆脱了水的束缚。由此进化出了恒温的鸟类和哺 乳类,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动物。包括喙头目、龟鳖 目、有鳞目和鳄目四个类群。
• 意义:适于在陆地上繁殖.
4
羊膜卵的发生5来自61、体表被以角质鳞或骨板、皮肤干燥、少腺体。 2、出现了胸廓,肺结构复杂,完全肺呼吸。 3、心室出现分隔,仍为不完全双循环。 4、头骨具有单一枕髁,两侧有颞窝,出现次生腭。 5、颈椎有寰椎和枢椎、躯椎有腰椎和胸椎的分化、
荐椎数目增多。 6、五指(趾)型四肢更完善,指趾末端具爪。 7、大脑出现新脑皮,脑神经已为12对,外耳道开始
3
• 发育:原肠期后,胚胎周围开始突起环状的皱褶,并不 断生长,逐渐向中间愈合成围绕胚胎的两层保护膜: 内层为羊膜,外层为绒毛膜.羊膜与胚胎之间为羊膜 腔,其内充满羊水,使胚胎免于干燥和损伤.同时,自 胚胎的消化道后端发生突起,称为尿囊。尿囊外壁 与绒毛膜紧贴,其上富有血管,为胚胎的呼吸和排 泄器官。
10
11
蜥蜴和蛇的鳞被定期更换,称为蜕 皮
12
13
三、骨骼: 1、头骨:
(1)眼窝之间具有薄骨片形成的眶间隔。 (2)颞部的膜性硬骨有穿洞现象,称为颞窝。 与咬肌的发达有密切关系,可容纳咬肌收缩时膨 大的肌腹。根据颞窝种类可以分为:
14
16
• 蜥蜴类和蛇类的头骨结构与龟鳖类、鳄类有明显 的不同。前两类头骨的膜性硬骨后缘骨消失,方 骨(软性硬骨)露出。方骨与下颌骨形成关节。 由于方骨周围缺乏膜性硬骨的束缚,具较大的可 动性,使口腔张得很大。有的蛇的口腔可张开 130”左右。因此蜥蜴类和蛇类可吞食较大的捕获 物。
2
羊膜卵的特点及其进化上的意义
• 特点:1.卵外包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 水的纤维质卵膜,防水蒸发、机械损伤和 细 菌感染。
• 2.卵壳仍能透气,保证胚胎发育正常的气体代 谢.
• 3.卵内有一大的卵黄囊,储存打量养分,保证胚 胎不经变态直接发育的可能性.
• 4.在胚胎发育期间,胚胎本身还发生一系列保 证能在陆地完成发育的适应.即产生三种胚膜: 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