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时代的会展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全新的竞争时代的到来和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会展业的发展能够对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珠三角”地区面临着多方竞争的巨大压力,可以从发展会展业入手,以打造会展品牌、提升区域形象、挖掘会展业经济带动效应、完善基础设施、营造政策环境等多种途径,提升区域竞争力。
【关键词】
会展业;珠三角;区域竞争力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航船乘着全球化的风浪快速行进。在万舸争流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虽然企业依旧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竞争主体,国家之间在环境、绩效和利益等方面的竞争也普遍被人们所认识,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层次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演进,企业和国家不再是仅有的竞争主体,城市、区域以及各种组织正在以多种方式进行着资源和市场的争夺,因此,这是一个竞争主体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时代。
虽然城市之间的竞争由来已久,但区域作为国家的次级经济体,其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中央政府开始实施地方分权改革以后,中国各地方政府普遍对当地经济实行积极的干预,尤其在基础设施、产业选择与扶持等方面拥有较多的控制权和决策权。与此同时,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吸引发达国家转移而来的产业、技术、资金等方面抢先一步,一时间“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的龙头。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从初步试探到逐步深入,不仅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等后来居上,而且“珠三角”地区本身的政策优势在中西部地区大幅度政策倾斜过程中逐渐丧失殆尽,同时其自身还要不得不面对来自东南亚地区和香港、澳门、新加坡、台湾等地更高层次的竞争压力。因此,“珠三角”地区在面临着来自多片区域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如何突破重围,重新确立未来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珠三角”是国内会展业发展较早、会展经济较活跃的地区之一,不仅拥有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广交会”,而且深圳的“高交会”、东莞的“电博会”、珠海的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等国内一批知名展会也在不断成长,“珠三角”地区的会展业在产业基础、硬件设施、配套服务、市场前景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在同一区域内也存在着展馆重复建设、分布不合理、相似展会云集、无序竞争、会展专业化服务不足等问题,这使得“珠三角”地区与京津唐、“长三角”两大会展经济带的竞争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两大契机的带动下,京津塘和“长三角”两大会展经济带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云南省的“世博园”、海南省的“博鳌论坛”、广西省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中西部地区的会展活动也在逐渐点亮中国的会展经济。因此,在当前会展机遇稍纵即逝的时代,“珠三角”地区如何抓住机遇,以“亚运会”
为契机,保持会展业在中国的领先水平,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是日益突出的问题。
以往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分别单独研究珠三角的区域竞争力和会展业发展问题,鲜有将以上两个问题联合起来研究的,事实上,会展业的发展对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即尝试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珠三角”地区发展会展业、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可能性。
二、相关文献回顾
城市竞争力问题和会展业的发展问题是近些年来经济学界的热点。其中,城市竞争力问题从国家竞争力研究延伸而来,主要集中在城市竞争力的概念界定、指标体系构建、以及城市评价等方面,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区位环境、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评估城市的发展水平与潜力。有关会展业问题从宏观角度研究的主要包括某座城市或国家、地区会展业的经济效应和发展战略等问题。但是,从总体而言,将城市竞争力和会展业联合起来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颜醒华等(2007)对会展城市竞争力的模糊层次关系进行了因素分析和评价;戚能杰(2007)设计了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程建林等(2008)从会展城市的角度,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22个主要会展城市进行了竞争力的实证比较;无论是前两者的理论构建还是后者的实证分析,三者都仍然是从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对会展城市或会展旅游城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倪鹏飞(2004)曾比较系统地从城市的视角在理论上探讨了会展竞争力的问题,指出会展竞争力是城市一个重要产业的竞争力;程林等(2008)进而选取6个方面共36个指标进行测算,评价武汉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与其他11座城市的会展业竞争力的差距;胡平(2009)以钻石理论为基础,剖析会展业竞争力的22个影响因素,提出一套评价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北京、上海和广州进行了实证比较;但以上三人都是将会展业作为一种产业进行研究,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展业是根植于城市,他们的研究离不开城市,但从研究角度来看都是从产业竞争力本身进行的探讨。另外,胡平(2008)还从展馆视角,对中国区域会展的竞争力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虽然出现了“区域”,但还是将会展业作为产业来关注区域的会展业竞争力。总之,以上文献都没有从区域综合竞争力和会展业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
区域是介于城市与国家之间的一级经济体,区域的发展对与之相关的各种经济主体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经济聚集效应吸引着企业向有利的空间聚集。而作为这种聚集的空间,城市即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区域竞争力即是该区域内全部城市竞争能力的空间综合。区域所特有的资源、区位、技术、知识、文化等条件即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研究区域竞争力的文献很多,但将区域竞争力跟会展业联合起来研究的并不多见。虽然目前学术界认识到会展业源于城市,于城市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又对城市竞争力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现实中,会展业与区域竞争力的相互作用日渐凸显:会展业强大的创造性激发了城市的活力,并成为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构成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因此,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蕴含于会展活动之中。
三、会展业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分析
若要分析会展业对区域竞争力的推动作用,就必须先从二者各自特征开始。
首先,对于区域竞争力的概念,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它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的概念。在此,本文参照倪鹏飞(2001)对城市竞争力的界定,将区域竞争力定义为区域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区域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拥有、控制、转化资源和争夺、占据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其次,对于区域竞争力的衡量,目前关于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是莫衷一是。GDP、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经济增长率、商品零售总额、人均收入水平等确实能从一定程度上代表某区域的实力,但可能这些都只是区域内在实力的外在表现。真正能够反映该区域蕴涵着巨大竞争力的因素可能是那些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解释性指标,包括硬性指标(如资本、劳动力、技术、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产业聚集、区位、自然环境等)和软性指标(如社会秩序、政府效率、制度活性、文化环境等)(倪鹏飞,2001)。每一个指标都关系到区域发展的兴衰,就好像是区域竞争力这个复杂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然而,不仅各个子系统的性质特点不同、作用方式和方向不同,而且各子系统之间还相互作用,存在正向或反向的倍增效应。因此,与其说区域竞争力是由这些指标构成一种复杂的非线性组合,不如说是由这些子系统构成的系统耦合(见图1)。
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所在地区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撑。首先,该地区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过于破落的城市很难源源不断地吸引外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尤其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有明显的支柱产业,最好产业聚集能达到一定规模,这样才有助于会展题材选择的成功。其次,该地区本身要具备会展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信息、资金以及基础设施。没有固定的会展场馆、现代化的配套技术设施、一定基础的流通产业、专业的从业人员,会展业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再次,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环境优势也是促进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的重视与支持。
图1 区域竞争力非线性组合框架系统
(资料来源:根据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整理而得。)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还是会展业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生产要素、产业基础、区位环境以及政府管理等因素,因此,会展业对区域竞争力的推动作用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的。下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会展业对区域竞争力推动作用的可行性。
(一)会展业的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经济实力是区域竞争力最为重要的因素。会展业是一种高投入、高盈利的行业。世界会展强国德国、法国、美国等每年都能从会展业中获取巨额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