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任务

合集下载

创新案例专题讲座 考试2012.11.1

创新案例专题讲座 考试2012.11.1
(A)
(B)
[分值:1.0]
11.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
(A)
(B)
[分值:1.0]
12.
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性形态。
(A)
(B)
(A)
(B)
[分值:1.0]
16.
大成智慧是一种大识、大功、大德兼备的思维状态或思维品性。
(A)
(B)
[分值:1.0]
17.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所阐明的观点。
(B)
艰苦奋斗
(C)
创新精神
(D)
开放
[分值:2.0]
3.
参照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所关于技术创新的分类方法,可以讲创新区分为()
(A)
原始性创新
(B)
渐近创新
(C)
激进创新
(D)
整合性创新
[分值:2.0]
4.
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多种优点:()
(A)
全天候
(B)
全球覆盖
(C)
高精度
(D)
隐蔽性高
(A)
发现问题
(B)
收集信息
(C)
分析问题
(D)
反思总结
[分值:2.0]
18.
发展生态旅游对目标区域会产生一系列的拉动作用,包括()
(A)

常州继续教育创新案例专题讲座试题库(单选)

常州继续教育创新案例专题讲座试题库(单选)

常州继续教育创新案例专题讲座试题库单项选择1、创新改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B 熊彼得)提出水的2、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提到创新,多事从技术、经济方面去理解,近年水更多地从(C 整个社会〉的创新方面去把握3、自主创新是指(A 创新主体依赖自身的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的创新活动)4、合作创新是指(B 不同创新主体合作推动创新的创新组织形式)5、合作创新通常以(B、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6、以下哪种创新方式跟其他不是一类(A 合作创新)7、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D 国家创新体系)8、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任务是(A 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应用)9、项日管理是一种以(D项目)为对象的系统集成管理系统10、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C 实行新制度可能带来的预期收益)11、实践基础上的(A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先导1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社会基础是(B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13、创新能力的核心是(A 创新思维能力)14、创新思维的实质是(A 产生新的思维方法)15、批判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观点、理论提出问题,也就是从(D、新的角度)提出怀疑兵进一步进行分析16、科学家解释所观测到的现象和形成对未来的预期的依据是(C、背景知识)17、科学知识体系的逻辑问题或者变现为逻辑上的(B 跳跃)18、创新思维是(C 显意识和潜意识反复交替的作用)的结果19、思维的深度主要由(B 独创性)代表20、创新思维是一种(B 动态)的过程,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它会因自身的运动变化而相应的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变现为自身变换的灵活性21、思维的主体性是指(D 具有立体的思维能力,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寻求合适的答案。

)22、方法的多样性是指(C 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主动放弁无效的方法而采用新的方法)23、创新思维的主导和灵魂是(C 智力因素)24、创新思维的驱动力量是(A 心理因素)25、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A 基础知识)26、在具体实施计划中要(D、坚持不懈)通常一项创新之所以得意实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持之以恒的努力27、科学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理论创新是以(A 问题)为主线的28、问题的提出发生在(A 准备阶段)阶段29、问题成果的证明和检验发生在(D验证阶段)阶段30、20 世纪30 年代奥斯本创立了第一种创造技法(A 智力激励法)31、默写式智力激励法被称为653 法的原因(D6 人参加,没人在5分钟内提出3个设想)32、函询激励法是(A 借助于信息反馈),通过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和见解来获得新的设想33、缺点列举法是着眼于(B“有什么缺点需要改进〞)米进行创新的一种局部分析方法33、实践基础上的(口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4、创新过程是从(B 发现、提出反常问题)开始的35、问题可以分为(A 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36、分析问题奠定了基础是(B收集信息)37、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于1985 年由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于(D1990)年正式启动。

公需课答案--创新理论与实践

公需课答案--创新理论与实践

听课过程中试题答案判断题:1.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AA.正确B.错误单选题:2.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第一位。

