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三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技巧(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三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技巧(含解

析)

2018年《考试说明》强调:“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和学生潜力的功能、价值以及形式新颖、开放性强、答案灵活、区分度高等特点,决定了它不仅仅是高考命题改革的有益探索,更代表了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趋向。

◇解题步骤

(1)开门见山亮观点。亮明观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观点明确与否是论文质量档次高低的前提,也是能否吸引判题人第一注意的关键。注意材料(包括题干和引文)中提供的信息点、关键词,寻找论述方向,确立论证观点。

(2)格式讲究总分总。论文分段,突出结构。论文总体结构为:总—分—总。由于字数有限,分论点不宜过多,但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阐述。

(3)运用材料结合所学。在选择论据的时候,要注意史实论据的

典型性、针对性、确切性。“一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论据应该“材料史实+所学史实”,即先把材料提供的论据充分用好,再用所学知识来弥补。

(4)史论结合多视角。在论证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选择史实,力求证据充分。论证原则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5)语言精练上档次。语言要精练,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表述要成文,切忌要点式作答。

【学以致用】

1.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文化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近代人思想不断解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文化概论》

材料二面对辛亥革命后政局的动荡不安、思想的异常混乱,陈独秀率先喊出了民主与科学,以唤醒民众觉悟,自觉自动地争取民主。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

统打倒孔子时,反孔批儒的战士却又仍然在自觉不自觉地承续着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的儒学传统。

——摘编自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所主张的政治体制。

(2)解读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80字左右)

2.政治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气派、民族

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摘编自草歌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方面大致可以归纳为: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认的全国性的立法机构手里,第二,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且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能。第三,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

——摘编自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现代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缘由。

(2)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以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为例,围绕“政治现代化的特征”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

3.全球化进程中,英国的选择影响了世界,也影响了英国自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帝国的领土扩张有所缓和,“自由帝国主义”理论甚嚣尘上。多数英国人认为,自由贸易是英国最大的利益所在,与其保护帝国,不如保护海上通道。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

国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的商品打开门户。

——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二战后,由于其与英联邦的经济联系,对廉价进口食品的依赖,以及不愿接受超国家权威的心态,所以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政府都不加入共同市场(即欧洲经济共同体)。但是英国的经济增长持续落后于其他欧洲大国之后,促使英国政府在1963年寻求加入共同市场。然而英国的请求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因为英国本身及其公认的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导权构成威胁。直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英国才获准加入。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推行“炮舰政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全球化进程中英国的选择”。(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题型三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技巧

1.(1)来源:传统儒家思想;西方进化论;西方启蒙思想。

体制:君主立宪制。

(2)观点0—2分:时间描述为非近代前期历史为0分,主题非思想文化为0分,其余2分。

论据0—5分: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各2分,“师夷长技”主张的史实1分。

论述0—2分:展开论证可视为逻辑严密,得2分。非要点式列举,层次缺乏关联性,得1分。要点式列举,为0分。

2.(1)缘由: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西方民主制度的彭响;历史社会文化的丰厚土壤。

(2)特征:成熟的政党政治;健全的立法机构;专业化的政治职能机构;民众的政治认知及其信念。

示例1:成熟的政党政治:同盟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如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此后,又通过《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确保了政治运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示例2:健全的立法机构: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