AA.美国B.日本C.德国D.韩国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日本的国家创新体系以“模仿”为主B.日本注重“产、学、研”的合作创新模式C.日本基础科学的研究相对薄弱D.近十年来日本的R&D投入一直保持在占GDP3%以上单选题:1.我国经济增长依赖于三驾马车,不包括(C)。

A.投资B.出口C.进口D.内需判断题:2.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从在全球市场中对产品和资本的垄断转向对技术和知识的垄断。

(A)A.正确B.错误判断题:1.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

(A)A.正确B.错误单选题:2.制度根据起源分类可分为(C)。

A.社会习惯和行为规范B.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C.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D.宪法规定的秩序和其他一般的制度安排单选题:1.形成“规矩”的途径有(D)。

A.暴力方式B.传统方式C.竞争方式D.以上皆是2.在“欧洲人移民到澳洲”的例子中,“(A)”是好的制度。

A.按到达澳洲后下船的人头付费B.提高补贴标准C.提高船长的机会成本D.派员随行监督判断题:1.规则是人选择的,它是不断博弈和交易的结果。

(A)A.正确B.错误判断题:2.整体性的制度变迁是可能的。

(B)A.正确B.错误3.(B),中央发布了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A.1978年B.1982年C.1983年D.1986年判断题:4.家庭承包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基础,是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A)A.正确B.错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A )A.正确B.错误单选题:哪个学派重视对技术创新“黑箱”内部运作机制的揭示(B)A.新古典学派B.新熊彼特学派C.制度创新学派D.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判断题:技术发明是技术创新的起源,每一项技术发明都能成为技术创新(B)A.正确B.错误判断题:技术系统的变革会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通常出现技术上有关联的创新群(A)A.正确B.错误单选题:莲花型创新模型由三个层次构成,不包括(C)A.微观经济层次B.中观经济层次C.客观经济层次D.宏观经济层次单选题:基于技术来源的技术创新战略分类,包括(D)A.自主创新战略B.模仿创新战略C.合作创新战略D.以上皆是判断题: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经历了逆向技术追赶和跨越的过程(A)A.正确B.错误判断题:1.产业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是涉及宏观和微观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

第五讲 国家创新体系及建设

第五讲  国家创新体系及建设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
三、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层次 1、国家创新政策 2、产业创新政策 3、企业创新政策
第二节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一、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 的要求。
1、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知识的基本特 性所决定的
2、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国家发展战略的 要求
第二节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原则 1、目标原则 2、国情原则 3、改革原则 4、创新原则
第二节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三、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模式 1、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模
式 2、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基本内容 3、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四、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支撑体系 1、国家知识创新政策 2、产业创新政策 3、企业创新政策
第五讲 国家创新体系及建设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 1、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提出 2、国家创新体系的定义 3、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任务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 1、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要素 2、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要素 3、国家创新体系的环境要素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创造型国家(Innovative country)创新型国家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自主、全面、系统创新,形成的国家创新体系。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生产力水平,提高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

(1)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2)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节约型社会知识理论和产业;(3)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消化、吸收与再创新;(4)在经济全球化和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搞好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在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5)进一步深化改革,克服传统体制的缺失和薄弱环节,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提升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动员能力;(6)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7)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8)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科技政策措施,着力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9)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10)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克服传统文化中阻碍自主创新的消极因素,在全社会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

创新型国家 1首先,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强大主体力量,政府职能的合理界定和切实履行是形成强大主体力量的必要条件。

其次,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合理配置物质资源,政府职能的合理界定和切实履行是物质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保障。

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而科技创新是一种对象性活动,物质资源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

创新能力建设题库及答案

创新能力建设题库及答案

创新能力建设题库、填空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性变化离不开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P32、解决我国当代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____ 。

p43、创新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P114、创新的内涵从前所未有拓展到创造、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三个层次。

P145、集成创新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日益丰富复杂的技术资源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

P496、链环一回路创新模式认为技术创新是研究开发—、原型研制、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并行发展、综合集成的过程。

P687、诵过对市场的细分,有利于企业对每一个细分市场的购买潜力和竞争情况等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P858、任何一个组.织成长的过程中,都必须跟随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管理创新是组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P969、聚合型思维的最大特点是以待解决的问题为中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P10710、社会实践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检验知识的标准。

P10911、创新活动中,只有掌握与创新活动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创新知识等,才能保证创新活动顺利进行。

P11012、创新知识储备—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基础。

P11213、知识结构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

p11214、现代社会的专业技术岗位,需要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善于运用各类知识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P11215、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知识结构呈现出主次分明的层次性和比例上的协调性p11216、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知识的多样性和知识结构的实用性。

p11417、信息获取能力是指搜索、开掘、收集以及整理_创新活动所需信息的能力。

P11518、实践操作能力是指运用知识、经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020年常州市继续教育公共科目《创新案例专题讲座》考试题及答案(全集)

2020年常州市继续教育公共科目《创新案例专题讲座》考试题及答案(全集)

2020年常州市继续教育公共科目《创新案例专题讲座》考试题及答案(全集)1、创新改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B熊彼得)提出来的2、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提到创新,多事从技术、经济方面去理解,近年来更多地从(C整个社会)的创新方面去把握3、自主创新是指(A创新主体依赖自身的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的创新活动)4、合作创新是指(B不同创新主体合作推动创新的创新组织形式)5、合作创新通常以(B、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6、以下哪种创新方式跟其他不是一类(A合作创新)7、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D国家创新体系)8、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任务是(A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应用)9、项目管理是一种以(D项目)为对象的系统集成管理系统10、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C实行新制度可能带来的预期收益)11、实践基础上的(A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先导1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社会基础是(B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13、创新能力的核心是(A创新思维能力)14、创新思维的实质是(A产生新的思维方法)15、批判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观点、理论提出问题,也就是从(D、新的角度)提出怀疑兵进一步进行分析16、科学家解释所观测到的现象和形成对未来的预期的依据是(C、背景知识)17、科学知识体系的逻辑问题或者变现为逻辑上的(B跳跃)18、创新思维是(C显意识和潜意识反复交替的作用)的结果19、思维的深度主要由(B独创性)代表20、创新思维是一种(B动态)的过程,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它会因自身的运动变化而相应的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变现为自身变换的灵活性21、思维的主体性是指(D具有立体的思维能力,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寻求合适的答案。

)22、方法的多样性是指(C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主动放弃无效的方法而采用新的方法)23、创新思维的主导和灵魂是(C智力因素)24、创新思维的驱动力量是(A心理因素)25、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A基础知识)26、在具体实施计划中要(D、坚持不懈)通常一项创新之所以得意实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持之以恒的努力27、科学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理论创新是以(A问题)为主线的28、问题的提出发生在(A准备阶段)阶段29、问题成果的证明和检验发生在(D验证阶段)阶段30、20世纪30年代奥斯本创立了第一种创造技法(A智力激励法)31、默写式智力激励法被称为653法的原因(D6人参加,没人在5分钟内提出3个设想)32、函询激励法是(A借助于信息反馈),通过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和见解来获得新的设想33、缺点列举法是着眼于(B“有什么缺点需要改进”)来进行创新的一种局部分析方法34、实践基础上的(D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5、创新过程是从(B发现、提出反常问题)开始的36、问题可以分为(A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37、分析问题奠定了基础是(B收集信息)38、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于1985年由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于(D1990)年正式启动。

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原则、目标和对策

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原则、目标和对策

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原则、目标和对策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进步在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工业技术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上看,我国的科技状况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尤其是科技竞争力与发达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

造成我国科技落后的原因有多方面,有投入问题,也有科技体系建设的体制和制度问题,根本的还是体制和制度问题。

具体表现在:科技宏观管理条块分割、缺乏协调;国家科技投入长期不足;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创新主体;经济发展中技术政策缺位;教育与科技脱节;创新环境不利于科技发展;科技改革存在问题;科技法制建设滞后等。

科技决定国家的未来,决定包括国家安全在内的经济社会事业的成败与兴衰。

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在于它试图整合国家的各种创新资源,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增加国家的创新产出,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原则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协调。

宏观管理的不同部门的政策及执行要相协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科技创新职能要相协调;创新体系中各部门的活动要相协调;自然科学创新和社会科学创新要相协调。

传播。

传播知识是创新体系的中心任务。

能否把知识传播到所有需要知识的组织或个人是检验创新体系效果的重要指标。

效率。

系统的效率大于单个部门的效率。

创新体系的运转要比单个组织或部门在没有与体系内其他组织或部门合作情况下的独立运行更有效率。

质量。

保证质量是创新的基本要求。

质量是创新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

质量需要有评价标准、创新条件作保证。

效益。

效益是创新成果的最终体现。

它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

竞争。

创新体系的存在不应妨碍各主体的竞争。

竞争要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

知识生产的供给方之间和需求方之间都应存在竞争。

因地制宜。

创新体系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

一国的创新体系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建立,并要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二、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一)明确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和分工按机构性质分,国家创新体系应由政府、企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基础设施等组成;按行政区划分,由中央创新体系和地方创新体系组成。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问题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问题

第三届中俄社会科学论坛“中俄经济:机遇与创新”分论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问题∗俄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实验室主任、院士波尔杰洛维奇内容摘要: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国民经济创新体系中的基本任务是西方技术和经营方法有效融合和逐步过渡到创新发展道路。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提高国家在调节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专利知识、抑制智力外流、不断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建立执行计划的综合能力。

这样才能提出和实现大规模的多部门改造计划。

合理组织的国家创新体系将成为走出危机的最重要引擎。

近20年来学者们和国务活动家们越来越关注国家创新体系的创建问题。

这一概念的首倡者克里斯托菲.弗里曼的界定是,如同“国有和私人领域在新工艺创意、进口、革新和扩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面一整套的体制机制网络”[1]。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工艺”是指一些经营方法,所谓体制机制,则是指经济政策工具。

技术进口——国家创新体系第一阶段的基本任务体制机制的形成战略分3种:休克疗法型,逐渐培育型和中间型。

理论和众多的案例表明,后一种战略的成功概率最大,它是循序渐进的机制建设模式,其最终要素就是地国家创新体系,从效果方面评价,不输西方的创新体系[2]。

这种循序渐进性的中间要素应该与国家发展阶段相匹配。

同时,俄罗斯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事实上是实施的休克疗法式的方法——同时彻底地改变各种体制机制。

其证明就是,快速地毫无章节地出台技术园区、孵化器、风险基金、经济特区等各种《发展机制》。

不久前又建立了国家发展银行,投资基金,俄罗斯风险投资公司,俄罗斯纳米技术公司等等。

然而,这些新玩意中很多都没有确立应有的目标和任务,基本的经营方向和工具,效率和监测评价范畴,支持项目选择的标准和程序等均不清楚。

显然,这与其他如何制度体系一样,国家创新体系不可能通过从外型上复制发达国家的经济法规的方法来构建。

∗本报告系本人发表在《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杂志(2008年第11期)的文章基础上修改而成;还可在《经济与数学方法》杂志(2009年第2期)上看到更为详细的相关内容。

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下)(一)

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下)(一)

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下)(一)2、创建国家创新体系使之成为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基础和引擎国家创新体系由观念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和管理创新系统组成,其骨干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

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任务。

如果说国家创新体系是知识经济的发动机,知识和创新就是发动机的燃料。

加快国家创新体制的建设,无疑是要加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条件,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动力。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无疑是我国迈向知识时代的正确道路。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是使我国的创新综合实力在2010 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⑤ 。

目前,由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由国家经贸委和组织实施的“技术创新工程”,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11工程”都正在实施之中,还应组织实施“制度创新工程”、“管理创新工程”。

在发展创新体系时,我们还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创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有没有开发能力,开发什么,直接影响到它的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的科技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目标,研究出来的成果会迅速得到转化。

所以,要下力气克服过去那种从组织结构到功能结构自我封闭的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的僵化格局,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先进技术,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第二,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的动力。

从当前我国实际看,科技体制改革要按照结构调整、人员分流、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的原则,全面推进,分步实施。

调整结构就是要调整科研机构所有制结构,由过去单一政府办科研,调整为政府、社会、企业等办科研,要把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逐步由事业法人变为企业法人。

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一)概况国家创新体系是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灵魂和焦点,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促进知识创新工程”;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随后,政府部门的科研机构、企业的科研机构、大学的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都相继建立。

可以说,中国国家的创新发展是和新中国的成长同步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系统在不断发展演化着。

从总体上看,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加强。

(二)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阶段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化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张凤等,1999)。

1. 形成阶段(1949—197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各类科研机构,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计划,逐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

这个时期的科技计划主要有“12年科技发展规划”等。

这—阶段主要是为了国防安全的需要,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倾向于军事方面,在高能物理、化学物理、近地空间海洋科学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其重要的标志。

这些科技的成就,不但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而且促进了此后中国高新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此时的国家创新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由政府直接控制,相应的组织系统按照功能和行政隶属关系严格分工;创新动机来源于政府认为的国家经济的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需要,等等;创新各级政府制定;政府是资源的投入主体,资源严格按计划配置,创新的执行者或组织者进行创新是为了完成政府任务,其利益不直接取决于它们的现实成果,同时也不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和责任。

2. 发展阶段(1978—1995年)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探索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出台了改革政策和措施。

科学技术与社会(二)

科学技术与社会(二)

科学技术与社会(二)(总分:53.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5.00)1.从结构来看,以下不属于科学精神的层次的是( )。

∙A.认识论层次∙B.社会论层次∙C.价值论层次∙D.经济论层次(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科学精神分为认识论、社会论、价值论三个层次,D项不属于,故选D。

2.1998年8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试点单位是( )。

∙A.科技部∙B.中国科学院∙C.中国科协∙D.教育部(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识记题。

中国科学院是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选B。

3.火炬计划是我国的( )。

∙A.高新技术发展计划∙B.高新技术产业计划∙C.基础研究发展计划∙D.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科技计划(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识记题。

火炬计划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计划。

4.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 )。

∙A.制度创新∙B.科技创新∙C.理论创新∙D.文化创新(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理论创新最为关键,它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指导者和推动者,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5.不论其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如何,各国都把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以便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在未来世界的格局中占据主要地位。

这深刻说明( )。

∙A.发展经济和科技是世界各国的唯一战略目标∙B.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C.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与科技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就∙D.世界各国都在力争使自己成为经济大国(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经济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影响越来越大,选B。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鼓励,以取得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期,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中国科学院借鉴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功效和实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迎接知识经济时期,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份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和非获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

”这表明中国创新体系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举的系统。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新是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创新的实质是发展经济。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必须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既要有在世界最前沿领域开拓进取,也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与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3)在中国,创新的核心是要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实力。

(4)创新不仅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而且表现在创新系统多元化的要素有效地使用与协同,构成知识与技术的创造、获取、转移和应用的网络。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题库及答案参考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题库及答案参考

20XX年昌吉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复习题一、判断题1、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提到创新,多是从技术、经济方面去理解,近年来更多地从整个社会的创新方面去把握。

(正确)2、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

(错误)3、思维的主体性是指具有立体的思维能力,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寻求合适的答案。

(正确)4、创新思维的驱动力量是主管因素和客观因素。

(错误)5、创新主体就是具有创新思维、掌握了创新方法和技能的法人。

(错误)6、科学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理论创新是以问题为主线的。

(正确)7、方法的多样性是指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主动放弃无效的方法而采用新的方法。

(正确)8、合作创新通常以集体利益为基础。

(错误)9、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正确)10、整合创新,是综合、整合多种创新成果,汇聚或提炼出新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加总和拼凑,而是要有机合成、综合提高,形成具有新功能的创新系统。

(正确)11、是指由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及政府等组成的网络,它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使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融合为一体,协调发展。

(正确)12、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错误)13、教育创新之包括教育观念和理念的创新。

(错误)14、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使系统总体功能不断优化,以获得最大效益。

(正确)1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正确)16、按创新部门,创新可以分为政府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

(错误)17、全民的创新意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动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

(正确)18、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人的发展、。

(错误)19、创新基础,主要包括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等、。

(正确)20、创新能力是一种单调性重复性的能力、。

(错误)21、科学理论或假说的最基本、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寻求一定范围内的经验事实的联系和统一的解释、。

(正确)22、发散思维可以让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

自然辩证法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题及答案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 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 主要特征: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

3、科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4、技术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一)时代性(二)实践性(三)科学性(四)创新性(五)自主性(六)人本性一、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有序地进行创造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

全国十大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全国十大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t. r ’ ’ 、 .
为进 一 步贯彻 落 实《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 关 于加 强
开 发一 批具 有 自主知 识 产权 的技 术和 工艺 。促 进 国 家 企业 的 新产 品 产值 率 和专 利数 量大 幅提 高 ,技 术 进 步对 工业 经 济 增长 的 贡献 率达 到 4 %以上 。 5 3 开发 和 推广 一 批节 能节 水 、 、 资源 综合 利 用 、 清 洁生 产 、 境保 护 , 进 可持 续发 展 的公共 技术 及 公 环 促
左右 。 二、 工作 重 点
术 创 新体 系, 建有 利 于技 术创 新 的环 境 , 府 、 构 政 企
业 和社 会 初 步建 立适 应 W T 规 则 的技 术 创 新 工作 O
机 制 , 使 企 业成 为技 术 创新 的 主体 。 促
1 促进 建 立 以企业 技术 中心 为主要 方 式 的企 业 、
技 术创 新 , 发展 高科技 , 实现产 业化 的决 定》 指 导全 ,
国技 术创 新 工作 , 国家经 贸委 制订 了《 十 五 ” 国技 “ 全
术 创 新 纲要 》 现 将 主要 目标 和 任 务 转 载如 下 , , 以供
参考 :
一、ຫໍສະໝຸດ 主 要 目标 和任 务 益 性 技术 , 本 淘 汰高 耗 水 、 基 高耗 能 、 高污 染 的 落 后
( ) 快 建立 以企业 为主 体 的技 术创新 体 系和 一 加
运行 机制 。
1 推 动 以企业 技 术 中心 为 主要方 式 的企业 技 术 、 创 新 体系 建设 。 过 有效 的政 策 措施 , 动企 业 在建 通 推 立 现代 企业 制 度 的 基础 上 、根据 自身 的不 同规模 与 特 点 ,建 立健 全 以技 术 中心 为 主要方 式 的企 业技 术 创 新体 系 和运 行 机制 ,加强 对 企业技 术 中心 建设 的 支 持 和指 导 ,引 导 企业 加 大对技 术创 新 和研 究开 发 的投 入 , 成 与其 它 企业 、 等学 校 、 研 机 构 以及 形 高 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联系和合作较差,各政府部门间面向 创新体系的各种努力缺乏协调;
政府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和企业的应用 研究、技术开发之间不匹配,技术转移 机构的作用发挥不好,企业的信息获取 和技术吸收能力较差等。来自3、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任务
(1)解决科技发展中的“市场失效” 市场失效: 一些重要的、长远的研究开发项目和基
础性的、公益性的研究开发项目很难吸 引企业投资; 同时,由于短期利益的影响,一些企业 也不愿意增加研究开发投入。
3、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任务
(2)解决科技发展中的“系统失效” 系统失效:系统内部各类角色之间的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